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5321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4-3-5实施2004-3-5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QB-A-002-2004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Broadband Metro Area Data Network版本号1.0.0目次1 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和定义34 符号和及缩略语45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定位66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66.1 组网原则66.2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网网络模型86.3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技术要求86.3.1 宽带城域数据网功能结构86.3.2 宽带城域数据网核心层106.3.3 宽

2、带城域数据网汇聚层106.3.4 宽带城域数据网接入层116.3.4.3 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136.3.4.4 宽带无线接入网136.3.4.6 基于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137 业务147.1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业务定位147.2 网络近期开放业务建议147.3 业务实现方式157.3.1 基站数据接入157.3.2 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157.6.3 IP电话业务接入167.3.4 虚拟专用网业务(VPN)177.3.5 视频业务接入177.3.6 IDC业务177.3.7 GPRS数据业务承载实现177.3.9 WAP业务接入187.3.10 短消息中心实体的接入197

3、.3.11 WLAN接入197.3.12 未来3G数据业务承载实现207.3.13 承载其他业务网络的实现208 路由策略和IP地址分配208.1 目标208.2 网络路由218.3 IP地址分配239 网络服务质量要求249.1 概述249.2 网络服务质量要求249.2.1 IP网服务质量要求249.2.2 用户接入服务质量要求259.2.3 导航系统服务质量要求269.2.4计费系统服务质量要求269.2.5 网络业务服务质量要求2610 宽带城域数据网网络管理要求2610.1 网络管理方式2610.2 网管系统职能2710.3 网络管理接口2810.4 网管系统组成2810.5 网管系

4、统的连接2810.5.2 网管系统与省网管中心之间的互连2810.5.3 网管专用DCN网2810.6 城域数据网管系统功能要求2910.6.1 拓扑管理2910.6.2 配置管理2910.6.3 故障管理29在无人值守时, 通过一定的策略能将故障转到相应的寻呼机或通过短消息发到相应的手机上。3010.6.4 性能管理3010.6.5 安全管理3010.6.6 计费接口3010.6.7 存量管理3110.6.8 VPN管理3110.6.9 环境监控3110.6.10 与路由器相关的资源管理功能3110.6.10.3 性能管理3310.6.10.4安全管理3410.6.11 与服务器相关的资源管

5、理功能341) 配置管理352) 故障管理353) 安全管理3510.6.12 与传输相关的管理功能3511 网络安全要求3511.1 概述3511.2 物理安全3611.3 网络安全3611.4 信息安全3711.5 安全管理规范3712 宽带城域数据网与GSM、GPRS、PSTN/ISDN网络之间的互通要求3812.1 概述3812.2 宽带城域数据网与PSTN/ISDN网络之间的互通要求3812.3 宽带城域数据网与GSM网络之间的互通要求4012.4 宽带城域数据网与GPRS网络之间的互通要求4012.4.1 连接方式4012.4.2 IP地址分配和认证要求4113 计费和结算要求42

6、14 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4214.1 业务管理4214.2 宽带用户管理功能4215 同步要求44附 件A45城域数据网典型业务描述45附 件 B50主要组网设备基本要求50附 件 C57城域数据网信息源管理系统57编制历史58前言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业务类型以及各业务接入宽带城域数据网的连接方式、路由策略和IP地址分配规则、网络服务质量要求、网络管理和安全要求、网络互通要求、计费和结算要求、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同步要求、主要组网设备基本要求等。本标准的附件A和附件D都是信息性附件。本标准的附件B和附件C都是标准的附件。本标准由中移技20047

7、8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荣本标准解释单位:同提出单位。1 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业务类型以及各业务接入宽带城域数据网的连接方式、路由策略和IP地址分配规则、网络服务质量要求、网络管理和安全要求、网络互通要求、计费和结算要求、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同步要求、主要组网设备基本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规划和建设。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8、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标准:中国移动城域网发展框架中国移动IP网络技术体制中国移动IP电话网技术体制中国移动GPRS网络技术体制中国移动IP VPN组网方案中国移动传送网技术要求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总体技术要求YD/T 1044-2000 IP电话/传真业务技术体制YD/T 1045-2000接入服务器设备技术规范YD/T 1061-2000SDH上传送IP的LAPS技术要求YD/T 1071-2000IP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规范YD/T 1096-2001低端路

