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4199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届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存档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院 系: 电子工程系 年 级: 电信Q741 学 号: 0 姓 名: 指导教师: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 制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前 言1(一)课题简介1(二)文献综述1二、系统设计方案论证4(一)单片机红外遥控发射器设计原理4(二)单片机红外遥控接收器设计原理4(三)方案选择和论证5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7(一)AT89C2051单片机7(二)独立式按键结构7(三) 复位电路7(四) 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8(五) 红外接收电路的设计9(六) 完整的系统电路设计图9四、系统

2、软件设计10(一)遥控发射器程序设计10(二) 遥控接收器程序设计15总结和展望17致 谢18参考文献19附录A21附录B22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遥控系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遥控器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这种方法虽然制作简单、容易,但由于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实用于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操作码个数可随便设定等优点。本设计主要应用了AT89C2051单片机作为核心,综合应用了单片机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知识,应用红外光的优点,设计了一个

3、红外线遥控系统。本系统包含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利用编码/解码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线发射器;接收部分包括红外线接收芯片、光电转换器、调解电路。其优点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关键词:单片机,红外遥控,中断,定时,计数,频率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rious kinds of help remote control systems h

4、ave began to enter peoples life. The traditional remote controllers adopt special remote control code and decode integrated circuits, though this kind of method is simply and easily, it is onl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ome certain special electric equipments because of the counted functional ke

5、ys is counted and the restricted function, so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is limited. But the remote controllers which adopt the microprocessors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operating and unceremonious manipulative keys.The design has used AT89C2051 microprocessor as core, integratively apply

6、the interruptive system, timer , counter ,etc. mainly to design originally and also take the advantage of the infrared light. The remote control launcher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operation through the control on frequency of infrared emission of light. The remote control receiver judges control opera

7、tion by adopting the discerned frequency of the received infrared light to finish the whole launching and receiving course.Its advantage is that the hardware circuit is simple, the software is with perfect function, have certain use and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Microprocessor, Infrared remote contro

8、l,Interrupt,Timing,Counting, Frequency一、前 言(一)课题简介1、研究背景目前市场上一般采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此方案具有制作简单、容易等特点,但由于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适合用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操作码个数可随意设定等优点6。本单片机遥控应用系统采用红外线发射频率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遥控功能。当我们按下某一个按键的时候,由单片机识别出该按键后,由CPU向接有红外发射管的端口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该脉冲与38KHz左右的载波脉冲进行调制,然后将已调制的脉冲进行缓冲放大

9、,激励红外发光二极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使得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7,当接收控制系统接收到该红外光后,由单片机内定时/计数器得到该红外光的频率,然后将该频率送往CPU,由CPU对该信号进行反编码,识别出控制信号,从而对控制电路实施控制功能。完成整个遥控功能8。2、设计任务及要求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控制器件设计控制器件的红外发生接受系统,包括红外收发模块的设计制作,硬件电路部分的软件程序编写以及整机调试,实现信号的传输。要求发射载频为38HZ,工作环境温度-40+85,接收范围为2m,传输速率为27bit/s,反应时间为2ms。(二)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的

10、节奏也越来越快,随之人们对方便,快捷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高!遥控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个要求!红外遥控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远程控制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控制信号,实现对控制对象的远距离控制,具体来讲,就是有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指令信号,有接收器接收下来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实现对控制对象的各种功能的远程控制。 无线遥控方式可分为无线电波式、声控式、超声波式和红外线式。由于无线电式容易对其它电视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造成干扰,而且,系统本身的抗干扰性能也很差,误动作多,所以未能大量使用。超声波式频带较窄,易受噪声干扰,系统抗干扰能力差以及声控式识别正确率低,难度大而未

11、能大量采用。红外遥控方式是以红外线作为载体来传送控制信息的,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出现,催生了数字编码方式的红外遥控系统的快速发展。另外,红外 遥控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红外线发射装置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遥控发射器易于小型化且价格低廉;红外遥控具有独立性、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相似性、无穿透障碍物的能力及较强的隐蔽性等特点。随着红外遥控技术的开发和迅速发展,很多电器都应用了红外遥控。从单纯的在电风扇面板上通过按钮控制,到短距离(10M以内)的遥控,虽然改变不大,但其带来的便利无疑是巨大的。采用数字信号编码和二次调制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多路信息的控制,增加遥控功能,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性,减少误

