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680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总结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TD-SCDMA 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姓 名 胡剑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技术 班 级 10通信(1)班 指导 教师 黄钱飞 提交 时间 2012年11月11 日 论文题目:TD-SCDMA无线接入设备的开 通和调测姓名:胡剑班级:通信(1)班 指导老师:黄钱飞摘要:TD-SCDMA 作为 3G 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之一,是我国提出并得到国际电联盟(ITU)批准的,一直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的3G标准。近三年来,随着网络终端问题的解决和试验网的顺利开通,TD-SCDMA已经从试商用阶段过渡到商用阶段。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信号质

2、量差、无信号或没有覆盖到位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最直接的也是最快速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基站的数量,这是TD-SCDMA 网络运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设计以中兴实验仿真软件为基础,简单的介绍了硬件设备,并对仿真软件进行了数据配置,最后对基站开通进行了简单调测。关键词:TD-SCDMA 数据配置 开通测试Abstract:TD-SCDMA took one of 3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ainstream standards, is our country proposed and is approved international e

3、lectricity alliance (ITU), has continuously received our country Governments vigorously support.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along with the network termination question solu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network smooth implementation, TD-SCDMA already from tried the commercial stage to transit to the comme

4、rcial stage quantity, however along with the user quantity unceasing increase, the signal quality bad, did not have the signal or have not covered the arriving the question to expose unceasingly.Most direct also is the fastest solution is increases the base depotquantity, this is a TD-SCDMA network

5、ope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link, is acting the pivotal role.This design tests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take the resurgence as a foundati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hardware equipment, and has carried on the data disposition to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finally carried on Jan to the base depot clear t

6、o measure monotonously。Key word:TD-SCDMA data disposition clear test。目 录一、概述1(一)TD-SCDMA标准的的产生1(二)TD-SCDMA简介1(三)TD-SCDMA关键技术1二、接入网设备ZXTR RNC及ZXTR B328简介3(一)RNC部分31、RNC 逻辑模型32、RNC 机框结构33、RNC 控制框44、RNC 资源框45、RNC 接口框56、RNC 交换框5(二)NodeBB328部分61、ZXTR B328标准机柜图62、ZXTR B328配置机架63、ZXTR B328机顶64、ZXTR B328配置单

7、板7三、中兴实验仿真软件RNC及NodeB数据配置步骤8(一)仿真软件配置流程8(二)数据配置91、进入配置界面92、RNC数据配置93、手工开通NodeB20(三)数据配置检查28四、常见NodeB故障案例及故障排查29(一)小区建立失败故障291、数据配置问题一292、数据配置问题二303、数据配置问题三314、数据配置问题小结31五、总结与体会33参考文献34TD-SCDMA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和调测一、概述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实验仿真软件对TD-SCDMA接入网设备的进行开通与调测,系统仿真软件是以中兴公司的实验仿真软件为基础,版本号V3.0,NodeB设备是中兴公司的ZXTR B328,R

8、RU设备为中兴公司的R08,站型为S3/3/3。(一)TD-SCDMA标准的的产生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中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二)TD-SCDMA简介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

9、是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它得到了CWTS及3GPP的全面支持。该方案的主要技术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设计参照了TDD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TDD模式是基于在无线信道时域里的周期地重复TDMA帧结构实现的。这个帧结构被再分为几个时隙,在TDD模式下,可以方便地实现上/下行链路间的灵活切换。它是集CDMA、TDMA、FDMA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三)TD-SCDMA关键技术1、TDD技术:易于

10、使用非对称频段, 无需具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置时隙,优化频谱效率,上行和下行使用同个载频,故无线传播是对称的,有利于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采用该技术无需笨重的射频双工器,基站小巧,成本低。2、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是一个天线阵列,它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不同天线单元对信号施以不同的权值,然后相加,产生一个输出信号。应用智能天线技术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和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增加了CDMA系统的容量,改进了小区的覆盖,降低了系统的干扰、系统的误码率和无线基站的成本。3、联合检测技术:首先估计所有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然后利用已知的所有用户的扩频码、扰码和信道估计,

11、对所有用户的信号同时检测,消除符号间干扰和用户间干扰,从而达到提高用户信号质量的目的。4、动态信道分配-DCA:DCA是TD-SCDMA系统中RRM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TD-SCDMA系统中一条信道是由频率/时隙/扩频码的组合唯一确定。DCA主要研究的是信道的分配和重分配的原则,DCA充分体现了TD-SCDMA系统频分、时分、码分、空分的特点,DCA从频域,时域,码域,空域这四维空间将用户彼此分隔,有效地降低了小区内用户间的干扰,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由于DCA技术的存在,使得TD系统具备更高的频谱利用率。5、接力切换技术:接力切换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

