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3270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99 大小:7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9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9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9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9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教案.doc(2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 细胞和细胞间质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教学步骤绪 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

2、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

3、、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效率的解剖学。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第一,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二, 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第三, 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1、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

4、切。前者研究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2、 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3、 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

5、举”。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一个动作是,哪些关节在活动,哪些肌肉在用力放松、动作完成不好到底什么原因?例如:后蹬跑、坐着跑等。2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增强人们的体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结构要有充分的了解。例如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还未完全愈合,有较多的软骨、可塑性很大。针对这一特点,要注意全面锻炼,避免形成肢体一侧粗、一侧细,脊柱向肌肉发生的一侧弯曲。

6、避免过度的力量负荷练习和过多的重复性单一练习,以免影响骨骼的纵向生长和损伤。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1局部与整体互相制约2形态结构与功能互相影响3人体的功能活动是矛盾统一的4人体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5人体结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因人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异,应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第一,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做指导,深入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这是正确认识人体的思想方法。第二,术语、概念、名词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理解熟记。第三,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学习时应注意观察标

7、本、模型、插图,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四,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用它来指导运动实践,如有针对性地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鉴别运动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各部或结构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或运动中是经常变化的,为了正确描述,避免误解,便于学术交流,国际解剖学会统一规定了有关标准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是指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的直立姿势。描述任何结构、分析人体运动均应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标准。(二)人体的基本切面解剖学规定,人体有3个互相垂直的基本切面。1冠状面:于左右方

8、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曾称为额状面。2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左右两不同的切面。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称为正中矢状面。3水平面:横切直立人体与地平面平行的切面。(三)人体的基本轴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平行于地面,与矢状面互相垂直的轴。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平行于地面,与冠状面互相垂直的轴。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的轴。(四)人体的方位术语1上和下:靠近头顶的称为上;靠近足底的称为下。2前和后:靠近腹面的称为前;靠近背面的称为后。3内侧和外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外侧。4内和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 内;远离内

9、腔者为外。5近侧和远侧:常用于四肢,距肢体根部近的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远的为远侧。6尺侧和桡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7胫侧和腓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8浅和深:以体表作为参考体,距体表近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第一篇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细胞(cell):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等生命现象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几种组织共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若干功能相关连的器官组合成共同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由各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了解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必须从认识细胞开始。第一章 细胞和细

10、胞间质第一节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细胞的形态: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一)细胞膜:是细胞外层的界膜,又称质膜。(二)细胞质:由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中心体、细胞骨架组成。(三)细胞核:由核膜、核纤维层、核基质、染色质组成。 第二节 细胞间质教学内容:第二章 基本组织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三节 肌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教学目的:通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和功能。教学重点: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教学难点:肌组织中的肌纤维的结构。教学步骤: 第二章 基本组织一组织概念:构成

11、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在人体内借细胞间质进行有序的组合。 所谓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细胞群体结构,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二根据组织结构和功能,将人体的组织归纳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第一节 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概念和特点上皮组织:是由大量形状较规则并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结构特点:1、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2、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3、上皮组织按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分为三大类:被覆上皮、腺上皮、 感觉上皮。二被覆上皮的结构与分类被覆上皮分布:除关节腔的软骨面外,身体

12、表面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都衬贴着被皮。被覆上皮的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根据上皮细胞的层数,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一)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等处; 功能: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分布毛细血管壁、肺泡壁等; 功能:有利于物质与气体交换;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及肝脏、卵巢表面; 功能: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子宫粘膜内表面等处;功能同上;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功能:保护分泌作用。(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皮肤、口腔、咽、食管、肛门、阴道等; 功能:增加抗摩擦的

13、耐受力;复层柱状上皮:分布:眼睑结膜等处,具有保护作用;变移上皮:分布:肾盂、肾虚、输卵管、膀胱、尿道等; 功能:具有收缩扩张作用,防止尿液渗入器官壁内的作用;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在人体内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独立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一)外分泌腺:腺的分泌物可经导管排列身体表面或器官的管腔内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二)内分泌腺:腺的分泌物(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如甲状腺、脑垂体、肾上腺等。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四感觉上皮具有特殊感觉功能的上皮成为感觉上皮,分嗅觉上皮、视觉上皮、听觉

