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4509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一、 选题的目的意义温度控制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今,我国农村的锅炉取暖等大多数都没有温度监控系统,部分厂矿,企业还一直沿用简单的温度设备和纸质数据记录仪。无法实现温度数据的测量与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对温度控制精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控制精度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对温度要求较为苛刻的生产环节。 在温度控制中,由于受到温度被控对象特性(如惯性大、滞后大、非线性等)的影响,使得控制性能难以提高,有些工艺过程其温

2、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此次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此而设计,针对一些大型公共场合,为达到对其温度的良好控制,从实用的角度以AT89C51为核心设计一套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其控制温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组成一个集温度的采集、处理、显示、自动控制为一身的闭环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采集环境温度值,以数字量的形式存储和显示,可以独立作为一种设备对温室温度进行有一定精度的控制,经过简单的运算发出各种控制命令,并能动态的显示当前温度值,设定目标控制温度值。同时,也可以作为数据采集装置,为上位机进行复杂运算

3、决策提供数据来源。 该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功耗低,本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且经济可靠。能利用最少的资源对不同温度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信息性能可靠、操作便利,复杂的工作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可以方便的获取结果,在实际的使用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在温室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在一定面积内对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控制。1996 年,江苏理工大学研制成功了一套温室环境控制设备,通过对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光照及CO2浓度的监控,在150m2 温室内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CO2 浓度的综合控制。 当前,国内外利用单片机的温室控制系统软硬件实施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直接使用单片机以及

4、其他一些外围芯片作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装置,不使用上位PC 机做数据处理。这种类型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以单片机为核心,包括输入模块、控制模块、输出模块等。硬件电路一般由温度传感器及模拟信号处理电路、A/D 转换器、单片机、D/A 转换器、LED(或LCD)显示器及微打印机、简易键盘、指示报警装置等组成,即为一个单片机的最小应用系统,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和简单的控制功能。软件设计一般采用中断技术定时采集环境因子参数,然后经过相关的标度转换得到环境因子的参数化值,再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对外设进行控制,一般常用的控制算法是数字PID 控制算法,这种算法经过改进可以实现较为稳定和精确的

5、控制。 这种系统成本低,又有一定的控制精度,能较好的满足一般农业用户的需求;但由于控制系统的核心-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存储器容量的限制,控制精度有限,对生长环境参数要求较高的一些特殊作物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另外如果没有扩展微打印机就无法查询历史温度值,因为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数据断电即逝。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设计叙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了硬件组成和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在硬件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把温度转换成变化的电压,然后有放大器将信号放大,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数字温度信号电压。其硬件设计中最为核心的器件是单片机AT

6、89C51,它一方面控制A/D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数字温度电压值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相应的温度值,送到LED显示器,以数字形式显示测量的温度。整个系统的软件编程就是通过汇编语言对单片机AT89C51实现其控制功能。整个系统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操作灵活,功能强大,性能价格比高,较好的满足了现代生产能和科研的需要。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1曹巧媛主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何力民编. 单片机高级

7、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04金发庆等编.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王锦标,方崇智过程计算机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6406邵惠鹤工业过程高级控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5862,781017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031248刘伯春智能PID调节器的设计及应用电子自动化,1995;(3):20259 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 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P321P32610王忠飞,胥芳MCS-51 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P268-2731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2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1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1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15赵娜,赵刚,于珍珠等.基于51 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 微计算机信息,2007,1-2:146-148。五、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