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3427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绿道建设调研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往幸福的路广州市绿道的调研与思考绿道,一年前对广州的普通市民来说,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而如今,绿道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广为人知、喜闻乐见的新事物。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市区,都让人耳目一新,很多景点似曾相识,但又完全变了模样。今年的春节假期,我试着从绿道走进广州,感受家乡,体会变化。一、绿道给广州带来新变化短短一年时间,广州绿道从无到有,总长度达1060公里,覆盖全市12个区(县级市),串联起234个景点、98个镇街、42个亚运场馆,是珠三角各市中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积最大、串联景点最多、服务人口最多、综合配套最齐、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网。调研中我发现,绿道给广州主要带来了四方面的

2、新变化:一是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建设绿道,打通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有效缓解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通过大量培“绿”,点缀开花植物,使广州不再是“只长楼、不长树”的“水泥森林”,“花园城市”的称号更加名符其实。同时,广州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能、风能等生态能源,游径铺装尽量使用环保透水材料,贯彻低碳节能理念,确保生态环保,为“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绿道为广州的生态环境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促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强了广州国际竞争力。二是明显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广州围绕绿

3、道建设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绿道植树、水上绿道游、绿道自行车马拉松、绿道一日游等,使绿道逐渐成为广州市民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以及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便捷途径。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体验活动的开展,绿道传播了低碳理念,倡导了全新的绿色生活方式,在绿道上慢行、休闲、骑车上下班成为一种时尚,“慢生活”引领新的时代潮流,居民生活品质、休闲方式正潜移默化地发生转变。三是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广州绿道依托羊城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把多年形成的旅游资源串联整合起来,形成“景观相连、景随步移”的饱满格局。绿道游成为时下市民休闲游和外地人来广州游的热点。我从旅行社了解到,为了配合去年的亚运会,广州已经推出了

4、三种绿道精品旅游线路:一是低碳出行都市游。例如,串联花城广场、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临江大道、海心沙、广州塔等广州新标志的新中轴线游,串联荔湾涌、西关大屋保护区、陈家祠、上下九骑楼街、沙面欧陆风情区等老广州特色的传统风情游;二是休闲健身郊野游。例如,串联增江画廊、莲塘春色、何仙姑景区、小楼人家、白水寨风景区的增城农家绿道游,串联天麓湖森林公园、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广州国际网球中心等的人文竞技绿道游;三是亲近自然生态游。例如,串联从化温泉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森林公园的从化森林氧吧游,串联南沙湿地,百万葵园、滨海公园、天后宫的南沙湿地风光游等等。四是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绿道

5、建设直接带动旅游、运动、休闲、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促进了周边经济发展。特别是绿道建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吸引大量的城市人到乡村休闲健身、旅游消费,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创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增城绿道建成后,每月大约有3万名左右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带动增城旅游同比增长128%,沿线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快53.6%。增城绿道为沿线居民带来绿道维护、卫生管理及治安联防等直接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来农家乐、自行车租赁、商业小摊等间接就业

6、岗位3000多个。二、存在的问题绿道为广州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广州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形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南沙的蕉门河驿站,宣传栏上标明驿站提供“临时救护站”服务(见图1),但我寻遍了所有驿站都找不到;“手机充电站”也只是徒有其表,有“壳”没电(见图2)。二沙岛的发展公园绿道,供行人休憩的亭子里居然没有一张椅子(见图3)。此外,各驿站的雨具、医疗等设备设施缺乏,公共交通接驳系统依然不完善。 (图1) (图2) (图3)2.设计欠科学一些绿道的设计缺乏规划统筹,导致道路之间彼此割裂,无法发挥骑行通道的功能。例如,广州大道上的一段绿道,道路的

7、尽头便是人行天桥和景观植物带,行人骑车经过时只好下车绕过“障碍物”方能继续前行(见图4)。 (图4) (图5)一些绿道为串联成网而进行公路改建,把慢行道划到机动车道上,形成人车抢道的局面,接驳处也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见图5)。绝大多数驿站并没有设置残疾人洗手间。即使有,也没有可供其使用的无障碍通道(见图6-7)。 (图6) (图7)(图6) (图7)3.管理不到位一是自行车管理问题。有的自行车租赁点大门敞开,却不见管理人员(见图8)。自行车的租借时间也过于死板,基本都是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即使是珠江新城等有着美好夜景的地段也不能适当延长,十分不便。而且未能实现全市

