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5991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晋中黄岩增容公示本.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编制日期: 2015年9月单位资质签字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法人代表刘宏新联系人刘宏新通讯地址太原市府东街169号联系电话0351-4266471传真0351-4266471邮政编码030001建设地点变电站变电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北约600m处。支持文件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批准文号晋电发展2015617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R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电力供应总投资(万元)1876环保投资

2、(万元)3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8%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本工程主要包括:在黄岩 220kV变电站站内新增 3#主变,容量为 180MVA(前期(2180)MVA,本期将扩建一台1180MVA,终期规模3180MVA)。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R)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项目不增加生活污水,原由生活污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量1m3/h)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伴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设施的使用情况扩建的3#主变运行期间会产生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黄岩站现主变容量2180MVA,于2012年1月并网运行,主

3、要承担为昔阳东部地区负荷供电的任务,主供阳煤电石、110kV闫庄站、蒙山隧道等。2014年黄岩站主变负载为170MW,分别供给阳煤电石(160MW)和东部地区负荷10MW。阳煤电石正常生产的报装负荷为270MW,已批复黄岩站出6回110kV线路进行供电。目前黄岩-阳煤电石已出线2回,4回备用。考虑其负荷变动较大,开炉与停炉时负荷差值最大可达70-80MW。若阳煤电石正常生产,势必会拉动用电负荷增长。考虑原有负荷的增长和新接入的大用户负荷,预计2016年黄岩站负荷最大将达到386MW。另外,作为高家岭110kV变电站的备供电源,当昔阳220kV变电站检修时,黄岩站需要转供高家岭站的全部负荷,最大

4、负荷可达416MW。2015年黄岩站附近拟投产一座煤层气电厂,具体位置在大寨镇厚庄村北侧 500米处,利用附近煤层气资源建设(242 MW +142 MW)煤层气发电机组。已批复新建电厂至黄岩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并网线路约11公里,导线选用 300mm2钢芯铝绞线。综上,考虑此煤层气电厂以110kV电压等级接入黄岩站,则2016年黄岩站最大负荷可达290MW,不能满足需求;考虑经济形势可能导致的煤层气源不稳定,则黄岩站目前2180MVA已不能满足供电需求,黄岩220kV变电站增容工程是非常必要的。2编制依据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

5、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年8月27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1、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1997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2007

6、.9.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1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科200485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修订本)15、【环办201213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2.2 技术规程、评价标准和导则1、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2、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3、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

7、-1996)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6、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输变电工程(HJ 705-2014)8、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HJT2.3-93)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2.3 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和设计资料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2、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合同。3.

8、 工程概况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工程组成详见表1。表1 本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项目名称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工程设计单位国网山西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压等级220kV /110kV /35kV工程地理位置变电站位于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北约600m处。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名称内容规格及型号备注主体工程1#主变压器现有1180MVA保留原有,户外布置2#主变压器现有1180MVA保留原有,户外布置3#主变压器新增1180MVA新增三相三卷有载调压变压器220kV配电装置进出线8回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进出线13回户外

9、布置配套工程无功补偿原有低压侧电容器610Mvar,本期新配置310Mvar,分组投切户外布置计算机控制系统1套/公用工程供水城市给水管网/排水雨水由管网集中后加压排至站外,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量1m3/h)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和雨水一起排至站外。保留原有采暖采用空调与电暖气结合方式保留原有消防排油充氮灭火装置/环保工程主变降噪选用低噪主变压器环评要求事故油池一座30m34工程规模4.1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4.1.1变电站地理位置昔阳黄岩220kV变电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北约600m处。站址海拔高度791.65m,站区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集中

10、管网排水,场地设计坡度为1%左右。站外道路由站址东侧连接至县级公路。地理位置图见附图一。4.1.2本期规模黄岩220kV变电站2012年6月投运,现属于无人值守站。现拥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2180MVA, 采用有载调压三卷变压器,电压等级220/110/35kV,预留有3#主变位置。本期扩建一台180MVA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220kV、110kV配电装置主接线型式不变,35kV主接线本期采用单母分段加单元接线方式, 无功补偿根据系统资料3#主变无功补偿容量按30Mvar考虑,本期新配置310Mvar,分组投切。4.1.3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本站22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南侧

