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和技术发展趋——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技术的演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和技术发展趋——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技术的演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和技术发展趋势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技术的演进【研究机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关 键 词】融合通信、电信运营商、业务能力引擎、企业信息化【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电信运营商目前业务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发展融合通信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必定选择。文章提出了开放式的融合通信的业务模式、技术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电信能力开放和业务能力引擎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融合通信中推动价值链的共赢合作,共同和谐地推进社会信息化融合通信业务生成环境的发展。【 正 文 】融合通信业务是指基于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全
2、业务服务,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地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电信运营商发展融合通信业务的必然性可归总为三大原因:一方面,随着IP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开放的电信业务市场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传统的语音业务特别是固网语音收入增幅减少甚至下滑,这迫使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不得不通过融合通信寻找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部分运营商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以及一些传统IT公司、IT服务商不断地推出大量的基于IP网络的融合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为了在竞争中不落后于拥有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IT公司和IT服务商,迅速地进入融合通信业务领域,在增强自身融合通信业务提供能力的同时向IT服
3、务能力渗透。其三是,广大客户完全不满足基于单业务提供的上一代电信业务,需要能够为其提供融合通信和IT以及业务流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其四是,电信运营商具备强大的基础网和业务网是融合通信最坚实的基础。“融合通信”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对中心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服务中已经得到最大地体现,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这种“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本文以中国电信在“商务领航”平台提供“融合通信”业务经验从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二方面来阐述下一代“融合通信”技术演进的设想。事实证明,“融合通信”已经成为当前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的主
4、要方向之一。但是,在进入“融合通信”市场的过程中,认识是否清楚、定位是否准确、能力是否具备、自身有哪些固有的优势和资源、在产业链合作过程中能够整合什么样的资源、依照何种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发展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拓展“融合通信”市场的成败。一. 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在“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实践中,我们知道必须演进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模式为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电信运营商一直都提供完整的通信产品。如电话、传真、宽带接入等,乃至目前大量的增值服务类产品,如企信通、企业总机、呼叫中心外包、企业邮箱、视频监控等,无不是电信运营商“构想”好用户的需求和业务使用“场景”而独家推出的,用户
5、只有电信产品的“使用权”,没有电信产品的“创造权”,这样的环境是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产品的用户适配度、丰富度和满意度的,因此运营商的市场引导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方面,上述服务和产品模式的缺陷更加突出。企业是电信运营商的理性用户,企业有对电信产品的理性考虑,企业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企业有完整的信息化思路,有更加强烈的为企业生产服务的信息化产品创造原动力,在“商务领航”产品的推进中发现需要运营商的整套产品的企业几乎没有,企业更需要的是引用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因此改变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由电信运营商一家来推动的模式为由电信运营商“筑巢”,应用提供商
6、AP和企业用户三家互动,共同推进的模式会大大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当然作为主导电信运营商为新的服务和产品模式先行示范是十分必要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和业务模式的演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积极有效地开放电信已经被市场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经建设的ICT能力,让各类AP一起共建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务生态村,同时电信运营商还要做好示范。2、在电信业能力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站在市场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事实同时也证明只有众多AP的参加和中国元素的加入,生成的业务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业务体验的业务。3、积极有效地降低电信能力
7、的使用门槛,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用户、AP的电信能力调用简单性和有效性。4、电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挂钩,使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产流程的运转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终实现信息化促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大量涌现出来了,但目前还处于原生态的状态。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需要支持三大商务模式,AP业务自营模式,适合于业务的哺育期、运营商提供通道合作,业务上为通道占用型。AP业务承载模式,适合于业务的成长期,运营商提供资源合作,业务上为资源出租型。AP业务托管模式,适合于业务的成熟期,运营商提供产品合作,
