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投资环境评估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投资环境评估導論隨著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産業與市場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影響其產業、市場發展的國家競爭力、國民購買力亦成為重要研究課題。對3C廠商而言,不論是政治穩定度、產業政策走向等政治環境,人口數量、家庭結構、城鄉差距等社會環境,或是經濟成長、進出口貿易、所得水準、消費支出等經濟環境,皆是廠商投資設廠、搶佔市場時決策所需的資訊。目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MIC觀點圖目錄圖一1953-2002年中國大陸居民家庭戶成長概況圖二2000-2003年中國大陸各級畢業生成長概況圖三1996-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就業概況圖四2002-2003年中國大陸各季度GDP的成長概況圖五1992-2003年
2、中國大陸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圖六1998-2003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概況圖七1996-2003年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及對美元匯率圖八1978-2003年中國大陸平均年收入和消費支出發展概況圖九2002-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家庭年平均收入狀況圖十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概況圖十一2004年6月中國大陸居民消費支出前10大城市概況表目錄表一中國大陸新舊憲法部分內容對比表二2004年中國大陸新出口退稅率産品目錄表三2004年中國大陸外商所得稅政策部分內容摘要表四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5號文件內容摘要表五2002-2003年中國大陸人口結構表六2000-2020年中國大陸三大城市聚落發展規劃概況
3、政治環境保護私有財産入憲中國大陸第十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透過憲法修正案,首次明確地將保護公民私有財産納入憲法,並提出政府徵用時將給予補償等條款,此項調整對於一個向來強調公民一切財産公有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可謂是一個國家制度上根本的轉折。(如表一)舊憲法新憲法第13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産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産的繼承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産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産權和繼承權。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産實行徵收?蛘哚缬?並給予補償。第11條第2款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
4、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第10條第3款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國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WTO衝擊現有產業政策傾銷與反傾銷事件大增在中國大陸加入WTO已有相當時日之後,主要貿易夥伴針對中國大陸低價產品的競爭予以反擊,2003年接連在鋼鐵、紡織、家具、彩電等領域對中國大陸提出反傾銷的訴求。2003年5月
5、2日在日本彩色電視機廠商的運作下,五河電子公司(FREI)、電子工人國際兄弟會(IBEW)、電子産品、家具和通訊國際工會(IUE-CWA),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對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彩電廠商的反傾銷訴訟。2004年4月13日(美國時間),美國商務部宣佈仲裁結果,決定對長虹、康佳、創維、海爾等中國大陸主要彩電廠商的21英吋(含)以上直立、背投式陰極射線管彩色電視機徵收4.35%至78.45%反傾銷稅。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開始利用WTO的相關條款,加強對外反傾銷活動:至2003年底為止,中國大陸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通訊等重點行業,提出
6、27件反傾銷案,其中15件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之新案。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繼2003年中國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發佈之後,2004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稅率平均調降3%;同時,建立中央、地方財政分別負擔75%和25%出口退稅款的新機制;對於已欠退稅款則由中央財政全額貼息償還。若從調整稅率的産品目錄來看,則可發現中國大陸政府提升第二產業的意圖:屬於原材料性質的原油、金屬、木材等退稅率調降為零;紡織、部分機電類産品則退稅率由17%調降至13%;受農產品關稅大幅下降9%-20%影響的農民,則期望透過提高農產加工產品退稅率的方式,鼓勵其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至於包括程式控制電話、電報交換機、
7、光通訊設備、重量不大於10公斤的便攜數位式自動資料處理機、PCB等資通訊産品,則在中國大陸大力扶持高科技產業的考量下,保持既有17%的出口退稅率。(見表二表二2004年中國大陸新出口退稅率產品目錄産品原退稅率新退稅率精煉礦、原油、木材、紙漿産品和羊絨5%13%0%金屬等資源性産品13%17%5%8%食用粉、加工肉類等農漁加工品5%13%鋼鐵、化學、塑膠、鞋業和鐘錶15%13%部分機電産品、服裝和紡織類17%13%程式控制電話、電報交換機、光通訊設備、重量不大於10公斤的便攜數位式自動資料處理機、PCB等17%17%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外資企業所得稅優
