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9126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网管一期工程技术建议书(传输部分).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综合网管一期工程(传输部分)技术建议书目 录1总论51.1现状51.2研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51.3通上海分公司本地传输网络现状61.4目标71.5设计要求71.6项目设计依据82系统描述102.1管理范围102.2系统功能102.2.1 网络层功能102.2.2业务层功能102.2.3系统功能结构图112.3系统组织与逻辑结构122.3.1系统逻辑结构132.3.2 市网管中心PNMC142.3.3 远程传输单元RTU152.3.3.1 设置原则152.3.3.2 RTU设置162.3.4系统物理图202.4系统网络结构202.4.1系统互联平台与网络协议202.4.2

2、广域网的实现手段212.4.2.1以X.25为基础212.4.2.2数据通信网DCN为基础212.4.2.3以DDN专线为基础222.4.2.4以电话网为基础232.4.3局域网方案232.5系统硬件配置242.5.1市中心服务器242.5.2WS工作站242.5.3网络产品242.6系统软件配置252.6.1操作系统选型252.6.2数据库管理系统252.6.3前端开发工具253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设计263.1告警管理263.1.1实时告警的监视功能263.1.1.1实时告警的设置功能263.1.1.2实时告警的图形显示293.1.1.3实时告警的列表显示303.1.1.4当前告警查询3

3、13.1.2历史告警管理313.1.2.1历史告警查询313.1.2.2告警的统计分析323.1.3告警日志管理333.1.4告警处理333.2性能管理343.2.1网元性能采集343.2.2性能数据的管理和存储343.2.2.1性能数据的管理343.2.2.2性能数据的存储353.2.2.3性能数据的输出353.2.3性能门限的设置353.2.4电路性能管理353.3配置数据管理363.3.1传输网络配置363.3.2网元配置363.3.3网元交叉连接配置373.3.4接口配置373.4资源管理373.4.1网络拓扑管理373.4.1.1地理信息图383.4.1.2网逻辑拓扑图393.4.2

4、资源配置和网络经营分析支持管理393.4.2.1槽路、通道信息的生成403.4.2.2槽路管理403.4.2.3通道管理413.4.2.4电路管理433.4.3传输设备管理443.4.3.1传输设备信息管理443.4.3.2传输设备管理463.5电路调度管理473.5.1电路申请单管理473.5.2电路调度单的产生483.5.2.1调度单内容格式483.5.2.2电路调度单的产生483.5.2.3电路调度回单483.5.3电路调度流程管理493.5.4电路调度单的管理503.6BITS设备管理503.6.1故障管理513.6.2性能管理513.6.3配置管理513.7安全维护管理523.7.1

5、用户管理523.7.1.1用户级别和权限523.7.1.2用户登录533.7.1.3用户操作日志533.7.2日志管理533.7.3系统配置功能543.8统计报表系统543.8.1概述543.8.2特点553.8.3功能设计553.8.4统计报表系统的分类563.8.4.1生成方式分类563.8.4.2时间周期分类573.8.4.3业务类型分类573.9WEB功能583.9.1告警查询功能593.9.2性能管理593.9.3报表浏览功能593.9.4安全管理中的用户认证593.9.5其他Internet功能593.9.5.1电子邮件593.9.5.2电子讨论系统603.9.5.3信息发布系统6

6、03.10帮助系统604系统要求和性能614.1硬件要求614.2软件性能614.2.1操作系统软件要求614.2.2人机界面624.2.3系统自身管理624.2.4系统时间特性624.2.4.1系统响应时间624.2.4.2告警显示延迟时间624.2.5容量624.2.5.1管理能力624.2.5.2存储容量634.3系统可扩充性和灵活性634.4接口要求634.5系统安全性634.6环境要求634.7操作安全要求641 总论1.1 现状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通的传输网已经建成了以光缆为主的长途骨干网,为通建设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SDH设备、WDM设备、DWDM设备的