12、动作,而且功率消耗低;红外线不会向室外泄露,不会产生信号串扰;反应速度快、传输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等。所以现在很多无线遥控方式都采用红外遥控方式。目前市场上一般采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此方案具有制作简单、容易等特点,但由于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适合用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操作码个数可随意设定等优点。本单片机遥控应用系统采用红外线发射频率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遥控功能。当我们按下某一个按键的时候,由单片机识别出该按键后,由CPU向接有红外发射管的端口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该脉冲与38KHz左右的载波脉冲进行调制

13、,然后将已调制的脉冲进行缓冲放大,激励红外发光二极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使得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当接收控制系统接收到该红外光后,由单片机内定时/计数器得到该红外光的频率,然后将该频率送往CPU,由CPU对该信号进行反编码,识别出控制信号,从而对控制电路实施控制功能,完成整个遥控功能。当今红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红外通信技术的应用,这个应用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红外通信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中,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表现出其非常成熟的特性。因此,加大对红外线遥控系统的研究,是符合实际要求的。未来的红外遥控系统,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更好、更新的技术应用到其中,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14、,令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遥控系统力求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经过前期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了解了设计基本过程,结合自己设计的原始资料,从而进一步指导设计内从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查阅馆藏书籍,课本和网络资源。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与设计、MCS-51系列单片机存储容量扩展的软硬件设计等等与单片机相关的书籍上面学习到了单片机的有关基础知识。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特点发展、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储存器配置以及指令系统。并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本书中知道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流程。此后我又对通信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参看

15、了学习型红外遥控器.、多功能红外线遥控器的设计、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等资料,确定了红外遥控调制的编码方式、调制方式、编码标准、编码格式等。发射电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外接红外发射器,按键,电源采用5V电源。 “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编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频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二、系统设计方案论证(一)单片机红外遥控发射器设计原理单片机红外遥控发射器主要有单片机、行列式键盘、低功耗空闲方式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管发射电路以及单片机的一些电源、复位、震荡子电路组成9。单片机不工作时一直处于低功耗状

16、态,采用了空闲节电工作方式。当遥控器的某一按键被按下以后,外部中断1产生中断,唤醒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查询键盘按下的是哪一个按键,当确认按键后,控制软件启动定时器T0、T1,T1作为发射时间控制器,T0作为红外线发射频率控制器,T0定时溢出时中断程序使红外管接口电平反转一次,写入定时器的初值不同,在输出端口就得到不同的发射频率。T1定时溢出时中断程序关闭T0定时器,停止红外线发射10。其设计原理框图如下。AT89C2051单片机 +5V电源行列式键盘低功耗空闲方式 控制电红外管发射电路 图2.1 单片机遥控发射器设计原理图(二)单片机红外遥控接收器设计原理 单片机红外遥控接收器主要有单片机、红

17、外遥控接收电路、状态指示电路、控制电路以及单片机的一些外围电路组成。利用单片机中的T0作为红外脉冲计数器,T1作为计数时间控制器。当电路中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第一个红外脉冲时,外部中断1被触发,启动计数器T0和定时器T1。定时溢出,中断程序关闭计数器T0,读入计数值并进行判断,确定操作对象(遥控按键)对其进行反转操作,控制电路对所控制的负载进行开或关11。还可对接收电路实行上锁功能,对控制电路上锁后,遥控器不能对控制电路实施遥控功能8。其设计原理如图2.2所示。AT89C2051单片机红外接收电路状态指示电路控制电路+5V电源图2.2 红外接收遥控电路原理框图(三)方案选择和论证红外编码有很多种方

18、式,下面列举两种实现方案9:方案一:脉宽调制的串行码。这种遥控编码具有以下特征: 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其相关的波形图如图2.3: 图2.3 串行码编码 电器0的遥控输出码电器1的遥控输出码图2.4 码分制编码波形图方案二:码分制。采用脉冲个数编码,不同的脉冲个数代表不同的被控对象,最小为2个脉冲。为了使接收可靠,第一位码宽为3ms,其余为1ms,遥控码数据帧间隔大于10ms,如图2.4所示。本设计采用方案一,方案一编程简单,在按键较少的情