9、由器设备技术规范YD/T 1097-2001高端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YD/T 1099-2001千兆比特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YD/T 1148-2001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技术规范YDC 003-2001软交换设备技术规范YD/T 1162.1-2001MPLS总体技术要求YD/T 1148-2001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技术规范YD/T 1149-2001IP 网络技术要求-计费YD/T 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3.5G固定无线接入YD/T 1160-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YD/T 1170-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总体YD/T 1171-2001IP 网

10、络技术要求- 网络性能和可用性YD/T 1151-2001新业务技术要求 - 多媒体信息检索YD/T XXXX-2001IP VPN总体技术要求YD/T 1163-2001IP网络安全 - 总技术要求YDN 057-1997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暂行规定)YDN 099-1998 SDH技术体制YDN 120-1999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总体技术要求YD/T1022-1999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要求YD/T 1014-1999STM-64光线路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 882-1996STM-1、STM-4、STM-16再生中继器设备主要技术要求YD/T

11、900-1997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IEEE802.3z(1998)千兆比特以太网标准(1000Base-LX/1000Base-SX) IEEE802.3ab(1999) 用于操作在4对5类线平衡铜缆上的1000BASE-T物理层参数 和规范 IEEE802.1P(1998) 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对媒体接入控制(MAC)桥接的补充: 业务量等级预测及动态多播过滤 IEEE802.1Q(1998) 虚拟桥接局域网(VLAN) ITU-T E.164(1993) 国际公用电信编号计划 ITU-T G.711(1988) 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23.1(1996) 以5.3K

12、bit/s和6.3Kbit/s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语音编码 器 ITU-T G.728(1992) 采用线形预测激励的低时延码在16 Kbit/s速率上的语音编码 ITU-T G.729(1996) 运用共轭结构代数码线形预测激励的8Kbit/s语音编码 ITU-T G.826(1999) 等于或高于基本速率的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路误差性能参数 和目标 ITU-T H.323(1999)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ITU-T H.245(1998) 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 ITU-T H.261(1998) 用于速率为p64kbit/s 可视业务的视频编码 ITU-T H.263(1998

13、) 用于低比特速率通信的视频编码 ITU-T I.321(1991) B-ISDN协议参考模型及其应用 ITU-T I.731(1996) ATM设备种类和一般特性 ITU-T I.732 (1996) ATM设备功能特性 ITU-T T.30(1998) 文件传真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传输规程 ITU-T T.38(1998) 三类终端间通过IP网络的实时通信的规程 ITU-T T.101(1987) 可视图文业务的国际互通 ITU-T T.120(1996) 用于多媒体会议的数据协议 ITU-T T.136(1999) 远端设备控制应用协议 ITU-T Y.1541(2001) 互联网协议通

14、信业务 - IP性能目标RFC1661 点到点协议(PPP)RFC1662 HDLC帧中的PPPRFC1771 边缘网关协议第4版本(BGP4)RFC2138 RADIUS协议 RFC2139 RADIUS计费协议RFC2236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版本2)RFC2328 开放式最短路经优先(版本2)RFC2453 路由信息协议RIP(版本2)RFC2460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范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应用了下列术语和定义:1) 宽带城域网宽带城域网是基于宽带技术,以电信网络的可管理性、可扩充性为基础,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所有县市和地区,提供城域多业务的网络,承担着集团用户

15、、商用大楼、智能小区的业务接入和电路出租任务,具有覆盖面广、投资量大、接入技术多样和接入方式灵活的特点。城域数据网界于CMNET骨干网和用户驻地网或终端用户之间,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各种业务连接到骨干网中。2) 高端路由器;通常位于网络骨干层,用作扩大互联网的路由处理能力和传输带宽的路由器。3) 边缘路由器 边缘路由器通常位于网络边缘,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接入到核心(骨干)网。4) 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 软交换设备是分组网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基本话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多样化

16、的第三方业务。5)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媒体网关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例如:媒体网关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三者的任意组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它交互式语音应答(IVR)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等。6) 接入服务器 接入服务器通常位于公用电话网(PSTN/ISDN)与IP网之间,将拨号用户接入IP网的网络服务器。7) 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 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位于骨干网的边缘层,作为用户接入网和核心业务网之间的网关,终结来自用

17、户接入网的连接(主要是高速的用户接入网),提供接入到宽带核心业务网的服务。8) IP电话网关(Gateway) IP电话网关是IP电话网的接入设备,它位于电路交换网与IP网之间,为用户提供IP电话业务。9) 以太网第2层交换机以太网第2层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以太网或者高性能服务器。第2层交换机除应实现网桥相应功能外还应实现VLAN等功能。以太网第2层交换机必须实现逻辑链路层功能、 数据帧转发功能、 数据帧过滤功能以及维护决定数据帧转发及过滤的信息。10) 路由交换机路由交换机是拥有第3层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除实现数据帧转发功能外,路由能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交换机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