7、大量引入,电路的数量、设备的种类、资料等各项管理内容成倍增长,给传输维护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管理和维护方式大多需要由工作人员通过人脑记忆、人工操作、人工记录、人工交流等人工方式来完成。通各分公司基本存在以下一些问题:u 多厂家、多制式,设备网管不能互连;u 通信系统之间管理分离u 人工u 维护方式,无法适应对大量信息管理的要求u 没有动态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u 通传输专业维护力量较为薄弱u 无针对网络层及业务层的通信综合管理系统uuuuuuuuuuuuuuuuu 维护内容与具体工作人员有关,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交流u 不能提供科学手段对人员、岗位、工作进行考核u 不能为领导提供统

8、计分析全网和全局电信运营状况的有效手段u 各类业务成倍增长,各类管理内容繁多u 可靠性、安全性、继承性较差1.2 研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着中国通建设的开展,SDH设备、WDM设备、DWDM设备的大量的被引入,电路的数量、设备的种类、资料等各项管理内容成倍增长,给传输维护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随着电信业务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传输网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在由工程建设向维护管理过渡,全面掌握规划、运行和管理SDH/DWDM网络已成为紧迫的任务。由于传输网上多种制式设备并存,使得系统非常复杂,几乎每一种设备、业务都带有与自身集中维护管理相关的单主机网管系统,系统间相互独立,不利于业务衔接和资源共享,甚至

9、互相矛盾,影响用户的维护管理工作,给传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随着电信市场的开放,既给电信行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也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率,保证提供优质通信服务,成为通通信运行维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通的网管建设一直滞后与网络本市的建设,在网络管理、网络调度和设备维护方面相应滞后,管理和维护手段相对落后,若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平台工具和流程来辅助开展工作,则很难在管理上有所突破,同时也必将会给今后的维护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传输维护工作的质量。在此情况下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建立一套新、完整的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10、完成全市一级干线、二级干线、本地网设备、光缆实现告警性能集中监控、传输资源集中调度管理,以便提高各局传输维护人员维护管理传输系统的效率,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更好地提高电信传输资源管理质量,更好地实现业务衔接和资源共享,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非常必要的。1.3 通上海分公司本地传输网络现状通上海GSM900/1800网七期工程建成后, 形成了以SDH光纤传输为主,PDH光纤传输和微波传输为辅的本地传输网路。具体传输网路如下:在漕河泾局、六里局、江场局之间已建成1个2.5Gb/s和2个622Mb/s自愈环以传输交换局间中继电路。以漕河泾、六里和江场三个移动交换局址为核心,组成交换局至

11、基站的光缆中继传输网。漕河泾交换局、六里交换局与郊县基站之间已建1个传输速率为622Mb/s的自愈环,并嵌套1个155Mb/s的自愈环;漕河泾交换局与基站之间建有2个传输速率为622Mb/s的自愈环、5个传输速率为155Mb/s的自愈环;六里交换局与基站之间建有3个传输速率为155Mb/s的自愈环;江场交换局与基站之间建有1个传输速率为622Mb/s的自愈环和4个155Mb/s自愈环;还有部分基站则以支路或链路(微波传输、SDH以及PDH光纤传输系统)的方式就近与自愈环相连。另外通与上海电信和上海移动之间分别建有2个2.5Gb/s自愈环和1个622Mb/s自愈环。进行中的上海通八期工程将新建一

12、个2.5Gb/s局间中继环,并将2个局-基中继环由STM-1升级到STM-4,其他基站以支线方式入环。八期工程建成后,上海通本地网将建成4个2.5Gb/s自愈环,9个622Mb/s自愈环,10个155Mb/s以及41跳数字微波和37个PDH系统。现网中SDH设备主要是华为和诺基亚公司的产品;PDH则主要是朗讯的8TR671及ADC设备;数字微波设备的生产厂商比较复杂,有哈里斯、微网、西门子、CYLINK等设备。今年将建设的上海通本地传输接入网由骨干层、边缘汇接层和接入层组成。骨干层和边缘汇接层将分别各建设1个2.5Gb/s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接入层将建设若干个2.5Gb/s和622Mb/s二

