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5399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综述摘要:通过对失业相关理论的重新概述,能较为清晰的了解失业的定义、类别和影响,为对失业现象的原因解释做下铺垫;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分析出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总量增长过快,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严重失衡;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供需结构的差异;金融风暴的持续影响等;最后根据现象的差异性,从宏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失业;大学生就业;农民工;下岗职工1978-2009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长了80多倍,经济增长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全国登记失业率已经攀升到4.3%,全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受各方

2、面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从理论方面对失业问题进行概述;然后针对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的现状,从学术界对失业问题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针对中国的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理论概述1.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一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在规定的调查时间范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结构做过登记的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根据失业的定义,失业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没有工作,即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解雇。2.失业的区分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失业区分为:自

3、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此类失业一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根据产生失业的原因,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

4、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

5、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藏性失业。3.失业的影响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以分为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家庭的稳定和失业者人际关系的影响,而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

6、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失业问题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解决失业问题成为每个国家的重大课题。二、文献综述微观方面来讲,我国现阶段的失业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有企业改制导致下岗职工增多。这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伴随着大量下岗工人的出现。狄景山(2002)1认为

7、,部分国企职工下岗的原因是中国人口太多,生产力水平太低,存在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另一方面是旧的就业机制多年积累起来的矛盾的总爆发。市场经济的竞争、现在企业制度的推进必然造成企业的优胜劣汰、兼并破产,使原企业职工有可能下岗失业。2.对外贸易型企业职工短期失业严重。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也很大,由于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造成了失业人数增加。霍东建(2001)2指出了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中国就业再短期内会增加失业人数。从长期来看是积极的,中国更多的融入国际金融潮流,要求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高,素质低的人员

8、失业率会更大,这将有利的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金融危机对失业有周期性的影响。3.大学生就业难,这属于结构性失业问题。由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持续的高校扩招,此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出来,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教育部44所直属高校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83%、86%、50%,这些数据表明,在毕业之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工作没有着落。崔玉平(2003)3在人为造成这种险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过慢,增加的岗位不能满足需求。其次是工资结构的刚性限制了队劳动力的需求。由于教育的高投入使大学生有了对就业的高回报预期。郑力文(2005)4从绝对性、

9、结构性、区域性三方面来分析现阶段的知识视野。杨勇、李仙娥(2005)5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入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存在着传统经济与现在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但是传统经济部门难以吸纳知识劳动者,因此高学历者都往现在生产部门挤,从而造成现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知识失业因此产生。涂思义(2005)6指出就业壁垒重重,市场不公平也是造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之一。4.农民工就业形势虽着劳动力流动的加速愈发明显,这属于摩擦性失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为我国历届政府重视,农民工的流动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农民工的保障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艾春祁(2005)7就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代中国进程武功人员

10、的生存现状,他重点指出农民现阶段与土地的联系正在处于慢慢淡化的关系。肖云,徐艳中(2005)8指出了农民工的就业现状:首先是工作不稳定、失业率高、农民工失业保障制度不完善;其次是歧视性的就业环境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最后是农民工的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综合学者们的观点,造成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总量增长过快,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严重失衡;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供需结构的差异;金融风暴的持续影响等。三、对策与建议对于缓解失业问题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分类进行分析。(一)宏观角度我国学者对于此问题较为一致的观点有:首先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

11、目前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其次是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1.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的作用,可以大量的吸收劳动力。然而在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阻碍了其健康发展。狄娜,刘建军(2005)9认为发展中小企业关键在于政府政策的有效扶持,政府应努力探寻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2.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以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促进就业的法律也应有完整的体系。构建我国就业失业法律体系,应该从就业前、就业中、失业后三个阶段来入手,实现依法促进就业、保障就业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设立

12、相应的条款,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二)微观角度我国学者针对我国不同的失业群体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1.下岗职工。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李金华(2000)10提出了五项措施:第一,实行企业和劳动者完全脱钩制,劳动者在离岗前企业一次性支付高额补偿金后,职工与企业完全脱离关系;第二,实施有组织的劳务派遣;第三,企业与职工实行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第四,离岗休养制;第五,鼓励下岗职工参加社会公益性就业。2.大学生就业。崔玉平3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毕业生就业,高校在考虑教学内容、速度、质量等方面的同时应当引进外国的经验,加强学生相关学业的资格培训,更好的实现就业;郑确辉(2

13、005)11提出拉长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和加强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观点来促进大学生就业。3.农民工。艾春祁7等提出建立一定的农民工保障制度,来应对农民工的短期失业问题;而付纪元,严燕飞(2005)12对时下出现的民工荒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以提高农民工素质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匹配度。这样既能促进农民工就业,又能缓解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参考文献1狄景山.国企职工下岗原因探析J.发展论坛,2002(6).2霍东建.入世就业与人才J.经济论坛,2001(5).3崔玉平.关于大学生的就业与事业问题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2).4郑力文.

14、“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J.经济论坛,2005(12).5杨勇,李仙娥.试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失业”J.北方经贸,2005(2).6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程度教育学院学报,2005(2)7艾春祁.妥善解决好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8肖云,徐艳.论农民工失业及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重庆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2005(1).9狄娜,刘建军.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J.经济论坛,2005(3).10李金华.关于下岗再就业方式的评析与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2).11郑确辉.造就大学生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就业门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5(2).12付纪元,严燕飞.论民工荒与结构性失业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