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4990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报警器电路的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课程设计 题目: 火灾报警电路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910-1 学 号 姓 名 完成日期: 2011 年 06 月 27 日摘要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和漏报等问题。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因此,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该火灾报警器电路方案设计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惠更斯电桥,差分放大电路,单限电压比较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报警器报警电路几部分。根据信号的流通,所设计的电路可分为四部分,惠更斯电桥根据电阻的变化转变为电压信号可以采集温度信号;

2、差分放大电路引入了负反馈,构成了运算电路,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单限比较器没有引入负反馈,工作再开环状态,组成了单限电压比较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报警电路及其驱动程序组成了分立元件。 声光报警电路单限电压比较器差分放大电路惠更斯电桥图1 火灾报警电路原理框图一、 设计目的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在场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消防部门的统计显示,在所有的火灾比例中,家庭火灾已经占到了全国火灾的30%左右。家庭起火的原因有种种,可能在我们注意得到的地方,也可能就隐藏在我们根本就注意不

3、到的地方。在现代城市家庭里,许多人因不懂家庭安全常识引起火灾事故,使好端端的幸福家庭眼间毁于一旦,有的导致家破人亡,而且一旦发生居民家庭火灾,处置不当、报警迟缓,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人们应该积极了解家庭火灾的主要起因,还有预防火灾的发生。这就是我们研究声光报警器的目的。二、 设计要求由负温度系数电阻特性的热敏电阻(NTC元件)为一桥组成测温电桥,在正常情况下,测温电桥的两个输出电压相等,声光报警电路部分不工作(发光二极管不发光,蜂鸣器不报警)。当有火情时,测温电桥的两个输出电压不相等,产生压差,当此压差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经过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以及单限比较器的状态比

4、较,最终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蜂鸣器鸣叫报警。三、 设计方案及原理框图声光报警电路单线电压比较器差分放大电路惠更斯电桥 图2 设计方案及原理框图四、单元电路设计及主要元器件参数计算1.惠更斯电桥电路设计惠更斯电桥电路如图2所示。图3 惠更斯电桥工作原理:R2代表的是热敏电阻,采集温度变化信号,使之转变为电信号。2.差分放大电路设计差分放大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图4 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由图4所示为火灾报警电路的第二部分差分放大电路。U1为比例运算放大器,由R1引入负反馈,构成差分比例运算电路。VCC和VEE为比较电压值为12V。2单限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设计单限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设计如图3所示。图5

5、单限比较器工作原理:由图5所示为火灾报警电路的第三部分单限电压比较器电路。由于没有引入反馈,并且工作在开环状态,故构成单限电压比较器。由图中R10、R9可以得出阈值电压,也就是说当从差分放大电路出来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的时候才会由电流从单限电压比较器中流过。输出的直流电压作用于输入端1,如果输出的电压大于单限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压,则就可以通过单限电压比较器,然后作用在发光二极管LED灯和蜂鸣器上。但如果差分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则电流不会通过单限电压比较器,此时二极管工作在低电平状态,就不会有任何警报。3声光报警电路设计声光报警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 图6 声光报警电路工作原理由图4所示为

6、火灾报警电路的第四部分声光报警电路。当输入电压达到发光二极管LED灯和三极管正常工作电压时,二极管LED灯发光,蜂鸣器发声。五、电路图图7 总电路图六、调试及故障分析测试过程:调节R2的值使其值不断变化,观察二极管LED灯的现象及蜂鸣器是否鸣叫。1、 R2=1Kohm时的电路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此时蜂鸣器不响,二极管不亮。图8 VDD=1v VSS=1V时的测试效果2、R2=900时的电路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二极管亮,蜂鸣器响。 图9 VDD=1V VSS=1.005V时的测试效果七、设计总结:辛苦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它锻炼了我查阅资料,进行方案构思的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

7、逐步完善设计方案。对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修改。较好地完成了设计任务。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但在老师辛勤的指导下,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顺利的完成了设计。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然而还是难免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

8、化. 最后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王振玉老师和李文娟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的热情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是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它使我终身受益。八、参考文献:1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戴伏生主编. 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3 谭博学主编. 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4 高吉祥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5 赵淑范,王宪伟编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6年6 高吉祥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P58P597 赵淑范,王宪伟编著.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P159P1628 黄继昌、张海贵、郭继忠、徐巧鱼、申冰冰编著. 实用单元电路及其应用.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 P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