19、况下优势明显。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一)AT89C2051单片机AT89C2051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有2KB可反复擦写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128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器,功能强大。(二)独立式按键结构独立式按键是指直接用I/O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每个独立式按键占有一根I/O口线,每根I/O口线上的按键的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其他I/O口线的工作状态,其结构简单,但I/O口线浪费较大16。独立式按键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上拉电阻保证了

20、按键断开时,I/O口线有确定的高电平,其电路原理图按图3.1所示 图3.1 独立式按键电路(三) 复位电路 计算机在启动时,系统进入复位状态。在复位状态,CPU和系统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或成为原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专用寄存器都赋予默认值。其复位状态见表3.1。表3.1 复位状态各寄存器初值专用寄存器 复位状态 专用寄存器 复位状态PCACC BPSW SPDPTR P0P3 IPIE 0000H00H00H00H07H 0000HFFH XXX0 0000B 0XX0 0000B TMOD TCONTH0TL0TH1TL1 SCON SBUF PCON00H00H00H00H00H

21、00H00H XXXX XXXXB 0XXX 0000B(四) 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 根据红外发射管本身的物理特性,必须要有载波信号与即将发射的信号相“与”,然后将相“与”后的信号送发射管,才能进行红外信号的发射传送,而在频率为38KHz的载波信号下,发射管的性能最好,发射距离最远,所以在硬件设计上,本设计采用38KHz的晶振产生载波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逻辑“与”运算后,通过三极管的功率驱动到红外发光二极管上18。 红外发送电路由4001MOS或非门38KHz振荡器,单片机发送控制电路和红外发送管驱动输出电路组成,当单片机P3.4口输出为“0”时,发射管不发光,当单片机P3.4口输出为“1”时,

22、红外发送管发出38KHz调制红外线19。具体的发射波形与电路如图3.2和图3.3下 图3.2 调制过程中的波形 图3.3 红外发射电路(五) 红外接收电路的设计红外接收电路专门采用集成电路RPM6938,RPM6938有三个引脚,一个接电源一个接地,另外一个接信号端,它集光电转换,解调和放大于一体20。当收到38KHz调制红外线时,RPM6938输出为“0”,平时输出为“1”。信号脚接到P3.3和P3.4脚上,当RPM6938收到第一个红外脉冲时,触发INT1产生中断,使单片机退出低功耗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使记数器0和定时器1开始工作 21 图3.4 红外接收电路(六) 完整的系统电路设计

23、图 完整的电路图见附录A四、系统软件设计(一)遥控发射器程序设计1、程序总体结构此系统是一个红外遥控发射器,设计目的就是根据按键的不同,发射出不同的红外信号。传统的遥控器都是采用遥控发射专用集成芯片,例如飞利浦公司生产专用芯片SAA3010,三菱公司生产的M50462P专用发射芯片。由于这些芯片的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适合于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系统采用单片机制作,采用编程的方法,由于编程具有灵活性,故应用范围较广,操作码可随意设定22。本系统采用的是按红外发射频率的不同,来识别不同的按键。操作键设定为8个,K0至K7,分别接至单片机的P1.0至P1.7口。对应

24、的红外发射频率分别为300Hz、600 Hz、900 Hz、1200 Hz、1500 Hz、1800 Hz、2100 Hz、2400 Hz。发射时间确定为一个定值,由定时器1来定时,时间为100ms,当100ms时间到定时器1发生中断,停止计时,红外光也停止发射。由定时/计数器0来控制发射频率,T0作为定时器,当T0定时时间到,中断程序使P3.4断口的电平反转一次,然后T0重新工作定时值与前相同,时间到中断程序使P3.4端口翻转一次,如此往复,红外信号就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发射出去。通过设定T0的定时时间来控制红外信号的发射频率23。平时遥控器工作在空闲方式下,当有键按下时,由外部中断1产生中断,

