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3758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及网络优化.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文摘要【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摩天大楼如豪华宾馆、商业中心、大型公寓等,地下结构如地铁、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大量涌现,使手机在室内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用户已不再满足于只有室外的移动通信服务,同时也要求有更好的室内移动通信服务。本文介绍了小区覆盖的对象、网络规划的流程、无线传播模型、设备选用、后期维护工作,对移动通信小区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字】:小区 传播模型 信号覆盖 方案选择 网络优化目 录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的对象和目标11.1 小区覆盖介绍11.2 小区覆盖系统建设范围11.3 小区覆盖系统建设原则2第2章 移动通信系统小区覆盖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

2、32.1 站点获得42.2 站点初步调查/预规划52.3 详细设计52.3.1 室内覆盖测试52.3.2 路径损耗测试62.3.3 下行功率预算62.4 优化验收82.5 网络话统跟踪8第3章 生活小区的无线传播模型分析93.1 小区传播模型93.1.1 衰减因子模型93.1.2 Hata 模型10第4章 生活小区的拓扑结构设计114.1 小区信号源选择114.1.1 BBU+RRU 分布式基站114.1.2 宏基站114.1.3 微基站114.2 典型小区覆盖解决方案124.2.1 典型小区分类124.2.2 别墅和低层小区解决方案124.2.3 普通多层小区解决方案134.2.4 小高层小

3、区解决方案134.2.5 高层小区解决方案144.2.6 特殊小区解决方案-小区高且比较封闭154.2.7 特殊小区解决方案-密集握手楼的解决方案154.2.8 大型复杂(混合)小区解决方案164.3 案例164.3.1 建筑物和覆盖情况描述164.3.2 设备清单和拓扑结构图16第5章 设备的选用和后期维护工作215.1 室内分布系统中器件介绍215.1.1 功分器215.1.2 耦合器215.1.3 干线放大器215.1.4 馈线.225.1.5 天线225.1.6 合路器和电桥235.2 室内应用的设备类型245.2.1 室内覆盖系统组成245.2.2 微蜂窝或直放站245.2.3 天线

4、255.2.4 功分器265.2.5 同轴电缆265.2.6 泄漏电缆285.2.7 光纤分布式天线系统285.3 小区无线覆盖优化建设后的深层次的网络优化工作295.3.1 网络优化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305.3.2 数据收集与网络现行状态的调查305.3.3 问题分析315.3.4 优化方案的设计与论证315.3.5 方案实施效果跟踪与微调阶段325.3.6 优化总结33致谢34参考文献35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小区覆盖规划的对象和目标1.1 小区覆盖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居民小区数目迅速增长,住宅的密度也不断增加。对于城市大量的移动手机用户来说,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居民区的部分区域

5、会出现信号盲区或信号弱的情况,直接影响手机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一些高档居民小区的高端用户多,单用户话务量大,这些区域对于网络容量也有很高的要求。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深入,无缝隙覆盖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网络覆盖的终极目标,对运营商来说,要建设“精品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缝覆盖,小区的深度覆盖不仅是城市深度覆盖的最后一个难点,也是必须要进行覆盖的重点。因此,如何解决居民小区的信号覆盖和网络容量,满足人们对城市小区高质量的覆盖,已经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日益关注的课题。生活小区覆盖方案不但可以减小这些投诉,还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收入。图1-1 小区室内覆盖示意图1.2 小区覆盖系统建

6、设范围小区覆盖是城区深度覆盖的重要内容,重点解决室外宏站不能有效覆盖的区域,其主要建设范围包括:(1)重点指居民生活住宅小区。生活住宅小区的覆盖应作为一个整体覆盖,包括小区地面、小区入口、低层、高层、会所、电梯、地下停车场等公共区域。(2)小区覆盖也可延伸到大型体育运动中心(如高尔夫球场、网球中心等)、大型公园、封闭式街道等。隧道、旅游景区等覆盖一般作为特殊专项覆盖,不纳入小区覆盖范围内。(3)独栋的高层电梯公寓、会所、楼宇均纳入室内分布系统点覆盖范围,小区覆盖重点解决室外覆盖薄弱的面覆盖区域。1.3 小区覆盖系统建设原则(1)小区选点基本原则,只针对室外基站无法覆盖的重点小区建设小区覆盖系统

