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3620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市场部TDSCDMA培训课程.doc(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市场部TD培训课程(Ver3.0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市场部2009年2月目 录第一章 TD基础技术、产业链与终端介绍9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91.1什么是3G91.2 3G技术和标准的组成101.3 TD-SCDMA简介111.4 CDMA2000简介121.5 WCDMA简介122.TD-SCDMA132.1 TD-SCDMA的TDD双工模式可更好支持非对称业务132.2 TD-SCDMA系统的频率规划142.3 TD-SCDMA的多址方式142.4 TD-SCDMA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技术142.5 TD-SCDMA系统中的联合检测技术152.6 TD-SCDMA无线资源管

2、理162.7 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DCA)及其特点162.8 TD-SCDMA系统中的接力切换技术172.9 TD-SCDMA系统的同步技术172.10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技术172.11 TD-SCDMA 系统的N频点技术183.TD-HSDPA184.TD-HSUPA185.TD-LTE196.TD-SCDMA系统优势分析217.三种和TD相关的技术237.1 CMMB237.2 TD-MBMS257.3 Femto技术268.TD-SCDMA产业链状况279.网络建设状况2910.终端情况3110.1 TD-SCDMA终端主要功能与特点3110.1.1 终

3、端分类3110.1.2 终端之间对比考虑的因素3210.2 TD终端产品情况3210.3 TD终端业务能力情况3410.4 TD终端基本结构3410.4.1 整体架构3510.4.2基带芯片3610.4.3电源管理单元3710.4.4射频芯片3710.5 TD终端芯片及解决方案3910.5.1联芯科技解决方案3910.5.2T3G解决方案4410.5.3展讯解决方案4610.5.4重邮解决方案47第二章 TD-SCDMA特色业务介绍501.业务分类501.1客服人员业务分类方法501.2 TD业务的分类502TD-SCDMA特色业务512.1随e行512.2可视电话522.3可视电话补充业务5

4、42.3.1可视电话前转业务542.3.2可视电话显示业务552.3.3可视电话闭锁业务552.4视频留言562.5视频会议602.6多媒体彩铃672.7视频共享692.8视频IVVR7332G业务743.1语音增值业务743.1.1VPMN743.1.2彩铃743.1.312580综合信息服务门户753.1.4手机对讲763.2数据业务773.2.1无线音乐773.2.2手机报773.2.3流媒体业务783.2.4飞信793.2.5手机电视803.2.6手机地图813.2.7手机导航823.2.8手机证券833.2.9手机邮箱843.2.10号簿管家853.3集团应用情况863.3.1集团业

5、务发展总体情况863.3.2行业应用873.3.3移动信息化类应用933.3.4互联网类应用963.3.5基础通信类应用98第三章 TD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开展情况1011.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目的和意义1011.1 目的1011.2 意义1012.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情况1022.1 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第一阶段1022.1.1社会化业务测试1022.1.2试商用开展情况1042.1.3客户发展情况1082.2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第二阶段1082.2.1第二阶段重点工作安排1082.2.2客户发展情况109第四章 公司TD总体发展策略1101.当前TD的现状1102.我公司TD总体

6、发展策略1122.1总体思路1122.2双网融合的意义1122.3双网融合目标1122.4双网融合的原则1122.5双网融合对TD-SCDMA市场开发的作用1132.6双网融合的现状1133.产品及促销策略1133.1 个人客户产品1143.2 数据卡产品1153.3 家庭市场产品1153.4 行业应用1163.5 企业信息机1173.6 产品与资费策略总结、分析1184.终端策略1184.1 终端近期策略1184.2 终端产品、定制策略1194.3 终端价格策略1194.4 终端厂商策略1194.5 终端用户策略1194.6 终端销售渠道与合作伙伴策略1205.宣传策略1205.1 TD-S

7、CDMA业务与用户品牌宣传策略1205.2 3G品牌注解1216.服务策略1226.1服务整体目标1226.2服务资源配置1226.3客户管理要求1236.4调整服务模式与流程123第五章 渠道和服务的运营管理1251.竞争对手发展思路相关分析1251.1中国电信业务发展思路1251.2中国联通业务发展思路1262.中国移动业务发展思路1262.1产品1262.2产品价格1292.3产品传播和相关口径1302.3.1TD传播推广工作1302.3.22G和TD-SCDMA的用户推荐口径1312.3.3典型问题解释口径1313.渠道与服务1333.1渠道定位1333.2渠道服务1333.3TD体验

