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5257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大电工电子实践.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电工电子综合实践 校外学习中心: 龙岩学院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层 次: 专升本 年 级: 学 号: 实 验 时 间: 2015-6-19 实验题目实验一 L、C元件上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实验目的1、在正弦电压激励下研究L、C元件上电流,电压的大小和它们的相位关系,以及输入信号的频率对它们的影响。2、学习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以及数字相位仪的使用仪器仪表目录1、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2、数字相位计实验线路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调节ZH-12实验台上的交流电源,使其输出交流电源电压值为24V。2、按图电路图接线,先自行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并经教师检查无误

2、后通电。3、用示波器的观察电容两端电压Uc和电阻两端电压Ur的波形,(原理同上)。仔细调节示波器,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并将结果记录。实验分析1、在电感电路中,电感元件电流强度跟电压成正比,即IU.用 1/(XL)作为比例恒量,写成等式,就得到I=U/(XL)这就是纯电感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电压超前电路90。分析:当交流电通过线圈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为(负号说明自感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当电感两端有自感电动势,则在电感两端必有电压,且电压u与自感电动势e相平衡。在电动势、电压、电流三者参考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则设图所示的电感中,有正弦电流通过

3、,则电感两端电压为:波形与相量图如下:2、在交流电容电路中对电容器来说,其两端极板上电荷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流过连接于电容导线中的电流,而极板上储存的电荷由公式q=Cu决定,于是就有:也可写成:设:电容器两端电压由上式可知:,即实验和理论均可证明,电容器的电容C越大,交流电频率越高,则越小,也就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电容对电流的“阻力”称做容抗,用Xc代表。 波形与相量图如下:实验结 论1.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大小关系:Uc=U/C=XcIc, Ic=CU=Uc/Xc;2.相位关系,电流超前电压90。 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

4、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 实验题目实验二 电路功率因素的提高实验目的1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 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与方法仪器仪表目录1 1台型号为RTDG3A或 RTDG4B 的电工技术实验台2 1根40W日光灯灯管3 1台型号为RTZN13智能存储式交流电压电流表4 1个型号为 RTDG08的实验电路板,含有镇流器、启辉器、电容器组实验线路实验

5、内容及操作步骤测量日光灯电路有并联电容和没有并联电容这两种情况下的功率因数,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高低关系到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力设备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源的利用率,减少线路的能量损耗,可采取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容量的补偿电容,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并联了补偿电容器C 以后,原来的感性负载取用的无功功率中的一部分,将由补偿电容提供,这样由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就减少了,电路的总电流 也会减小,从而使得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得到提高。实验过程:1. 日光灯没有并联电容时的操作过程 (1) 先切断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照实验电路图41来连线。用

6、导线将调压器输出相线端、总电流测量插孔、日光灯电流测量插孔、镇流器、日光灯灯丝一端、启辉器、日光灯灯丝另一端、调压器输出地线端按顺序联接到实验线路中。 (2) 用导线将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与电容器组串联再与上述日光灯电路并联,并将电容器组中各电容器的控制开关均置于断开位置。注意,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应联接在总电流测量插孔的后面。 (3) 实验电路接线完成后,需经过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 将安装在电工实验台左侧面的自耦变压器调压手柄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5) 闭合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键。 (6) 按下调压按键,使实验台的调压器开始工作,这时实验台上的三

7、相电压表显示调压器的输出电压。 (7) 闭合交流电表开关,用导线将交流电压表与调压器输出端相联接,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耦变压器的调压手柄,用交流电压表监测,将调压器输出电压逐渐调升至220V。这时安装在实验台内部的日光灯灯管将会点亮,日光灯电路开始正常工作。 (8) 使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按表41中的顺序测量电路端电压U、电路总电流I、日光灯灯管电压UR,将测量结果记入表41中。2. 日光灯并联电容时的操作过程按照表42中列出的电容器容量值,逐项测量电路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R(或IL)、电容器支路电流IC的数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42中。实验分析表41 日光灯电路的测量项目U (V)

