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5314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3中国电信IDC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3.1总体环境分析3.1.1政治环境国家推进信息化发展,给中国电信IDC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明确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任务由“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理念。在国家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也明确指出了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

2、然选择。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07年的工作报告中更是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信息化只有与工业化结合,才能化起来。”应该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论断无疑拓展了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该产业支撑服务信息化、工业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将促使政府和传统大型企业加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将引发新一轮数据存储量和吞吐量的爆发式增长,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一点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表现得更明显,以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为例,07年广东公司新增的IDC客户中,政府和非互联网企业的占比超过70%。但与此同时,

3、政府和非互联网企业对IDC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是设备托管和带宽接入,还需要运营商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容灾等专业服务。国家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对IDC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信运营商的主导地位。2007年是IDC行业大力整顿的一年。2007年6月底,信息产业部开始对互联网接入市场清理整顿。信产部要求各基础运营企业,要对所接入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资质进行逐一排查,对未取得IDC、ISP许可证,擅自提供主机托管和虚拟主机等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进行全面清理。8月,信产部进一步17加大整顿IDC的力度,一批IDC服务商因为虚拟主机和托管服务器上的站点存在没有进行ICP备案、有非法信息的情况

4、而被紧急关停,损失惨重。据媒体报道,这次整顿共计清理未备案无许可网站1.4万余个,代为备案19.9万个,全国实现了90以上的网站备案率,共清理IDC、ISP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逾1500个,通知1310家尚不具备相应经营资质的虚拟主机服务单位及时申办IDC、ISP经营许可。IDC服务商也为自己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吞食了苦果。3.1.2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为加快世界市场的统一、促进各国经济和市场的开放、建立更加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并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消除投资体制障

5、碍,使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从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点地区。2002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突破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资本输入国;到2005年,中国吸引外资达到5584多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重点从原来的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管理和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主要交汇点之一。更多大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为IDC行业提供一个更高端、更有价值的客户群,同时也促使IDC服务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中国相对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也吸引了一批国际级IDC服务商到国内开展业务。07年AT&

6、T在上海建设其在中国大陆的第二个数据中心,重点服务跨国客户。香港地区的运营商也显得相当活跃。电讯盈科、和记电讯、iAdvantage(新鸿基地产旗下的专业IDC服务商)等都在大陆积极拓展IDC业务。3.1.2社会环境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明显,而IDC作为实现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8社会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惠及百姓生活,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防御控制体系等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国家有关农

7、业的行业管理部门都积极利用各自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初步形成,逐步普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机械、电力、石化、汽车等传统工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机床行业在数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与调度自动化水平总体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取得成效,有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传统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网上订购、网络

8、支付、物流配送、认证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大型企业开始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稳步发展。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取得明显进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各级地方政府网站功能日益完善,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窗口。海关、税务、审计、财务、公共安全、社会劳动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在增强政府行政监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

9、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1.4技术环境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年增长率为53.3%;中国的IP地址数达到1.35亿个,年增长率为38%。目前每万人拥有的IP地址是1,029个,每万个网民拥有的IP地址则是6,442个,中国网站数量已达150万;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368,927Mbps,年增长率为43.7%,其中中国电信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198,353Mbps,超过50。互联网应用呈现多样化。网上原

10、有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络游戏、即时通信、虚拟主机、无线增值等互联网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服务形式。与此同时,随着Web2.0的提出与发展,各种新的业务应用不断涌现,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由一对多向一对一、多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转换;互联网的媒体性进一步增强,网上内容明显增多,网民上网时间也随之增加。据统计,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2个小时,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长。不同应用对IDC的需求开始出现分化。网络游戏更加重视接入的速度和质量,而搜索引擎服务则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安置众多的计算主机。为适应互联网行

11、业的快速发展,在IDC服务领域,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内容涉及信息管理、机房、电源、空调、网络、运行维护、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参见表31。213.2行业环境分析3.2.1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IDC业务购买者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首先,中国电信IDC业务超过80以上的收益来自两类客户,一是大型的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另一类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传统企业。这两类客户数量不多,但单个用户购买量非常大,以腾讯为例,每年在中国电信租用IDC资源的支出已超过1亿元。其次,虽然目前在IDC机房和带宽资源的供应上,中国电信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业务经营权包括实际定价权分散在