8、惠逐步取消過去中國大陸為吸引外資,各地政府提供不同優惠措施,導致全國企業所得稅差異甚大:中國大陸本土企業所得稅在一般地區、沿邊/沿疆/沿海、特區分別為33%、24%、15%;外商則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再投資退稅等優惠;此外,爲推動西部大開發,西部地區廠商所得稅爲15%,減半不足10%則按10%徵收。隨著中國大陸已成爲全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大的國家,再加上加入WTO之後許多既有保護本土企業的措施將逐步取消,為符合公平原則,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計劃逐步取消目前外商所享有的優惠,完成於2006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稅率25%)的目標。此外,將以調高所得稅稅前抵扣率的方法,以降低本土廠商實際稅賦,提
9、升其成本競?幜姳砣?表三2004年中國大陸外商所得稅政策部分內容摘要專案內容備註 兩免三減半企業從獲利年度起2年內不用繳納所得稅,從第3年起開始減半繳納所得稅適用於製造領域再投資退稅外國投資者將賺取的利潤再投資到中國大陸境內的其他專案或對原專案進行增資,均可享受退稅1.享受退稅的外商投資專案經營期不少於5年。2.一般性企業享有40%的所得稅退稅率;屬於政策扶持的出口産業與高科技産業享有100%的退稅率。免徴利潤預提稅外國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股息),免徴所得稅;對持有B股或海外股的外國企業,從發行該B股或海外股的中國大陸境內企業所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資料來源:
10、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産業政策手段從外顯轉向內隱補貼與配額制度終將消失2000年6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爲扶持本土IC産業發展所公佈之第18號文件,企圖透過本土產品增值稅超過6%(2002年降到3%)部分即徵即退的作法,來扶持當地半導體產業。然而,在2004年3月美國政府就中國大陸IC產業政策向WTO提出訴訟,並獲得日本、韓國、歐盟、臺灣聲援之後。中國大陸政府被迫作出讓步,於2004年7月14日與美簽署中美關於中?IC增值稅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承諾先前享受上述政策優惠的企業及産品期限為2005年4月1日,且同時取消即徵即退規定,至於境內設計、境外加工複進口的IC産品增值
11、稅退稅政策,將於2004年9月1日前宣佈取消,2004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在另一方面,1999年公佈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市場進入門檻的5號文件(見表四),亦在2004年6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相繼發佈?秶鴦赵簩_需保留的行政審批專案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412號文件)、第62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專案的通知之後,逐步走入歷史。儘管信息產業部仍以模糊處理的手段延續此一貿易障礙,然而在市場開放趨勢之下,預料未來生產許可、內銷配額等規定終將廢除,轉而透過產品檢測、核發入網證等行政流程創造另類市場進入障礙。表四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5號文件內容摘要主體物件條件措施 信息産業部本土及國際廠商無1
12、. 1999年起停止行動電話生産許可證的發放2. 對行動通信産品生産企業嚴格監管,並將行動電話的生産納入國家指導性計劃外經貿部國際廠商1. 在中國大陸設立研發中心2. 提高當地零組件採購比例3. 遵守40%的內銷比例限制據此批准生産所需配套件及零組件進口資料來源: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以產業標準創造另類進入障礙成為新手段隨著國際大廠以智慧財產權作為談判籌碼,對低價競爭的中國大陸廠商予以反擊,面對現行ISO、IEC16000等國際標準中,參與制定不足2、主導起草僅15項的中國大陸而言,以中國大陸資通訊市場爲籌碼,透過建立自己的技術標準,諸如網際網路領域的IPv6,3
13、G領域的TD-SCDMA,Linux軟體作業系統、無線射頻識別(RFID)、高解析數位影音光碟系統(EVD)以及數位家庭電子領域無線有線網路接入標準IGRS等,成為建構另類市場進入障礙的新手段。2004年透過自訂不同於全球的無線區域網路安全標準WAPI,中國大陸政府憑空創造一個中美貿易逆差談判桌上的新籌碼。在小試身手即嚐到甜頭的經驗之後,預料建立專屬產業標準將成為中國大陸政府未來制訂產業政策的新方向。社會環境人口與家庭戶數持續成長總人口繼續成長,高齡化趨勢明顯中國大陸自1978年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在出生嬰兒減少、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約810萬人的情況下,人口自然成長率從1978年的1.66%,
14、每年平均遞減萬分之七,到2000年淨增人口已跌破1000萬人。2003年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澳門)官方統計人口比前一年增加774萬人,達129,227萬人,繼續保持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大陸65歲以上人口持續增加,2003年佔總人口比重較2002年增加0.2%;據中國大陸官方估計,到2010年該部分人口比重將達到10%,進入高齡化社會。(見表五)對於資通訊廠商來說,隨著中國大陸計畫生育實施後所出生的嬰兒已陸續進入社會工作,可以預料未來每年新增消費者將逐步減少,不過在所得增加的趨勢下,產品普及率則反而提高。此外,獨生子女以及老年人的消費行為,將是瞭解市場需求與消費者行為時
15、,值得關注的二大族群。表五2002-2003年中國大陸人口結構指標年底數(萬人)比重/成長率 2003年2002年2003年2002年全國總人口129,227128,453100%100%城鄉城鎮52,37650,21240.5%39.1%鄉村76,85178,24159.5%60.9%性別男性66,55666,115 51.5%51.5%女性62,67162,33848.5%48.5%年齡0-14歲28,55928,774 22.1%22.4%15-64歲90,97690,302 70.4%70.3%65歲及以上9,6929,377 7.5%7.3%自然成長率出生人口1,5991,6471.