13、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传输设备将采用华为的Metro 3000。传输网管中心设在漕河泾,已配置1套诺基亚SDH传输网管系统(NMS100)和1套华为SDH传输网管系统(SBSMN-RMS),分别管理各自的SDH传输网络,它可实现网元管理层的功能,即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通八期GSM扩容工程及本地传输接入网工程所新增的诺基亚和华为的SDH设备也将分别由以上2个网管系统分别管理。朗讯8TR671和ADC公司的PDH设备在传输网管中心设有监控设备,能够对网元实现简单的配置和故障管理。数字微波均自带有监控系统,但无网管监控,ADC公司的PDH设备无监控网管。1.4 目标建立传输网综

14、合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把上海通传输网溶入有序、规范的维护和管理模式中,为监控不健全的传输设备提供强有力的运行、管理、维护工具,并通过广域网与市中心互连,实现全市范围内长途传输网维护管理的系统化和一体化,同时通过获取网元管理层/子网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实现传输通道端到端的管理、网络的规划及优化调整。传输网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对各区域本地网电路实现全面的管理。l 把PDH、SDH、DWDM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时纳入网管系统的管理范围;l 面向全网,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完备的全网视角,准确、快速把握全网的实时性能;l 拓展网络层的管理业务,实现对通路的查询、统计及告警映射,提高综合网管系统的管理层

15、次;l 提供统计报表功能,为管理层宏观调控提供数据。l 提供WEB功能,便于向相关用户或监控人员进行传输网的信息发布、统计和查询;l 提供一个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基本平台,适应功能的扩展,和其他专业网管的互联和综合网管的互联:1.5 设计要求对本系统的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1) 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本系统在实时上能快速反应监控设备上的告警信息。如某厂家设备网元监控系统上有告警信号,本系统会在10秒钟内从厂家网元管理系统中获取该故障信息,并在前端显示出来。(2) 可扩充性(Expand)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体系结构,新功能的引入不会影响原有的功能模块,具有良好

16、的扩展性。同时系统的容量可随硬件的扩容和软件的升级达到更高的要求,能够将光缆(包括PDH、SDH、WDM、DWDM)、微波(包括PDH、SDH微波)的各个厂家的设备纳入本系统管理,同时本系统还支持办公自动化。(3)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本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将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和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保证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高质量性,同时,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经验,会经常与熟悉实际业务的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接触和深入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保证本系统的实用性。(4) 开放性(Open) 本系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将采用电信部门相关的标准协议,提供标准接口

17、。(5) 先进性(Advanced)本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吸收了目前各同类产品的先进经验,系统的模型设计、软件结构以及软硬件平台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符合ITU-T和中国通公司的相关建议和规范。另外还吸取了通信部门各传输维护专家的意见,保证整个系统的先进性。(6) 可靠性(Reliability)本系统采用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大型关系型数据库、Client/Server结构,全汉化中文界面,面向对象的语言设计,从而充分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7) 可维护性(Maintenance)系统设计规范、灵活,便于维护。(8) 高可操作性(Operation)系统界面采用人性化设计

18、,图文并茂、方便灵活、操作简单,同时提供帮助系统。1.6 项目设计依据系统从硬件/软件平台的选型到软件系统的设计,将采用通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参照现有的国内技术标准、国际技术标准、行业标准进行设计。本系统目前所遵循和参照的标准如下:l 中国通传输网综合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书(送审稿)l 中国通传输网部市网管联网接口规范(送审稿)l 中国电信传输网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送审稿)l 中国电信长途光缆传输设备维护规程(内部资料)l IUT-T 建议G.784、G.773、G.803、G.831、G.811、G.812l IUT-T建议G.774系列和M3100系列l TMN理论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73494 l 全国PDH一级干线网管系统技术规范2 系统描述2.1 管理范围传输网综合管理系统管理上海全市整个传输网,管理的设备包括:l SDH光传输设备:NOKIA、华为l PDH 光传输设备:朗讯8TR671、ADCl PDH数字微波设备:哈里斯、微网、西门子、CYLINK、ADCl BITS设备:Austron、(大唐设备待网管建成后接入)系统管理范围省际干线和市本地网。2.2 系统功能2.2.1 网络层功能 告警管理实现全市网络中各类管理对象的故障管理,实现实时告警的获取、监视、定位及分析,并提供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的查询、统计和打印功能;在全市的网络结