12、各省、市分公司,在集团公司又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许多大型客户,特别是地域特征不明显的互联网内容商抓住这一机会,在各地之间询价、压价,造成激烈的内部竞争,形成严重的资源内耗。3.2.2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IDC的投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建设,这部分的主要供应商包括设计建筑公司、硬件设备供应商(包括:机架、油机、空调、UPS、消防等等)以及相关系统厂商(包括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监控系统等等);二是日常运营成本,除人力成本以外,最主要的是电费。由于在基础建设方面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加上中国电信对IDC资源的投入较大,一般来讲在与这一类供应商的博弈当中电信仍有较强的主动性。IDC耗电量巨

13、大,电费占IDC变动成本的60。根据美国节能联盟(Alliance toSave Energy)资料显示,以目前的业务增长速度,如果IDC的能效保持不变,那么电费和用电需求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翻倍。供电企业一般情况下不会对IDC的电价给予优惠政策3.2.3新进入者的威胁IDC行业的进入障碍主要来自基础资源的投入。IDC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以07年投入使用的广州七星岗数据中心为例,总投资达到1.1亿元,预计回收期为3到4年。新进入者,包括有较强实力的国际运营商,一般会先采用向主导电信运营商租用资源或合作运营的模式。在经营策略方面,为了避开与本地主导运营商正面竞争,新进入者一般会

14、采用集中化策略,聚焦于某一细分市场。如国际运营商一般将目标放在大型跨国公司上。3.2.4替代品的威胁IDC业务的替代品主要是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然而,相对于自建数据中心,IDC服务依然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具体请见表32。但在某些行业,如银行,出于安全问题或有相关政策约束,仍有采用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223.2.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目前国内市场中的IDC运营商可划分为三类:基础运营商、社会运营商、海外运营商。1)基础运营商拥有基础电信业务运营资质的IDC运营商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这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具有其他运营商不具备的国家政策、品牌、

15、资金优势,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基础电信运营商充分凭借其骨干网络资源、接入网络资源和遍布各地的通信机房23资源,在互联网业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国内IDC运营市场的主力。目前大约占据了国内IDC运营市场60-70%的份额。2)社会运营商这类运营商不具有基础电信业务运营资质,只能在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开展运营。由于不具有IDC运营所必需的骨干带宽资源,因此它们都需要向基础电信运营商租用带宽资源。极少部分的社会运营商资金和技术力量比较强,拥有自建机房,更多的社会运营商则是租用或代理运营电信运营商的机房资源开展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下级代理商而存在。和基础运营商类似,从这个群体的整体状况来看,

16、社会运营商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IDC基础业务,增值业务比较少。但一些实力较强的社会运营商已经在某些IDC业务专业领域占据了国内领先地位,如蓝讯、网宿两家社会运营商两、三年间在CDN业务上就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取得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3)海外运营商海外运营商是随着中国电信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进入中国IDC运营市场的。由于受政策和基础网络资源的限制,他们更多的是与国内基础运营商或社会运营商进行合作,在局部区域采取试探性的步骤开展业务,如AT&T与中国电信在上海,电讯盈科、BT(英国电信)与网通在南方某些地区。这类运营商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客户。不可忽视的是,国外的主流运营商开展跨国IDC业务时在资金、管

17、理、技术和跨国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这部分竞争势力对国内IDC运营商的冲击将随着国内电信市场的愈加开放越来越大。3.3竞争对手分析IDC产业存在基础电信运营商和IDC专业运营商两个战略集团。从近期来看,中国电信IDC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网通,不但在北方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在南方的一些重点地区也对电信造成不小的威胁。另外,世纪互联、新一代、蓝讯、网宿等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IDC专业24运营商近几年迅速成长,在某些区域市场以及网络安全、CDN等IDC增值产品领域对中国电信IDC业务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以下将选择两个战略集团的主要代表:中国

18、网通和世纪互联,进行进一步分析:3.3.1中国网通2006年中国网通的IDC业务收入5.38亿元,2007年达到7亿元,是国内仅次于中国电信的IDC运营商,在北方市场占据领导地位。1)发展目标2008年目标环比增长30,计划用未来35年的时间IDC业务收入超过中国电信。其中东北、华北、华东、西部地区实现每年30%的增长率,华中和华南区实现40以上的增长率。中国网通对自身IDC业务的发展定位是打造国内最好的主机托管品牌。2)发展策略资源投入方面,未来13年主要是以北京为中心点,向全国各重点城市扩张,重点是南方和华中地区;在保留北方市场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大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投入和建设,华南地区如:

