《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与创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刍议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与创新 摘要探讨了农村信用社制度安排上的困境,提出了新的制度安排模式。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制度安排股份合作制1农村信用社制度安排的困境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农村信用社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主要按合作制原则运行,在这个原则下继续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风险责任无人承担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出了风险无人承担,无人负责,是信用制度上的缺陷所带来的。按所有制划分,在传统体制下信用社为集体金融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从恢复“三性”到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合作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规范
2、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增加农业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是,对管理者、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不力的问题,职工不关心信贷资产质量,不关心经营成果,没有人对风险承担责任的问题始终存在,其要害在于产权关系不清。名誉上信用社为入股社员所有,由于社员股金数量很少,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很低,且分散在几百个、几千个农户之中,难以体现出社员对信用社的所有权关系。从目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支付风险问题来看,由地方政府出面承诺,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再贷款等办法解决到期债务的兑付,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这种处置方式,实际上是由地方政府承担风险责任。1.2社员大会形同虚设,民主管理难以落实按照合作制原
3、则,内部治理结构实行“三会”制度,但从各方面的情况看,距合作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信用社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按照信用社和联社章程规定,逐步进行了规范,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内部治理结构有了一定改进,但就大多数信用社来说,还没有真正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选举,信用社主任基本上是由县联社任命。“三会”制度也就有名无实,内部治理结构也就难以发挥作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参与经营管理也就没有实际意义。1.3股金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加之经营亏损,带来了增资扩股的难度从社员入股的动机上看,社员只有从信用社获得收益和服务,才能真正体会到合作制的优越性,才会真正关心信用社
4、的发展。由于信用社亏损面大,历史包袱重,特别是亏损信用社不能向社员分红或返还利润,入股除失去在银行储蓄所得利息的机会收益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信用社的股金对农民来说没有吸引力。而亏损信用社吸收股金就难上加难,即使是信用社职工,也不愿意在亏损社入股。在实践中也有好的典型,只要信用社经营好,有一定分红,增资扩股还是没有问题的。1.4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城市化现行的信用社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按行政区划设置,不仅乡村有信用社机构,城市的郊区也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郊区已经完全城市化,而位于城郊的信用社客观上已没有为服务的对象,有的信用社根本没有农业
5、贷款。如果按照服务“三农”的政策规范他们,一定造成走过场的局面,在管理上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况且这些城市里的农村信用社已名不副实。据对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信用社调查,城镇工商者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客户,服务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按照服务“三农”的思想进行市场定位,按照合作制规范也就脱离了当地实际。1.5信用社业务经营上的“商业化”在农业银行代理领导和管理期间,信用社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向国有商业银行“学习”、“攀比”,实质上已演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从信用社几十年的发展轨迹看,与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同样受到体制、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
6、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部分信用社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把大量信贷资金投放到农村工商企业,有的农村信用社工商企业贷款比重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0%以上,实际上已演变为事实上的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业银行经营业务已无多大差别。2信用社制度安排的模式创新“十五”发展计划时期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给农村信用社选择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是信用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信用社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大中城市城郊地带,商品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实际上已经商业化,且服务对象以城镇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议从实际出发,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对大中城市城郊地带,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7、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实际上已经商业化,且服务对象以城镇工商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建议从实际出发,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对拟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可以把城市化了的农村信用社纳入组建范围,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可以对信用社进行收购;有的地方可以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实行股份合作制。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已经商业化经营的农村信用社,经整顿后可合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方案设计是可行的,比较符合我国城郊经济发展和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实际。()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把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为股份合作制金融企业,实行一级法人体制股份合作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是以合作制为基础,
8、以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的企业制度。从国外发达国家看,合作社越来越多地采用股份合作形式。主要特征是:股权配置结构上实行企业职工全员入股,并由企业章程规定每名职工入股的最低限额,使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在股份合作制企业,除职工全员入股即职工个人入股为必设股权外,可以视实际需要选择设立其他股权,例如,团体股、社员股等。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设立的集体股,股权属于农村信用社集体所有,不宜把股权量化到个人。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在信用社体制上的比较:从服务方向上看,均坚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保持在服务方向上的一致性;从经营目标上看,合作制主要为社区社员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而股份合作制
9、要求既要为社区社员服务又要有一定的盈利,二者兼顾;从资本结构看,合作制主要以农户社员入股为主,而股份合作制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职工股成为主要股本,并且职工股是职工参与信用社管理的必要条件,通过股东大会参与企业决策。信用社通过吸收农村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入股,使有经营管理能力、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的社员股权持有者经选举进入理事会、监事会,以防范内部人控制;从治理结构看,股份合作制实行股东(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股东代表以职工和社员股东代表为主,团体股的代表名额按所占股本结构比例进行分配,经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在企业决策时,实行一人一票制。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入股,有利于加强监督,承担风
10、险,有利于促进信用社发展;从分配关系看,合作制实行按劳(按贡献)分配,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股金分红为辅的分配原则,对职工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对股金分红实行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税后利润中的分红基金,实行劳动分红与股金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二者的分配比例在企业章程中加以规定。从调查的三个市的情况看,每个职工入股数量不尽相同或1000元、或3000元、或5000元不等。职工入股的资金数量取决于信用社职工的入股意愿和年平均货币收入。以临汾市为例,2000年度信用社职工获得可支配货币收入,固定工为10093元,合同工为10000元,临时工为4400元
11、,信用社代办员为6200元,信用站代办员为4075元。改善信用社的股本结构,提高职工股的比重是一条现实的选择。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职工的入股金额,目前可以确定为四个档次,即董事长、监事长、主任为一档,3000元;副主任或相当于副主任级别为一档,20000元;一般职工为一档,10000元;信用站代办员为500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每个档次的金额可以适当提高。实行股份合作制必然打破职工的身份界限,给劳动者以平等地位。从社员股看,应重点扩大农户的入股面,适当提高入股金额。通过增加股本金有利于转换信用社的经营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社有效的组织形式。
12、一方面引入股份制的机制扩大了资本金,更重要的是信用社的产权关系由模糊不清,变为明确的按股共有;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在恢复本企业劳动者入股分红的同时,使不同投资主体成为企业股东,明晰了信用社与投资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增加职工股的比重,使职工的利益与信用社的利益融为一体,信用社盈利,收益共享,利益均沾;信用社亏损,按股份多少承担风险,不仅分不到红利,还要以股份作抵补。劳动者、所有者、信用社是一体利益共同体,理顺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按照股份合作制改制信用社,既坚持了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以赋予了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积极因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吸引力和适应性,是一种创新了的信用社组织形式。()在中西
13、部地区,特别是典型的农牧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对信用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条件尚不成熟,应继续坚持合作制的方向,规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行为,在稳定中求得发展。由于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业为弱质产业,低收入者是弱势群体,客观上需要信用社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信用社因地域情况不同,继续按照合作制进行规范,但对机构分散、规模过小、难以抵御风险的小社,结合县级机构撤乡并镇改革,对信用社机构网点进行调整,不可再按行政区设置。参考文献1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中国农村40年.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俞天一.中国金融运行机制转换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姜波克,张
14、卫东.金融改革与金融业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刘崇明金融监管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张元红.以市场化取向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2003()张长金,胡德仁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规范与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3,()靳保国.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思考农村金融,2002,()邱跃民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2,()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