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5733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2生物的分类(1)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 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 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了 解 生 物 圈 第一节、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2.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条件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 、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4 、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

3、,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5.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 一片草原, 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态系统生物组成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和植物)分解者细菌、真菌(能把动

4、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3.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3.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食物链中不能出现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4.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

5、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的范围1.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 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被誉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系统(海平面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年产氧量占地球年产氧量的70%)淡水生态系统(

6、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并参与气候的调节)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为代表,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在栽培和管理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一、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放大物象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

7、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1. 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 目镜长的放大倍

8、数低,物镜长的放大倍数高。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且变暗。点拨: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实际位置的判定:转动目镜,如果污点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移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随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还是没有移动,则污点在物镜上。物象的移动:由于我们从物镜中看到的物象为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所以物象在什么方向,就把标本向什么方向移动才能使其位于视野的中央。第二节、植物细胞一、常用的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三种: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

9、、青霉等制成按保存时间,可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二、观察植物细胞实验1.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材42 页)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2. 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3. 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有利于物质交换。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

10、所。点拨: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视野中的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是一片空白,用镊子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压盖玻片时,一般不会变形或移动。第三节动物细胞一、观察动物细胞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点拨:比较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的不同滴(生理盐水)刮涂擦盖染吸滴(清水)撕展本实验中载玻片上应滴加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和人体内的液体环境相似,有利于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的形态、结构各异。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

11、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有利于物质交换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 :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 :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3.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益物质进入;有害物质禁入;排出细胞内产生的废物4.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

12、量转换器是叶绿体。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1.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细胞的生长分不开的。2.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平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新细胞。4.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而且新细胞核与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5. 染色体染色体位于

13、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5. 细胞核、染色体、 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1. 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2.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3.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

14、做组织组织的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2.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3.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微观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 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

15、官:花、果实、种子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教材64 页)。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植物结构层次(微观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点拨: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项目植物动物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结不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构成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同没有系统,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有八大系统,由系统构成动物体层相同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次器官。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 单细胞生物:

16、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2. 草履虫:形态:像倒转的草鞋。结构及功能:纤毛:布满体表,纤毛的摆动使其旋转前进。 表膜:氧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口沟:取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由此进入体内。食物泡:消化食物。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细胞质:促进物质代谢。细胞核:大核:营养;小核:生殖收集管、伸缩泡:收集、排出废物。3.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益处:鱼的饵料;净化污水害处:引发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形成赤潮点拨:单细胞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它们既有动物,如草履虫、痢疾内变形虫;也有植物,如各种单细胞的藻类;还有的属于真菌

17、,如酵母菌等。注意:不要以为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能自由运动,就认为它们都是动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一、藻类植物:1. 代表植物:单细胞藻类:硅藻、衣藻。多细胞藻类:海带、紫菜、水绵等。2. 形态特征: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3. 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4. 与人类关系: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可供食用。工业和医药上的原料。二、苔藓植物:1. 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泥炭藓2. 形态特征:植株

18、矮小,有茎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有假根,无输导组织。假根只具有固定作用,无吸收能力。3. 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墙壁上。4. 与人类关系:可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三、蕨类植物:1. 代表植物:肾蕨、铁线蕨、满江红、桫椤等2. 形态特征:植株高大,具有真正的根、茎、叶,有真正的输导组织3. 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4. 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观赏、饲料、绿肥。 2 亿年前的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煤。点拨: 1. 海带等大型海藻的个体一般分化为叶状体和根状物,只起固定的作用,没有输导组织,不是真正的根和叶。2. 苔藓、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

19、环境中,并不是说其生活过程不需要光。相反,它们在生活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光的照射,只是不需要强光的照射。3.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4.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5. 苔藓、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也需要接受光照,因为它们在生活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光的照射,只是不需要强光的照射。第二节种子植物种子植物:能结出种子,并且靠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一、种子的结构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淀粉遇碘会变蓝!胚是新植物体的幼

