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694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部分 前期建设1第一章 站址标准1第二章 机房标准3第三章 市电标准6第四章 铁塔标准8第五章 避雷与接地标准12第二部分 施工阶段14第六章 基站设备标准14第七章 天线标准17第八章 馈线标准18第九章 电源标准20第十章 传输标准22第十一章 监控标准25第十二章 标识标准28第一部分 前期建设第一章 站址标准1.1强制要求1.1.1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1.1.2站址应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1.1.

2、3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地高程高于要求的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1.1.4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1.2 站址标准1.2.1基站的占地面积既要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又要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1.2.2不宜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高压电站和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和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设站。1.2.3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厂、企业附近。1.2.4基站站址不宜设置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厂企业附近。1.

3、2.5基站选址时应考虑当地用户发展需要和当地频率规划要求。1.2.6基站选址时应充分考虑380V电源、传输及走线路由的要求。1.2.7基站宜选择在有适当高度的建筑物可利用的地点。1.2.8市区基站选址时应考虑与周围基站保持高度一致的要求,郊区基站选址时应考虑覆盖范围的要求。1.2.9基站选址时应充分考虑铁塔或桅杆安装位置,室内外馈线走线路由,馈线洞位置的要求。1.2.10基站选址时应考虑天线安装位置正前方50m内无高大建筑物阻挡。1.2.11基站选址时应考虑周围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并要考虑建设维护方便。1.2.12基站所选站址为低洼地带,则机房必须设置在二楼以上。1.3非自建机房结构要求1.3

4、.1建筑结构型式应优先选用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板应选用现浇楼板。1.3.2建筑结构完好,楼板无裂缝、梁柱无裂缝、外墙窗洞四角无45度方向的斜裂缝。1.3.3建筑结构无沉降,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交接处无裂缝、散水无倒翻现象。1.3.4对未经抗震设防的原有建筑进行加固、扩建或改造,必须先进行抗震加固。1.3.5原建筑在改造或加固后应能满足机房的承重要求。1.3.6机房楼板荷重必须满足设备的承重要求,主设备和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安装位置要求承重不小于450Kg/m2,蓄电池安装位置要求承重不小于1000Kg/m2,不满足要求的必须铺设槽钢加固。1.3.7注意原建筑的柱网尺寸和楼层净高。第二章

5、机房标准2.1强制要求2.1.1自建机房抗震设计按当地震度提高1度。2.2机房工艺要求2.2.1机房面积应充分考虑设备排列及维护空间,其面积建议为:对于标准站,自建机房面积为1530平方米,租用机房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对于边际站,面积在1215平方米左右。2.2.2一般机房净高应不低于2.7m;加固机房房屋净高应不低于2.8m。2.3机房环境标准2.3.1机房应安装外开防盗门,门洞宽不小于0.85m,高不小于1.9m,门上应设雨蓬。2.3.2机房内墙面应采用白色涂料,不掉灰,不起尘。2.3.3机房地面的标准至少应为水泥砂浆防潮地面,地面应无杂物。2.3.4机房如设窗户,应有遮光措施。2.3.

6、5机房应无漏雨、无渗水,并保证墙壁及地面充分干燥。2.3.6机房应配置一个温湿度计,应保证机房温度满足要求:5+50,机房相对湿度满足要求:595%。2.3.7机房内应配置用于放置基站内必需的文档、资料、常用工具和工程材料的铁皮柜,其高度宜考虑用作简易桌面,且不宜过大。2.3.8机房内应配备必要的卫生打扫用具。2.4机房供电系统标准2.4.1机房配备专用交流配电箱。配电箱应满足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基站交流配电箱技术规范建议书的技术要求。基站内应安装电度表。2.4.2机房供电系统稳定,有可靠保护接地。2.4.3机房应设照明用灯。2.4.4机房应配备220V电源插座,适于日常维护和夜间抢修。2