7、。(2)在满足信号外泄控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小区楼顶(楼内)架站覆盖方式。特殊情况下,可在部分区域结合小区室外分布系统覆盖。(3)小区选点,优先建设高话务小区、高档小区、竞争激烈的小区。分期建设的小区,优先建设已入住且入住率较高的小区区域。(4)小区内覆盖目标选择,重点覆盖室外宏站难以覆盖的小区地面和低层,对高话务、中高档、竞争激烈的小区增加对高层、电梯和地下停车场的室内覆盖。(5)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覆盖的前提下,必须控制小区综合造价。小区内常住户中每用户平均综合造价将作为衡量小区经济性指标。(6)新建小区覆盖系统,支持CDMA 1X以及1X 增强系统,小区室外不在考虑对WLAN系统的支持。(

8、7)根据小区信号情况结合小区建筑面积、小区结构、建筑档次、建设进度和协调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小区建设方案。(8)小区覆盖应与室外基站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小区覆盖系统应实现目标覆盖区域内信号的均匀分布,避免与小区外信号之间过多的切换和干扰,避免对小区外基站布局造成过多的调整。(9)技术方案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可实施性和经济性,在满足网络技术指标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多种技术手段降低工程实施难度,使工程造价低、小区住户满意度高。(10)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话务量应由小区覆盖系统承载。(11)小区覆盖系统应做到结构简单,工程实施容易,不影响目标建筑物原有的结构和装修。第2章 移动通信系统小区覆盖网络规划的基

9、本流程室内覆盖规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首先要做的是找到想要覆盖的目标建筑物。需要室内覆盖的地方通常是覆盖差的大型建筑物、宾馆、写字楼、地下停车场等,还有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如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等。在站点的初步勘察后,进行站点的详细勘察。接着进行详细的设计,然后设备安装,安装完成之后,无线网络规划人员还要进行测试和优化,看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下面用一个流程框图来表示规划的流程。2.1 站点获得(1)客户需求的详细说明,用户数、覆盖要求、服务等级。(2)在设计前收集周围小区的信息。(3)在开始规划前,获得物业主的允许,考察大楼,或者最好得到大楼的设计平面图。(4)准备目标建筑的列

10、表。(5)从客户那里得到被批准的目标。2.2 站点初步调查/预规划(1) 获得楼层布置和大楼的信息,以及人员的分布情况。(2) 预先考察可能的天线布放位置,电缆布放,寻找BTS的最佳位置。(3) 和实施人一起进行站点考察。(4) 做测试确定天线的最终安装位置。(5) 为每一个天线的安装位置照相,存为资料。2.3 详细设计这是设计的重要部分。详细的设计包括功率预算,系统图,解决方案描述。功率预算的意义是保证在发射端和天线端的射频部件的衰减不太大,以提供足够高的信号电平。这也最终决定了是使用同轴电缆、还是光纤来给天线馈电。需要的信号电平将决定天线的数量和站点使用的设备类型。典型的室内应用,在覆盖区

11、域的95%内,信号电平介于-80dBm和-85dBm之间。这就决定了在不同位置处的天线需要的EIRP值和BTS、电缆、天线的数量。通常,运营者根据不同的覆盖类型,例如:农村、郊区、市区、密集市区,室内等来定义信号电平。除了EIRP,小区的范围也取决于环境类型办公室、宾馆、商场的布局。表2-1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环境。EIRP值的也可由下面的方法通过测试来确定。表2-1 在EIRP15-17dBm下不同室内环境的小区范围2.3.1 室内覆盖测试对大楼现有的由周围宏蜂窝提供的室内移动信号进行测试,收集所用频段内存在的各种频率的信号,找出各楼层最强的信号电平,由此得到各楼层所需的最小设计电平。为保证楼

12、内手机能够驻留在室内微蜂窝上并具有良好的载干比,必须保证楼内有足够高的设计电平。例如在XX方案设计期间选择了第20、22、23、24、28层进行了现有网络的室内覆盖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2。设计的各楼层所需的最小设计电平:图2-2 电平测试结果2.3.2 路径损耗测试路径损耗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大楼的墙壁、内部装饰物等物体的损耗。采用测试发射机在测试点发射GSM900信号,用测试手机在楼层各点测量接收信号电平,根据测试结果,GSM900信号的路径损耗计算如下:Ploss = EiRP RxLev其中,Ploss为路径损耗,EiRP为测试发射机的有效辐射功率,RxLev为测试手机接收电平。根据