16、2%1.3%死亡人口8258210.6%0.6%淨增人口7748260.6%0.7%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家庭戶數成長,家庭規模縮小隨著子女爲求學或工作而離家謀求發展,以及結婚後盡可能選擇單獨居住,中國大陸家庭已由過去血緣關係爲基礎的三、四代同堂,轉變爲以婚姻關係爲主的小家庭。從1990年中國大陸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家庭平均規模3.96人/戶,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戶均人口降低至3.44人/戶、2002年3.39人/戶的數字來看,中國大陸小家庭的趨勢日益明顯。在人口總數持續成長、家庭規模縮小的趨勢下,中國大陸家庭戶數快速成長:2000年底家庭戶數已達
17、3.5億戶,2002年更超過3.7億戶的規模(如圖一)。家庭戶數的成長,對於以家庭爲消費單位的消費性電子産品而言,代表著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相關廠商若針對各地戶數成長速度進一步分析,將可瞭解行銷佈局的方向。圖一1953-2002年中國大陸居民家庭戶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城市化趨勢城市化速度持續成長從中國大陸城鄉人口的分佈狀況來看,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40.5%,比2002年成長1.4%,增加2000多萬人,其中約有1300萬人爲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若按每年提高1%的城市化速度推算,預計2015年中國大陸城市化比例將突破50%。值得
18、一提的是,2003年以前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在城市中實行收容遣送制度,三無人員(即在城市中無合法證件、無固定住所、無穩定收入的人)將被強制遣送原籍,導致大量城市地下人口産生,隨著2003年該制度的取消,城市地下人口的顯現以及農村進城人口的增加,中國大陸實際的城市化水平將高於官方公佈數字。由於中國大陸城鄉收入差距大,城市人口才是3C産品的主要有效消費族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著有效消費族群的增加,另一方面則因城市居民3C產品普及率較高,而使產品需求增加。小城鎮發展迅速由於農村擁有中國大陸過半的人口數,因此爲避免城市化過程中大城市的過度膨脹,中國大陸政府在九五和十五規劃中,都把在農村中經濟活動
19、較爲集中的區域推展小城鎮,再逐步發展成規模較小的城市,作爲加快農村城市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此政策背景下,中國大陸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到2002年底中國大陸建制鎮達19,811個,比2000年增加119個,成長率爲6%,建制鎮區總人口達1.1億人,平均每個鎮區人口達5,600人,比1999年增加9.4%。這顯示出農村人口大量向?倕集中的趨勢。小城鎮由於扮演農村經濟中心的角色,因此往往集中了農民的中、高收入階層,是農村3C産品的主要消費市場。對試圖進入中國大陸農村市場的3C廠商來說,若能掌握其市場規模小、行銷據點集中的特性,提前設立行銷據點,將有機會成為市場進入障礙。此外,中國大陸農村居民由於平均
20、所得、知識水準相對較低,因此產品價格敏感度呈現高階產品較低、低階產品甚高的特性,至於消費旺季則多集中在春節前,相關資通訊廠商在訂定行銷策略時應多加留意。三大城市聚落初步形成目前中國大陸已初步形成以上海爲中心的長江三角洲,以廣州、深圳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爲中心的京津環渤海地區三大城市聚落。2003年三大經濟圈的地區生産總值約占中國大陸GDP的40%,利用外資約占80%,出口貿易額約占70%。預計到2020年三大城市聚落成熟時,中國大陸總人口的55%、GDP的75%、工業總產值的85%、進出口總額的95%將集中在這些地區。同時,三大城市對中國大陸GDP的貢獻比重,也將提升到2010年
21、的50%,2020年則進一步提高到65%。(見表六)由於這三大城市集中了中國大陸最發達的地區,也是3C産品主要市場,因此關注其人口與家庭結構、所得與消費成長、消費行為,對3C廠商的行銷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表六2000-2020年中國大陸三大城市聚落發展規劃概況地區時間地區生産總值(億美元)占GDP比重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美元)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口容量(萬人) 長江三角洲2000年2,00020%2,8006806,8002010年5,00025%6,250-NA-NA-2020年12,00030%10,0001,00010,000珠江三角洲2000年1,00010%3,0009763