14、上皮。五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第二节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细胞数量少,细胞间质多,细胞散于间质中;、细胞的种类繁多,功能各不相同,没有极性;、有丰富的血管。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与淋巴。一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细胞和纤维成分较少,基质较多。纤维排列疏松并织成网,适应各方向的张力。分布及功能: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具有支持、连结、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创伤等功能。(一) 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1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之一;分布广, 数量多。功能:具有合成蛋白质,形成纤

15、维和基质的功能。如局部受到损伤时,成纤维细胞参与创面愈合。2肥大细胞:分布于小血管的周围,可产生肝素和组织胺。功能:肝素具有抗疑血作用;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大,有利于细胞物质交换。a) 巨噬细胞:分布广,数量多,结构与成纤维细胞基本相似。功能:具有吞噬异物、衰老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病毒病原体的作用。b) 浆细胞:分布消化管和呼吸道的结缔组织中。细胞少见,慢性炎症时可增多。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具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作用。(二)细胞间质 基质:是以后总无定形的胶状物质,粘稠性大。主要由粘多糖与蛋白质构成。 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二致密结缔组织分布:肌腱、韧带

16、、真皮眼球结膜、肌肉表面的深筋膜等。结构特点:大多数是胶原纤维和少数弹性纤维构成。纤维排列紧密,排列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一致,根据纤维的排列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主要由紧密而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纤维之间少量的基质相连接。纤维排列方向与承受的牵拉方向一致。细胞少,主要夹在纤维素之间的成纤维细胞,通常为腱细胞。如腱细胞损伤时,再生能力强。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来互相交织,纤维的排列方向多与器官所承受机械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三网状结缔组织分布:骨髓、淋巴结、肝、脾等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结构特点: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功能:具有吞噬和防御能力。四

17、脂肪组织分布: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心外膜、肾周围。结构特点:大量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功能:具有储存脂肪、保湿、支持和缓冲能力。五:软骨组织结构特点: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软骨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靠软骨膜内的血管供应。软骨的外面(关节软骨的表面除外)都覆盖了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称为软骨膜。软骨膜作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对软骨的生长与修复也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位于基质的小腔内,具有分泌产生基质和纤维的能力。软骨膜间质:根据不同纤维成分,软骨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透明软骨形态:新鲜状态呈蓝色半透明;分布:肋软骨、关节面软骨

18、、喉和气管软骨;结构:基质中主要含胶原纤维。弹性软骨形态:新鲜状态时略带黄色、不透明;分布:耳廓、会厌软骨;结构:与透明软骨相似,主要区别大量的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富有弹性,有利运动。纤维软骨形态:新鲜状态时不透明的乳白色;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关节盂、半月板、肌腱或韧带与骨连接处;结构:基质中含有较多成束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或交叉排列;功能:支持、连接、保护作用。六骨组织结构: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是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是构成人体骨的主要成分。(一)骨组织的结构细胞:按形态与功能可分为: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具有产生细胞间质,造骨和破骨的作用;具有调节血钙浓度的作用。细胞

19、间质 基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纤维:主要是胶原纤维和基质中有机成分。纤维成束很规则的分层排列,每层纤维与基质结合在一起成为骨板。3骨质的结构根据骨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分为骨松质、骨密质 骨松质:由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板)互相交织成网状面构成。骨小梁的排列方向与骨所承受的压力方向和张力方向一致。分布:长骨的骨骺部,扁骨、短骨的内部。骨密质分布: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特点:抗压、抗扭曲能力强,与四肢强有力的杠杆运动有关。构造:由规则而成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长骨干的骨板排列而分为四种形式。 外环骨板:位于骨干的外周,由多层骨板与骨的表面平行排列而成。 内环骨板:位于骨髓腔的周围,由几层不