18、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交换机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路由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通常通过与其他交换机/3层交换机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4 符号和及缩略语 本标准使用了下列符号和缩略语:ANSI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APS自动保护切换ARP地址解析协议AS自治系统ATM异步转移模式BGP边界路由协议CHAP握手认证协议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LP信元丢失率CGI公共网关接口DCN数字电路网DDN数字数据网DNS域名服务器DWDM密集型波分复用ECP保密控制协议EGP外部路由协议FCS帧校验序列FDDI基于光纤的分布数据接口)FE快速以太网FIB转发信息表

19、FTP文件传输协议GE千兆比特以太网GRE通用路由封装GGSN关口GPRS支持节点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FC光纤铜轴混合网HPNA家用电话线网络联盟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ICMP互联网消息协议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GMP互联网组消息协议IGP内部路由协议IP互联网协议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PCPIP控制协议IS-IS中间系统-中间系统ISP互联网业务提供商IVR交互式语音应答JPEG联合图象专家组JBIG联合两级图象专家组L2F 第2层发送协议L2TP 第2层隧道协议LAN局域网LAPS 链路接入协议-S

20、DH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MPEG活动图象专家组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NAS网络接入服务器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NCP 网络控制协议NHRP下一跳路由协议NIC 网络接口卡NTP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OC网络运行中心NTP网络时间协议OADM光分插复用(OADM)O&M运行与维护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XC光交叉连接设备PAP密码认证协议PHB每一跳行为PKI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PON无源光网络POSSDH上传送IPPPTP 点到点隧道协议PPP点到点协议QOS服务质量RADIUS拨号用户远程认证服务RTP实时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RTCP实时控制协议SDH同步数字体系SE

21、T安全电子交易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SLA 业务等级协商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TOS服务类型TTL生存时间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RL统一资源标识符VLAN虚拟局域网VPN虚拟专用网WAN广域网WDM 波分复用WFQ加权的公平排队算法WML无线标记语言WRED加权的随机早期探测XML扩充标记语言5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定位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是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所有县市和地区,提供城域多业务的网络,承担着集团用户、商用大楼、智能小区的业务接入和电路出租任务,具有覆盖面广、投资量大、接入技术多样和接入方式灵活的特点。城域数据网界于CMN

22、ET骨干网和用户驻地网或终端用户之间,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各种业务连接到骨干网中。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大容量光纤传输网络为传送平台,宽带多业务交换网为核心,以多元化综合接入网为基础的、支持端到端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Internet及各类增值业务,实现各类业务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和覆盖,完成本地多种业务的接入。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建设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考虑基站设备的接入以及未来3G接入的需要。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与城域传送网在汇聚层或核心层尽量分开。6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6.1 组网原则 1) 本标准为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建设提

23、供技术依据,主导思想是提出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总体技术要求,力求内容全面,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2)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基站设备的接入以及未来3G接入的需要。 3)基于业务量的需求和网络可扩展性的原则,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原则上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等三层。CMNET省网节点可以作为城域数据网的核心节点。中小城市在技术上可以采用与GSM一起合建跨本地网的核心环。 4)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应与现有其它网络, 包括Internet的互通。5)考虑到流媒体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宽带城域数据网应实现组播功能。6)鉴于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IP地址,而I

24、P v4 的地址空间行将枯竭,在宽带城域数据网建设中,应尽早考虑IPv4向IPv6的过渡问题。 7)基于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中国移动宽带城域网采用的主导传送技术是IP/SDH/WDM(DWDM),并兼顾现有各种技术。考虑到竞争的因素,在业务定位上充分考虑移动特色,力求迅速地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8)根据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网络结构形式,对于单独成为一个自治系统(AS )的城域数据网,可以考虑设置网管系统,网络管理原则上可以采取一级分域管理的方式,即网管能够提供基于业务域的管理、地理域的管理定制功能,实现统一的网络业务调度和管理,达到对网络的灵活的可管理性。 对于不分配保留AS号的城域数