13、大量的测试数据,测得楼内最大路径损耗。再由上面的式子可得到设计所需参考的EIRP值EiRP = Ploss + RxLev。如果总的路径损耗太大,所需要的EIRP值就可能很高,也许就需要布置多个天线,来减少室内路径损耗。2.3.3 下行功率预算为了计算下行功率,在天线和BTS之间的所有部件都要考虑到计算中去。图2-1表示输出功率4W的BTS ,5个天线的系统示意图。在各位置的天线处计算得出的EIRP值由表2-3 给出。图2-1 基于同轴电缆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例子表2-3 由图2-1中计算得出的每一个天线的功率预算在结束室内设计之前,应建议使系统设计图得到执行,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能尽可能实现。这之

14、后就可以做频率规划和参数设计了。多数情况下,找到不受干扰和空闲的频率是困难的,除非是专门预留了室内应用的频率。如果没有预留,就应该使用外部干扰程度低的频率。这就要求测试室内的信号,可以利用测试手机、频谱仪等测试设备来测试,选择接收到的外部信号中较弱的频率。这对于选择BCCH信道的频率尤为重要,因为它要求的C/I值要比BCCH的频率的C/I值高。详细设计可总结为:(1)进行功率预算计算得到EIRP值。(2)画系统连接图。(3)写出解决方案的描述。(4)得出系统图执行的难度。(5)做频率规划和参数设计。2.4 优化验收在室内设备安装完成后,要进行自检。这也是保证每一项工作按设计来做的唯一办法。至少

15、以下的一些工作要求检查:(1)室内呼叫。(2)小区选择和重选(C1或C2准则)。(3)建筑物内部小区和建筑物外部的小区间的切换。(4)检查信号强度,做移动测试。(5)检查通话质量,必要时调整频率。(6)从BSS话统中观察小区的话务,依据测量数据和话统来最后确定参数。2.5 网络话统跟踪从OMC话统中可检查下面一些项目:(1)平均占用时间和拥塞时间。(2)切换成功率,包括切入、切出成功率。(3)接收质量和呼叫成功率。(4)掉话率。第3章 生活小区的无线传播模型分析3.1 小区传播模型小区覆盖中需要用到的信号传播模型不仅有室外空间信号传播模型和室内信号传播模型,还有室外信号向室内辐射的信号穿透模型

16、等,要充分考虑各种墙体和其他介质的特性,同时要参考勘测数据和模拟测试的结果。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模型: (1)衰减因子模型(适用于定点深度覆盖)(2)Hata 模型(适用于面覆盖)3.1.1 衰减因子模型衰减因子模型公式为:PL(d)(dB) = PL(d0) +10* n*Log (d/d0)+ FAFPL(d0)为自由空间终端距离天线1米处的传输损耗。n为衰减因子。针对不同的无线环境,衰减因子n的取值有所不同。在自由空间中,路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即衰减因子为2。在建筑物内,距离对路径损耗的影响将明显大于自由空间。一般来说,对于全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2.02.5;对于半开放环境下n的取值为

17、2.53.0;对于较封闭环境下n的取值为3.03.5。FAF为建筑物的穿透损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计算公式为:PL(d0)=32.45dB+20lg(d0kmfMHz)对于800MCDMA系统,PL(d)=30.5+10*n*Log (d/d0)+ FAF小区建筑多为半开放环境,根据经验,衰减因子取n=2.5。这样,800MCDMA小区覆盖系统无线侧路径损耗为:L2=30.5+25Log (d)+ FAF室内无线电波的传播满足衰减因子模型,当有建筑内墙、玻璃、天花板等阻挡,会产生穿透损耗。典型建筑物穿透损耗如下表所示:表3-1 典型建筑物穿透损耗类型CDMA800频段损耗(dB)PHS频段损耗(

18、dB)WLAN频段损耗(dB)普通砖混隔墙( 30 cm)81014混凝土墙体121520混凝土楼板151822天花板管道246箱体电梯253035人体333木质家具235玻璃225石膏板233城市小区的楼高一般都比较高,且都比较统一,楼间距大概在10m-20m左右,建筑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新型空心砖墙壁。受气候影响,各地建筑物墙壁的厚度差别较大,总体来说,南方地区的墙壁较薄,一般为24-37cm,北方墙壁较厚,一般大于49cm。3.1.2 Hata 模型Hata模型传播损耗公式: 式中:为基本传播损耗中值;d表示通信距离,单位为Km;f为中心频率,单位为MHz;为移动台天线高