8、业务上为市场共享型。6、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的盈利方式上运营商从保存或逐步减低前向收费,转向积极发展和拓展后向收费,AP则积极发展业务分成。探索开拓后向收费为目标的商企客户服务盈利模式不仅是目前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固网运营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电信网盈利必需的商业手段。在后向收费模式中则大量开拓推式业务,如广告、主动营销、消息提示等。7、在企业信息化业务中使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从外挂方式向内嵌方式演进,从拉式(POLL)业务向推式业务(PUSH)发展。二. 开放式的“融合通信”技术模式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有二大主流方向:传承电信网业务和技术模式的NGN和IMS体系和基
9、于NGI的创新型的智能节点重叠网(P2P),但本文是主要以NGN和IMS体系开展“融合通信”业务的技术模式展开的,因为笔者认为NGN和IMS体系更适合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的发展和演进。笔者认为基于NGN和IMS体系更易对客户提供电信级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也能可靠地实现国家交给大型国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的监管责职。在基于NGN和IMS网络体系架构中,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提供了传统电信网不可比拟的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但在上节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中提及的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已经不可能由电信运营商一家完成,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信任域提供电信运营商的多媒体业务,第三方合
10、作者作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体业务,为此在NGN和IMS体系架构必须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通过SACF电信运营商方便的实现对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和业务管控。SACF主要功能可以定义为:多媒体业务接入管控、多媒体业务引擎。本架构和体系已经在中国电信“商务领航“平台进行了试验性应用。多媒体业务引擎是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开放的实现实体,它提供三大能力:l 电信运营商多媒体业务开放的二次封装接口,以Parlay X 、Parlay API、SIP Servlet、JAIN API 、HTTP XML为主。l 大网能力不达的业务网关,完成多媒体业务的适配和业务流
11、的储存等功能。l 大网能力接口(含信令适配),完成电信基础网,业务网,VAS平台能力的接入。“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管控实现实体,它提供五大能力:l 接入控制完成绑定关系鉴权和会话鉴权、能力鉴权、负载均衡、路由分配 、会话控制(Token生命周期管理)。l 配置管理组件完成业务引擎配置(增、删、挂起、恢复)、业务引擎能力配置、订购关系配置、绑定关系配置。l 计费管理完成实时详单计费、接收并记录业务引擎上传的非实时详单、向支撑系统提供详单等。l 故障管理完成故障级别管理、故障告警方式管理、实时检测业务引擎的运行状态、实时检测服务开放门户的运行状态、各业务引擎运行状态和性能显示、服务开放门户运行状态
12、和性能显示。l 统计分析。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支撑系统的构架(俗称大网能力)已经相当复杂,在基础网上已经有PSTN网、PHS网、信令网、软交换网、IP互联网、CN2骨干网、IP城域网、传输网、服务和支撑网等,在业务网上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门户和客户端、充值和支付平台、互连星空平台、商务领航平台、语音类业务平台、视频类业务平台和资源类业务平台等。电信运营商在提供“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时往往会构架一个一个业务孤岛和信息孤岛,每个业务平台都在重组大网能力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这种业务网”融合通信“业务和固网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复杂度和业务成本,这点在“商务领航”业务提供中已经成为发
13、展的瓶颈。而且众多的平台的涌现的提升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电信运营商对于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管控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通过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为封闭的电信基础网和业务网构架一个业务开放层既完成了“融合通信”业务的开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信息化“生态村”,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能力。基于“融合通信”NGN IMS通信的业务开放层同时又是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重组和重构的实现层,电信运营商在统一“融合通信”的能力集后可以解决目前企业需求差异化和个性化散、乱和杂的难题:电信运营商需要的“融合通信”产品的“通用性”“普适性”和商企客户对融合通信“
14、个性化”“差异化”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三.电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在企业信息化服务和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目标确定后,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电信能力的开放要取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电信能力使用的门槛,因此在电信能力和企业应用之间必须构架一座桥梁,那就是业务引擎。业务引擎是电信能力对于企业AP应用的翻译器,即异构网络的中间件。业务引擎一面指向企业的AP应用,另一面指向电信的业务能力,符合严格的电信级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外的主流技术有Parlay技术、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国外异构网络的中间件只局限于电信业务网信令管控和企业AP的API翻译,没有涉及业务能力增强部分,但对于国
15、内现网的具体情况,业务引擎必须增加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业务能力填充,以达到业务的现网可用性。电信“融合通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电信通信能力的开放已经走过了电信业务仿真、电信能力的IP化程序调用、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能力调用三大阶段,这里除了国际主流技术的引进,也有大量中国通信技术人员的创新,电信能力开放技术手段应该跳过仿真和程序调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驱动的模式,因为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贴近企业客户服务消费习惯。2、业务引擎内含管控和业务两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体,业务能力是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增强,尤其在现网转型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阶段,即便在软交换完全成熟时也不可