20、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8胚芽(1) 菜豆种子胚轴胚(双子叶植物)胚根子叶: 2 片,储存营养物质种皮和果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芽(2) 玉米种子胚轴胚(单子叶植物)胚根子叶: 1 片,转运营养物质胚乳:储存营养物质二、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柏、云杉、银杏、苏铁等。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如桃、花生、葡萄、毛白杨等。1. 果实常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如杨和柳的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飘扬)2.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

21、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点拨: 1.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胚乳是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具有的结构,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不是胚的结构。2. 松树的球果、银杏的“白果”是种子,而不是果实。3.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多为平行叶脉,双子叶植物叶片多为网状叶脉。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P89)(1)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与光照无关)(2) 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 吸水;(2)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

22、胚芽、胚轴;(3) 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4)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9(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吸收子叶运输到发育胚根发育根种子水分或中的营养物质胚轴发育连接根和茎的部位三、种子的发芽率胚乳胚芽茎和叶(1) 抽样检测: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2) 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3) 重复测定24 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点拨:1、种子萌发时必须同时具备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23、。2、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化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依据植物生长所需适量施用。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根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一、幼根的生长幼根的生长: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作用分生区:分生组织,产生大量新细胞伸长区:在长度、体积上明显增加使根生长成熟区: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为成熟区的细胞;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量,靠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二、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

24、:发育成芽芽轴:发育成茎水含氮的无机盐:促进枝叶繁茂。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无机盐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含磷的无机盐:使植物开花、结果提前。10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现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无机盐:促进淀粉形成和茎秆健壮。缺钾时,植株茎秆软弱,易倒伏,叶边缘和尖端呈褐色,逐渐焦枯。有机物:叶的光合作用制造花柄、花托、萼片、花瓣第三节开花和结果花的结构雄蕊(花药、花丝)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开花和结传粉和果受精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自花传粉传粉方式靠昆虫传播异花传粉靠风力传播人工辅助授粉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

25、程。受精过程 (P105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萼片、花瓣、雄蕊(都凋落)柱头凋落;花柱凋落子房壁果皮雌蕊珠被种皮果实子房胚珠卵细胞 +精子受精卵胚种子极核+精子受精极核胚乳点拨: 1. 不同植物的花,子房内胚珠的数目不同,形成的果实内种子的数目也不同,只要是完成了受精作用的胚珠, 就可以随子房发育形成种子。如西瓜、苹果等。2.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3. 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它们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4.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倒雌蕊柱头上的过程。5. 人工辅助授粉:是为了弥补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传粉的不足而给植物进行的辅助授粉。 6受精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柱头分泌黏液,花粉在粘液的刺激下

26、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进入胚珠内部,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2. 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导管:由许多长形、管状细胞所组成的中空管道。 途径:根吸收水分木质部导管植物体各处3.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长粗。二、叶片的结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主要起保护作用。叶表皮片的保卫细胞

27、:半月形,成对存在,中间的孔隙教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结叶肉:含大量叶绿体,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构叶脉:具有支持作用具有输导作用:导管输送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关闭。三、植物的蒸腾作用1. 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 部位:叶片及幼嫩的茎3. 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四、绿色植物参与生物

28、圈的水循环意义: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用碘液染色。(现象:由于淀粉遇碘变蓝,观察到见光部分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色) 结论:说明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片是绿色植物制

29、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2.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植物体:三个水平细胞水平: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器官水平:种子等器官的大部分成分。个体水平:冬天树木长得慢,甚至停止生长。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的其他

30、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则兼而食之。第五章物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普利斯特利的实验(P122)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1、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

31、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1. 演示实验:种子萌发产生热量。种子萌发放出二氧化碳。种子萌发吸收氧气。2.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反应式:线粒体:有机物 +氧气线粒体二氧化碳 +水+能量(呼吸作用)3.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

32、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4.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5.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终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碳氧平衡: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的有机物分解以及燃料的燃烧,都要消耗氧气,

33、排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3. 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应当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4.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位叶绿体线粒体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变化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联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产物运输等所需要的能量正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三、从我做起,保护植被1198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198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3. 我国植树节:每年3 月 12 日4.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