19、度修正因子(参考值:1.5米,底层打电话情况,为0);、分别为基站、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米。第4章 生活小区的拓扑结构设计4.1 小区信号源选择目前,小区覆盖系统的信号源主要包括:BBURRU 分布式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等。4.1.1 BBU+RRU 分布式基站BBU+RRU 分布式软基站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基站而言的,它把传统基站的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从物理上独立开,中间通过标准的基带射频接口(CPRI/OBSAI)进行连接。传统基站的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分别被独立成全新的功能模块BBU(BaseBand Unit)和RRU(Remote RF Unit),RRU 与BBU 分别承担基站的

20、射频处理部分和基带处理部分,各自独立安装,分开放置,通过电接口或光接口相连接,形成分布式基站形态。它能够共享主基站基带信道资源,使得Iub 接口中继增益最大化,可根据话务容量的需求随意更改站点配置和覆盖区域,满足 运营商各种场景的建网需求。BBU+RRU 分布式基站的优点:a、分布式设计 部署灵活 节省资源b、灵活组网 满足差异化需求c、采用面向未来B3G 和4G 设计的平台 考虑演进需求4.1.2 宏基站宏基站一般有专用的机架,可以提供容量,其主要特点如下:a、特点:容量大,是网络的核心,需要机房,可靠性比较好,维护比较方便;b、覆盖能力:比较强,适用的场合比较多,馈缆长度大于70m 时,馈

21、线损耗比较大,对覆盖有一定影响;C、容量:容量大,可支持的载扇数要比其它产品多;d、组网要求:2M 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e、缺点:需要机房,安装施工较麻烦,不易搬迁,灵活性稍差。4.1.3 微基站微基站可以看成是微型化的基站,将所有的设备浓缩在一个比较小的机箱内,可以方便安装;同时微基站和宏基站一样可以提供容量。a、特点:它体积小,不需要机房,安装方便,是一种灵活的组网产品;b、覆盖能力:微基站可以就近天线安装,如塔顶和房顶,直接用跳线将发射信号连接到天线端,馈缆短,损耗小,覆盖范围大;C、容量:比宏基站要小;d、组网要求:2M 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4.2 典型小区覆盖解决方案4.2.

22、1 典型小区分类按照前面的小区分类去组合,种类非常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无线传播特性,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下面的典型几类:(1)别墅和低层小区(2)普通多层小区(3)小高层小区(4)高且比较封闭小区(5)密集握手楼(6)大型复杂(混合)小区4.2.2 别墅和低层小区解决方案该类小区的特点是:小区的层高都很矮,结构简单,覆盖比较容易,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下面不同的解决方案:(1)一般这类小区可以通过在小区边上的室外基站进行覆盖。站高可以根据小区的大小以及周围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选取,一般可以比小区的平均高度高10 米20 米。(2)或用小区内分布式基站方式覆盖。别墅和低层小区楼层低,楼宇之间间距宽阔,高端用户

23、多,对网络质量要求高。覆盖重点主要是住宅内部,一般采用砖墙,可以通过室外信源对室内进行信号覆盖,如果采用小区内分布式基站方式,推荐使用BBU+RRU+全向伪装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由于BBU、RRU 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我们可以将RRU 尽量靠近天线端口,天线单元采用全向伪装天线,一般高度为2 米左右。天线可以安装在需要覆盖的建筑中间,这样可以对周围的多套别墅进行覆盖。BBU、RRU 之间采用串行级联,可以减少线路铺设的难度。别墅小区组网示意图如下图4-1所示:图4-1 别墅小区BBU+RRU 覆盖解决方案组网示意图4.2.3 普通多层小区解决方案该类小区的特点是:多层小区一般高于10 米,低于2

24、4 米,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类小区覆盖并不困难。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下面不同的解决方案:(1)一般这类小区可以通过在小区边上或者小区里面的室外基站进行覆盖。站高可以根据小区的大小以及周围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选取,一般可以比小区的平均高度高5 米10米。(2)或用小区内分布式基站方式覆盖。4.2.4 小高层小区解决方案该类小区的特点是: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一般在812、13层,覆盖要比多层和低层困难一些,特别是电梯和地下室。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下面不同的解决方案:(1)一般这类小区可以通过在小区边上的室外基站或者小区内加室外站进行覆盖,站高可以根据小区的大小以及周