12、一,其设计思想是利用智能天线获取UE的位置距离信息,同时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6、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基础,没有功率控制就没有CDMA系统。功率控制可以补偿衰落,当接收功率不够时要求发射方增大发射功率,可以克服远近效应,对上行功控而言,功率控制的目标是为所有的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够用,即由于移动信道是一个衰落信道,快速闭环功控可以随着信号的起伏进行快速改变发射功率,使接收电平由起伏变得平坦。二、接入网设备ZXTR RNC及ZXTR B328简介(一)RNC部分1、RNC

13、逻辑模型图2-1 RNC逻辑模型2、RNC 机框结构图2-2 RNC机框结构3、RNC 控制框图2-3 RNC控制框图UIMC:通用接口板,完成控制框内部以太网交换及控制框管理RCB:控制面处理板,完成控制面的协议信令处理及无线资源管理ROMB:操作维护板,完成系统全局处理CLKG:时钟发生板,为RNC提供时钟基准CHUB:控制面集线器,完成机框间控制信息的汇聚SBCX:完成日志存储功能4、RNC 资源框图2-4 RNC资源框5、RNC 接口框图2-5 RNC接口框6、RNC 交换框图2-6 RNC交换框GLI:GE线卡,完成物理层适配、IP包处理以及流量管理,实现对来自资源框业务数据的接入功

14、能PSN:分组交换板,完成一级交换平台的核心交换UIMC:通用接口板,主要完成控制信息内部以太网交换功能(二)NodeBB328部分1、ZXTR B328标准机柜图图2-7 ZXTR B328标准机柜2、ZXTR B328配置机架图2-8 ZXTR B328机架3、ZXTR B328机顶图2-9 ZXTR B328机顶机顶汇集了设备所有的对外接口,分为三个区域:光纤转接区,位于机顶左边。机顶模块区,位于机顶中间,包括BETB(E1/T1转接和BEMB模块。电源输入区,位于机顶右边,包括1个电源盒,LMT口。4、ZXTR B328配置单板图2-10 ZXTR B328配置单板三、中兴实验仿真软件

15、RNC及NodeB数据配置步骤(一)仿真软件配置流程仿真软件配置步骤表RNC数据步骤配置内容step1创建子网step2创建RNC管理网元step3创建RNC全局资源step4创建机架step5机架各单板(GIPI、ROMB、APBE)配置Step6统一分配IPUDP IP地址Step7ATM通信端口配置Step8IUCS局向的创建与配置Step9IUPS局向的创建与配置Step10IUB局向的创建与配置step11创建服务小区手工开通NodeB步骤配置内容step1创建NodeB管理网元step2创建模快step3配置机架、机框、单板step4IIA E1线维护step5TORN 单板光纤维

16、护Step6TORN射频资源配置Step7配置承载链路Step8配置传输链路Step9配置无线模块Step10配置扇区Step11配置本地小区表3-1仿真软件配置流程表(二)数据配置1、进入配置界面启动TD-SCDMA仿真教学软件,点击“TD-SCDMA仿真教学软件”进入主页,菜单上有虚拟机房和虚拟后台,在虚拟机房可以查看RNC、BBU、RRU以及天线的配置。在虚拟后台可以进行数据配置,数据配置时先启动服务器,然后启动客户端,进入数据配置界面的UTRAN资源树的OMC下创建UTRAN子网。下面以S3/3/3(即三个扇区,每个扇区分配三个载波)为例进行数据配置。2、RNC数据配置(1)创建子网:

17、视图配置管理OMC创建TD UTRAN子网,如图3-1所示。图3-1 TD UTRAN子网注:用户标识:现代(可随意)子网标识:1(2)创建RNC管理网元:TD UTRAN创建TD RNC管理网元,如图3-2所示。图3-2 创建RNC管理网元注:用户标识:TD RNC管理网元(可任意)RNC标识:1(取值范围:04095)操作维护单板IP地址:129.0.31.1(操作维护单板IP=129.0.31,XX对应RNCID)(3)创建RNC全局资源:配置集RNC全局资源,如图3-3所示。图3-3 创建RNC全局资源 注:用户标识:全局资源(可随意) 移动国家码:460(国际统一分配,中国为460)

