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4245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初步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1全国及江苏省通信产业现状与趋势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列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通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通信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7%左右,产业规模列全国各行业之首。3G时代的到来,电信业斥巨资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升级和换代,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这无疑也给通信类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苏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

2、振兴规划(2009-2011)提出重点培育现代通信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等五大产业。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支持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通信产业作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点培育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为通信人才需求创造无限的机遇。2苏州市通信产业现状与趋势近年来,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已成为苏州工业经济第一大产业,产业规模占34%,占全国12%,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和战略性产业。从苏州市发改委获知,支柱产业升级高端化,电子信

3、息产业继续保持苏州第一支柱产业。苏州拥有众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产业国家技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消费电子产品基地。根据苏州市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电子、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始终是本地区人才需求的主体苏州信息产业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苏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聚集着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区域内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尤其是通信生产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基站模块终端产品网络设备无线网络产品的完整移动通信加工制造产业链。在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无线局域网技术开发设备制造、数据通信网设备制造等通信产业被列为苏州市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鼓励类发展产业。(二)人

4、才需求分析1.从数量上,区域经济的发展急需通信技术专业人才。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苏州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制造类和制造服务类人才,尤其是以电子技术、机械电气、信息与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领域为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2.从人才结构上,快速发展的通信产业急需富有创新思想、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提出,围绕苏州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积极的人才队伍

5、结构调整战略和紧缺人才开发工程。电子信息作为支柱产业,要形成面向国际竞争的人才优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见下表。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2009年为25%,到2015年达到31%,2020年达到33%。表1 苏州市人才发展指标指标单位人才总量主要指标2015年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万人118151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保持90%以上高技能人才万人20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与3G相关的一条移动通信产业链将急需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人员与3G手机制造人员。快速发展的通信产业需要大量富有创新思想、动手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参与建设,以通信技术

6、专业为重点的通信产品制造、通信网络运营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信产品和设备的急速增长、通信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地区、行业的发展战略,都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提出了较大的需求。3.苏州各个区的发展需要大量高职专业人才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各个区的传统产业,集中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等。通过调研,苏州市各个区的人力资源部门预测结果显示:(1)未来几年,企业对电子、信息、通信类大专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苏州市区:每年的人员的需求量6万人次左右,其中大专层次约12万人,集中在机械制造与电子信息。苏州工业园区:每年的大专以上人才比例10%以上,即5万

7、人,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服务外包、新能源。吴江:每年的人员的需求量10万人次左右,其中大专层次约12万人,集中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机械制造、数控、模具、新能源。(2)设备维护、生产管理、品质检验岗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懂专业的销售类人才需求。4.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通信技术专业教师走访了15家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收集了60多份岗位调查表,通过分析,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制造型企业中通信产品/模块的生产、装配、调试、检测、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三)专业现状1专业历史沿革2005年开设通信技术专业,是苏州市较早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现已向社会和企业累计输送188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8、,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我们的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在校学生234人。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等满意度均达到92%以上。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适应能力强,绝大多数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专业教学团队现状目前,通信技术专业专任教师数为11人。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8名,助教3名。硕士研究生7名,工程师5名,技师5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人,同时在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明基电通上海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了10名左右一线技术人员为本专业兼职教师。近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

9、多篇,承担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8项,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部,校本教材4部。1名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到企业工作一年。表2 专业教学团队现状专任教师专兼教师比例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研究生比例近5年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数近5年承担院市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11人11:973%55%64%20133实验实训条件现状通信技术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主要包括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虚拟仪器实验室,完成通信类专业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测量、电子调试、单片机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装配实训室,电子装配工艺、EMC实训工场等通信通

10、识实验实训室,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室,基本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另外,学院提供了4个公共机房、2个多媒体教室配合本专业的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通过校企合作,先后在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安德鲁电讯器材有限公司、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等建立了2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4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改革(1)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教学计划,修订主干课程教学大纲。(2)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了技能考核和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3)在高频电子技术专业课中试行行动导向教学,虚拟仪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进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绝大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

11、学模式。(4)重视校本教材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本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目前已有LabVIEW8.5基础教程、AutoCAD2004基础教程、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等4本校本教材。(5)注重创新教育和个性发展。在10年院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竞赛中获一等奖,在10年电子系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在系第一届电子CAD设计大赛获一、二等奖,一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产品开发”项目。(6)形成了较为完备、系统的教学资源。5培训和技术服务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训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对通信技术专业学生进行AutoCAD中级、ISO9000内审员