25、使CPU回到工作状态,待执行完操作后又回到低功耗才状态。主程序主要由初始化程序、键盘扫描程序,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外部中断1中断服务程序组成。主程序流程图如下: START调初始化程序进入低功耗节电方式外部中断1中断CPU退出低功耗方式K3键是否按下K1键是否按下K2键是否按下 NNN YYY 调延时程序调延时程序 . . Y K1键是否松开 N Y启动定时器T1定时50ms Y 启动定时器T0定时3.33msT0时间到 T1时间到P3.4翻转一次关T0、T1 P3.4置1当K2至K7键按下时,执行的程序类似于按下K1键所执行的程序。2、伪指令和初始化程序在初始化程序前

26、,需要定义一些相关的伪指令,伪指令不能命令CPU执行某中操作,也没有对应的机器代码,它的作用仅用来给汇编程序提供某中信息。伪指令是汇编程序能够识别的汇编命令。控制信号的输入口P1.0P1.7分别用按键开关键号K0K7来定义;各频率红外信号对应的定时器T0的初值分别用K0H、K0LK7H、K7L来定义,这样做不影响整个程序的执行,但便于阅读和理解程序。定义格式如下:K0 BIT P1.0 K7 BIT P1.7由于P1.0至P1.7对应的红外发射频率分别为300Hz、600 Hz、900 Hz、1200 Hz、1500 Hz、1800 Hz、2100 Hz、2400 Hz,而T1的定时时间是50

27、ms故在这七种状态下面,P3.4端口状态分别反转15次、30次、45次、60次、75次、90次、105次、120次。故定时器T0对应的定时时间分别为50ms/15、50ms/30、50ms/45、50ms/60、50ms/75、50ms/90、50ms/105、50ms/120,即分别为:3.33ms、1.67ms、1.11ms、0.833ms、0.667ms、0.556ms、0.476ms、0.417ms。由前述定时器初值计算方法可算出各状态定时器的初值。定时器T1的定时初值计算如下:由于工作在方式一,时钟频率为12MHz,故定时最大值M为65536初值 X=M定时值/T X=6553650

28、000/1=15536即T1的初值为15536,转化为十六进制为3CB0H各情况下,定时T0的定时初值计算如下:当按下K0键时,定时时间为3.33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0= 655363330/1=62206 转化为十六进制为0F2FEH当按下K1键时,定时时间为1.67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1=655361670/1=63866 转化为十六进制为0F97AH 当按下K2键时,定时时间为1.11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2=65536-1110/1=64426 转化为十六进制为0FBAAH当按下键K3时,定时时间为0.833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3=65536-833/1=6470

29、3 转化为十六进制为0FCBFH当按下键K4时,定时时间为0.667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4=65536-667/1=64869 转化为十六进制为0FD65H当按下键K5时,定时时间为0.556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5=65536-556/1=64980 转化为十六进制为0FDD4H当按下键K6时,定时时间为0.476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6=65536-476/1=65060 转化为十六进制数为0FE24H当按下键K7时,定时时间为0.417ms,此时定时器初值为 X7=65536-417/1=65119 转化为十六进制数为0FE5FH 3、键盘扫描程序 键盘扫描程序就是扫描键盘

30、看是否有键按下,如有键按下,判断出是哪一个键,当确定按下某一个键后,即执行红外发射程序。扫描的方法是判断P1口各位的电平,无按键按下时,各位均为高电平,当某一个按键按下以后,该位即为低电平。通常,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均利用了机械触点的合、断。一个电压通过机械触点的断开、闭合过程,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和时不会马上稳定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断开。因而,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均伴随着一连串的抖动,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10ms。按键电路的消抖措施通常有硬件和软件两种方法24。硬件消除键盘抖动措施主要就是外加双稳态电路或者滤波电路的方法。本电路采用的是软

31、件消抖的方法,就是调用一个延时子程序,延时时间设定为6ms。延时时间的计算就是根据执行指令所需时间的总和,0CH、0FFH分别为十进制数的12和255,因此这个程序所耗用的时间为1+(255*2+2+1)*12+1+2=6160个机器周期由于晶振采用的是12MHz,所以1机器周期=1us,执行程序的总时间为6.16ms,与6ms存在0.16ms的误差,不过这不影响程序的执行。4、中断服务程序1外部中断1外部中断1在程序中的作用就是唤醒单片机,使单片机从空闲方式回到工作状态。当有键按下时,通过与门触发外部中断1中断,IDL被硬件硬件清零,单片机结束低功耗空闲节电方式25。外部中断是由外部原因引起