18、 移动网络码:7 本局所在类别:中国移动网(CMCN) 本局24位信令点:14.31.11 本局对应网络的用户类型:全选 ATM地址编码计划:NSAP(4)创建机架:设备配置创建快速创建机架小容量机架标准机架,如图3-4所示。图3-4 创建机架(5)机架各单板(GIPI、ROMB、APBE)的配置,如图3-(57)所示。图3-5 GIPI接口信息注:端口号:1IP个数:1IP:139.1.100.100接口掩码:255.255.255.0广播:255.255.255. 255图3-6 APBE单板的接口信息注:端口号:1IP个数:1IP:20.2.33.4接口掩码:255.255.255.0广

19、播:255.255.255. 255图3-7 ROMB单板的接口信息注:端口号:1IP个数:1IP:20.2.33.4接口掩码:255.255.255.0广播:255.255.255. 255(6)统一分配IPUDP IP地址:设备配置统一分配IP UDPIP地址RPU接口IP:136.1.1.1(每个RUB板都要配置DSP业务IP地址; 每个资源框的RUB统一分配一个IP;该IP全局唯一)需要配置的单板:1/1/41/1/6(7)ATM通讯端口配置:局向配置创建ATM通讯端口,如图3-8所示。 图3-8 ATM通信端口配置注:依次添加0、4、5、6、7共5个ATM通信端口(8)IUCS数据配

20、置:局向配置创建IU-CS局向配置,如图3-9所示。图3-9 创建路径组注:用户标识:路径组(可随意),如图3-(912)所示。 图3-10 IUCS局向(基本信息)注:用户标识:IU-CS(可随意) 该邻接局是否与本局直接物理连接:是 ATM地址编码计划:NSAP 邻接局向的ATM地址:01.01.01.00.00.00.00.00 子业务:国内信令点编码 MGW信令编码(24位):14-29-5 MSCSERVER信令点编码(24)位:14-27-5 邻接局网元编号:0 优先级调整系数:50 是否支持Q.2630.2协议:不支持 图3-11 IUCS局向(传输路径信息)注:传输路径编号:1

21、 路径组编号:1 路径前向带宽(bps):40000000 路径后向带宽(bps):40000000图3-12 IUCS局向(AAL2通道信息)注:AAL2通道编号:1 管理通道的模块号:10 AAL2机架/框/槽:1/1/6 AAL2对端通信端口号:4 AAL2对端虚通路标识(CVPI):2 AAL2对端虚通路标识(CVCI):41 归属的传输路径编号:1 通道承载的业务类型:MTX类型 AAL2服务类别:CBR AAL2流量类型:CLPTRSRTNOSCR(9)IUPS局向配置:局向配置创建IUPS局向配置参数缺省值配置说明用户标识IU-PS由用户自定义ATM地址编码计划NSAP根据配置选

22、择编码类型24位信令点编码14. 26. 5由CN提供参数缺省值配置说明目的IP地址20.2.33.4CN接口板SIUP端口地址源IP地址20.2.33.3RNC接口板APBE端口地址IPOA架框槽1/1/6连SGSN的APBE板架框槽IPOA对端通信端口号6对应ATM所创的子单元VPI/VCI1/50同上VPI/VCI 说明信令链路服务类别CBR无信令链路流量类型CLPTRSPRTNOSCR无信令链路组内编号1无管理链路SMP模块号11根据用户设置SMP的位置变化设置信令链路架/框/槽1/1/6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所在接口单元通信端口号6无VPI/VCI1/42同上VPI/VCI说明信令链路服务

23、类别CBR无信令链路流量类型CLPTRSPRTNOSCR无信令链路流量(Kbps)4000无表3-1 IUPS基本参数表(10)IUB局向配置:局向配置快速创建IUB局向,如图3-13所示。图3-13 快速创建IUB局向(11)创建服务小区:NodeB创建服务小区,如图3-(1416)所示。图3-14 服务小区1图3-15 服务小区2 图3-16 服务小区3注:用户标识: 1、 2、 3(用户可随意) 小区标识: 10、11、12(用户可随意、但要和本地小区标识相对应) 本地小区标识: 10、11、12 Node B内小区序号:0、 1、2 小区参数标识: .0、 1、2 位置区码:7(与国家