25、据网,城域数据网原则上归纳到省网管中心。 另外,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建设还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9)开放性 宽带城域数据网技术选择建议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及国内标准,避免个别厂家的私有标准或内部协议,确保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连互通,满足信息准确、安全、可靠、优良交换传送的需要;开放的接口,支持良好的维护、测量和管理手段,提供网络统一实时监控的遥测、遥控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 10)可运营性 宽带城域数据网需要向大量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网络应提供良好的业务管理能力,支持对宽带用户的接入管理、身份认证、带宽许可、地址管理和服务质量(QOS),并针对不同的业务提供灵活的计费方式,

26、确保网络的可运营特性。 11)可管理性 宽带城域数据网分层的网络结构,需要统一的分级、分权管理能力的网管系统,实现统一的网络业务调度和管理,降低网络运营成本。 12)可增值性 根据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宽带城域数据网建设要充分考虑业务的扩展能力,能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丰富的宽带增值业务,使网络可持续赢利。 13)可扩充性 考虑到用户数量和宽带业务种类发展的不确定性,宽带城域数据网要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能够随着需求变化,充分留有扩充余地。 14)安全可靠性 宽带城域数据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整个网络的稳定性,支持网络节点的备份和线路保护,提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6.2 中

27、国移动宽带城域网网络模型宽带城域网总体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数据网, 见图6.1所示。 图6.1 中国移动城域网络模型 宽带传送网应当采用分层设计,可以采用扁平设计(1层)、两层网络设计和三层网络设计。城域数据网原则上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等三层。有关宽带传送网的要求具体参见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与城域传送网在汇聚层或核心层尽量分开。6.3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技术要求6.3.1 宽带城域数据网功能结构6.3.1.1 功能结构 城域数据网在组网功能结构上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业务中心与管理中心, 见图6.2所示。各汇聚层之间通过核心层实

28、现互连。 数据核心层采用高速IP分组交换技术,数据汇聚层采用智能IP端局技术,接入层采用多元化综合接入技术,业务及网络管理统一对网络各层实施管理,构建支持端到端话音、数据、图像、专线及各类增值业务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宽带城域网。6.3.1.2 CMNET省网与城域数据网的关系 CMNET省网节点可以作为城域数据网的核心节点。6.3.1.3 交换机组网和路由器组网的选择 建设IP城域数据网现阶段有交换机组网和路由器组网的选择。 鉴于中国移动的业务开展需要迅速开展VPN业务,建议原则上骨干网采用路由器组网。在少数确实业务量较小网络规模较小的城市谨慎考虑采用交换机组网。如采用交换机组网,在骨干节点尽量采

29、用高性能3层交换机。 在汇聚层采用路由器组网或者交换机组网两者皆宜。 :核心层节点 :汇聚层节点 :接入层节点POS: SDH上传送IP SDH: 同步数字体系 FE:快速以太网GE: 千兆比特以太网 WDM:波分复用 DWDM:密集型波分复用图6.2 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网络结构示意图6.3.1.4 三层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 原则上,各汇聚层之间通过核心层实现互连。在宽带城域数据网建设初期,若业务量不大,核心层节点和汇聚层节点可以合为一体;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再分开设置。 宽带城域数据网接入层节点可直接接入汇聚层。在建设初期,可将两者合为一体,随业务的增长再分开设置。6.3.1.5 业务中心

30、与管理中心 业务中心提供丰富的宽带网络增值业务,并以标准的中间件与其他业务服务互连互通,构建开放的业务平台。 业务与管理层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统一业务形象,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实现分级分权业务及网络管理,提供网络综合设备的拓扑、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和安全的统一管理。6.3.2 宽带城域数据网核心层 数据网核心层的作用是把多个边缘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网络提供数据的高速转发,同时实现与CMNET的互联,提供城市的高速IP数据出口。核心层网络结构重点考虑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核心节点间、原则上采用网状或半网状连接:通过SDH, 或城域WDM(DWDM)连接,以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

31、;在网络建设初期规模较小时,核心节点也可通过内置的光传输接口直驱光纤互联。 数据核心层节点设备建议采用以IP技术为核心的设备,如大容量的路由器或路由交换机(需要支持MPLS及IP QOS)。设备要求具有强路由功能,能够提供千兆比特以上速率的IP接口,如POS、Gigabit Ethernet。在大中城市中建议采用POS方式(2.5G SDH接口或者WDM接口)组建骨干网。中小城市中建议采用基于POS方式(622M、155M SDH)或者基于千兆比以太网方式建设骨干网。接口速率视业务量而定。POS与千兆以太网的选择视当地传送网以及光纤条件而定。RPR是非开放技术,可以在传输设备无法提供倒换并且线