20、甚完整的骨板与骨髓腔面平行排列。 哈佛氏骨板: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部分,由多层呈同心圆状排列的骨板所围成的圆筒状结构。骨板中央有一纵行的小管,成为哈佛氏管,是血管和神经通路。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 间骨板:是一些形态不规则的骨板,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是旧的哈佛氏骨板被吸收后所残留的部分。 福尔克曼氏管:横穿骨板的管道,横穿内环骨板通过骨髓腔内,是血液和神经通过。第三节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肌细胞的形状:呈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肌纤维的特性:它具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肌组织分为:骨骼

21、肌、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上有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两肌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肌。一骨骼肌组织结构:骨骼肌组织的基本成分是骨骼肌纤维。形状:骨骼肌纤维呈长的圆柱状,长短不一。(一)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骨骼肌纤维 肌膜(细胞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 肌浆(细胞质)周边即肌膜下方,呈扁椭圆形;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平行排列;还含有肌红蛋白。 在骨骼肌纤维与基膜之间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当肌纤维受损伤后,此种细胞可分化形成肌纤维。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带和暗带相间排列的横纹。在振光显微镜下: 明带呈单折光,又称带。着色较浅,在明带中

22、央有一着色深的细线,称为线或盘。 暗带呈双折光,又称带,暗带中部有较明的带,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线。 两条相邻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则的平行排列组成。 粗肌丝位于带;细肌丝一端固定于盘上,另一端经过带,伸到带的粗肌丝之间最后以游离段止于带的边缘。 带因有粗肌丝和细肌丝共存而显得深暗,带只有细肌丝故显明亮,带只有粗肌丝而显得略明。 带内粗肌丝和细肌丝相间而平行排列,一根粗肌丝的周围有条细肌丝;而一条细肌丝周围有条粗肌丝。 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物质基础

23、。 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由于它的走行方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3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故又称纵小管。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呈环行的扁囊,称终池,终池之间则是相互吻合的纵行小管网。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滑动学说)当肌纤维收缩时,由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结果相邻的线距离靠近,使线变短,线变短,甚至消失,而带长度不变,于是整个肌原纤维的长度也就缩短。 当肌纤维弛张时,则与上述过程相反,细肌丝向带外移动,结果带和带都变长,但带

24、长度仍然不变。以上的变化的过程说明,不管肌原纤维是收缩还是弛张,粗、细肌丝本身的长度并无变化,而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移动的结果,故称为肌丝滑动学说。(四)骨骼肌纤维的分型红肌纤维(红肌或慢缩肌)特点:肌纤维较细,受小运动神经元支配。有氧代谢产生供能,反应速度慢。肌纤维:毛细血管丰富,内含肌浆、肌红蛋白、糖元、线粒体和各种氧化酶等较多。肌原纤维:较少而细,含肌红蛋白多,周围毛细血管丰富呈红色称红肌。反应速度慢,收缩力量较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称慢肌。白肌纤维(白肌或快收缩肌)特点:肌纤维较粗,受大运动神经元支配。反应速度快,收缩力量大,持续时间短,易于疲劳,故称为快缩肌。主要依靠无氧

25、酵解产生的供能。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少,肌纤维内含肌浆、肌红蛋白、糖元、线粒体和各种氧化酶较红肌少。肌原纤维:多而粗,脂类物质,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等含量比红肌多。二心肌组织分布:心脏、大血管的根部。结构:由心肌纤维组成,构成心脏各房室壁的肌层。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不明显。两个细胞间的连接处有很明显呈阶梯状的特殊横纹,称为闰盘。闰盘:是相邻两条心肌纤维互相嵌合的连接线。有加固心肌纤维间的紧密连结而不易断裂和低电阻,使兴奋时细胞中起传递作用。功能特点:心肌能自动节律性的收缩,收缩时间较长。不出现强直性收缩,不受意识支配。根据心肌纤维的特点和功能不同,心肌纤维分两种。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纤