12、、EMC检验员等培训,同时也对应用电子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展了相应培训。6专业特色(1)定位明确:为生产制造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侧重于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 (2)培养模式灵活化:采取考证、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等方式,主干课程、实践模块、能力证书三条线同步进展。实验、实训、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双证融通”,几年来学生获得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比例为100%。 (3)培养渠道多样化: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学与竞赛相结合。(4)教师教学与企业工程实践相融合:教师加入EMC实验室建设,并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企业

13、,和企业合作开发课题。然后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并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应的培训项目,如ISO9000内审员、EMC检验员等。二、专业建设目标(一)建设思路坚持学院“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密切结合企业需求,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实训环节为核心,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构筑“产教结合”的师生成长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总体目标与通信行业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14、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教学和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到2012年,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学院高素质高技能通信人才培养基地,对同类专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三)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通信行业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解析通信行业典型工作岗位,聘请企业现场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采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学历与技能双证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生产制造企业通信产品/模块的生产、装配、调试、检测、营销及售

15、后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满足企业需求、职业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课程建设目标根据通信行业人才需求,归纳通信技术典型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需求,确立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析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拟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3.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4-5名骨干教师、从企业、行业中聘请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11名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依托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合理引进、重点培养,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与课程设计能力

16、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建成院优秀教学团队。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实训项目要求,扩建或改善原有的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数字通信实训室;新建3G移动通信实训室及通信终端设备实训室;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把企业搬进学校、把学校搬进企业的“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3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社会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强企业合作,提高专业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教学培训,年培训学生不少于600人次,为企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年培训人

17、数不少于100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至少1项。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苏州市及长三角区域经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在对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生产制造企业通信产品/模块的生产、装配、调试、检测、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探索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1)学校和企业双主体 企业工程师担任校外专业建设负责人,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

18、心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兼职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的管理等。(2)软硬技能递进,学历和技能双证书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岗位基本能力,第二学年进行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训练,第三学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完成无线电调试高级工/EMC检验员/移动通信终端维修员(初步设想)等职业技能鉴定,并在校外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实现岗位生产与岗位学习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见图1。以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双证”作为学生毕业评价。图1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3)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内阶段性实训、生产性实习,安排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完成实训项目;“教学工厂

19、”按照企业生产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借鉴企业管理规范进行组织和管理;对校外实习,学校派专人进行教学过程组织,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实践教学,形成校企共同管理、评价机制。(4)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全程培养教学全程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电子CAD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产品创新意识;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协作意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敬业责任感和抗压忍耐意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调研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

20、作任务确定项目系列模块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标准分析项目模块、确定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图2 课程体系重构步骤(1)以通信产品的工作过程明晰职业岗位能力面向企业及职业岗位通过对苏州及长三角地区通信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典型通信模块通信终端产品通信工程为载体,分析通信技术专业的企业面向,主要有通信模块/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通信链上的其他企业、电子信息大类企业等。职业岗位有: 典型岗位:设备维护、产品测试、生产装配 辅助工作岗位: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售后服务等 拓展岗位:线长/班组长、助理工程师等根据通信产品的生产过程,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图3 通信产品的生产过程职业岗

21、位能力: 岗位基本能力 岗位核心能力 岗位综合能力(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匹配课程体系图4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贯穿课程体系思路: 能力递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 项目递进:实用电子小产品构思与实践实用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简单通信电路构思与实践通信产品的检测与维修 双证融通:计算机一级、英语B级无线电调试中级工、ISO9000内审员、AutoCAD中级EMC检验员、无线电调试高级工、通信终端维修员2课程教学改革(1)以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校企合作,以高频电子技术、数字通信

22、、虚拟仪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4门专业课程作为推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其中3门核心课程建成精品课程,其中2门院级精品课程,努力创建1门省级精品课程。以项目/任务导向课程为主导,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带动本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合作,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围绕项目/任务导向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校企合作,开发4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和与之配套的项目教学特色教材。(2)以项目为载体,加大课改力度优质核心课程中,根据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引入典型项目或案例,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确定核心技能专家座谈会合作明确能力职责

23、与要求合作设计双证融通项目教学单元项目可行否生成科目课程合作设计工作流程与步骤是否通信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为导向图5 课改流程 改革教学模式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产品电路分析、调试与维修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做”合一。 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过程性、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考核相结合。 编写特色教材,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3.课程资源建设(1)具体规划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主要安排其进行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学院教师担任教材主编,企