8、厅的功能1343.4网站1353.510086短信营业厅1363.6WAP掌上营业厅1363.7自助终端1373.810086客户服务热线的相关准备1374.TD的客户服务工作1374.1业务受理流程1374.2用户投诉处理1384.3近阶段城市3G商业运营客户服务相关工作1414.4近阶段城市2/3G融合运营客户服务相关工作1444.5终端售后服务1444.6客户服务过程中注意事项强调146第一章 TD基础技术、产业链与终端介绍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的技术发展和商用进程是近年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标准有

9、三种,分别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其中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TDD)模式,是由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而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FDD)模式,WCDMA技术标准由欧洲和日本提出,CDMA2000技术标准由美国提出。1.1什么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85年首先提出的,当时被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即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随着时间的推移,IMT-2000的要求和目标愈加清晰,由于FPLMTS这个名称含义不准确,发音

10、拗口,1996年ITU正式将其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意即工作在2000MHz频段,预期在2000年左右商用的系统。IMT-2000最主要的目标和特征为:(1)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制式,全球无缝漫游;(2) 高频谱效率;(3)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即室内环境支持2Mbps、步行/室外到室内支持384kbps、车速环境支持144kbps等。1.2 3G技术和标准的组成在1999年11月的ITU-RTG8/1会议上,通过了IMT-2000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包括CDMA和TDMA两大类共五种技术,并在2000年5月的ITU-R全会上正式通过,标志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格局最终确定。目

11、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标准有三种,它们分别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其中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TDD)模式,是由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而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国际上,TD-SCDMA、WCDMA和CDMA2000的具体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由两个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组织3GPP、3GPP2负责的。其中TD-SCDMA、WCDMA由3GPP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而CDMA2000由3GPP2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由信息产业部领导的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以及后来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积极参与ITU及

12、3GPP、3GPP2等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推动TD-SCDMA标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1.3 TD-SCDMA简介TD-SCDMA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开创了中国参与国际电信标准化的先河。TD-SCDMA标准的提出,是中国通信业技术创新的典范,也是中国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从2001年3月开始,正式写入3GPP的Release 4版本。目前TD-SCDMA已有Release 4、

13、Release 5、Release 6、Release 7等版本。TD-SCDMA采用不需成对频率的TDD双工模式以及FDMA/TD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使用1.28Mcps的低码片速率,扩频带宽为1.6MHz,同时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等先进技术。基于Release 4版本,TD-SCDMA可在1.6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TD-SCDMA在Release 5版本引入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数据接入)技术,在1.6MHz带宽上上下行2:4时隙配

14、比下理论峰值速率可达到1.6Mbps。TD-SCDMA在Release 6版本引入了MBMS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在1.6MHz带宽上载波最高业务承载能力为384kbps,最低业务承载能力为16kbps;可提供单频道最高速率为384kbps,最低速率可小于8kbps。TD-SCDMA在Release 7版本引入了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上行数据接入)技术,在1.6MHz带宽上上下行2:4时隙配比下理论峰值速率可达到1.1Mbps。在3GPP开展的LTE(Long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中,TD-SCDMA长期

15、演进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也在同步进行。1.4 CDMA2000简介CDMA2000是由IS-95A/B标准演进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由3GPP2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目前CDMA2000有由3GPP2制定的Release 0、A、B、C和D五个支持CDMA2000 1X及其增强型技术的版本,以及由EIA/TIA发布的支持CDMA2000 1X EV-DO的IS-856和IS-856A标准。DMA2000 1x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1.2288Mcps,载波带宽为1.25MHz。CDMA2000 1x EV-DO(也称为HRPD)技术,

16、主要对数据业务进行了增强,不支持语音,在下行1.2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2.4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DO Rel 0版本已经在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商用,目前正在向DO Rel A版本发展,该版本在1.2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3.1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在DO Rel A的基础上,采用多载波捆绑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数据速率,形成了DO Rel B标准,也称为空中接口演进(AIE)Phase 1,该标准已经发布。截止到2008年第1季度,全球Cdma2000商用网络数为258个,用户数为4.4亿。(数据来源:http:/www.cdg.org/)1.5 WCDMA简介WCDMA是

17、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以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在Release 5版本引入了下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

18、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14.4Mbps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在Release 6版本引入了上行链路增强技术,即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在5MHz的带宽内可提供最高约6Mbps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国际上基于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的WCDMA系统已先后进入商用。除了上述标准版本之外,3GPP从2004年即开始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研究,基于OFDM、MIMO等技术,试图发展无线接入技术向“高数据速率、低延迟和优化分组