7、.5机房消防标准2.5.1机房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机房可配备符合消防要求的二氧化碳灭火器2只。2.5.2机房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基站建议采用隔断墙的方式,隔断墙要求为阻燃材料。2.5.3基站安装灭火器的数量应按基站整体容积计算,并适当考虑余量。根据基站容量计算不足2具灭火器的应安装2具。2.6室内走线架标准2.6.1走线架的安装位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6.2走线架的安装高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标准机房在满足正常高度要求下,走线架的高度应不低于2200mm。2.6.3走线架宽度应不小于0.4m,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6.4走线架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允许水平偏差为每米2mm。2.6.

8、5走线架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允许垂直偏差为1.5。2.6.6爬梯位置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6.7走线架应稳固、结实,要求对墙、顶或地固定,保持横平竖直。2.6.8走线架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2.6.9走线架吊挂安装,应垂直、整齐、牢固。2.6.10走线架对墙固定安装应与建筑钢筋绝缘,对顶、地面固定安装宜与建筑钢筋绝缘。2.6.11走线跨度超过400mm必须要有横档。2.6.12走线架横档安装位置,应满足电缆下线和做弯要求。2.6.13两列走线架之间连接时,需加列间走线架。2.6.14室内所有走线包括馈线、跳线、电源线、电池线、传输线必须经走线架,以便夹子

9、和扎带的固定。2.6.15走线架需设计完整,末端应与馈线孔相连,并与馈线孔下沿持平或相适应。2.6.16走线架二端应与室内接地铜排或扁钢可靠连通,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35mm2黄绿色铜导线。走线架接地不得与室内保护地汇集线相连。2.6.17走线架连接处两端,走线架支撑与走线架之间,宜采用16mm2以上铜导线或相应截面的铜编织带可靠连接,连接处应打磨去除喷塑层,保证可靠连接。2.7馈线窗安装标准2.7.1馈线窗直接安装在墙上、窗户上并用螺丝固定。2.7.2在馈线窗和墙、窗户之间需要防水保护。2.7.3所有馈线窗上的未使用的孔应该有塑胶封堵。2.7.4馈线窗位置一般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下沿应与室内

10、走线架持平或高于室内走线架100 mm,大小与封洞板适配。2.8机房空调安装标准2.8.1室内机安装标准2.8.1.1室内机容量符合设计要求。2.8.1.2室内机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壁挂空调应距屋顶200500mm。2.8.1.3室内机安装位置应与通信设备保持一定距离。2.8.1.4壁挂空调不能安装在设备顶部。2.8.1.5室内机安装的位置应有利于通信设备的冷却及冷热风的交换。2.8.1.6室内机背部靠墙,需做好防震加固,室内机安装应考虑利于冷凝水的排放。2.8.1.7空调电源应在交流配电箱中设置独立空开,电源线走线整齐统一,明线应外加PVC套管。2.8.2室外机安装标准2.8.2.

11、1室外机安装位置应利于换热。2.8.2.2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短,以利于发挥空调的效率。2.8.2.3室外机应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方式,以保证冷凝水的安全排放。2.8.2.4室外机安装必须保证维护方便。2.8.2.4.1室外机正前方散热空间应大于1500mm。2.8.2.4.2两台室外机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50mm。2.8.2.4.3柜机空调室外机固定于墙面时应使用专用支架,离墙面距离应在200400mm。2.8.2.5室外机必须安装在高于地面300mm以上的铁架上。2.8.2.6室外机的安装应注意安全、牢固。2.8.2.7室外机在考虑防盗要求时应安装安全防护网。2.8.2.8