22、,9002010年3,00015%3,000-NA-NA-2020年8,00020%2,0001,2006,800京津環渤海2000年8008%2,400-NA-NA-2010年2,40012%5,000-NA-NA-2020年6,00015%9,000-NA-N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市長協會,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教育狀況在科教興國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各級畢業生數量近年來呈現上升態勢。從結構上來看,小學畢業人數由於受一胎化政策影響,從2000年開始出現連續下降的趨勢,2003年爲2,267萬人,比2000年減少151.3萬人;中學畢業人數則大幅增加,2003年取代小學畢業生成爲主流,
23、占當年總畢業人數50.2%;高校畢業生人數則由於1999年普通高校擴招導致其從2002開始大幅成長,2002年比2001年成長29%,2003年成長率則高達40.5%,累計畢業人數達5,005.8萬人,約占中國大陸總人口的3.87%,顯示中國大陸高等教育已從先前精英教育轉向大衆教育。(見圖二)由於高學歷者往往是3C産品的熱情擁有者,因此隨著中國大陸受過高等教育者的數量成長,對PC、MP3、行動電話等3C産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此外,值得3C廠商關注的是,中國大陸在校大學生正成爲一個新興的3C産品消費市場,目前中國大陸16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中,平均PC普及率爲20%左右,電子辭典普及率約爲60%
24、,行動電話普及率爲30%;其中,重點大學的各類產品普及率更高於平均值10%。隨著近幾年來中國大陸居民收入的成長,以及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加強投入,其未來市場商機將更值得期待。圖二2000-2003年中國大陸各級畢業生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歷年社會與經濟發展公報,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就業概況中國大陸城鎮在經歷1980年代生育高峰之後,當前正處在自然新生勞動力成長高峰期,加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以及國有企業下崗人員的增加,導致城市失業率不斷上升。2003年底中國大陸城鎮登記失業率爲4.3%,比2002年上升0.3%,2004年官方公佈之城鎮失業率目標為4.7%。在農村方面,由於受到
25、2003上半年SARS疫情的影響,農民進城工作管道受阻,導致2003年農村失業人口較2002年增加約167萬人。從就業情況來看,2003年底中國大陸就業人員達74,432萬人,比2002年底增加69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25,639萬人,增加85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成功者達440萬人。(見圖三)值得關注的是,由於中國大陸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上科系擴編未考慮人才市場需求,使得近年來中國大陸大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2003年7月在上半年SARS疫情肆虐的情況下,應屆畢業大學生就業率僅50%,遠低於2001、2002年70-80%的水準,大學畢業生就業日益困難成爲中國大陸就業市
26、場的新問題。對於3C廠商而言,失業人口增加一方面代表人力成本下降,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則將造成消費行為趨於保守,對市場需求有不利影響。圖三1996-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就業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經濟環境GDP快速成長2003年中國大陸GDP達116,694萬億人民幣(約14,093億美元),較2002年成長9.1%(此處為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聯合國報告爲8.5%),高於世界經濟成長率約6%,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平均GDP亦首次突破1000美元。從2003年各季經濟成長來看,除了第2季因SARS影響而大幅下滑外,其餘各季成長率都在
27、9%以上,特別是第3、4季,由於中國大陸政府採取減稅、增加公共支出和固定資産投資等措施,使得經濟快速反彈。2004上半年中國大陸政府爲抑制固定資産投資過快、農產品及進口原油價格上升而導致的通貨膨脹威脅,採取緊縮的財政、貨幣政策,使經濟成長率在2004年第2季微幅下降。隨著中國大陸已成爲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且原油三分之一以上依賴進口,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居高不下,加上房地產價格仍居高不下,促使中國大陸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持續攀升,在中國大陸政府趨於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維持的情況下,預計2004下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將可能低於上半年的水準。(見圖四)圖四2002-2003年中國大陸各季度G