25、围建筑物的高度进行选取,一般可以比小区的平均高度高5 米10 米。(2)或用小区内分布式基站方式覆盖。(3)如果小区带电梯和地下室,且经过测试发现通过室外站很难覆盖地下停车场和电梯,则可以用室内分布系统解决覆盖问题。室内分布系统推荐采用大容量基带池BBU+RRU+室内分布系统方式,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对于建筑物的电梯,我们一般利用单独的RRU 通道来解决,采用沿电梯井安装多副平板天线实现覆盖。覆盖电梯的RRU 通道,与大楼一层采用同一通道,或者几个通道位于1 个小区,从而减少因为用户进出电梯而产生的切换。高层住宅小区一般有配套的地下停车场,对于这些地下停车场,如果地下停车场与居民住宅合为一体,

26、可以共享楼层底部的RRU 实现信号覆盖;如果地下停车场为独立建筑,可以通过光纤拉出专门的RRU 通道进行覆盖。一般地下停车场的话务量很低,因此地下停车场的RRU 可以与其他RRU 合成为一个小区,不需要单独占用基带资源,从而节省设备投资。小高层住宅小区室内分布组网示意图如下图4-2所示:图4-2 小高层住宅小区BBU+RRU 室内分布覆盖解决方案组网示意图4.2.5 高层小区解决方案该类小区的特点是: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高度达到13 层或者以上,类小区很有可能是一梯多户或者多梯多户,一般都带有地下停车场,覆盖非常困难。这类小区一般可以选用室内分布系统和高楼解决方案:(1)首

27、选室内分布系统解决方案:室外基站很难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为了解决室内、地下室、电梯、以及高层覆盖,可以采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2)无法建设室内分布系统,也可以采用室外站来进行覆盖,主要有:a、室外站分层覆盖 :一个扇区功分成两扇区或者直接采用两扇区。分层扇区调整灵活,覆盖高层的同时可以覆盖周围的建筑物。如下图4-3所示:图4-3 室外站分层覆盖示意图b、室外站+宽垂直波瓣角天线:覆盖高层的同时可以覆盖周围的建筑物,但如果建筑物过高,一根天线可能无法覆盖整栋楼。c、室外站+普通天线旋转90 度覆盖:简单易行,适用于单栋楼的覆盖在用这三种方案时注意基于覆盖目标的高度及覆盖宽度,选择合适的天线参数,

28、在满足目标覆盖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因为无线信号反射而对相邻基站覆盖区构成的干扰。控制好天线的高度,避免对周围小区的干扰。4.2.6 特殊小区解决方案-小区高且比较封闭由于比较封闭且比较高的小区,外面的信号很难穿透进去,特别是里面的电梯,信号覆盖困难。(1)室内分布系统。(2)在小区内部楼内选择2/3 楼高位置租用一个房间,从楼内往外辐射信号,或者把美化天线挂在外墙往外辐射信号。天线可选用宽垂直波瓣宽度天线。4.2.7 特殊小区解决方案-密集握手楼的解决方案在国内很多城市中还存在很多城中村和极度密集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一般高10 层左右,楼间距只有几米甚至更近,两栋楼之间的的住户可以通过窗户握手,

29、俗称“握手楼”密集握手楼少的可能只有几栋,多的可能有十几栋甚至几十栋。密集握手楼由于层高较高,且楼之间的空隙过窄,信号覆盖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握手楼中间的底层,信号很难到达。对于密集握手楼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于只有几栋的密集握手楼:可以通过楼边高层上架设基站大角度下倾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2)对于大面积的密集握手楼:a、可以在楼中间加小塔建设基站大角度下倾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b、小区内分布式基站覆盖方式,分布基站的天线可放在每个建筑物的楼顶屋角向屋间缝隙进行覆盖c、也可以通过室外分布系统+多个定向小天线,把信号拉到每个建筑物的楼顶屋角向屋间缝隙进行覆盖。4.2.8 大型复杂(混合

30、)小区解决方案大型复杂(混合)小区一般是前面这些典型例子的组合或者同一种分类但面积特别大,对于大型复杂(混合)小区的覆盖可以通过对小区进行分解,分片、分类进行覆盖。不同片区(分类)的覆盖解决方案可以参考并灵活运用前面各种解决,加强深度覆盖。规划时需要通过站高,天线类型,方位角,下倾角等各种手段,控制各片区的覆盖范围,合理的规划好片区之间的切换区域,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4.3 案例4.3.1 建筑物和覆盖情况描述百合小区位于人民路与和平路交口。本次我们覆盖百合小区1-6#楼及8部电梯,覆盖面积30000平米。a、工程规模简介:百合小区1# 3# 4# 6#楼,各一部电梯,2#,5#楼分为A,B座