24、移动码对应,三个小区相同) 服务区码:10(三个小区相同) 站点编码:1(三个小区相同) 路由区码:0(三个小区相同)3、手工开通NodeB(1)创建NodeB:TD UTRAN创建B328管理网元,如图3-17所示。 图3-17 B328管理网元 注:Node B号:1(用户可随意) Node B类型:B328 用户标识:NODE B(用户可随意) 提供商:ZTE(用户可随意) 位置:南昌(用户可随意) 经度:180 纬度:90 模块一IP地址:140.13.0.1 模块二IP地址:0.0.0.00.(2)创建模块:B328配置集模块,如图3-18所示。图3-18 模块 注:用户标识:模块(

25、可任意)ATM地址: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Iub接口联机介质属性:E1同轴电缆(根据Iub接口联机介质属性,选择配置)(3)配置机架:设备配置B328机架创建机架,如图3-19所示。 图3-19 快速创建机架注:将第二机框内除三块TBPA、一块TORN、一块IIA/一块BCCS单板之外板子删除(4)IIA E1线维护,如图3-20所示。图3-20 E1线维护注:端口号:0、1、2、3、4、5 复帧标识:无复帧(5)TORN单板光纤维护,如图3-21所示。图3-21 TORN单板光纤维护注:光口编号:

26、0、1、2、3、4、5光纤标号:0、1、2、3、4、5(6)TORN射频资源配置,如图3-22所示。图3-22 TORN射频资源配置注:光纤标号:0、1、2、3、4、5射频资源号:0、1、2、3、4、5(7)配置承载链路:ATM传输承载链路,如图3-23所示。图3-23 承载链路配置 注:连接标识:1111100(8)配置传输链路:ATM传输传输链路配置,如图3-(2425)所示。图3-24 AAL2资源参数配置 注:链路标识:1、2、3 AAL2链路号:1、2、3(必须与RNC中的Iub局向保持一致)图3-25 AAL5资源参数配置 注:链路标识: 64,501、64,502、64,503

27、虚通道号: 1 、1 、1 (需要与AAL2的标识保持一致) 虚通路号: 1/46 、1/50 、1/40 CCP链路号:0 、0 、0 (需要与RNC端保持一致)(9)配置无线模块:无线参数物理站点,如图3-26所示。图3-26 创建站点 注:用户标识:物理站点(用户可任意)站点号:1站点类型:S3/3/3(10)配置扇区:物理站点创建扇区,如图3-27所示。图3-27 创建扇区注: 用户标识扇区1扇区2扇区3扇区号012射频资源1024射频资源2135天线个数8天线朝向0天线间距90天线类型线阵智能天线表3-2 扇区配置(11)配置本地小区:扇区创建本的小区,如图3-28所示。图3-28

28、创建本地小区注:本地小区号:10、11、12(每个本地小区内有三各载波)(三)数据配置检查数据配置完毕,进行数据配置检查。右击RNC管理网元,选择数据配置管理,再选择整表同步,可以检查RNC数据配置的合法性;然后右击B328,选择整表同步,可以检查B328数据配置的合法性;如两者的合法性均通过,选择视图的动态数据管理,进行小区建立查询、AAL2通道建立查询、7号信令链路建立查询、局向建立查询。如果查询没有问题,可以返回主页,进入虚拟电话进行拨打测试。如果查询有问题,可以根相应提示,进行故障排查。配置完成可以存盘左击数据管理选择数据备份,选择备份的网元,然后在备份文件前缀栏中输入文件名,然后点击

29、确认即可。如图3-29所示图3-29 虚拟手机拨打界面 四、常见NodeB故障案例及故障排查(一)小区建立失败故障1、数据配置问题一(1)故障现象:某站点第2小区建立失败,如图4-1所示,13022小区不能建立。图4-1 某站点第二小区建立失败(2)故障分析:通过图4-1看到的是小区建立失败,但另外两个小区却能正常建立,说明RNC侧关于局向的数据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出在小区配置的数据上,对RNC侧数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NodeB侧也未发现什么问题。还是分析BCCS单板的打印来排查问题。根据打印消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区建立失败的原因为:小区 13022 的 RRU 响应消息中主载频建

30、立失败,主载频建立失败,说明失败原因在频点配置方面。(3)故障处理:再次回到软件中仔细检查关于小区13022频点方面的数据配置,发现小区13022的最小频点配置错误。最小频点应为10080,实际配成了10081,修改后小区可正常建立。RNC侧和NODE侧两边频点配置不一致导致小区建立失败,小区建立之前,Iub接口要进行资源审计的过程,它主要起到了保持NodeB和RNC逻辑资源配置一致的作用,资源审计通过为小区建立的前提,资源审计的内容包括小区载频配置、上下行时隙配置、小区发射功率等参数,如果资源审计不通过,则小区建立失败,如图4-2所示。图4-2 扇区管理图2、数据配置问题二(1)故障现象:某