12、室外管线应包扎、固定可靠。2.8.2.9室外铜管必须靠墙固定,需每隔1.5m固定一次。2.8.2.10室外铜管入室前要作出一个回水弯。2.8.2.11空调室外线缆必须采用三相五线橡皮电缆,管线较长的应采用PVC管套护固定。 2.8.2.12空调机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施工。2.9机房照明标准2.9.1机房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长期照射引起电路板等元件老化变形。2.9.2平均照度为150-200LX,无眩光,一般采用日光灯角灯、吊顶日光灯。基站的平均照度应大于50LX。2.9.3机房宜在通信设备机列前后的天花板上各设日光灯二盏,用于机房照明。2.9.4日光灯不宜安装在设

13、备的正上方。第三章 市电标准3.1市电引入标准3.1.1自建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管直埋地的方式引入机房,埋地长度15米以上,对于环绕机房敷设的直埋钢管,其钢管两端应与基站接地系统就近焊连;对于其他方式进入机房的直埋钢管,靠近机房的一端钢管应与基站接地系统就近焊连,远离机房的一端钢管应就近加打垂直或水平接地体,并相互可靠焊连;有困难的基站,也可以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接地方法同上。3.1.2供基站下电的高低压架空线路应与周围的树木、建筑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1.3基站外露天安装的供电变压器,应确保安装、固定可靠,并在醒目位置悬挂“高压危险、严禁攀爬”等警示标

14、志。3.1.4变压器各接线端子应紧固无松动,确保电气接触良好,无氧化、发热现象,接线瓷瓶无破裂;变压器外壳无漏油痕迹。3.1.5变压器中性点、外壳的接地引下线应确保紧固良好,无断裂、松动现象。3.1.6除基站用电设备外,变压器上严禁搭接他用供电负载。如有其他室外用电负载接至基站交流配电屏,应考虑相应防雷措施。3.2交流配电箱标准3.2.1交流配电箱位置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3.2.2交流配电箱内各种接线连接正确并牢固。3.2.3交流配电箱使用空气开关正确合理。3.2.4交流配电箱的出线端应固定在墙面上。3.3三相电要求3.3.1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三相四线制阻燃电缆。建议交流引入采用三相

15、四线电缆,经基站交流配电后的负载分配线缆采用三项五线电缆,引入基站电流配电箱的保护接地母线线径不小于70mm2。3.3.2除租用机房外,三相线线径应不小于25mm2,中性线不小于10mm2。3.3.3交流中性线与保护地不接触,不合用。3.3.4三相四线,尽量各相均衡,单项电压范围为185V265V。3.3.5对于三相四线制,保护地母线线径不小于70mm2。导线应采用黄绿色铜导线。3.3.6电源线走线合理、整齐。3.4电涌保护器安装要求3.4.1电力电缆在进入基站机房后,按照实际需求在交流配电箱输入端加装电涌保护器。3.4.2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必须保证各接线柱引线最短,并保证通风、防潮。3.4

16、.3电涌保护器与交流配电箱的连线应采用3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耐压不低于AC500V。3.4.4电涌保护器的各接线处应紧固,接线处铜线不得裸露在外。3.4.5各连线排列紧密、平整,外表不能有灰尘。3.4.6电涌保护器的接地引线要尽量短,采用不小于35mm2的绝缘多股铜导线连接在交流配电箱的保护地接地端上,或就近连接在室内接地排上。导线应采用黄绿色铜导线。第四章 铁塔标准4.1强制要求4.1.1基站天线铁塔的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飞机航线上的铁塔,在塔顶应设置航空标志灯;塔顶离地高度大于60m的必须安装警航灯。4.1.2所有焊接处必须做相应的防腐处理。4.1.3所有悬空的天线固定

17、杆必须在底部20cm处设置防止天线滑落的天线防滑销。4.2主体标准4.2.1铁塔高度和桅杆的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4.2.2铁塔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计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4.2.3铁塔基础位置正确,基础混凝土浇注平直、无蜂窝、无裂缝、不露筋,外粉刷光洁。4.2.4基础螺栓的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并做防锈处理。4.2.5铁塔铁件尺寸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4.2.6铁塔结构部件正确安装,连接件正确紧固安装,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4.2.7天线固定杆应垂直安装,并且稳固结实。4.2.8天线固定杆安装要求焊接或螺栓联接,必须防锈抗腐蚀。4.2.9主要焊逢质量、贴合率、螺栓质量符合工