19、广州、深圳、温州、南京四个城市在未来几年新建1-2个新机房;华中地区:如武汉、上海等城市在未来建立最少一个新的机房。产品和服务方面,主机托管产品仍是其未来的重点,同时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并积极加强产业链合作:中国网通集团在2005年与企商在线()合作开发电信级一级骨干节点机房-京东网通机房。这是国内第一个骨干运营商全权授权ISP独立经营其IDC机房的新业务模式。中国网通第二大IDC数据中心“天津网通”在2006年11月与世纪互联合作,双方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中国首家网络新媒体应用数据中心。这是中国网通最大的IDC机房,设计规模为1万平方米,在2007年年中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前,天津网通已经相继建成

20、三处IDC机房,面积近5000平方米。2007年8月,山东网通与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就网络游戏合作运营、IDC合作、游戏应用代收费等方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中,盛大公司选择山东网通作为其北方互联网数据中心,将服务器托管在山东网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通过网络资源向其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开展几款新游戏专区运营合作。网通利用已有资源如信息港、营业厅、网吧、客户经理等渠道为其即将在山东开区的这几款游戏进行宣传推广,盛大给山东网通支付市场推广费,另外还可以通过点卡销售获得一部分收入,预计本次合作共计给山东网通公司带来的增收超过3000万元。3.3.2世纪互联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目前已

21、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IDC社会运营商,2006年世纪互联IDC业务收入达到9700多万元,2007年达到1.79亿元,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世纪互联在北京拥有5000平方米大型电信级数据中心机房,在天津塘沽经济开发区拥有1000平方米可拓展机房,此外,还向基础电信运营商租用大量的IDC机房空间。从业务结构看,带宽出租约占59%,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分销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带宽资源而获得的,表明世纪互联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关系非常良好,能够批发到足够多、低价的带宽。值得注意的是,世纪互联的IDC增值业务发展良好,收入占比达到了18.4%。(参见图31)1) 发展目标到2010年目标是IDC业务年销售额

22、突破5亿元。不断追求技术领先、服务领先、模式领先、业绩领先的发展目标。未来将以市场策略、机房、服务等优势,确立在IDC行业的领头地位。2)发展策略借助互联网经济复兴的时机,通过自建、合作建设等方式在各大城市设立更多的机房,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加强技术创新,以更优势的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进一步拓展增值服务的内容,在网络安全、数据稳定等多方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公司管理能力,服务水平等内容,以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等打造世纪互联IDC品牌。保持与国内外大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切实保障客户的利益。4中国电信IDC业务的内部环境分析4.1目标客户分析IDC目标客户可分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互联网

23、服务提供商(ISP)、政府及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五种类型,如表41所示,不同类型客户的特点和关注点均有一定差异:目前中国电信的IDC客户仍以ISP/ICP为主,占总客户数10%-20%的ICP/SP类客户贡献了约80%以上的收入(参见图41)。此外,大型客户集中化程度很高,在北京、四川、陕西、福建等地,收入超过40万/年的客户占本省IDC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超过了80%。经济越发达的省份集中化的现象越明显。政府企业类客户虽然数量庞大,但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该类客户需求和购买力还是比较有限,对收入的贡献比ISP/ICP低很多。这一情况在2007年产生了一些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部分传统大

24、型企业开始加大数据中心的投入,07年某证券公司在广州租用数据中心,单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284.2基础资源分析机房和网络带宽是IDC业务的两大基础资源。目前中国电信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搭配,覆盖全国的IDC机房群。2006年中国电信开始启动IDC服务标准化及机房等级评定工作,截至2007年6月,评出钻石五星级机房2个,四星级机房32个,还有数百个三星级及三星级以下的小型机房,其中高等级的IDC机房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省市。在带宽方面,中国电信四星级以上机房全部直接接入ChinaNet宽带骨干网,其中深圳枢纽IDC中心接入带宽已高达40G。在中国电信实施企业战

25、略转型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IDC基础资源的投入,近期新建的IDC机房在建设标准、服务规模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IDC基础资源供应方面,进一步拉开了与中国网通的差距。2007年底落成的中国电信广州天河软件园IDC中心服务面积达1.5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州沙溪IDC中心服务面积将超过6万平方米,而中国网通目前最大的IDC机房服务面积为1万平方米。从整体来看,中国电信在IDC基础资源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IDC资源由各省市公司分别规划建设,并自行组织营销推广工作,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这一优势仍未得到充分的体现。4.3组织结构分析目前中国电信IDC业务按照“统一管理,属地

