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循环灯的设计制作——电子设计大赛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循环灯的设计制作——电子设计大赛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序号: 编码: 重庆理工大学第二十届“开拓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赛作品 作品名称:小小循环灯的设计制作作品类别: B 参赛人 :类别: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B 科技发明制作C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与社会调查报告 制作题目: 小小循环灯的制作一、 制作题目小小循环灯二、制作目的目的:晚间城市被五彩缤纷的彩灯打扮得十分漂亮,有闪烁的灯,有流动的灯,还有各种霓虹灯。它们大多是由电子电路所控制的。通过制作,同学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文介绍的小小循环灯虽然只有三只发光二极管,却可以模拟街头流动的彩灯。它的原理也有广泛的应用。三、 设计原理这是一个由三只三极管组成的循环驱动
2、器。它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一所示。电路是这样工作的:当电源一接通,三只三极管就要争先导通,但由于元器件有差异,只有某一只管子最先导通。假如 VT1 最先导通,那么 VT1 集电极电压下降,使电容 C1 的左端接近零电压,由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 VT2 基极也被拉到近似零电压,使 VT2 截止。 VT2 集电极为高电压,那么接在它上面的发光二极管就亮了。此刻 VT2 集电极上的高电压通过电容器 C2 使 VT3 基极电压升高,三极管 VT3 也将迅速导通。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内, VT1 与 VT3 的集电极均为低电压,只有接在 VT2 集电极上的发光二极管亮,而其余两只发光二极管不亮。随
3、着电源通过电阻 R3 对 C1 的充电,使三极管 VT2 基极电压逐渐升高,当超过 0.6 伏时, VT2 由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集电极电压下降,发光二极管熄灭。与此同时三极管 VT2 集电极电压的下降通过电容器 C2 的作用使三极管 VT3 的基极电压也下跳, VT3 由导通变为截止。接在 VT3 集电极上的发光二极管就亮了。如此循环,电路中三只三极管便轮流导通和截止,三只发光二极管就不停地循环发光。 电路原理图,图一 电解电容图,图二 电路板图,图三 电路实体图,图四当我成功地做完这个小电路后,我们可能想做一个真正的循环灯,其实这并不难,只要在这个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三只可控硅及少量元件就可
4、以驱动数十只彩灯,用 220 伏交流电来点亮它们。 小小循环电路的扩展,图五五、元器件介绍 全部电阻均为 1 8W 碳膜电阻。 R2 、 R4 、 R6 为 2.7k (红、紫、红); R1 、 R3 、 R5 为 13k (棕、橙、橙)或 15k (棕、绿、橙)。电解电容器全部为 33F 100F 。 当电容器容量较大时,循环灯循环的速度就慢些。三极管为 3DG6 、 3DG57 、或 9014 等 NPN 型任何型号的小功率三极管。电源电压为 6 伏。 图 5 是这个电路的电原理图。单向可控硅可选用 1A600V 的,如 MCR100 6 等。每组灯泡可用 12 伏的小电珠 20 30 个
5、串联起来,然后将三组灯泡间隔挂起来,循环灯就做好了。制作时要注意安全,绝不可带电操作。 十、元件清单序号名 称型 号数量 备 注1碳膜电阻2.7K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R2,R4,R6红,紫,红2碳膜电阻13K3R1,R3,R5 棕、橙、橙3电解电容100uf3 -4三极管3DG6 33DG6 或 3DG57 或9014,npn型 5电源电压6V 1 - 6发光二极管- 3-十一、心得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电路,以前都只是陶醉在城市彩灯的绚丽之下,然而这次,成功的制作带给我不少成就感。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三极管,电容,发光二极管等元器件的相关知识,并把一些知
6、识在运用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从中得到的收获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次电子制作,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掌握的不够牢固。二.对电子作品的制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常用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有了初步的系统的了解。在此之前,我对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等工艺流程、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测量及极性的判断,锡丝的焊接方法、制作过程特别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都不是特别熟悉,但是,通过本次制作,这些都已完美填补,已经能熟练地应用了。重庆理工大学第二十届“开拓杯”参赛作品诚信书论文题目:、小小循环灯作者:王芮该论文应系作者(群)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查阅相关背景书籍,经过实际调查、试验,独立完成的。如若发现抄袭、剽窃、雷同现象,一律不与参赛,并给予相应处分!指导老师签字:作 者签字:学 院 盖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