11、,11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北侧,主变压器、35kV配电装置等布置在220kV、110kV配电装置之间,电容器布置在西侧。本期工程220kV、110kV配电装置构架已按远景规模一次建成,主控楼及附属设施布置在主变压器东侧的站前区。主变场地,配电装置均设有环行道路 。本期扩建的1台180MVA主变布置在原预留3#主变位置。220kV配电装置为悬吊式管母线分相中型布置,110kV配电装置为支持式管母线分相中型布置,35kV配电装置采用铠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户内单列布置。变电站其他各级配电装置布置均与一期保持一致,在原预留位置建设。35kV开关柜配电装置布置仍与一期一样采用户内单列布置形式

12、。变电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4.1.4变电站事故油池及废蓄电池本工程新建主变压器含有用于冷却变压器的油,属于非重大危险源。按照规程要求对带油设备设置事故油池,该变电站设置事故油池的容量为30m3,参照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218-2005)“总事故油池容量不应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中的相关要求。变电站事故油池容积能够满足本期工程需求。当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漏油时,通过排油管道集中排至事故油池。220kV变电站一般45年检修一次,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渣也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油均应由有废油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应与有废变压器油的危废处理资质

13、的单位签订相关回收协议,并且将废油回收工作切实落实执行。另附山西省电力公司文件晋电物资 【2012】1446号,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见附件5)。4.1.5变电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站址周围200m内无民房,均为农田。(见附图2黄岩220kV变电站周围环境示意图)。5. 评价等级、范围、因子5.1 评价等级5.1.1电磁环境 根据HJ 24-2014及该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本次评价等级为: 变电站电磁环境进行二级评价;5.1.2 声环境根据HJ 2.4-2009及该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本次评价等级为: 变电站声环境进行二级评价;5.1.3 生态环境根据HJ 19-2011及该项目具体情

14、况确定本次评价等级为: 变电站生态环境进行三级评价;5.1.4 地面水根据HJ/T 2.3-93及该项目具体情况(项目附近无河流)可知本建设项目为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本报告只简要说明所排水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5.1.5 其他: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少量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合理处理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主变压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事故废油、直流系统产生的废旧电池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所有固废产生量少且对环境影响很小,本报告只简要对固体废物产生量、去向及相应要求进行叙述。 大气污染物主

15、要为施工期的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本工程为增容工程,其产生量及产生时间都较有限,本报告仅对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施工期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5.2 评价范围 工频电磁场评价范围:站界外40m范围内区域。 声环境评价范围:厂界噪声:围墙外1m处。环境噪声:围墙外200m范围内区域。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围墙外500m范围内区域。6 评价目的1、该变电站增容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2、对工程所在地及周围地区的电磁环境、声环境等背景进行监测,对工程涉及区域有关环境现状资料进行收集、调查,掌握拟建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了解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环境状况。3、根据输

16、变电工程特性和当地环境状况,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周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当地社会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4、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对不利影响提出防护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小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程度,使工程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更好地统一。5、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7. 工程建设的环保设施本工程的总投资为187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3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8%。环保投资明细见下表2。表2 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序号项 目指标投资金额(万元)黄岩变电站增容工程1选用低噪主变压器增加费用1套20.002环境管理定期检查14.00合计34.0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扩建项

17、目,涉及原有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为黄岩220kV变电站现有情况。黄岩220kV变电站现有环保设施如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事故油池等已建成运行,本次环评前,黄岩220kV变电站已进行了环评并取得了批复(晋环函【2012】968)并完成了环保验收。根据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站址和线路经过区域的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项目建设区域无明显的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环境质量状况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

18、,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为:220kV变电站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为了解现有的变电站工程周围及敏感点的电磁及噪声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资质证号2012002604U)对变电站站址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噪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并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a、 本项目监测采用的仪器均经过国家计量标定,且均在有效期内。表3 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监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计量标定标号有效期1低频电磁场探头/场强分析仪EHP50C/8053352WN70918/262WL71022XDdj2015-04932016.03.252积分声级计HS5670

