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103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探究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形成之源一、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据笔者对某市的调查,该市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已起诉或正在执行中的贷款不能按期执结到位。该市信用社有已起诉或正在执行中的贷款1053万元未收回.此类贷款都是为保全资产而对历年贷款进行借新还旧,到期后不能偿还而依法起诉的。如某县贷户江某原贷款14300元,信用社于1996年对其起诉后,该贷户一直外逃躲债,多年来执行未果。2004年7月贷户回家后,信用社上门找其收息后换据而形成新的逾期贷款。2.村组集体贷款转据到期后难以收回。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村组集体贷款1542.8万元。其主要情况为,对

2、历年村组集体贷款进行资产保全转据后,到期难以收回。2004年,某县联社因筹建“农村合作银行”的需要,对全市不良贷款进行了攻坚盘活,其中对村组集体贷款采取“让利清收”即收取部分利息,剩余协议偿还等办法,办理了转据手续。由于村级债务锁定,目前基层信用社对村组集体贷款仅能保全催收,无实质性清收效果。如某信用社2005年到期未收回贷款1178万元,其中村组集体贷款2005年到期未收回达326万元,占27.7,严重影响了该社到期贷款收回率。又如2005年,某县进行合村并组试点,信用社为防止村级债务因合村并组而悬空,对村组以前的贷款进行了借新还旧形式的债务保全。到期后又难以收回.3.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收息

3、转据后收回难度大。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202.2万元。由于历史原因,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都是清收难度大、纠纷多、遗留问题多的贷款。1999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某县联社共接收原乡镇合作基金会贷款3169万元。经过逐年清收转化现仍有2476万元未能收回,其中通过收息转据后在2005年到期未收回的贷款有154万元,占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的3.9。4.村组集体贷款化解至农户后到期收回率低。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村组集体贷款化解至农户的贷款1229.2万元。为盘活不良贷款,化解村级债务,自2001年开始某县联社在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化解村组债务,盘活不良贷款”的活动,由于所分

4、解的农户贷款大部分都是比较贫困的农户,分解贷款到期后不能如期全额偿还到期贷款,其中在2005年到期的村组集体化解至农户贷款978万元,占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的14。如某信用社2005年到期未收回贷款300万元,村组集体贷款化解至农户2005年到期未收回贷款133万元,占比高达44.3。又如某县合作基金会采取并入形式将148万元的农贷整体划归信用社,其后,信用社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清收,至今仍有近5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5.涉及经济案件导致贷款到期无法收回。该市信用社有未收回的涉及经济案件贷款300.1万元。2004年、2005年某县联社相继发生内、外经济案件导致2005年到期贷款182万元

5、无法收回,占4.6。某信用社因原信用社主任违规担保、违规放贷导致该社2005年到期贷款142万元无法收回。某信用社贷户董某因涉嫌诈骗外逃,导致董某在信用社借款40万元无法按期收回。某信用社因冒名贷款等违规违法案件,信用社主任等有关责任人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导致51万元涉案贷款未收回。6.自然灾害影响贷款清收。该市信用社因自然灾害原因未收回贷款2387.3万元。一是由于禽流感疫情的影响,部分养禽户贷款不能偿还。如某县全县养鸡鸭到期贷款752万元,经大力清收后仍有312万元贷款暂不能收回。某县农户谢某2005年3月3日贷款1万元,于2005年12月25日到期,贷款用于养鸡,因禽流感影响,鸡蛋无法出

6、售导致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某县贷户王某个人办养鸡场,养鸡近20000只,去年因受禽流感影响亏损近5万元,造成所欠贷款7万元形成逾期。二是水灾影响部分到期贷款不能收回。某贷户黄某于2005年1月25日在信用社贷款1万元,定于2005年11月30日到期,2005年7月因承包的50亩耕地地势较低,遭雨水淹没近45亩,几乎造成绝收。遭受水灾后,1万元贷款形成逾期。三是旱情影响贷款回收。某县贷户李某植水稻18亩,于2005年3月24日贷款1万元,定于2005年12月25日到期,由于遭受旱情,秧苗未插栽,造成全年颗粒无收,同时因其外出打工未归,造成该笔贷款逾期未偿。四是受龙卷风和高温影响,部分种香菇农民的贷

7、款未能如期偿还。 7.原村客户经理经办的贷款到期收回率低。仅某县联社就有原村级客户经理移交的到期未收回贷款1694万元,全部为小额农贷。2004年12月,根据上级联社文件要求,该县联社共撤并村级客户经理298个,代办贷款1348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8.5。过去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信用社信贷业务基本上完全依赖于农户客户经理办理。同时,由于农户客户经理业务素质普遍很低,导致所投放贷款在投放对象、合同期限上把握不准,大量代办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期收回。经清理,截止2006年6月末,在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贷款中,属原农户客户经理代办贷款到期未收回额达1694万元,占该县联社2005年当年到期未收回

8、额的24。在村级农户客户经理代办业务撤并以后,基层信用社外勤人员工作量成倍增长,一名外勤人员包村均在610个,几千余农户。加之撤并农户客户经理后个别同志的抵触情绪、误导宣传,导致一批农户贷款清收难度加大,回收效率低,部分贷款仅能采取核对、催收等形式进行保全。8.由于市场风险、贷户经营不善,导致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经清理,全市有部分贷户因市场把握不准、经营不善导致贷款不能偿还。如某县贷户李某在某镇开餐馆,开始生意红火,后贪大扩店,结果生意一落千丈,造成贷款1万元逾期未还。某市贷户胡友兰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年初从南方贩运反季节水果、蔬菜到北方销售,货到后,因市场饱和,时价与当初市场调查价格有较大的出

9、入,不得不按低价销售,结果造成严重亏损,不能偿还到期贷款。9.贷后管理不到位、清收不力形成新增不良贷款。一是贷后管理不到位形成不良。少数信贷客户经理对一些贷户生产经营、资金流向缺乏应有的贷后跟踪管理,导致部分贷款形成新的不良;二是少数领导对2005年到期贷款清收的思想认识不够,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作风不扎实,清收效率较低;三是由于人员变动对贷款清收管理的责任交接不到位,导致部分新增贷款到期未收回。二、对策1.建立台账,限期清收。要对现有新增不良贷款逐笔落实清收责任人,按清收责任人建立明细台账。清收人员有调动的,重新落实清收责任人。分责任人明确清收目标、时限,力争新增不良贷款收回100%。2.细

10、化措施,全力清收。一是对村组集体贷款、合作基金会并入贷款等历年村组贷款,要拓宽清收盘活思路,做到尽最大努力清收,对暂时无法清收的,必须做到有效保全。二是对因自然灾害、经营不善和市场风险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补救措施,强化贷后监管,帮助其恢复生产经营,增强贷户的偿债能力。三是对部分信用关系差、恶意逃债的欠贷户依法起诉强制清收。对已起诉和涉案的贷款加大执行力度和追赃力度。四是对因贷后管理、清收不力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进一步分析原因,强化责任约束清收。3.强化督导,定期考核。一是层层按月考核。市联社对县(市、区)联社,县(市、区)联社对基层信用社,基层信用社对责任人做到按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二是切实做好不良贷款的监测,特别是大额贷款、欠付利息的贷款做到实时监测,防范贷款风险。对有风险迹象的贷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因清收监管不力,造成贷款风险加大的或者形成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继续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加强下岗清收人员管理。对下岗清收人员要求每天向信用社负责人汇报清收情况,定期召开结账会。信用社要积极协助下岗清收人员尽快收回贷款,防范道德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