8、I (A)UR (V)cos测量值21022071.80.34表42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项目电容值I (mA)IR或IL (mA)IC (mA)cos 0 F22022000.341 F160 140200.482.2 F90101000.834.7 F1001902900.789.4 F4801806600.17实验结 论由表42中计算出的功率因数cos值分析,使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改善效果最佳的电容器容量值为:2.2uf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9、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三 虚拟一阶RC电路实验目的1、在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软件中,对一阶电路输入方波信号,用示波器测量其输入,输出之间的波形,以验证RC电路的充放电原理。2、熟悉示波器的使用仪器仪表目录1、示波器2、实验箱3、直流电源实验线路RC电路充放电如实验图所示。实验图 R电路C充放电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当足够小就构成微分电路,从

10、电阻端输出的电压与输入电源电压之间呈微分关系,如实验图。实验图 RC微分电路而当足够大就构成积分电路,从电容两端输出的电压与输入电源电压之间呈积分关系,如实验图实验图RC积分电路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测试(1)在EWB的电路工作区按图连接。按自己选择的参数设置。(2)选择示波器的量程,按下启动停止开关,通过空格键使电路中的开关分别接通充电和放电回路,观察不同时间常数下RC电路的充放电规律。(3)依照实验表计算其时间常数。实验分析输入为频率为50Hz的方波,经过微分电路后,输出为变化很陡峭的曲线。当第一个方波电压加在微分电路的两端(输入端)时,电容C上的电压开始因充电而增加。

11、而流过电容C的电流则随着充电电压的上升而下降。电流经过微分电路(R、C)的规律可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达i = (V/R)e-(t/CR) i-充电电流(A);v-输入信号电压(V);R-电路电阻值(欧姆);C-电路电容值(F); e-自然对数常数(2.71828);t-信号电压作用时间(秒);CR-R、C常数(R*C) 实验结 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输出部分即电阻上的电压为i*R,结合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出输出电压曲线计算公式为:iR = Ve-(t/CR)积分电路可将矩形脉冲波转换为锯齿波或三角波,还可将锯齿波转换为抛物波。电路原理很简单,都是基于电容的冲放电原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这里要提的是电路

12、的时间常数R*C,构成积分电路的条件是电路的时间常数必须要大于或等于10倍于输入波形的宽度。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正比的电路,称为积分电路。原理:Uo=Uc=(1/C)icdt,因Ui=UR+Uo,当t=to时,Uc=Oo.随后C充电,由于RCTk,充电很慢,所以认为Ui=UR=Ric,即ic=Ui/R,故 Uo=(1/c)icdt=(1/RC)icdt这就是输出Uo正比于输入Ui的积分(icdt)RC电路的积分条件:RCTk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

13、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四 用数字电桥测交流参数实验目的用TH2080型LCR数字交流电桥测量RLC的各种参数,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仪器仪表目录TH2080型LCR数字测量仪、待测元件实验线路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图是交流电桥的原理线路。它与直流单臂电桥原理相似。在交流电桥中,四个桥臂一般是由交流电路元件如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电桥的电源通常是正弦交流电源;交流平衡指示仪的种类很多,适用于不同频率范围。频率为

14、200Hz以下时可采用谐振式检流计;音频范围内可采用耳机作为平衡指示器;音频或更高的频率时也可采用电子指零仪器;也有用电子示波器或交流毫伏表作为平衡指示器的。本实验采用高灵敏度的电子放大式指零仪,具有足够的灵敏度。指示器指零时,电桥达到平衡。实验分析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我们在正弦稳态的条件下讨论交流电桥的基本原理。在交流电桥中,四个桥臂由阻抗元件组成,在电桥的一个对角线cd上接入交流指零仪,另一对角线ab上接入交流电源。当调节电桥参数,使交流指零仪中无电流通过时(即I0=0),cd两点的电位相等,电桥达到平衡,这时有Uac=Uad Ucb=Udb即: I1Z1=I4Z4 I2Z2=I3Z3两式相

15、除有: 当电桥平衡时,I0=0,由此可得: I1=I2, I3=I4所以 Z1Z3=Z2Z4 实验结 论上式就是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当交流电桥达到平衡时,相对桥臂的阻抗的乘积相等。由图4-13-1可知,若第一桥臂由被测阻抗Zx构成,则:当其他桥臂的参数已知时,就可决定被测阻抗Zx的值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