19、B02006031JDTX201417502015.12.06b、质量保证、监测仪器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仪器工作状态良好。、监测人员经过上岗培训,持有上岗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要求操作仪器,认真做好记录。、专人负责质量保证及质量检查工作。1.1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设备、时间、 监测时间和气象条件2015年9月34日,监测时气象条件为:晴天、1025、静风、湿度为4050。 监测设备及方法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PMM8053B场强测量仪频率响应:5Hz100kHz测量范围:电场0.01V/m100kV/m、工频磁场强度为1nT10mT 工频电场及工频磁场测量方

20、法按照以下的有关规范标准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 监测频次工频电磁场每个测点在稳定情况下监测5次,每次测量观测时间 15s,取5次监测的平均值。1.2 噪声监测设备、时间 监测时间2015年9月34日,监测时气象条件为:晴天、1025、静风、湿度为4050。 监测设备及方法声环境监测采用HS5670B型积分声级计,在年检有效期内。声环境测量方法按照以下有关规范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1.3 监测布

21、点表4 黄岩220kV变电站监测布点一览表黄岩220kV变电站增容工程项目名称监测时间及气象条件监测点位方位及数目监测点位位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015年9月34日,监测时气象条件为昼:晴天、10-25、风速1.3-2.9m/s、湿度为40-50;夜:晴天、10-17、风速1.3-2.9m/s、湿度为40-50。东侧1个厂界外5m,高1.5m处南侧1个西侧1个北侧1个环境噪声东侧1个厂界外1m处南侧1个西侧1个北侧1个详见附图2监测布点图。1.4 项目建设区的电磁、噪声环境现状监测数据1.4.1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状:表5 黄岩220kV变电站增容工程环境工频电磁场监测数据一览表工程名称监测

22、点位置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T)黄岩变电站变电站围墙东侧5m23.60.018变电站围墙南侧5m241.70.154变电站围墙西侧5m25.80.019变电站围墙北侧5m754.20.247 1.4.2 噪声现状:表6 黄岩220kV变电站增容工程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一览表名称监测点位置昼间(dB(A))夜间(dB(A))黄岩变电站变电站围墙东侧1m40.538.6变电站围墙南侧1m41.239.1变电站围墙西侧1m40.338.7变电站围墙北侧1m49.645.3由现状调查结果可见,变电站厂界噪声水平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

23、(A),夜间50dB(A))的要求;厂界的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满足4kV/m、0.1mT的推荐限值的要求。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黄岩220kV变电站站址周围200m内均为农田,无民房。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标准: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环境中电场、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以4kV/m工频电场限值和0.1mT工频磁场的限值作为评价标准。本次评价参照该标准执行。2、声环境标准:变电站周围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磁场:根据电磁环

24、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环境中电场、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以4kV/m工频电场限值和0.1mT工频磁场的限值作为评价标准。本次评价参照该标准执行。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标准。营运期站址周围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总量控制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1 变电站施工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2. 主要污染工序:2.1施工期本项目扩建主变工程,主要为新上一台主变,并完善相应电气设备部分,同时新

25、建一座油池。根据现场踏勘,施工期尚未开始,该变电站已在建设之初对拟新增的主变预留出建设用地。因此,本次施工期土建工程较少,主要以电气设备的安装为主。2.2运营期 电磁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220kV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周围一定范围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磁场。 噪声220kV变电站运行,主变压器会产生噪声。 废水220kV变电站运行期会产生生活污水,变电站设计无人值守,仅巡视人员定期巡查,全年产生生活污水不超过50t,生活污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变电站站区设置了防渗处理的事故油池30m3,一旦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将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油池,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没有影响。

26、事故油应由有相应危废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利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应与有废变压器油的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签订相关回收协议,并且将废油回收工作切实落实执行。)参照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218-2005)“总事故油池容量不应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中的相关要求,事故油池容积能够满足本期工程建设要求。固体废物变电站运行期为变电站主变压器维修产生的废油渣、直流系统产生的废旧电池以及巡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送电线路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物。环境空气变电站运行期间不产生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27、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不大于3.0mg/m3不大于3.0mg/m3水污染物施工废水及施工期生活污水SS、BOD5COD、氨氮/施工废水和地下渗水一道沉清回收用于泼洒抑尘或再利用。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居住点。运营期生活污染源小于50m3/a生活污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变电站增容工程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固体废物土石方/生活污染源生活垃圾微量定期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主变压器事故废油/由省电力公司统一回收处理直流系统废旧电池噪声主变压器噪声不大于70dB(A)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其它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昔阳

