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4014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摘要:文章研究的中心在于:就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详细监测,做出相应的评价,确保能够对移动通信基站相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未达到上述问题,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测试的方式,就关键数据信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针对所得出的环境敏感点,所对应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了综合的评价与研究。结合本文相关研究认为: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需要以剔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前提,在确保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的基础之上,配合对相关优化措施与方案的落实,从而保障电磁辐射环境下,社会大众人身的安全性。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O44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完善,区域性的经济沟通与交往呈现出了极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更加的频繁,通信如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非固定状态下的通信行为而言,移动通信是实现该通信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换句话来说,在移动通信方案的作用之下,为了确保社会大众的通信需求能够得到最为有效与可靠的满足,就不得不构建大量的移动通信基站。而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在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面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发射天线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环境发射相应的电磁波信号覆盖,进而引发周边区域环境中,比较严重的电磁辐射问题。为了探究移动通

3、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主要特点,评估安全性的防护距离,本文结合试验方式对该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说明。 1 试验方法分析 本文通过试验方式,就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试验过程当中所选取的主要对象为:GSM移动通信基站。测定该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射频率取值为900MHz。在试验实施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结合我国现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方法”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进行详细于此。同时,配合环境监测的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进行详细检测,所获取的相关数据用于完成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预测模式应当

4、选取为:基于远场轴向功率密度的计算工作。 在试验过程当中,从环境监测布点的角度上来说,需要严格参照我国现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以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方法”中的相关规定,设定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范围为:相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中心半径100.0m单位内的区域。同时,在有关点位的设计上,需要优先布设于整个区域,大众日常生活可达的最近距离位置。 而,在有关评价依据的选择方面,针对本文所研究的900MHz的移动通信基站而言,在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支持下,所对应的工种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应当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0.4W单位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环境监测评价

5、中,单个指标项目的影响评价可以参照1/5*可取功率密度方式进行确定。同时,需将电磁辐射公众照射导出限制控制为每平方厘米8uW。 2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实施条件为:900MHz移动通信基站GSM 900#下所对应的发射功率max取值为20.0W单位,移动通信基站所对应天线增益倍数为18dBi。在试验基础之上,可以分别获取有关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预测数值以及实测数值。数据分析过程当中,可将电磁辐射环境相对于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换分为10m、20m、30m、40m、50m、60m、70m、80m、90m各档。数据预测过程当中,所获取的预测数值是均值概念,而在实际测定过程当中,所获取的测定数值需要

6、进一步划分为城市移动通信基站、以及农村移动通信基站这两个方面。因此,有关实际监测数据的获取,需要按照30m、40m、50m、60m、70m、80m、90m各档进行取值。详细的试验结果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表2)。 表1:预测数据示意表 表2:监测数据示意表 3 评价结果分析 在有关数据预测的过程当中发现:在监测区域相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距离不断增加的趋势作用之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指标呈现出了一定的降低趋势。数据分析发现:在距离天线距离高于20m的情况下,所对应的预测数值为7.2uW/cm²,已基本低于现行标准规范当中,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安全标准(8.0uW/cm&s

7、up2;),能够充分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从预测数据的角度上来说,距离天线距离为20.0m的情况下,可将该数值作为此类移动通信基站的有效安全防护距离。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综合对比发现:无论是对于城市移动通信基站,还是对于农村移动通信基站来说,各个监测点点位所生成的实测数值基本与预测数值保持契合状态,这部分数值所呈现出的规律在于:随距离天线距离的增加,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一定比例的衰减。 现阶段,社会大众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认知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与缺陷,将移动通信基站与常规意义上的广播电视磁场、电台磁场、以及输变电工频磁场概念相混淆。这一认知方面的误区会使得部分群众

8、对生活环境周边所建设的移动通信基站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然而,通过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式发现:移动通信基站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于发射天线的20m半径范围之内,只要能够确保生活环境与发射天线的直线距离满足现行标准中的安全防护要求,并不会对公众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在社会发展以及通信技术日益完善的背景之下,移动通信事业可以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它使得社会大众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接收单元的灵敏度水平能够得到持续提升。为了防止其运行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产

9、生不利的影响,就需要对其辐射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测与评价。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工作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希望相关问题能够为同行人员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陈成章,年冀等.广州市GSM移动电话基站发射电磁波对环境污染影响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2):55-58. 2 陈习权,孙杰,韩海林等.城市小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的计算机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821-7825. 3 王毅,麻桂荣,郭幼英等.移动通信网基站电磁辐射调研及居民环境超标原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3):44-46. 4 李军,黄欣.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场强预测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4096-4098. 5 隋文力,李怀树,林忠等.无线市话(小灵通)系统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C./全国环境声学电磁辐射环境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350-3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