32、路冗余实现困难的地方采用。如需采用RPR应谨慎考虑权衡利弊。Ethernet Over SDH方式可以在产品成熟后考虑采用。宽带城域数据网核心节点应设置在城区(含开发区)内,远郊和所辖县城设置汇聚节点。核心层节点位置选择应考虑业务分布、机房条件、出局光纤布放情况等综合因素, 优先选择原有CMNET节点设备所在局点。核心节点的数量,大城市一般控制在3-6个之间,其它城市控制在2-4个之间。核心节点间原则上应采用网状网或不完全网状网连接,保证用户对业务中心的访问带宽,保证网络的冗余连接。在网络建设初期,可以采用简单的“双星型”网络结构, 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初期投资。在技术上可以考虑采

33、用MSTP。中小城市在技术上可以采用与GSM一起合建跨本地网的核心环。考虑宽带城域数据网出口的安全,建议每个宽带城域数据网选择两个核心节点与CMNET骨干网路由器实现连接,提供宽带城域数据网的双出口。核心节点上的设备采用热备份方式,设备要求能够实现板件的热插拔和重要板件的热备份。6.3.3 宽带城域数据网汇聚层汇聚层的作用是完成本地业务的区域汇接,进行带宽和业务汇聚、收敛及分发,并进行用户管理,通过识别定位用户实现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和带宽许可,以及提供安全保证和灵活的计费方式。 汇聚层节点实现以下一项或多项功能: 1)扩展核心层设备的端口密度和端口种类; 2) 扩大核心层节点的业务覆盖范围;

34、3)汇聚接入节点,解决接入节点到核心节点间光纤资源紧张的问题; 4)实现接入用户的可管理性,当接入层节点设备不能保证用户流量控制时,需要由汇聚层设备提供用户流量控制及其他策略管理功能。 5)除提供高速上网业务外,宽带城域数据网还可提供种类繁多的宽带增值业务,如个性化业务管理、本地特色内容业务、内容过滤等,需要汇聚层设备支持智能IP端局的业务特性,与其他业务服务网共同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 6)统一的月租方式应无法支撑集约化的运营模式,需要汇聚层支持灵活的计费方式,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形成差异性的竞争优势。7) 具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包括IP地址被盗用、核心设备防假冒与防攻击。在IP领域,IP地

35、址不能作为唯一识别合法用户的手段,需要防止合法用户的IP地址被盗用。汇聚层设备要能够识别假冒的核心设备(如DHCP服务器)对设备的管理和防止恶意发起的对核心设备的攻击信息。8)支持NAT功能。 汇聚层要采用智能IP端局设备:对用户进行管理,实现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和带宽许可,提供安全保证和灵活的计费方式,解决电信运营商在向用户提供IP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宽带城域数据网成为一个可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网络。 在各地宽带城域数据网建设中,汇聚层节点和数量由各地根据光纤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选定。 汇聚层上行可以采用100M LAN,或GE, 或POS与核心骨干连接。由于汇聚层主要汇接接入层的综合业

36、务,接入层上行接口是多样化的,所以汇聚层下行接口也应是多样化的,为提高接入效率,汇聚层应采用具有IP接入能力的设备。在大中城市建议采用POS(2.5G或155M SDH链路)或者千兆以太网(光纤直连)或者多业务传输平台组建汇聚层。具体技术以及速率的选择视当地业务量以及传送网和光纤条件而定。在中小城市建议采用POS(155M SDH链路)或者千兆以太网(光纤直连)或者多业务传输平台组建汇聚层。具体技术以及速率的选择视当地业务量以及传送网和光纤条件而定。根据需要,在汇聚层可以通过网络接入服务器,或IP电话网关, 或软交换设备实现与GSM、GPRS、PSTN/ISDN网的互通,具体要求参见第10章。

37、6.3.4 宽带城域数据网接入层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技术和线路资源实现对用户的覆盖,并提供多业务的用户接入,必要时配合完成用户流量控制功能。为降低维护及管理成本,综合接入层应考虑与汇聚层统一实施业务和设备管理。接入层传输可采用各种低成本、高可靠传输技术,根据业务用户的重要性,采用环形、链形、树形进行组网。在解决企业互连时,可考虑基于SDH技术的城域多业务传输技术,提供高可靠的企业高速互连业务。6.3.4.1 宽带城域数据网接入层技术选择接入层节点的设备主要是为了将不同地理分布的用户快速有效的接入骨干。接入层节点可以根据实际环境中用户数量、距离、密度等的不同,设置一级或级联接入。 当前中国移动用于