28、黄岩220kV变电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北约600m处。工程所在地区无珍稀植物和国家、地方保护动物,对当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甚微。施工仅在站内进行,本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几乎没有。环境影响分析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现场踏勘,该工程尚未开工建设。本项目变电站增容工程为扩建项目。根据现场踏勘,施工期尚未开始,该变电站已在建设之初对拟扩建内容预留出建设用地。因此,本次施工期土建工程较少,主要以电气设备的安装为主。主要环境影响如下: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新建一座油池会涉及土建工程,但本次施工期土建工程较少,主要以电气设备的安装为主。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

29、要表现为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期扬尘产生量少,只要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施工活动几乎不会影响场地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而且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1.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含有水泥沙浆成份的冲洗设备废水,本报告要求建设单位将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后用于站内泼洒抑尘,因此,产生的施工废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1.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少量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合理处理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1.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主变扩建工程主要在变电站内进行,因此施工量小,基本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各种影响也随之消失。

30、本次评价针对本项目扩建主变工程提出以下生态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场地设在该站内,不另行租、征地;2)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 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扩建主变工程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1.5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大型机械设备数量及使用频率均较低,主要噪声源为运输车辆及小型机械设备安装产生的噪声。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尽量减少碰撞声音;运输车辆在经过周围村庄时应限制车速,尽量减少鸣笛。在采取以上噪声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5.1变电站施工噪声水平类比调查变电站内施工时场地平坦,且机械设备大多露天作业,声传播条件很好。变电站施工期机械运

31、行将产生噪声,根据国内外同类变电站施工所使用的设备噪声源水平类比调查,其中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如下表7所示。表7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及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dB(A)设备名称距设备距离(m)噪声源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昼间夜间电锯、电刨19970551.5.2变电站施工噪声预测计算模式根据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施工噪声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p(r)为距施工设备r(m)处的噪声级,dB; Lp(r0)为与声源相距r0(m)处的施工噪声级,dB。1.5.3施工噪声预测计算结果与分析根据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和施工使用情况,利用表7中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类比

32、资料作为声源参数,根据(2)中的施工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计算出与声源不同距离出的施工噪声水平预测结果如表8所列。表8 距声源不同距离施工噪声水平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声源(dB)5m10m20m30m40m50m80m100m150m200m结构装修电锯电刨99928578747169646259561.5.4变电站施工噪声影响预测分析变电站内施工噪声离施工场界10m处噪声水平为7585dB(A),变电站的施工噪声水平昼间在施工场界外100m处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变电站夜间施工必须停止使用电锯和电刨等高噪声施工机械,若因工序需要开工作业,必须取得环保部门的施

33、工许可,方可进行施工。1.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小结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上述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并加强监管,使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运行期主要污染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噪声及其它。2.1 220kV变电站环境影响分析 2.1.1变电站声环境影响变电站运行噪声源主要来自于主变压器等大型声源设备。变电站最主要的声源为主变压器,主变采用低噪声主变,距变压器2m远处的噪声级不大于7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变电站噪声预测计算的

34、基本公式为:上式中:距声源处的声级,dB;参考位置处的声级,dB;声源几何发散引起的声级衰减量,dB;声屏障引起的声级衰减量,dB;空气吸收引起的声级衰减量,dB;附加衰减量,dB。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为:L(r)=L(r0)-20lg(r/r0)式中L(r)、L(r0)分别是r、r0处的声级。对某一受声点受多个声源影响时,有:上式中:Lp为几个声源在受声点的噪声叠加,dB。按照本工程上述情况,按照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模式进行预测,预测计算结果见表9。表9 本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预测值 dB(A) 点位时间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昼夜贡献值22.821.72

35、2.530.0由表9的计算结果可知,220kV黄岩变电站投运后,其运行噪声对四周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值昼夜间不大于30.0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变电站周围200m范围内无民房,变电站运行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无影响。2.1.2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预测分析和类比调查结果表明晋中黄岩22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运行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 4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 的控制限值。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具体内容详见电磁