26、化经营”的原则,将IDC业务运营组织结构分为三级,即集团公司、省公司及各地市分公司。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整体业务发展规划、产品服务规范及业务管理办法的制订和实施监控;各省公司负责制订自身业务发展策略,统筹IDC基础资源投资,并负责全省营销渠道组织与管控;各市分公司负责具体的业务营销工作及机房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并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现有运营组织结构分工明确,能够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调动分公司主观能动性。但也直接导致了内部竞争的加剧以及资源的重复建设。在业务收入指标的压力下,同一客户多个市公司同时竞标,竞相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4.4产品分析目前中国电信IDC业务提供的产品可分为基础产品和增值产品。IDC基

27、础产品包括设备托管、线路出租、VIP机房出租、服务器出租、IP地址出租、工作区出租等;增值产品主要包括负载均衡、存储备份、异地容灾、网络安全、专业代维等服务。从收入构成上看,当前中国电信的IDC业务收入以基础产品为主。设备托管、带宽出租等IDC基础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3.6%;系统安全服务、代理代维等增值业务收入仅占6.4%(参见图42)。各省市IDC增值业务发展均比较缓慢,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部分省市以培育市场为主,采取优惠赠送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务。30分析中国电信IDC增值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化运营队伍,作为基础网络服务商,中国电信拥有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和维

28、护人才,但缺乏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维护的专业IT人才;二是缺乏对IDC增值服务能力全面、系统的规划,目前各省IDC投资仍以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资源投资为主,对增值系统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客户需求分散建设;三是缺乏专业化增值业务运营经验,难以得到大型客户的认同。4.5价格分析IDC产品价格包括基础产品价格与增值产品价格。由于目前中国电信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于基础业务,而增值业务仍处于培育期,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仍有待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分析IDC基础产品的价格情况。IDC基础产品价格主要由空间租用价格与带宽租用价格构成。空间租用价格按需求由大到小分为VIP机房出租、机架出租和机位租用三种级别。带宽租用价格按

29、速率大小,主要分1G、100M、10M几个级别。基于基础资源的绝对优势,目前中国电信仍然能够主导IDC市场定价。但各省市之间的内部价格竞争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内部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各地IDC实际价格与集团公司统一规定的价格严重背离,特别是高带宽价格不断走低。以1G带宽出租为例(参见表42),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少数省市能维持较高的价格外,很多省市的带宽价格普遍偏低。为遏制各地恶性竞争的局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多次下发文件要求统一步调,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各区域公司在总收入指标的沉重压力下,加强了IDC等高收入的争夺;二是各地分公司对IDC运营成本缺乏应有的核算,定价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

30、是集团公司缺乏一套完善的价格管控机制来实现有效的管理。4.6渠道分析IDC业务营销力量主要包括自有大客户营销队伍、专业代理商以及批发商。从收入占比来看,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电信自有渠道。例如:北京电信75%的IDC客户来自于代理渠道,但收入仅占20%(参见图43)。电信自有渠道收入占比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销售团队实力明显提升。部分市分公司开始意识到IDC业务对收入增长的巨大贡献,加强了对重点目标客户的盯防,并不断优化营销模式,从原有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出击,分公司一把手亲自挂帅,前端营销和后端维护积极联动;第二个原因是电信综合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除了自身控制着最优质的IDC机房和带宽资源,

31、面向重大项目,还可结合中国电信庞大的客户资源及完善的维护保障体系,共享电信销售推广网络,甚至借助电信与政府、合作伙伴长期建立起来的关系,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吸引客户。4.7赢利能力分析以下数据来自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7年对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安徽五省市所做的IDC业务投资效益分析。4.7.1效益分析从五个省市的调研结果来看,IDC业务利润率达到18.7%,边际利润率为43.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用户规模越大的省市效益越好。(参见图44)4.7.2成本结构IDC业务主要运营成本包括房屋折旧/租赁费用、设备折旧费用、IP网和传输投资分摊、电费、人工等。从IDC成本结构(参见图45)中可以看出

32、,房屋、设备、网络等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因此,加快扩大客户规模,提高机房使用率有利于降低单位成本。电费是IDC最主要的开支,占总运营成本30,占变动成本60。另一方面,通过对机房实地了解发现,电力负荷已成为IDC机房和机架利用率提升的瓶颈,节能减耗成为IDC建设及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历史上用电是作为IDC机架租用的附加服务,仅按一个固定标准纳入机架租用费,没有按实际耗电计费。而近几年用户托管的服务器设备的单位电耗大幅提升,相对于租用电信运营商资源开展IDC业务的专业运营商来说,电耗上升产生的成本压力则全部由电信运营商承担。4.7.3敏感度分析从IDC业务利润对资费、电费、