18、艺要求。4.2.10塔柱法兰螺栓必须用双螺母锁紧。4.2.11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朝外且合理,螺栓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小于23扣。4.2.12铁塔、桅杆的爬梯设置防小孩攀爬措施,并在明显位置悬挂或涂刷通信标志和“通信设备、严禁攀登”的警告标志牌。4.2.13桅杆高于4米必须安装脚梯和角铁,便于维护和馈线卡子的固定。4.2.14桅杆、角钢、扁钢、爬梯、紧固件均应符合室外防锈防腐要求。4.3铁塔防雷接地要求(三管塔和三角塔的标准沿用标准塔)4.3.1铁塔上应设防雷装置,塔上的天馈线和其他设施都应在其保护范围内。4.3.2接闪器的雷电流引下扁铁应专设,引下扁铁应与接闪器及塔基接地网相互焊接连通。4.3.3

19、两根接闪器引下扁铁应沿远离机房的一侧引下,并每隔5m固定一次。4.3.4上人爬梯一侧的馈线接地可采用单根扁钢,应沿靠近机房馈线窗的一侧引下,并就近与接地系统可靠焊接。4.3.5接闪器引下扁铁焊接应满焊,焊接面积为扁钢宽边的两倍,扁铁两边均应焊接。敲掉焊渣后应作防锈处理。4.3.6铁塔上的天线支架、航空标志灯架、馈线走线架都应良好接地。4.3.7航空标志灯的控制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4.3.8铁塔位于机房建筑物顶时,金属支撑杆和接闪器引下线应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与楼顶的避雷带可靠连接。4.3.9楼顶采用桅杆安装天线时,每根桅杆应分别就近接至楼顶避雷带。4.3.10拉线

20、塔可采用单根接闪器引下扁钢。如拉线塔位于楼顶,则塔体和接闪器引下线应沿两个不同方向就近与楼顶的避雷带做二点以上的可靠连接。连接线宜采用线径不小于95mm2的黄绿色铜导线或4*40扁钢。4.3.11单管塔不再单独设置接闪器引下扁铁或铜导线,但二节塔体之间必须用95mm2以上铜导线进行二处以上的可靠连接。单管塔的接地铜排孔洞数不得少于18个,且该铜排必须竖直安装,其铜排底部必须与单管塔可靠连接。导线应采用黄绿色铜导线。该部分内容可参照网络部下发的浙江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验收规范V1.0。4.4室外走线架4.4.1室外走线架材料选用热镀锌、不锈钢或铝材,需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4.4.2室外走线

21、架应牢固安装,有足够的支撑或拉线。4.4.3室外走线架位置正确,应在馈线窗下沿,并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4.4.4室外走线架宽度正确,应大于400mm。4.4.5从铁塔和桅杆到馈线窗之间必须有连续的走线架。4.4.6室外走线架路径合理,便于馈线安装并满足馈线转弯半径要求。4.4.7走线架一侧应有维护用人梯,高度宜在馈线窗下沿以下1.52m。4.4.8室外走线架横档之间的最大距离是800 mm。4.4.9室外走线架横档的材料截面最小宽度为50mm,最小厚度为5mm。4.4.10室外走线架每节之间应通过扁钢可靠焊接,并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4.5塔桅钢结构的热浸锌防腐4.5.1在热浸锌前钢材表面除锈应

22、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4.5.2镀锌的锌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镀件厚度小于5mm时,锌层厚度应不低于65m 。镀件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锌层厚度应不低于86m 。4.5.3应严格控制浸锌过程的构件热变形,每根构件的长度伸缩量L/5000,弯曲变形L/1000。(L-构件长度)4.5.4构件镀锌表面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4.5.5镀锌后的锌层应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且锌层应均匀。4.5.6对运输和安装中破坏部位,应采取可靠的补救措施。4.6塔桅钢结构安装工程4.6.1塔桅安装前,应根据