26、维,它是构成心肌层的主要成分,是心脏搏动的动力结构。另一种是由部分心肌纤维经过分化而形成具有传导冲动功能的特殊心肌纤维,它构成心肌的传导系统,是维持心脏自动而有节律性波动的装置。三平滑肌组成: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排列整齐规则,不呈横纹。分布:内脏器官和血管壁内,称为内脏肌。特点:平滑肌收缩缓慢,能持久,不受意识支配,它的伸展性较好,对化学物质也很敏感。第四节神经组织组成: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分布:遍布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一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并传递神经冲动的功能。(一)神经元的结构:胞体、胞突1胞体形态:有球形、锥体形、梨形、星形等。组成:由细胞

27、膜、细胞质和细胞核。(1) 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心,呈球形,核仁大,含有大量的常染色质。(2) 细胞质:具有丰的尼氏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组成。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如神经元过度疲劳或受到损伤时,它变小,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当休息或损伤情况好转时,它恢复原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3) 细胞膜: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胞突:根据胞突的形状和功能可分为树突和轴突(1) 树突:呈树枝状,分枝多,主干较短。功能:具有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入胞体。(2)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细而长,主干有时发出侧枝,末端分枝多,称轴突末梢。功能:是将胞体传来的神经冲动,

28、经轴突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以支配其生理活动.(二)神经元的分类 按胞突的数目可分为三种:(1)假单极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如脊神经元的感觉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两个突起,如视觉器官的感觉神经元。(3)多极神经元:三个以上突起,如中枢神经元内运动神经元和联合神经元。2按功能可分为:(1)感觉神经元:可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又称为传入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与效应器相连,产生运动或分泌活动,又称传出神经元。(3)联合神经元:两种神经元之间,称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突融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但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的直接联系,只是彼此接触。接触的方式:一个神经元的

29、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或其他部位相接触,其接触点称突触。三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在神经元的突起与神经元之间包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而构成。大多数脑、脊神经。 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的胞膜形成。主要含髓磷脂和蛋白质具有绝缘作用。神经膜:由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包在髓鞘或突起的外面。对神经纤维有营养、保护和再生的作用。无髓神经纤维:在神经元的突起与神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髓鞘,如植物神经多属于此种神经纤维。四神经末梢教学内容:第二篇 执行运动功能的结构体系第三章 骨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附肢骨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骨的结构、功能、与理化性质,骨的发育与生长,骨的组成及各骨的表面结构及重要骨性标志

30、。教学步骤:运动系统组成:骨、关节和肌肉。三者协同工作,执行人体的运动功能。其中,骨借关节连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关节为枢纽,约束环节做各种转动;骨骼肌收缩作为人体运动的动力源。运动系统功能: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接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起牵拉的作用第三章 骨第一节概述 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附肢骨。中轴骨又分为颅骨块(其中块听小骨和舌骨,颅骨块)、躯干骨块(块脊柱骨对肋骨,胸骨);附肢骨又分为上肢骨、下肢骨,上肢骨又分为肩带骨和游离部骨共块;下肢骨又分为盆带骨和游离部骨共2块。一骨的分类和表面形态(一)骨的分类大致归纳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二)

31、骨的表面形态 1骨面的突起 2骨面的凹陷 3骨端的膨大二骨的基本构造活体的骨由骨膜、骨髓、骨质以及神经和血管构成(图3-3)(一)骨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以外都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1.骨外膜由浅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和深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营养、新生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构成。2.骨内膜:在骨髓腔的表面和松质的腔隙内衬有薄层结缔组织膜。骨膜的深层和骨内膜都有一些细胞,能分化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参与骨的发生、生长、改造、修复、终身保持分化能力。(二)骨质1骨密质 结构: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分布:长

32、骨、骨干及骺的外层,扁骨、短骨外层。 功能:有抗压,抗扭曲性能力强。2骨松质 结构: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骨小梁伪骨质互相交织构成。分布: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结构特点: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重)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三)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和骨松质网眼内。人体的骨髓分红骨髓、黄骨髓红骨髓:在幼儿时期,所有骨髓腔都充满了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长骨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的红骨髓终生存在外,骨髓腔的红骨髓都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黄骨髓:无造血机能,当大量失血和恶性贫血时黄骨髓可暂时恢复为红骨髓