33、分摊IP网及传输设备、房屋造价四个可变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利润对资费的敏感性最强,资费每上升/下降10,利润变动60%(参见图46)。因此必须严格加强IDC业务价格管控。5中国电信IDC业务的SWOT分析5.1优势分析5.1.1基础资源优势目前中国电信在IDC基础资源建设、收入规模等方面已远远超过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网通,成为中国最大的IDC服务提供商。形成了高、中、低搭配,覆盖全国的IDC机房群,重点机房全部接入ChinaNet骨干网,提供最优质的网络环境,在机房基础服务标准方面,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础资源已成为中国电信IDC业务的核心优势。控制基础资源使中国电信在未来与IDC专业运营

34、商、海外运营商的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主动,并有可能主导IDC市场定价,同时,通过规模发展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单位成本,获得比对手更高的赢利能力。5.1.2综合服务能力中国电信作为全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拥有多业务优势,掌握庞大的电话与互联网客户群,长期形成完善的维护保障体系,建有覆盖面广的销售推广网络。充分利用上述资源,与IDC业务相结合,可以向高端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从而提升高端客户的满意度,降低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形成中国电信特有的差异化优势。5.1.3企业转型营造有利条件中国电信于2004年底提出进行战略转型,明确了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目标,加快宽带接

35、入、ICT(系统集成)、IDC等非话音类业务的发展。作为重点转型业务之一,越来越多的省市公司意识到IDC业务对企业转型的重要意义。在资金投入、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为IDC业务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365.2劣势分析5.2.1增值服务能力弱网络安全、数据备份、IT代维等专业类增值产品发展不理想,从收入结构来看,增值业务收入仅占中国电信IDC业务收入6.4%。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化的IT类人才及增值业务运营经验,同时投入分散,缺乏对IDC增值服务能力全面、系统的规划。提供安全、备份等专业服务是吸引政府、传统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等高端目标客户的必备手段。提升增值业务能力是保障IDC业务可

36、持续发展的关键,能使中国电信IDC业务在与基础电信类运营商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制高点,因此,必须尽快弥补中国电信在IDC增值服务方面的不足。5.2.2内部价格监管不力中国电信IDC业务营销工作主要由各地分公司自行组织,集团公司虽然有统一的价格标准,但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各分公司缺乏对成本的有效核算,在总收入指标的压力下,纷纷利用降低价格争夺大客户,造成内部恶性竞争,使得IDC价格,特别是高速带宽价格快速走低。部分客户更是利用这一弱点在各分公司之间大肆压价。IDC利润对价格的敏感度最高,内部价格竞争客观上提高了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降低了IDC业务赢利能力,更是严重影响中国电

37、信在IDC基础产品定价方面的主导地位,也使中国电信在基础资源方面的整体优势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5.2.3电耗居高不下电费是IDC最主要的成本开支项目之一,占总运营成本30,在变动成本中占60,同时,电力负荷也成为IDC机房和机架利用率提升的重要瓶颈。由于目前中国电信将电费按固定标准纳入机架租用费,没有按实际耗电计费。相对于租用电信运营商资源开展IDC业务的专业运营商来说,电耗上升产生的成本压力全部由电信承担。375.3机会分析5.3.1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发展中共十七大明确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任务由“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时提出“

38、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理念。国家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空间,为IDC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和传统大型企业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将引发新一轮数据存储量和吞吐量的爆发式增长,从而为中国电信IDC业务开拓一个新的、具有长久发展价值的市场。5.3.2互联网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计算机互联网快速普及,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1亿人。随着上网人数快速提升和互联网产业环境的逐步成熟,互联网应用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网络游戏、视频网站、搜索引擎成为新的应用亮点,电子商务的理性回归也为互联网内容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9、互联网新应用对IDC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搜索引擎需要大量的计算设施,加大了机架空间的占用;3D网络游戏和视频分享网站对网络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租用更高速的网络带宽。这一切都为中国电信加大IDC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5.3.3跨国企业成为新的目标用户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使众多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近几年投资重点从原来的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多环节延伸。大批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厂设点,先进的信息化环境不可或缺,这为IDC业务提供了一个更高端、更有价值的客户群。385.4威胁分析5.4.1政府和企业要求提供专业化服务政府和非互联网企业对IDC服