23、基础验收资料复核各项数据,塔脚地脚锚栓位置,法兰支承面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支承面、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mm)项 目允许偏差支承面(混凝土柱墩)(1) 标高2.0(2) 水平度1/1000支承表面(法兰上端面)(1) 水平1.5(2) 水平度(法兰上端面)1/500且不大于3mm地脚螺栓位置扭转偏差(任意截面处)1.0地脚螺栓法兰对角线偏差L/1500且10 L对角线距离 地脚螺栓相邻之间偏差b/1500且10 b塔脚跨距 地脚螺栓露出法兰面长度a+10 a设计螺栓伸出长度地脚螺栓的螺纹长度Lw+10 Lw设计螺纹长度4.6.2钢塔柱脚底板(法兰)与基础间的空隙(为调整法兰、底板

24、水平高差而预留之空隙),在塔桅安装校正后应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4.6.3露出基础顶面的锚栓在塔桅钢结构安装前,应涂防腐材料,并妥善保护,防止螺栓锈蚀与损伤。4.6.4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0.1;对于单管塔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扭转角每3米不超过0.5,且总扭转角不超过5。4.6.5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地锚到桅杆中心的水平距离误差L/100,拉线水平投影间的夹角误差值应5。4.6.6采用法兰连接的节点,法兰接触面的贴合率不应少于75%,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4.6.7采用

25、结点板连接的节点,相接触的两平面贴合率不应少于75 %。4.6.8每安装完一段塔段后,必须按表2的规定进行校正,继续安装上一塔段时,应考虑下一塔段的偏差值。表2 单层安装允许偏差(mm)项 目允许偏差塔体垂直度:相邻两层垂直偏差H/750塔柱顶面水平度:法兰顶面相应点水平高差,连结板孔距水平高差(每层断面相邻塔柱之间的水平高差)2.01.5塔体截面几何形状公差:对角线误差 D4m时D4m时相邻间距误差 b4m时b4m时2.03.01.52.54.6.9塔楼钢平台梁、平台板、栏杆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钢平台、栏杆安装允许偏差(mm)项 目允许偏差塔楼平台高度15塔楼平台水平度1/

26、1000塔楼梁高差10楼板面高差4栏杆高度15栏杆立柱间距154.6.10塔柱、横杆、斜杆及塔楼主梁的连接螺栓必须100%穿孔,次要部位的螺栓允许有总数的2%不能穿孔,但必须用电焊补救,焊缝强度应等于该节点全部螺栓强度,对高强度螺栓,应等于所缺螺栓强度。4.6.11塔脚锚栓应采用双螺母锁紧,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4.6.12 NUT型线夹带螺母后及花篮螺栓的螺杆必须露出螺纹,并应留有不小于1/2螺杆的螺纹长度,在NUT型线夹的螺母上宜装设防盗罩,并应将双母拧紧。4.6.13塔柱法兰螺栓应采用双螺母锁紧;螺栓穿入方向应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穿入,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

27、。4.6.14角钢塔塔身螺栓应牢固、可靠,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4.6.15钢塔桅结构的主材、斜杆、横杆等主要受力构件之间的连接螺栓。第五章 避雷与接地标准5.1强制要求5.1.1通信局站的建筑物(或铁塔)应安装既能防直击雷又可抑制二次雷击效应的防雷装置。5.1.2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各类接地线应短、直,确保泄放路径最短。5.1.3焊接要求:对扁钢为宽边地二倍,扁铁两边均应焊接。对圆钢为其直径的10倍。5.2 性能指标5.2.1机房、铁塔接地电阻: 5。5.2.2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