16、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五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差动放大器工作原理;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测试方法。仪器仪表目录1.双踪示波器;2.数字万用表;3.信号源;实验线路图5-1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内容:计算图5-1的静态工作点(Rbc=3K,=100)及电压放大倍数;在图5-1基础上画出单端输入和共模输入的电路步骤: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1)调零 将输入端短路并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位器Rp1使双端输出电压Vo=0。(2)测量静态工作点 测量V1、V2、V3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5-1中。表5-11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在输入端加入直流电

17、压信号Vid=+-0.1V按表5-2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数以百计点调好DC信号的OUT1和OUT2,使其分别为+0.1V和-0.1V再接入Vi1和Vi2。2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输入端b1、b2短接,接到信号源输入端,信号源号另一端接地。DC信号分先后接OUT1和OUT2,分别测量并填表5-2。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进一步算出共模抑制比CMRR=|Ad/Ac|。 表5-23 在实验板上组成单端输入的差放电路进行下列实验。(1) 在图1中将b2接地,组成单端输入差动放大器,从b1端输入直流信号Vi=+0.1V,测量单端及双端输出,

18、填表5-3记录电压值。计算单端输入时的单端及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并与双端输入时的单端及双双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进行比较。表5-3(2) 从b1端加入交流信号Vi=0.05V,f=1000Hz分别测量、记录单端及双端输出电压,填入表5-3计算单端及双端的差模放大倍数。实验分析从测量的实验结果来和实际计算结果来看,它们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值是取约等值,当时作实验时仪器的调节不够准确,仪器的性能性等等。实验结 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其与前面学习的其它放大电路的区别;还有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抑制零点漂移,输入大信号的时候,具有良

19、好的限幅特性。差动放大电路对不同的输入信号放大能力不同,如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和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的不同。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六 负反馈电路实验目的1加深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2学习负反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及调整方法。3

20、. 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影响。仪器仪表目录PC计算机一台仿真软件实验线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无反馈)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图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实际放大电路由多级组成,构成多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级联而成时,会互相产生影响。故需要逐级调整,使其发挥发挥放大功能。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无反馈)(1) 测输入电阻及放大倍数由图可得输入电流Ii=107.323nA输入电压Ui=1mA输出电压Uo=107.306mV. 则由输入电阻Ri=Ui/Ii=9.318kOhm.放大倍数Au=Uo/Ui=107.306

21、(2)测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测试电路由图可得输出电流Io=330.635nA.则输出电阻Ro=Uo/Io=3.024kOhm.(3)频率响应幅频相应与相频相应由左图可知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由下表可知,中频对应的放大倍数是601.1943则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对应的放大倍数应为425.044左右。故下限频率为fL=50.6330kHZ上限频率为fH=489.3901kHZ则频带宽度为438.7517kHZ(4)非线性失真当输入为10mA时开始出现明显失真,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2. 有串联电压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1)测输入电阻及放大倍数由图可得输入电

22、流Ii=91.581nA.输入电压Ui=1mA.输出电压Uo=61.125mV. 则由输入电阻Ri=Ui/Ii=10.919kOhm.放大倍数Au=Uo/Ui=61.125(2)测输出电阻由图可得输出电流Io=1.636uA. 则输出电阻Ro=Uo/Io=611.247Ohm(3)频率响应幅频相应与相频相应由图可知当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的0.707倍对应的频率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由下表可知,中频对应的放大倍数是85.6793。则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对应的放大倍数应为60.575左右。故下限频率为fL=9.7757kHZ,上限频率为fH=3.0049MHZ频带宽度为3.0049MHZ(4)非线性失

23、真当输入为21mA时开始出现明显失真,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5)验证Af1/F 由上图可知Xf=925.061uV.Xo=61.154mV.又由负反馈中Af=Xo/Xi=61.154 F=Xf/Xo 1/F=Xo/Xf=66.1081显然Af1/F实验分析1、在降低放大倍数的同时,可以使放大器的某些性能大大改善2、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入信号有所减小,因而使放大器增益下降,但却改善了放大性能,提高了它的稳定性实验结 论上述实验结论可知,放大电路中加了串联电压负反馈之后,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宽度以及非线性失真情况都发生了改变,比较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串联电压负反馈可以减少电压放大