32、的,共有两个中断源,即外部中断0和外部中断1,相应的中断请求信号输入端是INT0和INT1。外部中断请求有两种触发方式,即电平触发方式和脉冲出发方式。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的低四位用于控制外部中断请求和触发方式,有关的位表示如下:IE:外部中断请求标志位,当CPU采样到INT端出现有效的中断请求时,次位由硬件置1,表示外部事件请求中断,中断响应完成后,再由硬件自动清零。IT:外部中断请求触发方式控制位。当IT=1,选择脉冲触发方式(也称边沿触发方式)负跳变有效;当IT=0,选择电平出发方式,低电平有效。中断的允许或禁止是由片内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控制的。IE的格式如下:表4.1 IE

33、格式表 EA ET2ESET1EX1ET0EX0IE的每一位都可以由软件置1或清零。且1中断允许,0中断屏蔽EA:中断允许总控制位。EA=0时,表示CPU禁止所有中断,即所有的中断请求被屏蔽;EA=1时,表示CPU开放中断,但每个中断源的中断请求是允许还是禁止,要由各自的允许位控制。EX:外部中断允许控制位ET:外部中断允许控制位。ET:定时/计数器的中断允许控制位ES:串行中断允许控制位。中断的各控制位在初始化程序中定义,在初始化程序中应当开外部中断1和总中断,触发方式选择为脉冲触发方式,后负跳变有效。2 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 定时器T1作为发射时间控制器,当确认某一按键被按下后,T1开始记时

34、,记时时间为50ms,记时时间到,定时器1产生中断,红外脉冲停止发射。同时将红外脉冲发射端口P3.4电平置成无效电平定时器T0作为红外线发射频率控制器,当定时时间到产生中断,将P3.4端口反转一次,同时对定时器重新装初值,定时时间与前相同,T0重新定时,时间到又将P3.4端口反转一次,如此往复,直到定时器1记时时间到,关闭定时器1和定时器0重新回到主程序。此处采用了一个位标志bz,在宏指令中将其定义为位寻址区的07H,当定时器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时,将该位定义为高点平1,使主程序不断的查询该位,当该位为1时,等待中断程序的执行,此时向外发射红外脉冲;当该位为0时,中断结束,主程序继续向下执行。(

35、二) 遥控接收器程序设计1、程序总体结构 遥控接收器是根据接收到的不同频率的红外光信号,由CPU转化为对应的控制功能对控制电路实施控制。当接收电路接收到第一个红外线脉冲时,中断INT1被触发,启动定时器1和计数器0。定时器1作为计数时间控制器,计数器0作为在规定记数时间内所记得的红外脉冲数。接收信号端接至P3.3和P3.4口,该两引脚为复用引脚,P3.3引脚复用为外部中断1请求输入端;P3.4引脚复用为定时器/计数器0计数脉冲输入端。当收到第一个红外脉冲时,INT1被触发,T0和T1开始工作,每收到一个红外脉冲,计数器0记数值加一,当定时器定时时间到,产生中断,保存计数器0的计数值。由于定时时

36、间为50ms,故各种不同状态对应的红外脉冲数大约为15、30、45、60、75、90、105、120个,然后将记数值与上述各值比较。由于存在误差,计数器0的记数值不可能严格和上述值相等,只要近似相等就行,限制的误差范围为5,即将记数值加减5得到两个数值,再判断哪一个值在这一范围之内,即可断定遥控发射器发射出的红外信号的发射频率即为该值,从而可断定出遥控操作,然后由接收遥控器CPU将其转化为控制操作,对外电路实施控制功能27。 P3.2口与地之间的开关SW为控制方式选择开关,当开关闭合,即P3.2=0,单片机输出为上锁控制方式,此状态下遥控器不能对控制电路实施控制功能;当开关断开,即P3.2=1