28、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环形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周设置辐射式延伸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控制在1030米以内。5.3接地系统5.3.1基站应采用联合接地系统,铁塔、桅杆地网、变压器地网应与机房地网作两点以上的可靠焊接。5.3.2机房地网:机房应在机房建筑物散水点以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并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机房建筑物基础有地桩时,应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

29、房地网焊接连通;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导线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的环形接地线,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50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5.3.3铁塔地网:通信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应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网格尺寸不应大于33m,其周边为封闭式,并利用塔基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连通一次,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通信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铁塔四脚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两处焊接连通,并在机房地网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5.3.4变压器地网:电力变压器设置

30、在机房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及铁塔地网组成的联合地网;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外,且距机房地网边缘30m以内时,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或铁塔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至少有两处连通),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5.3.5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钢材,钢管(50mm,壁厚不应小于3.5mm)、角钢(不应小于50505mm)、扁钢(不应小于404mm)。5.3.6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1.52.5m,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当垂直接地体埋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彼此间隔为11.5m,且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5.3.7租赁民房或其他建筑作基站机房的,基站地网应与

31、建筑物的主钢筋作两点以上的可靠连接;另设基站地网确有困难的,在确定建筑物的楼顶避雷带与建筑物主钢筋连接可靠、接地电阻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从建筑物避雷带上分别以两点以上焊接引到基站的室外和室内接地排,作为基站的接地系统。5.4接地排要求5.4.1基站室外应在馈线入室口设置不小于100mm10mm室外接地铜排,并与室外走线架、铁塔塔身和基站建筑物等保持绝缘;接地铜排应采用不小于95mm2黄绿色铜导线或404mm的镀锌扁铁就近与基站地网作可靠连接。5.4.2基站室内接地排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的汇集线及室内铜排,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30m,接地引入线应采用不小于95mm2黄绿色铜导线或40mm

32、4mm的镀锌扁铁。5.4.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室外接地排和室内接地排在地网上的引出点距离应不小于5m。 5.4.4地线排的接线端子应作防锈处理,接触点必须处理清洁,保证良好的接触。5.4.5接地线接头应作绝缘处理且不能与其他带电体相连。5.5接地汇集线要求5.5.1 接地汇集线一般设计成环形或排状,材料为铜材,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的铜条。5.5.2 机房内的接地汇集线可安装在地槽内、墙面或走线架上,接地汇集线应与建筑钢筋保持绝缘。第二部分 施工阶段第六章 基站设备标准6.1强制要求6.1.1按照 69度抗震设防时,自立式设备底部应与地面加固。6.2 设备安装6.2.1设备机架安装

33、位置准确,排列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不影响主设备扩容和维护为原则。6.2.2设备安装时应留有足够的操作维护空间:6.2.2.1机架背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如需要背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600mm;6.2.2.2机架侧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6.2.2.3机架之上不小于300 mm;6.2.2.4机架前方不小于800 mm。6.2.3设备安装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时需加装设备底座,设备底座必须水平。6.2.4设备底座应保证足够的强度来承担所有的机架和其他设备。6.2.5设备安装应该满足机架安装的平面误差要求:在高于水平面1600mm时,为5mm。6.2.6设备安装应该满足机架安装的垂

34、直倾斜度要求不大于1-3mm。6.2.7同一列设备机架正面应处于同一垂直面上。6.2.8相邻机架的缝隙应不大于3mm。6.2.9所有设备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机柜由M8的螺栓垂直、水平、整齐地紧固在机凳或水泥地面上,设备机架的防震加固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6.3.10用绝缘垫片保证机架固定时与地面或墙壁绝缘,防止多点接地。6.2.11主机柜和扩展机柜需可靠互连,机柜叠放需防震加固安装,保证牢固、可靠。6.2.12所有机架要用统一的标签标记,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识正确、清晰、齐全。6.2.13馈线到机柜端小区连接正确,标签整齐标识。6.2.14设备电源线与整流柜或交流配电箱可靠连接,主