20、构图上显示整个网络的运行状况。 性能管理实现对传输网络中各类管理对象的性能管理,如传输设备的性能采集、查询、统计、打印输出,可将此功能与其他管理功能模块相结合,使用户可以站在业务层面上实施管理。 配置数据管理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识别、定义和监视传输网中的管理对象(MO)。对传输网络数据进行配置、传输网络图形配置、网元配置、网元交叉连接配置、接口配置。2.2.2 业务层功能 资源管理长途传输网和本地网资源的建立、维护和查询,包括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电信资源、设备资源管理、备品备件、仪器仪表、日常资料管理及资源查询管理。 电路管理面向高层管理用户对各群次电路的管理。系统结合资源管理功能可以采用自

21、动、半自动、手工等方法生成电路调度单,发往相关局站,实行直连电路和转接电路的调度,同时反馈信息。还包括电路计费功能。 安全维护管理实现了用户安全管理中所有基本功能,并采用了用户级别分类管理,用户的权限按区域和功能划分,每个用户只能在所管辖范围能行使权限。同时系统记录下用户的操作记录,便于查询统计。系统还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周期性地自动备份和人工备份,设置数据库中各个列表的保存时间。 报表管理提供一个报表生成器,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所需报表,同时系统提供报表模板,也可设计报表模板。 帮助功能提供在线帮助。2.2.3 系统功能结构图2.3 系统组织与逻辑结构本业务系统以以下方式进行分层设计: 符

22、合分布式设计原则。分布式系统将控制、管理部分分散化,而将操作、监视部分集中起来,即“下级”分散执行,“上级”集中监控。这样做,个别功能或部分的失控不会影响其它部分,而“上级”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高、实时响应速度快、针对性强,并为系统重组带来了方便(可扩展性)。 适应传输系统的当前维护管理体制,提供专业及行政使用上的灵活性。各级传输中心内部工作管理按各类不同岗位进行了专业班组划分,本系统的应用可以面向各专业班组进行设置。 参照TMN的功能体系结构。在本设计方案中,也设置了与TMN物理体系结构相对应的OS(操作系统)、WS(工作台)、MD(中介设备)、QA(适配器)和DC

23、N(数据通信网)等功能模块,使本网管将来可纳入区TMN网。 系统提供Q3或CORBA接口。Q3接口满足低层通信协议IUT-T建议Q.811/Q.812,通用信息满足M.3100,SDH管理信息满足G.774的子集。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Architecture)是一种流行的分布对象技术标准,由于其分布式和面向对象的特点和集成异构网络的优点,为网络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成为目前国际流行的通信中间件。系统将对提供CORBA接口作为各专业网管系统接入的统一接口,便于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提高性能价格比。考虑到功能分摊、数据分储和设备重用,可以提高检索速

24、度,降低购置费用。2.3.1 系统逻辑结构根据全市实际管理环境,我们把系统设定为两级结构:1) 第一级市网络管理中心PNMCPNMC代表上海通网络管理中心,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由一个管理者服务器(SERVER)和若干管理者客户端工作站(WS)组成。所有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服务器自身具有数据保护功能,提供给客户端工作站数据共享服务。WS面向用户使用,主要是提供用户友好、易用的操作界面。WS的数目可以有多个,具体可视用户需要设置,并选择适当处理能力的以太网和服务器。完成对全市传输网的运行状态的监视以及相应资源的管理;2) 第二级为远程传输单元(RTU)RTU是数据采集转换设备(以后包括控制功