8、自行车的通借通还,限制了人们在绿道上的活动范围。 (图8) (图9) (图10) 二是日常管理问题。有些地方的“绿”因无人修剪而过于茂盛,挤占了道路;有些地方的“道”因无人维护而成为一段坑坑洼洼的路面,甚至是“地下垃圾桶”(见图9-10)。三是治安管理问题。景色较好的绿道往往处于地域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又大多没有保安值勤和安装摄像头,各个驿站也没有编排号码,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连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都很难描述。4.功能未完全开发目前广州绿道功能还比较单一,多数绿道还仅仅只是慢行道,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还未被完全开发,落后于珠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以东莞松山湖绿道为例,其建设之初就已经规

9、划好了42公里的环湖带,恰好是国际标准马拉松赛程的长度,这就意味着这个区段建成绿道后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体育服务功能。三、思考与建议绿道理念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近20年来在欧美迅速发展。如今,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就国内而言,杭州的绿色实践行动最早、最受关注、最有成效。因此,广州发展绿道,一方面要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更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懂得“拿来主义”。通过查阅国内外绿道的有关资料,以及分析上述存在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进一步提高对绿道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绿道建设作

10、为集民生、生态、环境、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广东、打造宜居城乡的创新之举。要正确认识绿道建设的内涵是科学发展,防止走过场,防止弄虚作假和应付了事,切实改变当前存在的“为了建绿道而建绿道”的做法,真正把生态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建设绿道的目标。同时,应以绿道建设为契机,通过各种宣传、互动,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观念深入民心,成为长久的共识。二、进一步完善绿道配套设施。要合理设置、抓紧完善绿道沿线的自行车租赁点、信息咨询、无障碍设施、照明、通讯、治安、标识、环卫等功能性配套设施。要善于发挥群众的作用,建议采取群策群力的办法,开通绿道信息网站,设立“我给绿道找茬”栏目,鼓励群众

11、建言献策、拍砖灌水,使绿道配套设施更加便民、利民。三、进一步提高绿道管理水平。绿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群众能否安全愉快地使用和享受绿道,直接影响绿道的功能和政府的形象。为此,在加快推进绿道建设的同时,应做到建管并重,既要“能建”,也要“善管”,使绿道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从资金筹措、管理机构、维护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经营管理上进行机制创新,及时总结绿道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绿道网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确保绿道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管理运营。各级政府是绿道

12、管理的主体,在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上,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共同管理绿道。例如,城区的都市型绿道可由园林部门管理,郊野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可由林业部门管理,绿道内的停车场、游乐设施、餐馆住宿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项目可通过竞标的方式招募有条件、有经验的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卫生保洁事宜可由学生、退休人员定期组织维护;安全保卫工作可由沿线社区负责,还可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安全巡查队伍,并鼓励单位和个人自愿参与巡逻。三是加快推进绿道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设立专项经费,建立绿道网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对绿道网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实现各地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全面提高绿道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

13、平。四、进一步加大绿道功能的开发力度。绿道应是“为民所建、为民所用、为民所享”的绿化工程。因此,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使用不使用,才是评判绿道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为了让绿道更加贴近群众、服务民生,应加强对绿道功能开发方面的基础研究,综合统筹,进一步提升绿道的服务功能。要根据绿道所处的区位、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等特点,结合不同区段的使用人群,进而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凸现各区段绿道的特色,充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最大效益。一是完善文化服务功能。要结合文化强省建设,赋予绿道更多的人文特色,使绿道成为传播和发扬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二是完善体育服务功能。市内绿道可以多规划建设一些体育健身设施,使绿道成为市民

14、康体健身的好平台、好去处;郊野绿道可以借助穿越森林公园、乡村田野的独特地理优势,举办定向越野、登山、攀岩、野营、郊游等户外活动。三是完善生态旅游功能。结合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广泛开展旅游观光、农业体验、餐饮野炊、影视摄影、森林探险等活动。四是完善科普教育功能。例如新加坡双溪布洛公园绿道,沿线设置了20个条码扫描站,游客只需将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对准条码,电脑就会扫描条码,自动上网,提供该站周围各种动植物的资讯,从而成为一条“教育路”。广州也可以借鉴有关做法,尤其在通往历史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的绿道路段以及学校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规划设计和配套建设,使绿道长廊成为科普教育基地。总之,绿道早已跳出了具体的规划与城建的范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理念,提高了我们的幸福感。衷心希望所有在这所城市生活的人都关心、参与、建设和享受绿道,使绿道真正成为绿色之道、民生之道、幸福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