35、设备电源的接头处要有塑料护套或防护盖。6.2.15设备内部连线应整齐、美观、牢固,无交叉。6.2.16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对电流的需求,接至适宜的空气开关或熔断器。6.2.17合路器应尽量安装在远离设备端。6.2.18设备外表光泽平滑无划痕和缺陷。6.3机柜内部安装6.3.1设备单元模块安装正确。6.3.2设备单元间连线整齐美观。6.3.3所有接头螺丝紧固,扭矩符合要求。6.3.4柜门能开启自如,柜门地线正确连接。6.3.5需正确安装假面板。6.3.6内部跳线接头紧固,并整齐美观,无交叉和飞线。6.4线缆安装6.4.1线缆的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6.4.2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施工图设

36、计要求。6.4.3电缆走线应将直流线、交流线与信号线分开排放。 6.4.4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下线按顺序,所有接点必须保证无硬力安装。6.4.5线缆在走线架的每一根横档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定),绑扎线扣(或卡固点)松紧适度,绑口一致。6.4.6线缆不允许捆绑在走线架的X型材上。6.4.7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为60120mm;铠装电缆大于24倍半径;塑包软电力电缆大于6倍半径。6.4.8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识。6.4.9线缆绝缘保护层必须完好无损,中间不能有接头。6.4.10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剖头长度一致,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热缩套管

37、,其长度和颜色应一致,露铜小于2mm。6.4.11当线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当线径在0.4-0.5mm时,绕接8-6圈;当线径在0.6-1.0mm时,绕接6-4圈;在一个端子上绕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而后再绕另一根;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6.4.12当线缆芯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芯线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焊接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焊点光滑均匀、露筋,端子板焊好以后应三面有锡,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6.4.13线缆插接位置应正确

38、,接触应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插接端子应完好无损。6.4.14机架间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可顺电缆走道或机顶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内壁两侧;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半径12倍,并作适当绑扎。6.4.15 10mm2 及其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应用铜耳;10mm2 以上的电力线应用接线铜鼻子连接,接线铜鼻子的规格、材料应与导线相吻合。6.5电缆头连接6.5.1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6.5.2电缆头的组装要求: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应完整无损;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电缆接头应防水、并保证无金属屑遗留在接头内

39、。6.5.3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工作频段内)应满足设备或施工图设计要求。6.6设备保护接地6.6.1设备的保护接地线与室内接地汇集线可靠连接。6.6.2每个机架保护地必须独立与室内接地汇集线相连,不能复接。6.6.3设备机架或金属外壳保护接地导线必须是不小于35mm2多股铜导线,导线颜色应为黄绿线。6.6.4接触点必须处理清洁,保证良好的电接触。6.6.5接地线应尽量直接地从设备引向接地点。6.6.6接地线应避免不必要的绕路和拐直角。6.6.7接地线与电源线不得并行。第七章 天线标准7.1强制要求7.1.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防雷装置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

40、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7.2全向天线安装要求7.2.1天线挂高,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7.2.2必须保证天线安装垂直,允许误差0.5。7.2.3天线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7.2.4同平台全向天线的水平垂直间距、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满足系统要求。7.2.5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线支架的顶端平行,允许误差为5cm。7.2.6天线排水孔一定要打开。7.3定向天线安装要求7.3.1天线挂高,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7.3.2天线方向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5。7.3.3天线下倾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1,其中电调天线下倾角为电调倾角与机械倾角之和

41、。7.3.4天线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7.3.5天线共用器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7.3.6同一扇区两根单极化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相同。7.3.7天线安装的水平隔离度需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7.3.8天线安装时,天线安装支架应高出天线顶部约20cm。7.3.9微波天线与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的安装应不影响微波天线。7.3.10天线排水孔一定要打开。7.3.11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辐射面方向上天线的水平瓣宽角度范围内,无任何障碍物阻挡或影响。7.4电调天线的安装要求7.4.1电调天线的电机保护地应就近与接地扁铁可靠连接。7.4.