28、DP的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固定資産投資過熱2003年爲彌補SARS疫情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2003年5月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特別發出通知,要求各有關部門務必保持固定資産投資的快速成長。影響所及,2003年中國大陸固定資産投資總額成長26.7%,比2002年多7%。2004年4月底中國大陸政府警覺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將導致產銷失調與通貨膨脹,隨即透過行政手段針對特定產業採取緊縮政策,使得2004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成長速度下降2.5%至28.6%,規模達26,082億元人民幣,其中房地産投資較2003年成長28.7%,達4924億元人民幣,第
29、二季在政策影響下較第一季下降12.4%。(如圖五)圖五1992-2003年中國大陸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中國大陸固定資產投資成長過快除了造成通澎隱憂之外,亦導致能源短缺問題愈加嚴重,2003年21個省份電力供需失衡,部分城市頻繁出現停電現象,2004年估計電力缺口達2000萬千瓦以上,其中華東、華南、華北、華中的缺電量分別為1000-1500萬千瓦、500萬千瓦、300萬千瓦、300萬千瓦,江蘇、浙江、上海則是電力供應最短缺的地區。在中國大陸政府居民用電優先的政策下,部分企業正常生産活動受到影響。原油價格高漲,出現近年罕見貿易逆差200
30、3年中國大陸貿易總額較2002年成長39.9%,達8,512億美元,成爲全球第4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德、日。日本成爲中國大陸最大貿易伙伴,2003年中日進出口總額達1,335.8億美元。在貿易順差方面,由於內部投資、消費需求成長過快,導致進口激增,加上2004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高漲,使得中國大陸2004上半年出現68.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如圖六)圖六1998-2003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商務部,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出口快速成長,彩電産品受挫隨著中國大陸加入WTO,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及本土內需市場潛力的日益顯現,國際大廠紛紛進入中國大陸設廠,加上中國大陸政府
31、對廠商採取內外銷比例限制,使得出口額快速成長。2003年中國大陸出口額達4,384億美元,比2002年成長34.6%,2004上半年更成長46.5%,出口額達2580.8億美元。在電子資訊産品出口方面,2003年中國大陸PC、行動電話等産品出口成長均超過40%,其中PC類産品成長幅度達78.3%;彩電類産品出口成長27.5%達2,400萬台,不過受美國反傾銷事件影響,對美出口從2003年第4季開始大幅下降,其中彩電出口量最大的廣東省對美彩電出口自2003年9月達45萬台高峰後持續下滑,2003年12月單月出口量僅21萬台,尚不及9月份的一半。此外,在電子零組件方面,2003年中國大陸出口通用電
32、子零組件4894.9億件、磁性材料16.4萬噸、光電線纜25.0萬噸、印刷電路板62.8億片,分別比2002年成長42.2%、10.6%、35.8%、22.3%。2004上半年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產業出口成長55%達881億美元,其成長幅度高出整體出口22%,所佔比重提升至35%。內部經濟過熱,進口遽增由於國內經濟發展過熱,導致對能源、原材料等産品需求急劇增加,中國大陸2003年進口額比2002年成長39.9%,達4,128億美元。在電子資訊類産品方面,進口成長率超過40%;其中PC類産品成長43.6%,通訊類成長41%;電子零組件方面,進口通用電子零組件8484.89億件、磁性材料5.7萬噸、光
33、電線纜19.8萬噸、印刷電路板106.3億片,比2002年成長16.1%、0.03%、-1.7%、29%。2004上半年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產業進口成長46%達809億美元。外匯存底激增,人民幣匯率穩定中國大陸自1996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實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人民幣與美元比價維持在8.26-8.28的區間內。這種匯率制度以及外匯管制,雖然大幅降低了外匯波動,但是爲維持人民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中央銀行因購入美元而增加人民幣供給,造成通貨膨脹蠢蠢欲動。隨著2004年6月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已高達4,706億美元,成爲全球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外匯存底國,其通貨膨脹問題已日益浮上檯面,2004年6月CPI比2