36、环境影响评价。3.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本项目变电站增容工程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工程未开始建设。因此,本次评价要求从设计阶段开始加强污染防控,制定具有针对性地污染防治措施,从而将运营期的电磁辐射影响及其他污染问题降至最低。3.1 变电站工程污染防治措施3.1.1设计阶段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项目变电站增容工程为原址内进行,符合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中站址选择要求,本次评价针对本项目提出以下要求: 变电站扩建工程仅在站内进行,破坏的场地做法需按原做法恢复,场地打3:7灰土300mm厚而后铺水泥方格砖硬化。 对产生大功率的电磁振荡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将机

37、箱的孔、口、门缝的连接缝密封。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噪声提出严格的限制,在总平面布置上将站内建筑物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分开布置。 在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3.1.2运行期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为控制变电站噪声源对环境的噪声影响,总平面合理布置,3#主变压器安装于站区中央位置,同时考虑噪声控制措施。 合理选择变电站的配电架构高度、相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 本项目变电站增容工程要进行一定电气设备的安装,应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选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设备,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

38、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将能有效地降低静电感应的影响。 在变电站周围不得再修建建筑物,减少公众活动。 对当地群众进行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方面的环境宣传工作,加强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工作。4. 生态功能区划该项目所在区域主要为:昔阳生态农业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功能亚区。该区的发展方向是:本区是松溪河的源头,有涵养水源、保护水源的使命,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改造荒地丘陵,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并探索适于在本地生长的草本,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的建设不违背其主要保障措施和发展方向,所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晋中市生态功能区的相关要求。生态功能区划图见附图5。5. 生态经济区划该项目沿线主要为:R昔阳

39、县大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区。该区的发展方向是:1.以当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景观,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产业,以人造梯田和窑洞式民宅等人文景观特色,吸引城市游客渡假;2.适当开发区内林业资源,但同时要做好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可在森林公园周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本项目的建设不违背其主要保障措施和发展方向,所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晋中市生态经济区的相关要求。生态经济区划图见附图6。6. 其它6.1 变电站运行,对植被、道路交通不会产生影响。6.2 变电站运行期间,会产生生产废油及生活污水。本工程新建主变压器含有用于冷却的变压器油,属于非重大危险源。按照规程要

40、求对带油设备设置事故油池,该变电站设置防渗事故油池的容量为30m3,(参照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218-2005)“总事故油池容量不应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中的相关要求。)当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漏油时,通过排油管道集中排至事故油池,变压器油存入事故油池,危险废油应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应与有废变压器油的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签订相关回收协议,并且将废油回收工作切实落实执行。)一旦发生主变压器漏油事故,主变压器油可排入事故油池,不外排,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不超过50t/a,生活污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

41、设施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6.3 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及检修产生的废油渣、废电池。生活垃圾由变电站清洁工人送至附近的城市垃圾中转站。变电站一般45年检修一次,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渣也属于危险废物,主变检修所产生的废油渣均应由签订回收废油的相应单位进行回收处置。220kV变电站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应由有相应蓄电池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使用的为山东圣阳公司提供的铅酸蓄电池,虽然与该公司签订了回收协议,但该公司无相应回收资质,并且为省外公司,危废的运输及报批有相应难度。建议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与省内有相应蓄电池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并认真履行

42、协议内容。另附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文件晋电物资 20121446号,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见附件4)。表10 本工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相关批复文件相关环评批复文件是否齐备。2达标排放厂界工频电磁场及噪声达标排放。3水土保持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已恢复,变电站四周无水土流失问题。4敏感目标调查变电站周围是否增加了敏感目标,如增加,应对敏感目标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跟踪监测,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指标应不存在超标现象,如果有提出处置措施。5是否存在潜在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应不存在潜在的不可逆生态环境影响。6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主要针对变电站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事故油池。核实事故油池容积(30m3)及是否注水,是否设置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废旧蓄电池回收变电站的废旧铅蓄电池的收集由省公司统一安排协调。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现场扬尘施工阶段洒水不大于3.0mg/m3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SSBOD5、氨氮污水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输变电设备工频电场变压器站中心布置。4kV/m工频磁场0.1mT固体废物生活污染源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于垃圾桶内,定期环卫部门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