33、而执行暂时的造血机能。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有机物:主要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占骨总重量3040。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等,占骨总重量6070物理特性:有机物具有韧性;无机物具有坚固性。例如()脱去无机物()除去有机物 特点: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胫骨能承受公斤压力强度。 花岗石每平方厘米能承受公斤压力强度,每平方厘米骨能承受公斤的张力。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随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四骨的发育与生长(一)发育:骨的形成有两种形式是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是从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此部位称骨化点,如颅顶骨和面颅骨等软骨内成骨:是从软骨的基础上经过骨

34、化而成的。在骨两端增长,如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等。(二)骨的生长骨的长粗:主要依靠膜内骨化过程。骨髓腔内的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的破坏和吸收骨质使骨髓腔扩大,骨外膜深层的造骨细胞不断地制造骨质使骨增粗。骨的增长:依靠软骨内骨化过程。主要靠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218岁期间,骺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三)骨龄 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人的年龄有时间年龄(又称实足年龄)和生物年龄(又称骨龄)。骨龄是通过摄片观察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中心,主要骺与骨干愈合情况。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近年来用于选材、预测身高。五骨的功

35、能:支持作用,保护作用,运动作用,造血作用,储备作用六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整齐而有规律,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骨的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结果。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提高。第二节 附肢骨一上肢骨上肢骨由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组成。(一)上肢带骨1锁骨位于:横架于胸廓前上方,颈根部皮下。呈“s ”形。定位:锁骨体外侧三分之一,上下扁平凸向后,内侧三分之一呈梭形凸向前。上面光滑,下面粗糙。构造:内侧端圆形称胸骨端又叫胸骨关节面,它与胸骨柄的锁切

36、迹相关节;外侧端宽扁称肩峰端又叫肩峰关节面,它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2肩胛骨位于:胸廓背面的上外侧。不规则的三角形骨板。构造:(1)两面:背侧面和外上方伸出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向外侧伸称为肩峰。 腹侧面微凹陷称肩胛下窝。 (2)三个缘:上缘短而薄,靠外侧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向外侧突出称喙突。内侧缘对着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靠近腋窝,也称腋缘。(3)三个角:上角对着第二肋,下角对着第七肋,外侧角有犁形浅窝称关节盂,盂上结节、盂下结节。(二)自由上肢骨骼1肱骨 上端:有一半球形的头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还有外科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骨体:

37、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中后面有一浅沟,称桡神经沟。 下端:两侧有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下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内侧部有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外侧部有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滑车上方的浅窝称寇状窝、肱骨小头上方的浅窝称桡窝;后面在肱骨滑车上方的深窝称鹰嘴窝。2桡骨 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呈圆柱状称桡骨小头,上面有一浅凹称关节凹。头的周缘光滑称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有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一粗糙隆起,称桡骨粗隆。 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锐薄,称骨间缘。 下端:粗大,下有一关节面称腕关节面,与腕骨相

38、关节;内侧的凹陷称尺切迹,与尺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外侧向下的突起称茎突。3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呈三棱柱形。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滑车切迹前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寇突;寇突下方有一粗隆,称尺骨粗隆。冠突外侧的凹陷称桡切迹,与桡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粗下细,外侧缘锐薄,称骨间缘。下端:呈圆球状称尺,外侧有一关节面,称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后内侧和下的突起称茎突。4手骨(1)腕骨:由8块短骨构成。排成两列,每列为4块。 近侧列:分别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其余3块骨均与桡骨下

39、端关节面相关节。 远侧列: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均与掌骨相关节。(2)掌骨:共5块近侧端称底,中间称骨体,远端部呈球,称为头。(3)指骨:有14块,除拇指只有2节,其他各指为3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二下肢骨下肢骨由下肢带骨(由左右髋骨)和自由下肢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组成。(一)下肢带骨 1髋骨:属不规则骨。 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左右各一,构成骨盆侧壁,是下肢与躯干相连结的骨。 特点:髋骨上部为扁板状的骨块,中部窄厚,外侧有一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为闭孔。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3块骨借软骨连结。16岁左右软骨骨化,结合成一块髋骨。(1)髂骨:髂骨体:

40、肥厚不规则,构成髋臼的上部。 髂骨翼:扁薄,上缘弯曲成s 形,称髂嵴,前端有髂前上嵴,髂前下嵴,后端有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髂窝、弓状线。 髂骨翼后面:有耳状面,与骶骨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一粗隆,称髂粗隆;臀面,为臀肌附着点。(2)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形成髋臼的后下部。有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3)耻骨: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为耻骨体、上、下支3部分。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耻骨上、下处上缘有耻骨结节,内侧面有长卵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一) 自由下肢骨1股骨: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骨,占身高的1/4左右。分一体

41、两端。上端:有一球形称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有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 股骨体: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嵴称粗线;粗线分叉形成内侧唇和外侧唇;外侧唇向上延续为粗糙,称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延续为耻骨肌线。下端:内外侧膨大并向后突出,分别称外侧髁和内侧髁;内、外侧髁之间有一窝,称髁间窝;内、外侧髁的侧面上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内上髁和外上髁;在内、外侧髁的前方有一关节面,称髌面。2髌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前面粗糙、后面光滑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3胫骨: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位于:小腿内侧,一体两端,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上端:膨

42、大,向两侧突出,称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称髁间隆起;两髁上面光滑的关节称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相关节。在外髁后下方有一关节面称腓骨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有粗糙隆起称胫骨粗隆。骨体:呈三棱柱状,外侧缘粗糙,开成较锐的脊,称骨间缘;后面上方有比目鱼肌线。下端:内侧向下有一突起,称内踝。内踝外侧的关节面称内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外侧有切迹,称腓切迹,下面称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4腓骨:腓骨细长,分一体两端。位置: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上端:称腓骨头,内上方有腓骨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骨体: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下端:呈三角形膨大,称外踝。内侧下面有关节面,称外踝关节面

43、,与距骨相关节。5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1)跗骨:共7块,后部有距骨、跟骨,内侧有舟骨,前部有3块楔骨,外侧有骰骨。(2)跖骨:共5块,每块骨从近侧到远侧分为底、体、头。(3)趾骨:共14块,构成足的前部。 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趾骨分为底、体和头。第三节 中轴骨一椎骨(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1椎骨共同形态结构特点:每块椎骨都有一个椎体、1个椎弓、1个椎孔、7个突起,椎体在前、椎弓在后。 2椎体的结构特点:主要由骨松质构成,有薄层密质。 3椎管:由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所有椎孔连贯起来即成为椎管。内容纳脊髓。 4椎弓: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椎弓根为连接椎体,上下缘各一个凹陷

44、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从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称棘突,向两侧的两个突起称横突,向上和向下的两对突起分别称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关节。(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1颈椎 颈椎共同的特征:椎体较小,横突上有横突孔,此孔是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短而分叉,关节突的关节面似水平位。(1)寰椎(第一颈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 前弓后面关节面,称齿突凹关节面与第二颈椎齿突相关节。侧块上面椭圆形凹陷,称上关节凹,它与枕骨髁相关节。侧块下面圆而平的下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相关节。(2)枢椎(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称齿突。齿突的两侧各有一个关节面,称上关节面,与寰椎下关节面相关节。 (3)隆椎(第七颈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状,末端不分叉,形成结节。2胸椎:12个椎体从上和下依次渐大,椎体两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分别称上肋凹和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尖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棘突呈瓦状。3腰椎:椎体厚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的关节呈矢状位4骶椎:是构成骨盆后壁,由5个骶椎合成。呈三角形,底下向上称骶骨底与第五腰椎相关节。正中突起称岬。尖朝下称骶骨尖,接尾骨。骶骨两侧上方有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骶前面光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有4 对骶后孔。孔内有神经和血管能过。5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