31、,各一部电梯,1-6#楼高11层,总面积30000平米。b、业务覆盖目标:本次室内覆盖工程是在百合小区新建DCS/WCDMA网共分布系统。c、信号源类型:G网信号源配置:DCS信源采用微蜂窝。安装在2#1层机房内。WCDMA信号源配置:新增RRU做为WCDMA信号源。安装在2#A座1层机房及4#1层竖井内。4.3.2 设备清单和拓扑结构图下表中的设备清单,是改造后DCS/WCDMA共分布系统设备汇总表,包含改造后所用到的所有设备的清单改造完成后分布系统器件和材料汇总清单序号设备类型 型号单位数量1WCDMA光纤直放站近端台22WCDMA光纤直放站远端(5W)台3WCDMA光纤直放站远端(10W

32、)台24GSM光纤直放站(5W)-9001托1套5GSM光纤直放站(5W)-9001托2套6GSM光纤直放站(10W)-9001托1套7GSM光纤直放站(10W)-9001托2套8GSM光纤直放站(5W)-18001托1套9GSM光纤直放站(5W)-18001托2套110GSM光纤直放站(10W)-18001托1套11GSM光纤直放站(10W)-18001托2套12WCDMA射频直放站(5W) 台13WCDMA射频直放站(10W)台14GSM射频直放站(5W) -900台15GSM射频直放站(10W)-900台16GSM射频直放站(5W) -1800台17GSM射频直放站(10W)-1800台

33、18WCDMA干线放大器(5W) 台19WCDMA干线放大器(10W)台20GSM干线放大器(5W) -900台21GSM干线放大器(10W)-900台22GSM干线放大器(5W)-1800台23GSM干线放大器(10W)-1800台24二功分器二功分只1625三功分器三功分只1626四功分器四功分只275耦合器05DB只25287耦合器07DB只222910耦合器10dB只83015耦合器15DB只3120耦合器20DB只3230耦合器30DB只33340耦合器40DB只343dB电桥只135WCDMA-GSM两频合路器只36WCDMA-GSM-CDMA三频合路器只37负载LD-50NKE,

34、LD-50NJ只38衰减器3dB只39衰减器6dB只40衰减器10dB只41全向吸顶360度副8042定向吸顶120度副43定向壁挂90度副2444定向窄波束90度副45光纤(4芯)米46光纤终端盒(4芯)个47耦合器6DB只148耦合器25DB只49馈线1/2米260050馈线卡1/2个40051电缆接头1/2个45052馈线7/8米53馈线卡7/8个54电缆接头7/8个55蜂窝900台156RRU台257电源空气开关双极只1858电源空气开关盒8+1型台459线鼻子适配个2060快丝25mm个100061多功能电源插座AC30H 10A-250V个762接地端子60A个063铁涨管M880

35、个40064法兰95*14*8个1265电源线3*1.5mm2米20066地线16mm2米10067黄绿电源线1*1616平方米068电工胶布宽、黑色卷2069胶带卷2070扎带白色3.6*250条100071膨胀螺栓8个072100线槽(PVC)100mm50mm米1007340线槽(PVC)40mm20mm米10074PVC管25米150075PVC直通25个60076PVC管卡25个150077PVC波纹管25米35078塑料膨胀管6个100079镀锌铁管25米20080通丝吊杆M8*1000,通丝吊杆根081欧姆卡25个20082顶爆M8个083铁蛇皮管20米6084防水螺结20个08

36、5镀锌直通25个6086镀锌龙箍卡25个087托盘330*250*1.5个2088双阳头AD-NM/NM个089直角转接头AD-NM/NFR个15090双阴头AD-NF/NF个091电表DDS334,5(20A)个592电表箱350*300*165,电表箱个593天线支架IXD-360/V03-NN个2494防水胶泥63.5*600,3M防水胶泥个095防水喉结25个096光纤米100097热缩管25米2598光纤盒FOB-24个899尾纤条12100D/W合路器SYD-DFC-D/W-01-V2.0台0101G/W合路器SYD-DFC-G/W-01-V2.0台8102基站转接头D7/8-1/