19、数据应用”方向演进。目前在3GPP组织内正在进行LTE的标准化工作。截止到2008年第2季度,全球WCDMA商用网络数为182个,用户数为2.8亿。(数据来源:http:/www.umts-forum.org/)2. TD-SCDMATD-SCDMA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时分双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N频点、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等技术,其中各关键技术的分类如下:属于TD-SCDMA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类的技术包括: 智能天线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 上行同步技术 上行同步信道灵活配置技术属于TD-SCDMA系统网络关键技术类的技术包括: 接力切换

20、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属于TD-SCDMA系统级关键技术类的技术包括: 时分双工技术 多址技术 N频点技术各项关键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分析如下:2.1 TD-SCDMA的TDD双工模式可更好支持非对称业务FDD频分双工模式,接收和发送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即载波)上,在频率上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在TDD时分双工模式中,接收和发送是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在时间上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TD-SCDMA系统采用TDD时分双工模式。TD-SCDMA系统每载波仅需1.6MHz的带宽。TD-SCDMA系统采用TDD技术,不需要成对的频率,频率使用更加灵活。同时,TD-SCDMA系统可以灵活地调整上

21、下行时隙分配比例,更好地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2.2 TD-SCDMA系统的频率规划2002年,信息产业部确定了我国的3G频率规划,其中为TDD规划了共155MHz频率资源,包括1880至1920MHz、2010至2025MHz这55MHz为主要工作频段,2300至2400MHz这100MHz为补充工作频段。目前中国移动获准在现网中使用的频率是2010-2025MHz频段,共计9个载波。2.3 TD-SCDMA的多址方式在频率上,TD-SCDMA系统以1.6MHz为基本间隔,划分成许多载波。在时间上,TD-SCDMA系统以10ms为一帧,每一帧又进一步分成2个各5ms长的子帧,两个子帧的结构相同

22、。在一个子帧内,分成3个特殊时隙(DwPTS、GP、UpPTS)和7个常规时隙(TS0,TS1,TS6)。TS0时隙为下行时隙,用于基站发送广播等公共控制信道。TS1TS6这6个时隙用于承载诸如话音等各种业务,在业务建立时系统可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时隙上。在同一时隙内,又可进一步采用码分,即为不同用户(或信道)分配不同的扩频码的方式来区分用户(或信道)。2.4 TD-SCDMA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在硬件上是一个天线阵列,通过调节各天线阵元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加权因子,然后相加,产生一个输出信号。其原理是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信机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辐

23、射方向图。TD-SCDMA系统由于采用TDD双工方式,可以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即基站对上行信道估计的信道参数可以用于智能天线的下行波束成型,这样,相对于FDD模式,TD-SCDMA系统比较容易实现智能天线技术。如果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基带进行处理,使得辐射方向图的主瓣自适应地指向用户来波方向,就能达到提高信号的载干比、降低发射功率、提高系统覆盖范围的目的。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降低了系统的干扰;增加了系统的容量;改进了小区的覆盖采用智能天线,可实现下行业务信号的高增益定向发射,使得在相同的基站功放输出功率下终端接收有用信号功率增强,

24、或者说在终端接收功率要求一定的前提下所需的基站发射功率可降低,这就是所谓的赋形增益。智能天线是TD-SCDMA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动态信道分配等其它技术一起工作,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2.5 TD-SCDMA系统中的联合检测技术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混叠的,接收时需要在数字域上用一定的信号分离方法把各个用户的信号分离开来。信号分离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单用户检测和多用户检测两种。传统的CDMA系统信号分离方法是把多址干扰(MAI)看作热噪声一样的干扰,它会导致信噪比恶化,系统容量也随之下降。这种将单个用户的信号分离看作是各自独立的过程的信号分

25、离技术称为单用户检测。实际上,由于MAI中包含许多先验的信息,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等等,因此MAI不应该被当作噪声处理,可以将其利用起来以提高信号分离方法的准确性。这样充分利用MAI中的先验信息而将所有用户信号的分离看作一个统一的过程的信号分离方法称为多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算法可以分为线性、非线性两大类。例如干扰抵消是一种非线性算法,而目前TD-SCDMA系统采用的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JD)是一种线性算法。联合检测技术是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热点,它指的是充分利用多用户信息,同时将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分离开来的一种信号分离技术。联合检测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干扰