37、,为单路控制方式,此状态下遥控器能对外电路实施控制功能。当外部中断1响应,自动检测该位的电平,若为0自动跳出,重新等待红外脉冲,在检测该位电平,如此循环,不对外电路发控制命令。 2、初始化程序在初始化程序中,首先将P1口和P3口初始化,初值均为0FFH。外部中断1触发方式设置为电平触发方式,即将IT1位清零。在就是设置T0和T1的工作方式,由于T0为计数方式、T1为定时方式,故将将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赋值为15H。为了便于编写和理解程序,将各种不同状态对应的红外脉冲数分别赋给X0到X7。由于在整个过程中要多次用到计数器0的计数值,所以应将该值予以保护,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就是将该值放

38、入堆栈,每次要使用时,在从堆栈里面调出。堆栈是微机的一种重要的存储器,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后进先出的方式工作,用于暂存信息的存储单元。他通常应用于在调用子程序前、响应中断前保护现场,将断点的有关信息送入堆栈,待子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再将断点信息弹出,恢复现场。最后就是开所有中断,等待INT1引脚被触发,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3、计数值比较程序将计时器计数值与欲置的计数值比较是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的一部分。首先将两数直接比较,看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接返回;若不相等,则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将较大数减去较小数,看差值是否在5以内。若在5以内,则可判定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的发射频率为预置数;若

39、在5以外,则将该计数值与下一个预置数比较,直到找到一个数与它的差值在5以内,如果找不到该值,则该操作无效。4、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在遥控接收程序中,主要就是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它包括数值扫描与比较程序,以及对控制电路实施控制操作程序。总结和展望本文采用单片机AT89C2051和红外线接收芯片设计了一款红外线遥控系统,分析了实验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并对软件进行了调试。(一)本文工作总结首先进行了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方案,对两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在多次仿真实验之后确定了适合的可行方案,并在仿真软件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对仿真方案进行了实际电路的设计,在以51单片机为核

40、心的基础上,对外围电路进行了完善。包括丰富的硬件模块,复位模块、独立按键模块、通信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针对各个模块开发了相应的功能程序,红外发射/接收控制驱动程序、AD/DA程序、通信程序。最后将整个系统整合起来,经过多次调试和修改之后,把最后的应用程序输入单片机,实验证明系统运行效果准确无误,(二)后期工作展望本系统实现的是8路红外遥控控制系统,但是在实际遥控控制系统中,一般要求的控制操作不止8路,这就要求系统进行功能的扩展。另外一点不足就是精度的问题,由于红外管的灵敏度问题,以及系统在布线上,器件与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多少存在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红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待进

41、一步的研究。 致 谢非常感谢指导老师陈莹老师的指导,陈老师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我悉心指导,为我提出了各方面的指导意见,为我提供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我的工作进程中的中坚力量。非常感谢丰硕同学对我的大力帮助,整个过程中一直不遗余力给我提供各种建议,在我遇到一些专业上的难题的时候总是能够帮我想到解决办法。非常感谢本班的诸多兄弟姐妹,他们与我们一起分担这段岁月的酸甜苦辣,他们真的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勤奋的作风,坚持锻炼身体的意志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感谢以上这些伴随我们共同度过这些艰苦岁月的幕后英雄,他们一直在我们背后默默的付出,给予我们强大的物质与精神的支持,在我

42、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及时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再次感谢他们!参考文献1 梅丽凤,王艳秋,张军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42 李湘闽,唐宏,葛继.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红外.2004,11(8):33363 李洪明.漫谈红外遥控.电子世界.2000年01期总第244期.534 戴峻峰,付丽辉. 多功能红外线遥控器的设计. 传感器世界.2002,8(12):16185 严后选,孙健国等. 无线红外智能遥控器的设计. 测控技术.2003.22(3):54566 李光飞,楼然苗,胡佳文等.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4

43、,1681707 苏长赞.红外线与超声波遥控.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64688 杨恢先,王子菡,杨穗,陶霞.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软件解码方法.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4,22(2):16189 张爱全.红外线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山西电子技术.2003 6(12).40-4110苏凯 刘国庆 陈国平 . 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与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232611 曲泊涛.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 接口与组装.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244 12 杨光友,朱宏辉等.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8819413 Angelo Martinez,Eddie Tunstel,Mo Jamshidi.Fuzzy logic based collisionfor a mobile robot.Robotica Colume,1994,12,521-527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