24、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实训教材的开发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开发课程教学网站,完成特色教材、课程标准、网络课堂、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工程项目、案例以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上网工作。(2)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充分利用学院数字校园平台,规划、整合教学资源,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设通信技术课程资源库。将高频电子技术、数字通信、虚拟仪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4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操作录像、习题库及其它课程资源等进行合理整合,形成自主学习型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教师答疑,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表3 核心课程建

25、设计划表建设内容建设目标2011年3月-5月2011年5月-9月2011年9月-2012.6月与企业合作,确定与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开发项目/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手册;编写校本教材;建设课程资源。以精品课程要求建设网站;完善试题库;深化实训室建设,补充实训项目;完善教材;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发表高质量的教改科研论文。争创2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争创2部院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三)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目标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保障和基础。依托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通过合理引进、重点培养,建设一支基础理

26、论扎实、技术研发与课程设计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建成院优秀教学团队。预计到2012年,专任教师人数11人,且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3人,中级职称人数8人,双师素质教师人数达到10人,兼职教师11人,且与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1。预期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30篇,承担院、市、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5项。具体建设方案如表4所示。表4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专任教师专兼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研究生比例未来3年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数未来3年承担院市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11人1:136%64%90%以上

27、100%40152师资建设(1)专业带头人目标:具有指导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科研开发等工作的能力,每年发表1篇以上高水平的学术和教学论文,上好一次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完成一到两项教研课题研究,培养12名骨干教师。具体措施:督促专业带头人进行论文撰写、主持参与课题等;提供必要的课题研究保障措施,如优先安排科研课题、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资金和科研场地等;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专业带头人下企业实践锻炼。从企业聘请一名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工程师担任校外专业负责人,指导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28、2)骨干教师目标:选拔4-5名成绩突出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担任核心课程负责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领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课题建设。具体措施:择优选拔,以课程建设带动骨干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指定导师,加强其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督促骨干教师进行论文撰写、主持参与课题和精品课程建设等;制订倾斜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提供科研经费的支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取得高级技能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到国内外培训学习职业教育理念、业务进修等,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技术交流。(3)青年教师目标:到20

29、12年团队所有青年教师都获得硕士学位,“双师”素质青年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实践水平;每年发表高质量论文1-2篇;积极主持或参与院级及以上科研或教改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竞赛;作为访问工程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至少5个月。 具体措施:督促青年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及支持参与各类课题;建立并完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使他们快速成长;组织学生技能竞赛项目,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开展企业项目开发实践。(4)兼职教师目标: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到2012年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达到1:1的比例。具体措施:切实落

30、实兼职教师做好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设专业讲座,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等工作;建立兼职教师机动、淘汰机制,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聘任到管理都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另外,鼓励教师下企业,专任教师三年内必须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培训和进行技术合作,提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能力,每年每名教师到企业实践至少12天。通过围绕“以通信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展示与评价。建设期内,每位专职教师至少完成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引进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具有企业一线经验双师素质人才,全面指导专业建设,优质

31、课程建设,引领教师队伍优质发展。(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建设目标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对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扩建和改善,新建通信终端实训室、3G移动通信实训室,为核心课程提供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操作能力,实现与企业现场无缝对接;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把企业搬进学校、把学校搬进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至少建立1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2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对原有通信原理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训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和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进行扩建和改善,并新建移动

32、通信实训室和通信终端设备实训室。具体建设方案下表所示。表5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序号实验实训室名称服务课程主要设备功能备注1数字通信实验室数字通信实验箱26套、示波器26台、数字传输平台4套完成数字通信系统实验实训项目;二次开发实训项目,完成研究工作扩建原通信原理实验室2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CRT数字示波器24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30套、频谱分析仪4台。完成LC与晶体振荡器、函数信号发生、振幅调制与解调等实训项目扩建3虚拟仪器实验室虚拟仪器PC机48台、教师机1台,并附有配套软件完成模拟传统仪器控制面板,表达输出检测结果,实现信号数据的运算、分析、处理等实验实训项目扩建4数字信号处

33、理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开发装置25套、配套计算机25台、示波器12台完成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改善53G移动通信实训室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网络优化等移动通信课程TD-SCDMA无线测实训平台1套、PC机45台、教师机1台构建以3G无线网络设备和3G系统仿真为基础的实训平台,为教学和培训提供一个真实的3G基站教学环境新建6通信终端设备实训室手机检测与维修及其他通信终端维修课程综合测试仪1台、射频频谱分析仪2台、100MHz示波器20台、直流电源、维修主配件等手机的调试与维修实训实习新建 新建通信终端设备实训室本专业可为企业培养通信终端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验、销售及维修人