26、,增大容量,降低功控要求,削弱远近效应。联合检测计算复杂度比较高,尤其是当扩频系数较大时(比如64、128)计算量非常庞大,因此设备实现上比较困难。这也是其它系统难以采用联合检测技术的原因所在。TD-SCDMA系统扩频系数较低(最大只有16),有利于采用联合检测技术。从实现来看,联合检测又分为单小区联合检测、多小区联合检测两种。其中单小区联合检测指对一个小区范围内的多用户信号进行联合检测,多小区联合检测则是同时针对多个小区(包括本小区和若干邻小区)的信号进行检测以降低甚至消除同频小区间的干扰。联合检测是TD-SCDMA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技术。在TD-SCDMA的基站、终端设备中都采用了联合

27、检测技术。2.6 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TD-S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包括频率、时隙、码字、功率和空间角度等。无线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管理分配系统无线资源以及控制调节系统性能。无线资源管理主要是监测通信系统中所有无线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业务需求、信令请求以及各种测量报告,进行无线资源的调整,并且能够通过一些算法对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进行优化和控制。2.7 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DCA)及其特点所谓信道分配是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多信道共用的情况下,以最有效的频谱利用方式为每个小区的通信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使用信道。在动态信道分配(DCA)技术中

28、,所有的信道资源放置在中心存储区中,信道完全共享。采用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可带来的好处是:能够较好地避免干扰,使信道重用距离最小化,从而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提高系统容量。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需要,尤其是高速率的上下行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需要。TD-SCDMA系统的资源包括频率、时隙、码道等方面,一条物理信道由频率、时隙、码道的组合来标志。采用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可灵活分配或调整信道所使用的频率、时隙或码道。因此TD-SCDMA的多址方式综合利用了FDMA、TDMA、CDMA不同方式,常表示为 FDMA /TDMA/CDMA。2.8 TD-SCDMA系统中的接力切换技术接力切换是T

29、D-SCDMA系统的一项特色技术。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是:利用终端上行预同步技术,预先取得与目标小区的同步参数,并通过开环方式保持与目标小区的同步,一旦网络判决切换,终端可迅速由原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在切换过程中,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提高了切换成功率,缩短了切换时延。2.9 TD-SCDMA系统的同步技术TD-SCDMA系统采用TDD双工技术和FDMA/TDMA/CDMA多址方式,为了减少干扰、提高系统容量,要求各基站间、基站与终端之间同步。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基站间的同步,另一个是移动台间的上

30、行同步技术。TD-SCDMA采用GPS或其它技术来实现基站间的同步。所谓上行同步就是上行链路中各终端的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完全同步,在TD-SCDMA中用上行同步算法和帧结构设计来实现严格的上行同步,它是一个同步的CDMA系统。通过上行同步,可以让使用正交扩频码的各个码道在解扩时完全正交,相互间不会产生多址干扰,克服了异步CDMA多址技术由于每个终端发射的码道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不同而造成码道非正交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CDMA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2.10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技术TD-SCDMA系统采用时分双工模式,不同基站之间保持同步。TD-SCDMA帧结构中下行导频时隙D

31、wPTS与上行导频时隙UpPTS之间,为长度75us的保护间隔GP。由此可推算,如果两个相距22.5千米以上的基站间存在传播路径,其中一个基站在DwPTS时隙发射的下行信号经传播后到达另一个基站,由于传播时延的原因,将进入UpPTS时隙;而如果上行同步信道(UpPCH)配置在UpPTS时隙,就可能对另一个基站接收上行同步信道形成干扰。在电波的传播上,可能产生这种干扰的传播机制包括视距传播、衍射传播,以及对流层散射、大气波导效应等机制。TD-SCDMA系统采用一种称为“UpPCH Shifting”方案的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技术,可彻底克服上述干扰。其基本原理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R

32、NC)根据基站(Node B)对上行时隙的干扰测量,调整终端在帧的合适位置(如TS1业务时隙)发送上行同步信道(UpPCH),以达到规避干扰的目的。利用这种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技术,还可实现TD-SCDMA单基站的超远覆盖,比如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小区覆盖半径。2.11 TD-SCDMA 系统的N频点技术在多频点小区中,如果采用小区重叠的方式,每个小区(也即频点)各有一套独立的资源配置,同时在每个频点上都配置有一整套公共信道。这样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小区码重用率高、小区搜索困难、终端测量复杂、切换困难、系统效率低等。N频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小区可配置多个载频,确定其