34、003年同期成長5%。(如圖七)儘管內有通貨膨脹隱憂,外有貿易逆差問題(2003年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240億美元),然而由於中國大陸政府仍寄望於藉由保持出口競爭力來舒緩失業問題,因此堅持人民幣匯率不變。對於廠商而言,人民幣的升值問題將直接影響原料、産品的進出口價格,攸關經營盈虧甚鉅,因此相關廠商仍應持續關注中國大陸與國際經濟變動,掌握其匯率變動的時點,避免匯兌風險。圖七1996-2003年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及對美元匯率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所得持續成長,貧富差距拉大2003年中國大陸平均GDP首次達到1000美元,其中城鎮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達8472元人民
35、幣(約合1024美元),農村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則爲2622元人民幣(約合317美元)分別比2002年成長9%、4.3%。不過,伴隨著所得水準的提高,中國大陸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也同時出現擴大的趨勢。城鄉差距擴大在城鎮居民方面,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成長9%;在農村居民方面,不僅其平均純收入遠低於城鎮居民,其年成長率亦不到城市居民的一半,僅達4.3%,由此不難看出城鄉差距正持續擴大。(見圖八)2003下半年中國大陸政府開始執行農村稅費改革、增加農村公共財政支出等促進農民降低稅賦、增加收入的相關政策,但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是否能舒緩還有待觀察。圖八1978-200
36、3年中國大陸平均年收入和消費支出發展概況 備註: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 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爲貧困,50-59%爲溫飽,40-50%爲小康,30-40%爲 富裕,低於30%爲最富裕。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3月貧富差距擴大2002年中國大陸城市高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平均收入比爲5.1,2003年擴大到5.3(見圖九)。根據2003年中國大陸財政部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占城市家庭總數10%的富裕家庭擁有城市居民45%的財産,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僅佔總財產1.4%的比重。與此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産還
37、持續集中於高收入家庭,20%戶均金融資産最多的家庭擁有66.4%,而20%戶均金融資産最低的家庭僅擁有1.3%。居民金融資産擁有量的兩極化,意味著高收入居民的增加收入管道遠多於低收入者,因此預料未來城市居民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擴大。此外,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對北京、上海、浙江等10省市城市高收入家庭抽樣調查顯示,目前25-35歲的年輕人收入高於其他年齡層,這些人多具有較高的學歷,從事證券、資訊、通訊等新興行業,或於三資企業就職。圖九2002-2003年中國大陸城市家庭年平均收入狀況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報,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前五大城市平均收入成長明顯,差距擴大2003年中國大陸35個中
38、大型城市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比2002年成長10.9%,其中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萬元人民幣的城市有12個,其中前五大城市分別是深圳(23,906元人民幣)、廣州(15,003元人民幣)、上海(14,867元人民幣)、寧波(14,277元人民幣)、北京(13,883元人民幣);而35大城市中最後五個城市則爲西寧(7040元人民幣?m州(7049元人民幣)、銀川(7247元人民幣)、石家莊(7740元人民幣)、西安(7749元人民幣)。從資料中可以發現:首先,前5大與末五位城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從2002年的2.19倍縮小到1.96倍,顯示城市間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其次,中國大陸居民收入最高的地
