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讲义.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3345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讲义.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启明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邢嗣宇 年 级: 初一 课 时 数:2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C 文言文基础字词一T 文言文基础字词二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年1月24日 14:0015:30教学内容一、 重难点知识回顾 首先回顾一下课本上的一篇文言文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

2、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注释 :期:约定时间。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1、解释加点的词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去后乃至:_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答案1、 放弃 同“否” 拉 不回头2、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3、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4、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翻译: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

3、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一、 专题精讲 文言文阅读在一套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部分。语文试卷总体想要拿比较高的分数,这一部分的分数一定要拿到手。不难,寓学于乐,重在积累。 针对一些语文试题中必考的文言文理解阅读的题型,同学们不要害怕。这类题目考的是新意,难度却是一般般

4、。同时,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好好审题很重要!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发现他、掌握他!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言文阅读的几种常见考法 一、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间(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二、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 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2) 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3) 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三、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四、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

6、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 名词作壮语;(3) 动词作名词;(4) 使动用法;(5) 意动用法;(6) 形容词作名词;(7) 形容词作动词。 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木兰诗作品简介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咬文嚼字解字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虫叫声。一说一声叹息声。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杼: 织布梭子 唯:只。问女何所思,

7、问女何所忆。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为: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鞯: 马鞍下的垫子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早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溅溅:水流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8、啾。胡骑:胡人的战马 啾啾:马叫的声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 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 度:过的意思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金柝: 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铜质器具。铁衣: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勋:记功。 转:次的意思 强:有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问所欲:问(木兰)要求什么 不用:不愿作 尚书郎: 尚书省的官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千里足:千里马。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扶将:扶持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红妆:古代称女子的装饰为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霍霍:磨刀的声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

9、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著:穿的意思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云鬓: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 花黄:当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同“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睛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傍地走:贴着地面跑测试题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 )声 军帖( ) 可汗 ( ) 鞍鞯( ) 辔( )头 溅溅( ) 胡骑( ) 鸣啾啾( ) 戎( )机 朔( )气 金柝( ) 策勋( ) 云鬓( ) 2 解释下列通假字 帖:通“ ” 火:通“ ” 3.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 ) 愿为市鞍马(

10、)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含义郭:古: 今:走:古:今:5 解释下列词语含义郭:霍霍:扑朔:迷离:考点总结 通假字 帖:通“贴” 火:通“伙” 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古今异义 郭:古:外城 今:只用于姓氏 走:古:跑 今:行走文中的修辞: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二、 学法再提炼文言翻译五字法:留:留下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11、。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最后会详细总结)文言文答题技巧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第二、文言文课内、课外语段的对比阅读分析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这种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

12、遵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两点设想:一、重对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问题”等;重文言知识的拓展延伸,如2002年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这是典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第三、要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三、 专题过关 文言文阅读训练 孙权劝学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

13、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文中主要人物: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

14、、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15、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咬文嚼字解字词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辞 邪:通“耶”语气词。 涉猎:比喻浏览群书,不做深入研究。 耳:罢了 孰:哪里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乃:于是 及:到了的

16、时候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更:重新 刮目:擦眼睛 见事:领悟事理,认清事理。 遂:于是 结友:结为好友 古今异义辞:古:推辞 今:美好的词语 及:古:到了的时候 今:以及过:古:到今:经过孤:古:古时王侯自称 今:孤独更:古:重新 今:更加但:古:只,仅仅 今:转折连词,但是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 一字多义 就: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趋向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窗理云鬓对,对着可: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皆有可观者值得以:辞以军中多务 用 以钱币乞之 用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把以为 认为 测 试 题1解释下列词语含义1、当涂: 2、掌事: 3、辞

17、:4、涉猎: 5、耳: 6、孰:7、乃: 8、及: 9、才略:10、非复:11、更:12、刮目:13、见事: 14、遂: 15、结友:一、 能力培养 文言文虚词补充知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

18、到、向、比、给”。(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1、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别写错别字。 2、归纳记忆 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Tips:(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等。 (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主谓之间断句例:潭中鱼/可百许头。3、发语词后停顿。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介词前停顿。例:三顾臣

19、/于草庐之中。 二、 能力检测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虽有嘉肴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

20、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蜀: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带。鄙:边境之:到,往;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何恃:凭什么。顾:难道、反而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 ) (2)教学相长 ( ) (3)贫者语于富者 ( ) (4)人之为学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甲】【乙】两文的主旨都和学习有关,都强调了 重要性。【甲】文用嘉肴作比,自然贴切地引出观点“ ”; 【乙】文以蜀鄙二

21、僧的故事为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道理“ ”。学法升华一、 知识收获 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文言文阅读也并不困难。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平时积累。你,一定会在文言文阅读领域拿到很好的成绩,加油!同学们!二、 方法总结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于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翻译题(答题方法)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22、云亭中的“南阳”和“西蜀”作为地名不用译出。 2、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要翻译成“妻子儿女”。 (2)遇到文言文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例:“战则请从”译成“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3、换。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现代虽然还用,但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古代意思。例: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身份低微,见识地下),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翻译出来,翻译后反而会造成语句补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

23、删去不译。例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表示顺承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5、顺。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翻译时要灵活处理,以使译文明白通顺。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庙堂”指代朝廷,所以应译成“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担忧”。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答题技巧)(一)复习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必背古文16篇)。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地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文言文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了能够灵活迁移,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并进行答题。对文

24、言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一般表现为:对文中重要的句子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对文言文段落的理解,对作者写作思想倾向的评价等。 (二)答题方法1、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来自平时的复习和积累。 2、所选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方面: (1)官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的品行方面的事迹。 (2)古人相夫教子、爱国效忠、扶危济贫方面的事例。 3、大多选段为记叙类作品,涉及到观点看法的,应和课内语段的观点相近或相反。答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者和时代的背景来理解文章。 课后作业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

25、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解】:曾子即曾参,孔子弟子。 彘猪。 特只不过。1、解释下列多义词:子 今子欺之 ( ) 之 曾子之妻之市( ) 母欺子 ( ) 今子欺之 ( )2、对曾子的做法,你有何见解?请谈谈。 塞 翁 失 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26、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两处)。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2.解释下列加点词。人皆吊之() 死者十九() 丁壮者引弦而战()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无故亡而入胡 而疑邻人之父B.近塞之人 其邻人之父亦云C.其子好骑 其恕乎D此独以跛之故 徐喷以烟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 后人由这则寓言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发。 答案:专题专题过关1、 当道,当权,涂通“途” 2、掌管政事 3、推辞 4、比喻浏

27、览群书,不做深入研究 5、罢了 6、哪里 7、 于是 8、结为好友 9、才干和谋略 10不再是 11、重新 12、擦眼睛 13、领悟事理,认清事理。14、于是 15、到了的时候8、能力检测1.(1)甘美(2)促进(3)告诉(4)做、求2.(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前往的事情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3实践、(行动、尝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课后作业1子: 你 ; 儿子; 之:到; 他;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到要做到,才能起到表率作用,言而无信的教育是失败的, 孩子势必效仿,结果会适得其反。(意思相近或相反亦可)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