34、员,因此熟悉常用通信终端,掌握其构成和工作原理是学生必须学会的一个技能。该实训室可使学生掌握常用通信终端设备的使用、维修、检测等技能。主要购置的设备包括:手机主板、维修主配件、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直流电源等。 新建3G移动通信实训室采用最先进的TD网无线侧设备,结合设备学生可以更好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学会RNC设备开局流程和业务配置,学会Node B设备开局流程和业务配置,TD-SCDMA系统信令流程、设备维护、网络优化。认证培训方面,可以提供TD移动通信助理工程师认证。3校外实训条件建设在基地硬件资源上,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理实一体情境教学实训基地;依托企业生产型的真实任务和情境,校企合作共

35、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在基地软件资源建设上,建立和完善便于在基地展开情境教学和实训实习活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开放软件教学资源,实现校企互位互动、互惠互利的工作安排、方案举措和制度约束,在建立比较完备而有效的校企一体的专业实训体系、形成和拓展学生职业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到2012年,至少建立3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至少建立1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4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校在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中,必须引入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实行企业的管理制度, 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又要体现校企的融通。企业参与共同制定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室

36、管理制度、专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训室学生实训守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奖惩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保证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效果。(2)建立长效机制与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运行,将项目转化为成果,使该基地具有对外校培训、企业培训、教师培训、取证培训等能力,形成校企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双赢局面。(五)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1. 拓展提升假期向学生开放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等。与其他高职院校共享项目和设备资源,委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其他职业技术

37、学院讲学,进行专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交流,年培训学生不少于600人次。2社会培训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通信技术专业的各实训室的设备,为通信行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每年对外培训人员不少于100。3技术服务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基地,为教师科研、技术创新提供平台。通过企业委托开发和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每年承担横向课题至少1项,把专业建设成中小企业技术支持中心。(六) 通信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四、预期成果1.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学历和技能双证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以“通信产品生产过程

38、”为导向,建立通信产品装配、测试、维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3.在立足区域经济、立足产业背景,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与教师、学生、相关专业共享实验实训平台和教学资源。五、专业建设的进度安排专业建设的进度安排如表6所示。表6 专业建设进度安排专业建设内容2010年2011年2012年人才培养模式1.聘请企业专家,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组织多种形式的创新、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1.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2.推行“双证”评价体系;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1.推进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完善和规范“双证”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建设1

39、.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课程的授课,并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2.申报院级精品课程1门,编写与之配套校本教材,并建立网络课程资源;1.校企合作,推进核心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内容;2.申报院级精品课程2门,并建立网络课程资源;3.编写教材4部。1.完善核心课程改革,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发表高质量的教改科研论文;2.努力申报省级精品课程1门,以精品课程要求建设网站,完善试题库;3.院精品教材1-2部,力争省级精品教材1部。教学团队建设1.培养硕士1名,晋升讲师2名;2.人均发表论文1篇;3.主持市级课题两项;4.聘请兼职教师,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1.晋升讲师3名,副教授 2名;2

40、.人均发表论文一篇,其中高质量论文2篇;3.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4.“双师”教师增加2名。1.培养博士1名;晋升副教授1名;2.人均发表论文一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篇;3.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两项;4.“双师”教师增加2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扩建校外实训基地;2.建立1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1.改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扩建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通信实验室;2.新建3G移动通信实训室,完成配套设备的采购、实验内容的设置等。1.新建通信终端设备实训室,完成配套设备的采购、实验内容的设置等;社会服务1.专业骨干教师对外交流,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2.培训学生不少于600人次,对外培训人

41、员不少于100人次;3.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至少1项。1.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及服务;2.年培训学生不少于600人次,对外培训人员不少于100人次;3.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至少1项。1.与企业合作,承担横向联合技改项目1项;2.年培训学生不少于600人次,对外培训人员不少于100人次;3.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至少1项。六、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表7 项目建设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需要投入经费(万元)201020112012小计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课程体系1113精品课程2226教材建设1113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113小计55515实训基地建设通信原理实验室(扩建)020020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扩建)0404虚拟仪器实验室(扩建)010010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改善)0100103G移动通信实训室(新建)004040通信终端设备实训室(新建)005050实训基地内涵建设0112小计04591136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2226骨干教师2226青年教师培养2226兼职教师队伍1113小计77721合计1257103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