39、區依序仍為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環渤海城市圈,西部城市雖然因中央政府的投資和補貼而成長迅速,但仍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瞭解中國大陸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各城市所得差異,將有助於3C廠商從事市場區隔,找出目標客戶,並根據其消費需求設定產品組合。總體支出增加,地區消費結構不同總體消費支出增加,品牌意識顯現2003年中國大陸雖遭遇SARS衝擊,但在積極財政、貨幣政策的推動下,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12%達45842億元人民幣,高於2002年近4%。其中,通信器材類成長70.9%,汽車類零售額成長68.5%,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成長18.3%。從支出結構來看,受到SARS疫情蔓延影響,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
40、醫療保健類支出大幅成長;同時,爲躲避疫情而出現返鄉熱潮,加上以通訊取代直接會面,居民交通通信類支出亦大幅成長。(見圖十)此外,2003年中國大陸市場80餘種主要消費品,銷售量前十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5%,比前一年提高近3%;其中,家電類最高爲79.2%,服裝類最低約40%;在3C産品方面,彩電、冰箱、洗衣機、冰櫃、空調等消費性電子産品前十大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均超過80%。此一現象顯示,中國大陸消費性電子市場集中度已逐步提高,新品牌的生存空間將日益縮小。中國大陸各地居民消費結構異同中國大陸由於國土面積廣闊,各地文化、風俗習慣迥異,因此消費結構差距亦大:以2004年6月中國大陸居民消費支出前10
41、大城市爲例,消費支出高低依次爲深圳、上海、廣州、北京、杭州、寧波、大連、廈門、青島、天津,但各城市居民對於食、衣、住、行、育、樂的支出偏好有所差異,北京、上海、深圳、大連、天津等地居民非食品類消費支出比重相對較高,顯示其對3C廠商的重要性相對較大。(見圖十一)圖十2003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圖十一2004年6月中國大陸居民消費支出前10大城市概況 備註:圖中百分比表示非食品類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資料來源: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策會MIC整理;2004年9月MIC觀點持續經濟開放步伐,但貿易障礙將從外顯轉為內隱從中國大
42、陸中央政府政治權力的平穩過渡、持續以經濟發展為施政重點、保護私有財產入憲等舉措、因應WTO規定修訂法規,我們不難預測中國大陸仍將持續採取經濟開放的方向。不過,在政府部門帶頭、透過保護手段來扶持本土企業的基本想法未改變,以及政府各部門因各自擁有不同事業單位而利益不同,導致在法令的實施上開始出現政府部門間立場各異、各行其是的現象。對於3C廠商而言,實應留意基於扶持本土廠商、保護事業單位利益等考量,中國大陸在加入WTO之後,儘管關稅、生產許可、內銷配額、內購比例限制等外顯的貿易障礙將逐步消失,然而制訂當地產業標準、操控行政程序、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的減免等隱性阻礙將取而代之,因此在決策的過程中仍應留意
43、,避免因過度樂觀而造成經營風險。人民幣匯率與原油價格將影響經濟成長房地產、鋼材等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加上國際原油價格高漲促使中國大陸面臨通貨膨脹的威脅。不過,在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的背後,所隱藏的其實是中國大陸為維持人民幣固定匯率而大量釋放通貨,而大量的人民幣又在銀行低利率的情況下,四處尋找投資標的,相對於資訊透明度低的中國大陸股市,房地產乃成為首要投資標的,進而帶動對鋼鐵等高耗能產業的盲目投資。至於國際原油價格高漲則一方面對附加價值偏低中國大陸產業形成致命的打擊,另一方面又帶動民生用品的製造成本,為通膨蠢蠢欲動的中國大陸經濟雪上加霜。展望未來中國大陸經濟走勢,在中國大陸政府仍強勢維持人民幣匯率、國
44、際原油價格一時難以大幅回跌的情況下,緊縮的宏觀調控已可預期,只不過從仍居高不下的房價來看,其決心仍待考驗。對於3C廠商來說,隨著宏觀調控實施範疇與幅度的猶疑不定,市場需求勢必因觀望而遲緩,緊縮政策是否從2004下半年延續至2005年,端視中國大陸政府在軟著陸與硬著陸之間的取捨,因此相關投資與市場決策實以保守為宜。成長伴隨隱憂隨著中國大陸國營企業改革造成下崗人口持續增加,在官方公佈相對樂觀就業數字的背後,所隱藏的真實失業問題,已成為中國大陸社會安定的隱憂。同時,伴隨著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區域差距的不斷擴大,以及通貨膨脹的困擾、居住成本高漲,都使中國大陸居民的痛苦指數不斷上升。隨著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在基礎建設難以配合的情況下,治安問題亦將成為挑戰。對於3C廠商而言,除了留意城市化促使產品需求提升、城市基礎建設需求增加、新造城鎮將形成新的行銷通路等商機之外,亦應留意相關社會問題,以留意經營風險,並透過社會關懷建立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