25、能),是代理者。同时,因为本系统也包括静态资源管理功能,所以,部分WS也起到一定的代理者作用,它们接收用户的输入,将信息传递给PNMC。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2.1所示其中:PNMS:网元管理系统,指原厂家提供的管理系统。NE:网元设备,指具有干线信息收集及上报功能的网元。2.3.2 市网管中心PNMC市网管中心PNMC设在漕河泾,是完成各种业务流程的数据和服务提供者,PNMC实现数据的存储、检索、备份、复制等功能,PNMC在物理上可以是多台主机或单台主机,逻辑功能主要为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Mail邮件服务器等。如下图2.2所示:在漕河径网管中心,系统物理上设置两台

26、服务器,UNIX主机服务器用来完成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功能,另设置一台NT服务器完成WEB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功能,用来提供WEB浏览和邮件分发(电路调单通知)的管理;硬件:UNIX服务器采用SUN服务器,Windows NT服务器采用一台DELL低端服务器。软件:UNIX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Informix数据库,TCP/IP。NT服务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IIS,Exchange Server,TCP/IP。2.3.3 远程传输单元RTU2.3.3.1 设置原则RTU是监控系统与传输设备交互的部分,具有数据采集、翻译功能,还具有与设备硬件接口、管理协议、

27、通信协议的适配功能。 RTU是由我公司自主开发的硬件设备,具有如下特点:n 对原设备监控的影响最小n 准确性:我公司的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的数据保持一致n 可靠性:接口机通过完善的硬件及软件标准测试,能够保证接口机的稳定运行,即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n 实时性:在设备的监控稳定运行、系统网络正常的情况下告警、性能数据的上报10s。n 免维护:可做到无人职守n 抗干扰性好n 安装灵活,可上机架n 体积小,大大节省空间RTU是该业务系统实时监视故障的重要环节,针对上海通传输网现状,依据下述原则进行采集点的设置: 以传输设备厂家进行RTU的设置,每个RTU负责采集一个厂家设备数据和网元的配置数据,并具

28、有向PNMC上报功能。 RTU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位于网元管理系统(NMS)之上,利用原有NMS系统提供向上的接口获取相关信息,并且不影响原有网元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2.3.3.2 RTU设置针对上海通现有设备及网管情况,设置RTU,采用不同的接口方式实现接入。2.3.3.2.1 Nokia设备协议转换方案设计存在网元级网管NMS,针对Nokia SDH设备,通过厂商提供接口协议,可以设置RTU通过标准接口对其网管NMS100进行协议转换工作。如下图:若厂商不能提供接口协议,可以设置RTU通过数据库标准接口进行协议转换工作。如下图:2.3.3.2.2 华为设备协议转换方案设计存在网元级网管,网元级

29、网管采用SYBASE数据库。针对华为设备,我们已经得到了原厂商提供的接口协议,可以设置RTU通过标准接口对其网管系统SBS-RMS进行协议转换工作。如下图:2.3.3.2.3 朗讯8TR671和ADC公司的PDH设备朗讯8TR671和ADC公司的PDH设备在传输网管中心设有监控设备,能够对网元实现简单的配置和故障管理。因此,可以通过串口方式完成数据采集。2.3.3.2.4 PDH微波设备数字微波设备的生产厂商比较复杂,有哈里斯、微网、西门子、CYLINK、ADC等设备。哈里斯、微网、西门子、CYLINK数字微波均自带有监控系统,可设置RTU,通过串口或数据库方式采集数据。ADC微波设备没有监控