40、务的需求不仅仅是设备托管和带宽接入,更需要运营商提供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容灾以及软硬件维护等全方位专业外包服务。相对于世纪互联等IDC专业运营商,中国电信在专业增值服务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5.4.2大型用户利用电信内部竞争降低价格许多大型客户,特别是地域特征不明显的互联网内容商抓住电信内部价格监管漏洞,在各地之间询价、压价。内部价格战不仅使中国电信整体利益受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客户的需求理性,价格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使客户忽略了对IDC专业服务品质的追求。5.4.3政府加强互联网内容及接入市场管控随着互联网快速进入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国家加大了对互联网内容的管控力度,并要求各基

41、础运营企业加强互联网接入管理。2007年6月信息产业部要求各基础运营企业加强排查,对未取得IDC经营许可证的IDC专业服务商进行全面清理。8月,信产部进一步加大整顿IDC的力度,一批IDC服务商因服务器上的网站未进行备案或有非法信息而被紧急关停。政府加强市场管控,对IDC业务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批专业运营商和网站被清理,也从客观上减少了基础运营商IDC业务收入。5.4.4国际级IDC运营商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AT&T、电讯盈科、BT等国际级运营商开始进入中国IDC运营市场。国际运营商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以及与跨国大企业的客户关系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中

42、国电信发展跨国企业客户构成直接威胁。5.5战略匹配经过对中国电信IDC业务的SWOT分析,确定了如下备选战略,见表5-1。资源共享,资源网络延伸以及增值服务外包等方面的合作。借助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主导地位(ST2)。一方面按法律法规要求优化管理制度,同时强化对基础资源的把控。WT战略:加快提升增值服务能力,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WT1)。积极引进IT人才,探索专业服务外包,加强增值业务全面规划,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价格管控,杜绝内部恶性竞争(WT2)。制订统一价格标准,统一业务管理系统,加强重点项目跟踪管控,探索集中运营模式。根据中国电信加快实施战略转型的总体要求,结

43、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发挥核心优势,解决关键问题,重点选择SO战略中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资源优势、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以及WT战略中关于加快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价格管控,作为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的战略。416中国电信IDC业务的战略选择6.1战略目标基于上述分析,针对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提出以下战略目标:在中国电信实施企业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中国电信在IDC行业的主导运营商地位,实现从“IDC基础服务运营商”向“IDC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并力争到2010年实现50亿元业务收入。这一战略目标可从三个层次进行诠释:从战略定位

44、来看,目前中国电信是IDC基础服务领域的主导运营商,应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资源的控制,强化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尽快提升增值服务能力,防止在新的市场机遇面前丧失竞争优势。从产品发展来看,在不断提高机房、带宽等基础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顺应高端市场的需求,重点发展网络安全、数据备份、IT代维等增值产品,并进一步利用中国电信的优势资源,形成综合解决方案。从收入目标来看,据国内IDC领域专业研究机构中国IDC圈的预测,至2010年中国IDC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0亿元。中国电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加强对高价值用户的抢夺,力争到2010年取得50的市场份额,实现IDC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6.2战略指导思想

45、为实现上述目标,在IDC业务战略选择上,实施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的整合战略,即在IDC基础产品服务领域,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单位成本,同时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加快提升IDC专业增值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通过努力实现成本领先,进一步扩大与主要对手中国网通在IDC基础资源方面的领先优势,并在与世纪互联等IDC专业运营商开展合作时占据更佳的主导地位。在具体战略实施方面,可通过逐步推进资源集中化和运营专业化,统筹基础资源,扩大业务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IDC单位运营成本。同时,深化开展IDC机房分等级标准评定工作,推进产品标准化并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此外,积极应用最新节能技术,鼓励客户采用节能措

46、施,减低电力成本。通过实施成本领先,继续加大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基础通过实现差异化,丰富中国电信IDC业务的服务内涵,在政府、企业等重点客户项目争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具体战略实施方面,可通过优化自身人才结构建立专业服务团队,集中部署安全、备份等专业化服务系统,加快形成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中国电信综合服务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业务融合,创新业务提供模式,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增值产品和综合服务形成差异化并不影响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因为增值服务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专业队伍的建设,而人力成本投入相对IDC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说微不足道,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较低。6.3战略方案6.3.1投资战略中国电信IDC业务的投资战略暂时不涉及合资或融资问题。重点是实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IDC基础资源投资的统一规划,并逐步优化IDC基础资源布局。通过对IDC资源的统一规划,改善当前分散投资存在的重复建设局面,并可根据用户的分布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