33、中一个作为主载频,其它载频为辅载频,仅在主载频上发送DwPTS和广播信息(TS0)等公共信道。3. TD-HSDPA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是3GPP在Release 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增强技术。为了达到提高下行分组数据速率和减少时延的目的,HSDPA技术采用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快速调度等技术,提供高速的下行分组数据传输,相关标准在3GPP Release 5版本中已经完成。采用HSDPA后,TD-SCDMA增加了一种传输信道、三种物理信道,还

34、增加了16QAM调制技术。采用HSDPA技术可以让TD-SCDMA系统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有很大的提高,在上下行2:4的时隙配比下,单载波支持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1.6Mbps。HSDPA是3G网络建设中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下行数据业务速率。目前,中国移动TD-SCDMA试验网已全部开启HSDPA功能。4. TD-HSUPA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是3GPP在Release 7协议中为了增强上行数据业务速率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增强技术。为了达到提高上行分组

35、数据速率和减少时延的目的,HSUPA技术采用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快速调度、上行干扰控制等技术,提供高速的上行分组数据传输,相关标准在3GPP Release 7版本中已经完成。采用HSUPA后,TD-SCDMA增加了一种传输信道、五种物理信道,还增加了16QAM调制技术。采用HSDPA技术可以让TD-SCDMA系统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有很大的提高,在上下行2:4的时隙配比下,单载波支持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550Kbps。HSUPA是3G网络建设中提高上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上行数据业务速率。目前

36、,中国移动TD-SCDMA试验网尚未开启HSUPA功能。中国移动计划于09年初进行HSUPA的试验。5. TD-LTE在目前3G应用成为主流的形势下,移动通信产业谈及的LTE,一般指移动通信产业3G系统的长期演进,也指4G及3.5G、3.9G等现有的4G系。LTE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LTE技术包括两种制式,即LTE FDD和LTE TDD,后称为TD-LTE。TD-LTE是TD-SCDMA的演进技术,是目前全球最主流的TDD演进技术。早在2004年11月份3GPP魁北克的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究项目。世界主要的运营

37、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 容量提升:在20MHz带宽下,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00 Mbps,上行峰值速率达到50 Mbps,频谱利用率达到3GPP R6规划值的2-4倍; 覆盖增强:提高“小区边缘比特率”,在5 km区域满足最优容量,30km区域轻微下降,并支持100km的覆盖半径; 移动性提高:015km/h移动状态下性能最优,15120 km/h性能也很好,支持120 350 km/h,甚至在某些频段支持500 km/h; 质量优化:在RAN用户面的时延小于 10 ms,控制面的时延小于100 ms; 服务内容综合多样化:提供高性能的广播业务MB

38、MS,提高实时业务支持能力,并使VoIP达到UTRAN电路域性能; 运维成本降低:采用扁平化架构,可以降低CAPEX(资本支出)和OPEX(运营支出),并降低从R6 UTRA空口和网络架构演进的成本。为达到以上目标和要求,3GPP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实现方案,而且不考虑与现有的WCDMA系统的后向兼容。LTE重新定义了空中接口和核心网络,摈弃了CDMA技术而采用OFDM技术,只支持分组域,这导致LTE与已有3GPP各版本标准不兼容,现有3G网络很难平滑演进到LTE。LTE采用了很多原计划用于B3G/4G的技术,如OFDM、MIMO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4G技术在3G频段上的应用。和现有的3G

39、及3G+技术相比,LTE除了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之外,也提供了3G技术向B3G/4G演进的一个台阶,使3G向4G的演进相对平滑。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LTE最早会在2010年实现商用,根本的症结现在看来,一个是标准,一个就是终端芯片。LTE标准预计在今年底通过,但是芯片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3GPP在全球移动通信的绝对市场规模和产业链优势,目前全球主流运营商都已决定朝着LTE演进和发展。而原本CDMA未来长期演进的UMB技术,则受困于产业链封闭和知识产权的问题,不被产业界所看好,很多CDMA运营商都表示未来将向LTE演进,包括中国电信。高通也宣布放弃了UMB的研发,从而专注于LTE的工作。因此,L

40、TE将成为未来最主流的全球统一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而TD-LTE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移动之所以对TD-LTE寄予厚望,是因为相比TD-SCDMA来说,TD-LTE最有希望走向世界,这样的结果将是规模经济,可以将设备和终端价格大幅降低。全球有不少运营商拥有TDD频段,运营商对TD-LTE的部署需求很大。再考虑到TD-LTE和FD-LTE的相似性,出现TD-LTE和FD-LTE的多模芯片将是必然,这样无疑将大大降低终端成本。TD-LTE为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民族产业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与挑战。TD-LTE已经成功的与LTE FDD融合,作为统一的LTE标准同步发