30、系统,可通过在线监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线监测系统IMS01型在线监测系统是我公司针对本地移动传输网中大量使用的PDH 2M通路无网管监控的现实情况,融合了多年从事网管监控产品研发经验,专门设计开发的一套在线监测设备。该系统利用规范的数字保护监测点特性,通过在线监测的方法,将全网的多厂家、多环境的传输设备集中管理到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平台上。能够提供2M通路的当前告警、性能数据等实时信息,以及符合ITU-T建议要求的综合管理功能。系统设计考虑了足够的工程设计配置的灵活性、及现场施工安装的简便性。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同时兼顾低成本,真正为用户提供一套实用的、高性价比的产品。1 系统组成整个在线监测系统

31、包括在线监测设备IME02、高阻跨接箱IME01、数据转换器IME08、数据汇接器。各个监测点配置高阻跨接箱IME01和在线监测设备IME02,完成告警、性能信息的采集;IME01和IME02具有灵活的机械结构和电路结构,多个IME02可级联以满足大容量监测的要求。采集的信息通过在线监测设备的嵌入式、2M透明式、拨号Modem等多种通道汇集到网管中心。2 设备构成(1)高阻跨接箱(IME01)监测点组,实现在线监测信号的拾取。高阻跨接箱中安装12个高阻跨接头,每个高阻跨接头具有类似三通T型头的结构;其中二端直通,分别连接原有设备的收发端,一端通过高阻隔离后连接在线监测设备。高阻监测点的集成化很

32、好地解决了可靠性和美观规范的问题。高阻跨接箱结构为半U高、19英寸宽的机箱,可多级叠放,成1U、2U等结构。(2)在线监测设备(IME02)在线监测设备完成监测点实时告警、性能信息的采集和汇报。它具有朝向网管中心的上行数据通道和背向网管中心的下行数据通道,分别用于上报和传递数据,以实现全网监测信息的传输。通道类型有多种选择: 2M透明式、拨号MODEM、RS232、时隙嵌入式(单向)等,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在线监测设备基本配置可监测二路2M信号,另外可配插8块扩展板,扩展板有三种规格:分别可以处理8路、4路或2路的2M在线监测信号。每个监测口可提供被监测电路的信号丢失告警LOS、告警指示信号

33、AIS、帧定位丢失告警LOF、远端告警指示RDI、复帧对告指示告警等实时信息。如果电路加有CRC4校验,还可以提供性能误码计数。可选择配置1:在线监测支路的编号及特性; 2:上行数据通道通信设置;3:下行数据通道设置。以上数据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内。在线监测设备的机械结构是1UX19in标准机箱。外形尺寸:44.45mm(高)X240mm(深)X440mm(宽)。(3)数据转换器(IME08)多串口到2M透明通路接口的2M-RS232转换设备。利用数据转换器可将RS232的连接延伸至任何有2M链路的地方。结构为微机PCI插卡式,有8路G.703 E1接口及8路RS232接口,2M连接器为25芯针

34、式连接器。(4)数据汇接器八串口微机插卡。连接调制解调器或者与IME08配合连接传输设备的2M支路。3 接入方案ADC微波设备没有监控系统,可通过在线监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每一个需要采集的站点分别放置1个高阻跨接箱(IME01)、1个在线监测设备(IME02)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送。为了节约投资,如果用户能够提供2M空闲通道,可以采用采用2M透明式传输网管信息,如果没有可以通过拨号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在网管中心通过数据转换器(IME08)、数据汇接器将数据上报到网管中心服务器上。2.3.4 系统物理图2.4 系统网络结构2.4.1 系统互联平台与网络协议以局域网或城域网为基础的网间互联方式主要

35、是局间桥接和网络层互联两种:桥接方式采用介质访问子层地址进行路径选择,难度较大,且与Internet联网难度也较大;网络层互联方式中,TCP/IP协议集在端系统(END-SYSTNM)中获得广泛应用,且容易实现分层IP选径和与Internet互联。2.4.2 广域网的实现手段2.4.2.1 以X.25为基础由于要在以X.25为基础的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实现IP互联,要求IP路由器支持RFC877协议,即IP Over X.25协议(路由器借用分组交换网的有连接服务中的数据分组为媒介,将从用户系统来的IP报文分段后装入其中,并在接收端路由器上合段后还原成原来的IP报文),采用此方式