24、倍数串联电压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电阻。串联电压负反馈可以减少输出电阻。串联电压负反馈可以扩展频带宽度。串联电压负反馈可以改善非线性失真。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 实验题目实验七 算术运算电路实验目的1. 进一步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熟悉运算放大器平衡的调整方法

25、。2 掌握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运算等电路和的调试方法。仪器仪表目录实验线路及原理下图是LM741(或747)集成运放的外引线图,各引脚功能如下: 图12-反相输入端 3-同相输入端7-电源电压正端4-电源电压负端6-输出端1、5-调零端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放大倍数、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可对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进行放大。外接负反馈电路后,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i的运算关系仅取决于外接反馈网络与输入的外接阻抗,而与运算放大器本身无关。1 反相比例运算及倒相器 实验图2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LM741按理想运放处理,其运算关系为若RF=R

26、1则为倒相器,即 图2 反相运算电路 图3反相加法运算电路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实验图3为反相法器电路,其运算关系为图4同相比例运算及跟随器图5 减法运算电路 图6积分运算电路图7 微分电路3同相比例运算及跟随器 实验图4为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其运算关系为若不接R1,或将RF短路,可实现同相跟随功能,即减法运算电路实验图5为减法运算电路,其运算关系为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检查器件好坏根据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可利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各引脚之间电阻的方法,大致判断器件是否损坏和能否调零。具体方法是测量1-4端引脚,5-4端引脚之间的电阻值应为1K左右;7-6端引脚,4-6端引脚

27、之间无短路现象。(2)接通电源由实验仪的直流电源区引出+12V、-12V直流电压,分别连接到实验板的12V端子上。注意在组装电路时先不要开启电源。2、测试反相比例运算电路(1)按图2组装电路,将输入端接地,进行闭环调零。调节1-5两端间的调零电位器,保证Ui=0时,U0=0。(2)在输入端加入直流信号(从仪器的直流信号源区引出)按表1要求实验测量并纪录,验证运算关系。表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测试数据输入电压Ui(V)+0.2-0.2输出电压U0(V)测量值-22理论值-223、测试反相加法运算电路(1)按图3组装电路并调零。(2)按表2要求实验测试并纪录,验证运算关系。表2 反相比例加法运算电路

28、测试数据输入直流电压(V)Ui1+0.1+0.2Ui2+0.2-0.4输出电压U0(V)测量值-32理论值-324、测试减法运算电路(1)按图4组装电路并调零。(2)按表3要求实验测试并纪录,验证运算关系。表3减法运算电路测试数据输入直流电压(V)Ui1+0.2+0.4Ui2+0.4-0.2输出电压U0(V)测量值2-6理论值2-6实验分析5、测试积分运算电路(1)按图6组装电路。(2)将输入端接地,用导线将电容C短路复零。用万用表或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若输出电压不为零,应反复调节调零电位器,使积分器零漂最小。(3)在输入端加入Uip-p=2v,f=500Hz直流发量为零(正负对称)的方波信号

29、,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Uo 的幅值、周期及与Ui的相位关系,并将其描绘下来。结果如图8(4)在输入端加入Uip-p=0.5v,f=1KHz的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Uo的幅值及与Ui的相位关系,将其描绘下来。结果如图8图8 积分电路波形图实验结 论6、测试微分运算电路(1)按图7组装电路。(2)将输入端接地,用导线将电容C短路复零。用万用表或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若输出电压不为零,应反复调节调零电位器,使积分器零漂最小。(3)在输入端加入Uip-p=0.2v,f=1KHz直流发量为零(正负对称)的三角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Uo 的幅值、周期及

30、与Ui的相位关系,并将其描绘下来。结果如图9(4)在输入端加入Uip-p=0.2v,f=1KHz的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Uo的幅值及与Ui的相位关系,将其描绘下来。结果如图10(5)在输入端加入Uip-p=1v,f=500KHz的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Uo的幅值及与Ui的相位关系,将其描绘下来。结果如图10(Vi:三角波,频率1KHz,幅度0.2V)图9 微分电路波形图输入正弦波 (Vi:正弦波,频率1KHz,幅度0.2V)图10 微分电路波形图(Vi:正弦波,频率500Hz,幅度1V)图11 微分电路波形图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31、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八 整流滤波与并联稳压电路实验目的1.熟悉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2.观察了解电容滤波作用。3.了解并联稳压电路。仪器仪表目录1.示波器2.数字万用表实验线路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半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实验电路分别如图13.1,图13.2所示。分别接二种电路,用示波器观察V2及VL的波形。并测量V2、VD、V