37、2个2103转换头1/2”、7/8”转换个0104电源空气开关盒 6+1型台310560线槽(PVC)60mm30mm米0106镀锌铁管(钢管)40米0107镀锌铁管弯头25个10108全向天线支架个88109光分路器个1图4-4 天线安装拓扑图第5章 设备的选用和后期维护工作5.1 室内分布系统中器件介绍5.1.1 功分器(1)功分器的作用:是将功率信号平均地分成几份,给不同的覆盖区使用。(2)种类:功分器一般有二功分、三功分和四功分 3 种。(3)主要指标:包括分配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输入输出驻波比、功率容频率范围和带内平坦度、输入阻抗。图5-1 二功分器 图5-2 三功分器5.1.2

38、 耦合器(1)耦合器的作用是将信号不均匀地分成 2 分(称为主干端和耦合端,也有的称为直通端和耦合端)(2)种类:耦合器型号较多如 5 dB、10 dB、15 dB、20 dB、25 dB、30 dB 等。(3)主要指标:耦合度、隔离度、方向性、插入损耗、输入输出驻波比、功率限、频段范围、带内平坦度、输入阻抗。5.1.3 干线放大器(1)作用:干线放大器简称干放。作用是在室内覆盖信号源功率不够的主干末端对信号功率进行放大,以满足覆盖的要求.(2)种类:根据运用在不同的网络分为 GSM、TD-SCDMA 干线放大器,其内部结构相同于直放站。(3)根据不同的功率 TD-SCDMA 系统主要分为1W

39、、2W、5W 和10W 干线放大器。(4)主要指标: 发射功率、传输方式、噪声系数、线性指标、动态范围、接收机灵敏度、开关时间准确度、功放启动灵敏度、功放开关同步控制功能、射频开关调整能力、开关时间抗外界干扰能力、输入输出特性、ALC、传输时延、带外增益、杂散发射、输入互调、收发隔离度等参数。图5-3 干线放大器5.1.4 馈线.室内覆盖用的馈线基本上只有3 种7/8(普通),1/2 英寸(普通)和1/2(超柔),它们都是同轴电缆,由于微波信号只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的内表面与内导体的外表面上传导,所以7/8 英寸的电缆由于内导体较粗,而且都是空心的,而1/2 的内导体由于较细所以就是铝的,并在内

40、导体上镀一层铜,有利于信号传递。根据表皮的不同材料有区分有阻燃和普通2 种。表5-1 1/2”馈线和7/8”馈线1/2”馈线7/8”馈线尺寸(mm)内导体外径4.8mm9mm外导体外径13.7mm24.7mm绝缘套外径16mm27.75mm特性阻抗(欧姆)501501频率上限(GHz)85一次最小弯曲半径70mm120mm百米损耗(dB)900MHz6.883.872000MHz10.76.1图5-4 馈线5.1.5 天线天线的主要指标:包括增益、波束带宽、频段范围、前后比、极化方式和驻波比等(1)增益:特定天线和理想点源天线在覆盖区内电场强度的差值(dBi);一般全向天线为2dBi 左右,板

41、状定向则有:418dBi 等不等。(2)波束宽度:是指定向天线在辐射的方向上左右各比典型值下降 3dB(一般为3dB)的这个范围和天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也称为半功率角。比如有65 度、45 度、120度、360 度等。(3)前后比:指的是定向天线辐射方向前瓣最大值和辐射的反方向30内后瓣最大值(背面)电场强度的比值。(4)极化方向:一般陆地移动通信只有垂直和水平和45双极化 3 种。(5)驻波比:指的是天线输入口的匹配能力,是衡量天线工艺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致。一般小于1.5。无论是发射天线还是接收天线,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频带宽度)内工作的,天线的频带宽度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一种是指:在驻

42、波比1.5 条件下,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另外一种是指:天线增益下降 3 分贝范围内的频带宽度。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常是按前一种定义的,具体的说,天线的频带宽度就是天线的驻波比SWR 不超过 1.5 时,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 一般说来,在工作频带宽度内的各个频率点上, 天线性能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造成的性能下降是可以接受的。 图5-5 吸顶天线 图5-6 壁挂天线5.1.6 合路器和电桥(1)作用:合路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几路信号合成起来。(2)工作机理:双频合路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双工器,但要求被合成的信号不在同一频段范围内,比如GSM 网和TD-SCDMA 网。而且双频合路器具有插损低和隔离度大(大于7090dB) 等特点。图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