36、,相对而言效率较低。2.4.2.2 数据通信网DCN为基础使用已有的数据通信网DCN作为广域网,1方案一对广域网要求(a) DCN网已经接到各个区域的传输机房或监控中心(b) 提供局域网接口(c) 远程采集点到网管中心速率要求64Kb/s或128Kb/s;2方案二:备用路由:a) 如果DCN网提供广域网口,在广域网口,市中心和各个区域增加一个中心路由器将广域网口转换为局域网口,远端局增加一个迷你路由器进行转换;如下图2.4.2.3 以DDN专线为基础DDN为用户提供物理层传送服务,在物理层之上至少提供两种增强型服务:帧中继(FrameRelay)和PPP链路协议,帧中继服务在租用DDN线路速率

37、较高时,若采用帧中继服务则费用太高,但此方式可实现对线路的复用,效率较高,采用DDN+PPP则不涉及费用问题。如果DCN网不能满足要求,在城际之间申请不低于64K的DDN专线,如下图系统在市中心设置中心路由器通过2M的DDN专线和区域中心连接,远程终端也通过DDN专线连接。2.4.2.4 以电话网为基础电话网是最普通的物理信号传输手段,适合于专线不能到达的远端工作用户,是不可缺少的通讯手段和后备通信手段,可通过在系统中配置访问路由器(Access Router)支持多条电话线拨号上网。2.4.3 局域网方案市中心和区域网管中心局域网采用单层结构,10/100Mbps局域网交换机组成基层网的局域

38、网,如下2.5 系统硬件配置2.5.1 市中心服务器目前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措施有:集群方式、热备份动态切换方式、冷/热备份人工切换、单机磁盘双工/镜像、联/脱机数据备份等。由于本系统的目标是将整个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各项管理内容纳入本系统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涉及电路、设备、资料等,因此,信息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建议在本系统的一期建设进行硬件选型时,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建议采用系统双机热备份动态切换方式。衡量服务器的主要指标有:系统总线速率、I/O总线速率、CPU整数与浮点运算速度、性能指标TPMC。建议使用SUN的UNIX服务器。2.5.2 WS工作站建议选用Intel系列兼容微机。2.5.3 网络

39、产品建议本系统设计主要使用Cisco系列产品。2.6 系统软件配置 2.6.1 操作系统选型传输网管系统主要面向业务处理活动和实时故障处理,也即面向应用服务,其中突出的是包括围绕大型数据库的大批量数据处理,选用UNIX为宜。建议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UNIX。对于WS工作站,目前,根据统计,Windows NT客户端产品工作稳定,建议采用Windows NT workstation 或Windows 2000相关等级产品。2.6.2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目前所流行的各类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系统我们作了如下比较:Oracle特点为“大”,各项性能均不错;Sybase特点为“快”;SQL Server与其类

40、似;Informix特点为“稳定”;Ingres则以新概念、新成果、新思想著称。在本系统的设计中,考虑到本系统的效率、信息量及兼容性等要求,建议新系统也使用Informix。Informix具有响应速度快、支持用户多、性能稳定、分布式数据库存放和管理等优点,其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充分满足联机事物处理的应用需求,真正的开放式互连及分布式数据管理,适应新一代应用系统的需求。2.6.3 前端开发工具分两类:一种是各数据库厂商提供与其DBMS配合使用的4GL集成开发环境:如developer 2000、PowerBuilder;另一类是第三方提供的通用开发工具,如:Delphi、C+

