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214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 摘要 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负债率低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有悖于“啄食”优序融资理论以及权衡理论等思想的行为,是我国特殊经济体制和独特经济环境的产物,它不仅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尝试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角度,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分析企业融资偏好的现状与成因,探讨构建合理融资结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股权融资偏好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负效应分析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我国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2007年全年共有19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

2、资,其中增发融资3025.91亿元,配股融资232.54亿元,创下了沪深股市的历史最高记录。权益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等问题, 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为企业转化经营机制提供了条件。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率相当低的情况下, 仍然不放弃股权融资机会甚至还积极争取,致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实务与传统的融资理论相背离,股权融资偏好的负效应日益显现。 1.融资结构改变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增长失衡 企业盈利可持续增长是实施股权融资的基本保障。在企业内外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过度的股权融资必然导致资本使用效率下滑,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不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

3、理研究中心统计,从2000年进行配股的93家上市公司看,其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在配股当年为15.31%,到2006年下滑到9.42%。这说明,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资金投资的项目并没有给其带来预期的高回报率,反而降低了其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进而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2.盲目的股权融资增大了盲目投资倾向及资金链断裂可能性 上市公司经营决策者在融资决策时由于很少考虑到代理成本,因此产生强烈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不但表现在经营者在融资时首先选择股权融资,还表现在即使没有融资需要时,只是符合股权融资条件,大都选择进行股权融资。许多上市公司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研究,只是为了“圈钱”而拼凑项目,导

4、致盲目投资的倾向,加速资金链断裂可能性。 3.挫伤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股票市场及股票供求关系有着联系。过度、过乱的股权融资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的反感,从而引发股票市场的狂跌,降低了公司的市场信用,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分析 1.我国特殊融资环境导致股权融资偏好 从宏观环境分析,一方面投资的高增长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而很多上市公司都有一种资金饥渴症;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使得债券融资渠道狭窄难以融资。从微环境来分析,由于追求盈利最大化,为降低融资直接成本的支付,致使部分上市公司错误地偏重股权融

5、资。 2.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外股权融资成本主要由股息及交易费用构成。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公司长年不分红或者象征性分红,股票分红的股利支出极低,因此股利支出并不构成太大的成本。而实际上的企业债券或银行借款的最低单位成本均大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实际成本的相对偏低是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动因。 3.股权融资的“软约束”偏强 在我国现有资本市场情况下,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股利的政策和规定的缺陷及不合理,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成本。不同的约束强度会形成不同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就是低融资成本驱动的股权对债权的替代。 4.公司治理结

6、构不完善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由于以股权高度集中于国家的特征。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了由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比重过大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企业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筹资计划完全能够按照内部控制人的意愿得以执行,这是造成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原因,也是企业恶意上市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三、构建合理融资结构对策研究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上市融资行为 一方面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相关制度建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核准制,减少和防范上市公司为达到股权融资目的而进行认为操作;另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募股资金投资项目和效益的审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7、和监控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 2.发展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促进债务结构的优化 我国债券市场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弱,主要表现在轻视企业债券的发行,对企业债券发行约束条件较多,目前的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等。有关部门应尽快规范债券发行相关制度,应增加债券品种,同时应逐步推进债券衍生品种市场的发展,以适应不同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需求。 3.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完善企业融资结构 公司管理层树立正确合理的融资观念,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融资结构,强化内部融资,以降低融资风险 增强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同时应规范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利润留存制度, 使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内部资本的扩张, 增强自身的实力。 4.

8、加强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在我国目前市场体系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解决代理人的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建立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结构的绩效评价机制,实现经营者人力资本的流动和定价。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的是对经营者经营运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促使其形成持续的较强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丁忠明黄华继: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王玉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沈艺峰田静: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经济研究, 2005,(11)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