32、L。图13.1 图13.22.电容滤波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3.3(1)分别用不同电容接入电路,RL先不接,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用电压表测VL并记录。(2)接上RL,先用RL=1K,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3)将RL改为150,重复上述实验。3.并联稳压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3.4所示,(1) 电源输入电压不变,负载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图13.3 电容滤波电路图13.4 并联稳压电路改变负载电阻RL使负载电流IL=5mA,10mA,15mA分别测量VL,VR,IL,IR,计算电源输出电阻。(2)负载不变,电源电压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用可调的直流电压变化模拟220V电源电压变化,电路接入前将可调电源调到

33、10V(模拟工作稳定时),然后分别调到8V、9V、11V、12V(模拟工作不稳定时),按表8.1内容测量填表,并计算稳压系数。实验分析表8.1VIVLIR(mA)IL(mA)10V5V558V6V649V7V7311V8V8212V9V91实验结 论图13.4所示电路能输出电流最大为9Ma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

34、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九 编码器、译码器及应用电路设计实验目的1、 掌握中规模集成编码器、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测试和使用方法;2、 学会编码器、译码器应用电路设计的方法;3、 熟悉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仪器仪表目录集成块:74LS147 74LS138 74LS42实验线路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 74LS147编码器逻辑功能测试:将编码器9个输入端I1I9各接一根导线,来改变输入端的状态,4个输出端依次从高到低Q3-Q0示,在各输入端输入有效电平,观察并记录电路输入与输出地对应关系,以及当几个输入同时我有效电平时编码器的优先级别关系。输 入输 出I9I8

35、I7I6I5I4I3I2I1Q3Q2Q1Q01111111111111001101001111101000111010011111010101111101011111111011001111111011012、74LS138 译码器逻辑功能测试:输 入输 出S1A2A1A001111111111111111110000011111111000110111111100101101111110011111011111010011110111101011111101110110111111011011111111110逻辑表达式3、74LS47译码器逻辑功能测试:进一步猜测,74ls47为反码输出,

36、在以下进行试验。实验分析编码器、译码器和显示器三者之间的联接:用两片74LS138组合成一个4-16线的译码器,并进行实验。实验结 论用74LS48译码器代替实现3-8线的译码器,并进行实验。ABCDBIRBILTQAQBQCQDQEQFQG字型000011100000000001011101100001010011111110012011011111011013100011101100114101011110110115110011100111116111011111100007查阅资料目录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王鸿明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2 电工学 下册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

37、版社 20013 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沈嗣昌 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实验题目实验十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仪器仪表目录1、5V直流电源 2、逻辑电平开关 3、逻辑电平显示器 4、74LS151(或CC4512) 5、74LS153(或CC4539)实验线路数据选择器是指经过选择,把多个通道的数据传送到唯一的公共数据通道上去。

38、实现数据选择功能的逻辑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74LS151是一种典型的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它有3个地址输入端CBA,可选择D0D7这八个数据源,具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同相输出端Y和反向输出端。其引脚图下图3-1所示,功能表如下表3-1所示,功能表中H表示逻辑搞电平;L表示逻辑低电平;X表示逻辑高电平或低电平。 图3-1 74LS151的引脚图 表3-1 74LS151的功能表2、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74LS153数据选择器有两个完全独立的4选1数据选择器,每个数据选择器有4个数据输入端I0I3,两个地址输入端S0、S1,1个使能端和1个输出端Z,它们的功能表如表3-2,引脚逻辑图如图3-2所示。 图3-2 74LS153的引脚图 表3-2 74LS153的功能表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1、测试74LS151的逻辑功能:在数字逻辑电路试验箱IC插座模块中找一个DIP16的插座上的芯片74LS151, 并在DIP16插座的第8脚接上试验箱的地(GND),第16脚接上+5V(VCC)。将74LS151的输出端Y与分别接到两个发光二极管上输入端接拨位开关输出。按74LS151的真值表逐项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如表右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