41、展,此举对于TD-LTE的发展至关重要。使得民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得以借助LTE FDD的全球化产业链和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产业化和商用的进程。同时,由于我国企业介入LTE的研发工作较早,因此,将能够获得更多的民族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TD-LTE的发展也吸引了国际主流运营商和厂商的高度关注和深度参与,Vodafone、Verizon wireless与中国移动合作成立了三方合作机构,共同推动LTE FDD和TD-LTE的同步发展;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国际主流厂商也与国内企业同步展开TD-LTE的研发工作,并与中国移动保持深入的沟通和合作。经过产业界的通力合作和努

42、力,凭借着国际化的产业链和市场运作,确保了TD-LTE与LTE FDD的产业化进程基本保持同步,仅仅相差6个月。TD-LTE打造国际化的产业链,为民族产业和技术全面跻身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从而确保民族技术能够更加符合全球市场发展的需要,有效提升民族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影响力。6. TD-SCDMA系统优势分析TD-SCDMA系统采用了时分双工、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N频点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结合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设计、信道结构设计等特色系统设计,与GSM/GPRS/EDGE以及WCDMA、cdma2000系统相比,在用户容量、数据吞吐量等系统重要性

43、能指标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TD-SCDMA系统的优势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更大的系统容量,语音用户容量是GSM/GPRS/EDGE系统的4倍左右,数据吞吞吐量是GPRS的810倍左右;同时在相同带宽情况下,TD-SCDMA系统支持的用户数目以及数据吞吐量均高于WCDMA及cdma2000系统; 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R4版本中,在1.6MHz带宽上面可以提供理论峰值数据速率2Mbps,频谱效率高达1.25bps/Hz,每比特成本最低; 3G三个标准中对非对称数据业务的支持性能最好 ,TD-SCDMA系统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比例从而可以提供对非对称上下行数据业务提供更灵活的支持; TD-SCD

44、MA系统采用全球统一的TDD频段,具有国际漫游优势; TD-SCDMA系统可以见缝插针利用离散频段,因为TD-SCDMA系统的带宽仅有1.6MHz,与WCDMA系统需要10MHz带宽以及cdma2000需要2.5MHz带宽相比,TD-SCDMA系统所需频段最窄,而且不需要对称频谱即可应用,系统部署的带宽需求最小; TD-SCDMA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大幅度降低系统内降低多径、多址干扰,为用户提供跟踪波束,节省发射功率,提高系统容量,扩大系统覆盖,同时可以实现用户位置的定位; TD-SCDMA采用联合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多址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TD-SCDMA采用上行同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码间

45、串扰,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TD-SCDMA采用接力切换技术,与硬切换相比,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率,与软切换相比,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TD-SCDMA采用四维多址技术,采用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在时域、频域、码域以及空域实现,提高用户容量以及数据吞吐量; TD-SCDMA系统由于采用智能天线等技术,与WCDMA系统以及cdma2000系统相比,小区呼吸效应微弱,在网络规划优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下表为TD-SCDMA与cdma2000/WCDMA的综合对比: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覆盖系统设计覆盖能力基本相同呼吸效应较弱较强较强不同业务覆盖差异较小较大较大业务能力种类基本相同可视电

46、话为分组域方式数据业务支持灵活性强弱弱理论语音业务/带宽23个语音/1.6MHz138个语音/10MHz123个语音/10MHzcdma1x RC3:61个话音/2.5MHz理论分组数据业务/带宽1384kbps/1.6MHz6384kbps/10MHz7384kbps/10MHzcdma1x:2153kbps/2.5MHzHSDPA(TD-SCDMA假设为2:4时隙配比)商用开始时间2008年2005年EVdo0:2000年 EVDOA:2006年理论峰值速率1.68Mbps/1.6MHz14.4Mbps/10MHzEvdo:2.4Mbps/2.5MHz; 已实现峰值速率1.68Mbps/1.6MHz10.08Mbps/10MHz7.2Mbps/10MHzEvdo:2.4Mbps/2.5MHz; HSUPA(TD-SCDMA假设为2:4时隙配比)厂家支持时间2009年1季度2007年3季度EVdo:2000年理论单载波峰值速率1.1Mbps/1.6MHz6.6Mbps/10MHz5.76Mb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