38、提供宽带接入的方式主要有光纤+以太网、GPRS 、LMDS、3.5G、Cable和其他无线接入方式(点到点微波和卫星等)等。光纤+以太网方式主要适用于用户密集的住宅小区和商业大厦。也可以采用无线局域网方式接入到城域数据网,这种方式适用于机场、展览馆、小区等接入。 接入层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应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口,较高的端口密度,要能对用户节点实现一定的流量控制及其它策略管理功能。接入节点主要对集团用户、小区用户和其他有接入需求的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它应具有业务和容量的扩展性,具有多业务的承载能力和QOS保证。 从业务的角度讲,用户的需求是趋向于多样化的, 用户驻地网络所用的传输媒质不一、用

39、户的带宽需求不一、用户的业务流量模型不一,不可能用一种接入技术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要求接入设备具备多业务接入的能力,满足用户多样化接入的需求。 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当前着重基站接入,大企业用户互联网业务接入以及VPN接入。 在城域接入网建成后,所有的设备接入采用城域接入网接入。 在城域接入网建设以前,对于基站接入当基站与传输设备邻近时使用2M传输电路直接接入,否则使用LMDS、3.5G、点到点微波等方式接入;大企业用户互联网业务接入以及VPN接入时如果与传输设备邻近时使用2M传输电路直接接入或者混和传输设备分组接入,否则使用LMDS、3.5G、点到点微波等方式接入。6.3.4.2 宽带城域数据网

40、接入层网络结构由于接入节点分布广、数量多,全部采用星型组网会需要大量的光纤,在光纤资源不丰富的城市,建议选择环形组网方式(采用城域多业务传输或接入设备自组环)和星型(点对点)的组网结构。接入层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用户需要的业务类型和线路资源的情况选择使用纯IP设备、宽带接入设备、宽窄带综合接入设备等。接入节点应能提供100Mb/s以上速率的接口与汇聚节点相连,远距离传输时优先选用光纤作为物理层媒介。接入层设备应具备用户数据隔离、端口隔离和广播抑制功能,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接入层设备要满足复杂运行环境(供电、环境适应性、线路适应性)要求,支持管理中心对设备的统一管理、配置和测试功能,具

41、备环境监控的能力,降低网络的维护及运营成本。6.3.4.3 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本小节中的以太网接入是指利用以太网幀结构、接口和MAC层及MAC层以下协议来实现用户宽带接入的技术。以太网接入网由局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组成。在面向小区用户的应用中,局侧设备一般考虑放在小区,用户侧设备放在居民楼;在面向商业用户的应用中,局侧设备放在大楼内,用户侧设备放在各楼层;对于其它用户密集型区域,局侧和用户侧设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放置。局侧设备必须提供与用户侧设备连接的接口、与汇聚层设备连接的接口、网络管理接口,可以选择提供与社区服务网络连接的接口。用户侧设备必须提供与局侧设备连接的接口、与最终用户计算机、网

42、络连接的接口。在网络拓扑结构上,局侧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之间推荐采用星型拓扑,局侧侧设备与汇聚层之间可采用星型拓扑,也可采用环形拓扑。有关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的详细要求参见YD/T 1160-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6.3.4.4 宽带无线接入网 有关基于3.5G技术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的详细要求参见YD/T 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3.5G固定无线接入。 有关基于LMDS技术的宽带无线接入网参见相应的行标。6.3.4.5 无线局域网接入有关无线局域网接入详细要求参见6.4.13。6.3.4.6 基于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1) 基于H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基于

43、H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参见YDN056-1997接入网技术要求 -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暂行规定)。2) 基于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基于V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参见相应的行标。3) 基于SH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基于SH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参见相应的行标。7 业务7.1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的业务定位 中国移动宽带城域数据网提供目前IP网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应充分考虑基站数据业务的接入以及未来3G接入的需要。在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前提下,提供实时的传统上在电信网络上提供的电信业务,特别是移动电信业务, 例如WAP业务、GPRS业务、网上短消息业务等;在网络资源足够的情况下,提供网络资源出租业务。与智能网配合,可以提供智能网业务, 例如点击拨号、点击传真、INTERNET呼叫等待等业务。7.2 网络近期开放业务建议1)基站数据接入基站数据接入业务主要指,通过城市宽带传送网的传送层面为基站与BSC以及BSC与MSC之间提供业务信号传输通道。2) 固定用户接入业务。 面向企事业和居民用户以及社区宽带网运营商,提供高速率的国际互联网和本地网络等站点的访问业务。主要的应用层业务包括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