42、2电调天线的控制线引入机房内,控制线的接地线(或接地铜丝)应连接到室外接地排。 第八章 馈线标准8.1强制要求8.1.1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带有接地端子的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排上,选择馈线避雷器时应考虑阻抗、衰耗、工作频段等指标与通信设备相适应。8.2馈线安装标准:8.2.1馈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基站室内外所用馈线应是阻燃的。8.2.2馈线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馈线不能悬空布放,安装应牢固可靠。8.2.3馈线长度应合适,富余的线缆要排列布置整齐。8.2.4馈线安装应该整齐美观,无交叉;

43、并保证外观无损坏。8.2.5馈线到天线端的小区连接和机柜端的小区连接都正确。8.2.6保证无线部件都与馈线正确、可靠、紧固联接,并且馈线接头处内部金属没有外露 。8.2.7室外馈线接头、天馈线接头都必须经防水密封处理。8.2.8保证没有金属废屑和其他非金属物遗留在馈线里。8.2.9严禁天线与7/8”或1-5/8”馈线直接相连,应先与1/2”跳线连接,再连接7/8” 或1-5/8”馈线。8.2.10严禁用天线吊装馈线。8.2.11天线端馈线固定时,第一个馈线卡子与馈线接头间的距离应在60cm 以内。8.2.12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点应尽可能少。8.2.13馈线的尾部入室前要作出一个回水弯,以

44、防止雨水顺馈线流入基站室内为标准。建议回水弯切角大于120度但必须在此种馈线规定的最小转弯半径内。8.2.13.1 1/2馈线:130mm8.2.13.2 7/8馈线:250mm8.2.13.3 1-5/8馈线:500mm8.2.14馈线进入室内的入口处必须安装馈线窗、护套和防水填充物。8.2.15馈线不接触尖锐的物体,与硬体接触的转弯处要加套橡胶圈。8.2.16用泡沫填充绝缘的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如下:8.2.16.1 1/2馈线:单次130mm8.2.16.2 1/2馈线:多次200mm8.2.16.3 7/8馈线:单次250mm8.2.16.4 7/8馈线:多次420mm8.2.16.5 1

45、-5/8馈线:单次500mm8.2.16.6 1-5/8馈线:多次800mm8.2.17天线TX馈线、RX馈线应在两端正确标识。8.2.18在塔桅改造中,原天线位置会做相应调整,多于的1/2馈线可弯曲盘绕,但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多次弯曲半径200mm的要求,并进行可靠固定。8.3馈线卡子安装标准8.3.1馈线卡子应根据发展需求确定二合一或三合一。8.3.2馈线水平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8001000mm左右固定。8.3.3馈线垂直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600800mm左右固定。8.3.4室外馈线必须使用馈线卡子可靠固定,并尽可能靠走线架一侧并拢排放,以利于今后扩容。8.3.5 7/8”或1-

46、5/8”馈线入室保留长度应该一致,7/8”或1-5/8”馈线进入室内后,建议采用两档馈线卡子固定。8.3.6馈线卡不允许使用普通金属卡或管卡。8.3.7馈线卡子安装时一定要拧紧,防止松动。8.3.8馈线垂直安装时馈线卡子外观应整齐,上下要保持一条线。8.4馈线避雷接地要求8.4.1馈线长度在10m以内需一点接地,直接与馈线窗外接地排可靠连接。8.4.2馈线长度在1020m以内需两点接地,两点分别在靠近天线的馈线汇接处和靠近馈线窗处,分别与接地扁铁和接地排可靠连接。8.4.3馈线长度在2060m以内需三点接地,三点分别在靠近天线的馈线汇接处、馈线下塔拐弯处和靠近馈线窗处,分别与接地扁铁和接地排可靠连接。8.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