16、能具备海量能力。业务引擎的业务能力增强应基于电信大网能力不足时的填充原则。3、积极引进消化国际成功的技术,创新国有或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以管控信令翻译为核心形成IMS的SACF的定义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四合作共赢推进企业信息化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通过价值链管理,打造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中国电信通过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开放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和业务的能力,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成功打造了“商务领航”融合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互惠共赢合作模式。该模式依托中国电信的品牌、产品、服务、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产品及服务”、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及服务”、
17、设备资源拥有者的“设备资源及服务”、研究咨询机构拥有的“技术资源及服务”、中介机构拥有的“客户资源及服务”的捆绑营销模式和利润分配模式,以整体服务优势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模式支持其信息化,促进在多赢目标下的整体盈利,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进而使应用服务运营商、软件商和资源提供方的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成为现实。因为“商务领航”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门槛,减轻了资金压力,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例如,中国电信推出了“号码百事通”业务。这一系统将承载涉及全市企业发展整个过程的相关内容,政府部门、公益性机构、商业机构都将纳入其中,从而支撑上海企业公共服
18、务平台的运转,实现企业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有效衔接。采取“政务加商务”的模式,不断丰富“号码百事通”的服务内容,向“一站式、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服务方向努力。五信息技术发展的和谐之路电信网络、业务、服务转型的时代赋予了中国信息产业各类技术人员巨大的机遇,但我们的技术能力不是极大提升而是十分不足,因此非常需要合理调配和组合我们的技术队伍,在技术的创新阶段竞争不应该是主流,我们更需要的是合作,我们不应该把我们有限的技术力量堆放在相同或相似的少数课题上。我国3G移动的TDSCDMA技术和视频AVS技术为我们带了个好头,笔者呼吁,在IMS架构中的“融合通信”SACF部分,我国的技术人员协作奋斗拿出中国自
19、己的标准,创造我们的设备,最后造福于商企客户,为商企客户提供信息化全面服务。【单位介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产品开发和业务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是中国电信集团研发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的主要科研基地(以下统称研究院)。历史沿革研究院前身上海电信技术研究所创立于1994年4月8日。于2001年2月22日成立中国电信集团上海研究与开发中心。2004年9月13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挂牌成立,接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的双重领导。2005年5月31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又赋予研究院中国电信产品开发中心的职
20、能。研发实力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基础设施,强大的科研开发团队和高水平的研发成果。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座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建有中国电信3G实验室、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实验室、中国电信智能网业务开发平台、中国电信宽带网络实验室,以及中国电信交换机软件管理与测试平台、中国电信交换网管系统软件管理与测试平台等集团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拥有产品开发、业务研究、技术支撑等各类专业人员300余名,其中博士和硕士100余名。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科研成果和开发项目多次获得了部级和上海市优秀科研成果奖,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集团内得到广泛应用,如“我的e家”、全球眼、区县电子
21、政务、号码百事通、电话收音机,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发转型近年来,研究院准确把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赋予研发体系的新使命,紧密围绕产品开发进行研发转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研发思路,加强对客户市场的深入研究,配合集团战略转型,在中国电信新业务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不断做出贡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往开来,研究院将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承载历史赋予的重任,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坚定方向、努力开拓,进一步凸现研发价值,为推进中国电信成为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商而努力奋斗。使命目标致力于中国电信产品创新,不断为公司开发出可赢利
22、的产品,成为“创新能力强、价值贡献大”的行业一流研发机构。【主要撰稿人及简介】李安民:男,1969年1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市电话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上海邮电管理局科技处处长、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东区局局长、中国电信产品开发中心无线产品开发部副总监、中国固网与无线终端联盟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主要专长在电信产品开发、无线通信、客户体验与集成创新等方面。陈晓勤:男,1970年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电信技术研究院科技管理处处长、宽带互联网部主任、企业与综合产品开发部主任,现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科技管理部主任。主要专长在科技创新和管理、数据通信、ICT产品开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