41、Builder、UniFace等。建议选用C+ Builder/ Delphi。3 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设计3.1 告警管理3.1.1 实时告警的监视功能 实时显示NE的状态和NE中出现的告警事件,反映网元当前的设备运行状态。并且能通过颜色、告警声音正确反映告警的变化。告警定位在局站、列、架、框、盘。由于各厂家都有自己的告警类型,这些告警类型的描述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告警类型都遵从ITU-T G.783建议。为此,我们根据ITU-T G.783建议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999年本地网传输集中监控维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暂行)将各厂家的基本告警类型统一汉化为标准的告警描述,以中文形式进

42、行显示和处理。3.1.1.1 实时告警的设置功能当前告警是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显示,快速刷新,依据告警级别的不同,以不同颜色不同声音分别表示,还可以区分告警状态,对同一个NE当有多个告警发生时,图标颜色显示最高级别的告警,较高级别告警清除后顺序显示次等级别的告警。具体的设计说明如下:3.1.1.1.1 告警级别 根据告警的严重程度将告警分为不同的告警级别,共分以下四种告警级别: 紧急告警指通信阻断的告警; 主要告警指影响业务的严重故障的告警; 次要告警指不影响现有业务故障的告警; 提示告警向维护人员提示的信息,不是真正的告警。不同级别的告警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对所有的告警类型,根据ITU-T

43、 G.783建议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999年本地网传输集中监控维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暂行),以及各厂家定义的告警级别,设置缺市的告警级别。同时,提供告警级别设置功能,允许一定等级的用户(高级别)修改告警级别和重置告警。3.1.1.1.2 告警状态根据告警的产生、消失、确认情况,可以将当前告警分为以下四种状态: 正常,没有告警; 新产生(未消失、未确认的告警); 确认(未消失、已确认的告警); 锁定(已消失、未确认的告警)。对不同状态的告警,通过是否闪烁和颜色的组合来表示。(1) 当前告警的锁定处理在传统的告警管理方式下,不管告警是否被确认,当告警恢复后就会从当前告警中消失进入历史告警。为了能

44、够不通过历史告警查询而实时观察到所有的告警情况,中国电信提出了告警锁定的要求。告警锁定就是不允许那些未经确认而恢复的告警直接进入历史告警,而是将它们依然“锁定”在当前告警中,直到用户确认为止。(2) 瞬间告警瞬间告警是随着告警锁定的提出而提出的,它指告警持续时间小于一定值的告警。对瞬间告警不进行锁定,即无论确认与否,告警消失后都直接进入历史告警。瞬间告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同时根据告警影响的速率等级设置瞬间告警门限值。3.1.1.1.3 告警屏蔽/过滤功能告警屏蔽/过滤功能可以使不同位置、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够将精力集中到他(她)所关心的告警内容上去,简化告警查找的过程,节市监控时间和强度。(

45、1) 告警屏蔽告警屏蔽是系统级的,对某类告警进行了屏蔽后,系统就不再采集该类告警。告警屏蔽分两种方式:a) 对指定告警事件的屏蔽:灵活的配置屏蔽告警的条件。u 基于告警优先级的屏蔽;u 基于告警位置的屏蔽(局站、子网、网元);u 基于告警类型的屏蔽;u 基于告警时间的屏蔽;u 基于以上条件灵活组合的屏蔽;b) 对指定告警源的屏蔽:以通信的方式屏蔽告警源上报告警,使相应告警消失。一旦解除,该告警源中的告警又可重新上报。根据本系统两级服务器的特点,告警屏蔽也相应地分为两级:RTU到AMC服务器的屏蔽;AMC服务器到NMC服务器的屏蔽。RTU到第一级服务器的屏蔽将告警排除在本系统之外,无论是维护中心的维护人员还是总部运维部的管理人员都看不到此级屏蔽后的告警。AMC服务器到NMC服务器的屏蔽使总部运维部的管理人员看不到此级屏蔽后的告警,但是维护中心的维护人员仍然可以看到。必须是超级用户才可以设置/取消告警屏蔽。(2) 告警过滤告警过滤是客户端级的,不影响整个系统对告警的采集与处理。告警过滤仅仅是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