31、小区建立失败,8012小区不能建立,RNC侧有该基站一小区建立失败的告警,基站侧无告警,如图4-3所示。图4-3 8012小区不能建立(2)故障分析:通过在OMC动态数据管理里看到一小区未建立,另外两个小区正常,说明一小区有故障。再看告警管理里面,RNC侧有该基站一小区建立失败的告警,基站侧无告警,基本可以排除硬件故障,怀疑问题很可能出在小区数据配置上,极有可能是前后数据不一致造成的,检查了OMCB上该站的数据配置没有发现问题,进行了增量同步。同步后小区还是未建立起来,排除前后台数据不一致。通过LogView登陆到BCCS单板上,查看打印信息可以看到小区建立失败错误原因:载频的时隙转换点信息不

32、正确。(3)故障处理:进入NodeB小区配置,该站点的配置里,查看载频时隙配置,发现该小区第二载频配成3,修改后小区可正常建立,RNC侧频点时隙配置不一致导致小区建立失败,如图4-4所示。图4-4 站点配置图3、数据配置问题三(1)故障现象:某小区建立失败,101小区不能建立,如图4-5所示。图4-5 101小区不能建立(2)故障分析:NCP、CCP正常建立,分析BCCS单板的打印来排查问题。根据打印消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区101建立失败的错误原因为:主载频10070响应失败,主载频建立失败,说明失败原因在频点配置方面。(3)故障处理:首先回到LMT中仔细检查关于小区101频点方面的数据配置,

33、发现小区101的最小频点配置没有问题。然后到RNC的小区配置中检查载频上下行时隙配置也没有问题,该小区只有1个载波。最后检查RNC和NodeB两端的发射功率,发现RNC侧配置的小区最大发射功率33.9dBm大于NodeB侧的小区最大发射功率33dBm。4、数据配置问题小结(1)问题一: NodeB侧最小频点设置与RNC侧不一致引起,如图4-7所示。图4-6 本扇区支持的最小频点(2)问题二:RNC侧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大于NodeB侧引起,如图4-8所示。图4-8 时隙配置图(3)问题三:RNC侧小区各载波上下行时隙配置不一致引起,如图4-9所示。图4-9 101小区功率配置图(4)排除以上3种原

34、因以外,如果小区还是建立不起来,可对如下各项进行检查: TBPE单板载波是否闭塞、OMCB(LMT)本地小区编号和OMCR本地小区编号是否一致、扇区里配置的载波是否闭塞、RRU通道是否闭塞、RRU是否进入运营状态、(LMT)本地小区管理载频管理本地小区载波管理载波是否闭塞。五、总结与体会2012年9月中旬,在和指导老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TD-CDMA无线接入设备的开通调测。当开题报告定下来后,我便开始了收集资料的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我感到非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后来在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使我对工作的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经过了两个个星期的收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

35、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不懂的地方,我常常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并会及时的向指导老师请教。在大家的帮助下,难题一个一个的被解开了,论文也慢慢成型。10月中旬,论文的文字叙述已经完成,下旬便开始进行相关图片的收集工作。为了更能使论文简单易懂,我利用学院的仿真实验室里软件收集了很多步骤的截图,加上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网上查找,论文要用到的图片基本收集齐全。11月初,我开始对论文的文字叙述与图片进行排版。为了论文的质量,我非常耐心的将图片的大小和位置进行了调整,使论文里的图文更加整洁美观。时至今日论文的工作终于落下帷幕。论文简单介绍了TD-SCDMA介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方法,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软件与设备的更新速度飞

36、快,设备会逐步轻量化,仿真软件会更加简单化、人性化,对于TD-SCDMA接入网设备的开通调测会有所变化,本文仅供参考。参考文献教材类:1 夏国忠,TD-SCDMA 无线系统原理与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 解相吾,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 李丽华,TD-SCDMA 无线网络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专著类:1 谢显中,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 李世鹤,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 李校林: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工程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 尹建华,中兴通讯无线网络仿真研究和案例分析,邮电设计技术12期,20065 王文博,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械工业出版社,20056 周宏成,TD-SCDMA 关键技术对网络规划的影响,移动通信,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