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302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银行专项融资规划.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县)村镇建设发展融资规划第1章 村(镇)规划编制情况与评价11.1 对城市的认识11.2 各项规划编制情况81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82土地利用情况与总体规划83市域城乡统筹规划9第2章 市村(镇)发展现状132.1 基本概况132.1.1村(镇)概况132.1.2经济发展特征142.1.3资源环境条件162.1.4土地利用情况182.1.5人口发展与社会保障182.2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202.2.1产业发展现状202.2.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3第1章 村(镇)规划编制情况与评价1.1 对城市的认识1.1.1 概况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西面连接扬州市、北面和东北毗邻盐城市、东面紧依南通

2、市、南面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及镇江市所辖扬中市隔江相望。辖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4 个县级市和海陵、高港2 区。市域面积5797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0.7 万人,常住人口477.29 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7.6%。市区面积444 平方公里,辖海陵、高港2 区,12 个街道办事处和5 个镇;常住人口72.1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58 万人,农村人口1.56 万人。1.1.2 城市主要特征具有2100 多年历史,历代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历史上就是苏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艺术巨匠的故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

3、诞生地;千年古刹光孝寺、日涉园、安定书院、施耐庵陵园、郑板桥故居、梅兰芳公园、李家花园船厅等人文景观是历史文化的瑰宝。1.1.2.1 长江三角洲的三级城市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东西承接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南北连接苏南、苏北两大经济板块,濒临长江,水陆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苏中入江达海的5 条主要航道在此交汇,境内长江岸线98 公里,-10 米以上较为稳定的深水岸线54.4 公里,以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港为主体的内河港口群初具规模,万吨级以上泊位5 个;宁通高速公路、广靖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铁路、宁启铁路、328 国道、江平公路在境内贯通,构成了便

4、捷的对外交通联系通道。未来随着苏中机场、大桥、江海高速等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加强。二、综合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突破了行政级别的限制,长三角中心城市正经历着由三中心(上海、南京、杭州)向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的转变。在由16 市组成的长三角核心区内形成了3 级城市梯队,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在16 市中处于弱势地位,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仍处于相对的后发地位。1.1.2.2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贤辈出的城市历史上属于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交汇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同时枕江襟海,

5、拥有吸纳中外先进文化思想与技术的便利条件,也具有鲜明的现代文化特征,南北文化、古今文化、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其特征可用中和性、崇教性、正统性、闲适性概括。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牡丹亭、桃花扇、评话之祖柳敬亭、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均出自于。远近闻名的教育文化:是“教育之乡”,历史上以胡瑗、王艮等为代表的教育文化影响最大,安定书院旧址、崇儒祠及扬郡试院旧址等较好的反映了的教育文化;近现代名贤辈出。朴典雅的民居文化:目前尚保存较多完好的明清民居、街区小巷,如五条巷的古明清建筑群,草河两岸的朱氏住宅、戈氏住宅、王氏住宅等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泰兴的“花鼓”、姜堰的“莲湘”、“会船”、靖江的“讲经”

6、等颇具特色。颇为壮观的宗教文化:有千年古刹光孝寺、古关帝庙、泰山行宫、城隍庙,泰兴的庆云寺、靖江的孤山、生祠岳庙、兴化的上方寺等。内涵深刻的水城文化:靠江临海,与水相依,千百年来,江、淮、海三水汇聚,城内、城外水网密布,水城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的盐税文化:历史上的是全国重要的产盐区,几千年的海盐生产史,在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以税志名的税务桥、税碑亭、税东街等为国内仅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的革命史迹较多,如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新四军东进纪念馆、杨根思陵园、黄桥战役纪念馆、华东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等。1.1.2.3 快速崛起的新型工贸城市一、支柱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4

7、 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90 家,2007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2.34 亿元,形成以机电、化工、医药、船舶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近60%,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二、具备潜在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逐渐壮大近年来的医药产业、船舶制造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医药产业方面,医药产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等指标均占全省医药行业总量的三成左右,企业资产利税率超过国内平均水平两倍。另外,还相继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医药出口基地之一,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船舶产业方面,船舶工业经济总量以年均4

8、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长江沿岸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和我省两大船舶产业基地之一。三、三产服务业发展迅猛2007 年实现增加值399 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3.1%,全市拥有各类市场288 个,其中超亿元市场34 个,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增长,交通、邮电、市政服务基础产业高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崛起。1.1.2.4 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市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公布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显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13 个地市中名列第一,环境质量综合考核指数也提前5 年达到小康社会的要求。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 个,建成环境优美乡镇21 个,生态村44 个。

9、其中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 个,全市共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55 处899.47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以上。还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5 个,总面积330 万亩,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45 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88 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有2 个。姜堰市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 佳”称号。1.1.3 经济发展状况一、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轨道2007 年经济增幅达15.7%,在长三角核心区16 市中位列第三;根据2008 年一季度统计显示,成为16 市中经济增幅最快的城市。处于引领长三角核心区增长的前列,经济发展步入到了高速增长轨道。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 年

10、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2.2 亿元,是1996 年的4.2 倍,平均每年增长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6 年的5925 元增加到2007 年的26093 元。图1-3:GDP 与人均GDP 变化图三、结构调整成效突出2007 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0.2 亿元,比1996 年增长了5.2 倍,年均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6 年的90.70 亿元增加到2007 年的399.6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6 年的20.947.231.9 演变为2007 年的 8.558.333.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6 年的79.1%提高到2007 年的91.

11、5%。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的增长格局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逐步转变为二产和三产共同推动。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成立地级市以来,全市累计协议利用外资66.14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41 亿美元。尤其2003 年以来,随着沿江开发战略实施,沿江地区对外资的集聚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利用外资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实际利用外资2004 年增长133.8,2005 年增长72.7%,2006年增长63.8%,2007 年增长14.3%;2007 年自营出口额达29.57 亿美元,是1996 年的13 倍,年均增长25.9%;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例由1996 年的0.95%提高到3.29%,经济

12、外向度提高2.34 个百分点。1.1.4 社会发展状况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 年的5425 元增加到2007 年的14940 元,年均增长13.3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51 元增加到6469 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6 年的51.4%下降到2007 年的43.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7.7%下降到38.1%。2007 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91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97 平方米,分别比1996 年增加17.71 平方米和15.77 平方米。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6.0%、98.4%和98

13、.0%,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2007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62.57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8。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突破,南理工科技学院、南师大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建校。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事业繁荣活跃,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已达到100%,有线电视城乡综合入户率达58.9%。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发展,覆盖率达97。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活跃,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建成公共体育设施的行政村达62.8%。三、可

14、持续发展得到加强成立地级市以来,全市人口保持了较低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6 年的3.26下降到2007 年的-2.76,2007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500.3 万人,与1996 年相比,年均仅增长0.07%。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辖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7 年植树造林11.1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2.4%,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5.7 分。图1-4:市部分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1.1.5 基础设施发展状况1.1.5.1 铁路境内有新长、宁启两条铁路;共拥有6 座客货运车站,分别是(客)站、西(货)站、靖江(客货)站、泰兴(客货)站、姜堰(客货

15、)站、兴化(客货)站。铁路专用线1 条(江苏石油化工总厂专用线),于宁启线西站接轨,运营长度约6.897km。1.1.5.2 长江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市境内拥有长江岸线96.3km,其中已利用岸线32.8km(不含河口占用岸线),其中深水岸线24.7km。已利用岸线中,公共码头占用6.7km,专用码头占用6.0km,船舶工业占用9.8km,取水口、过江通道及其它部门占用10.2km。港包括高港、泰兴和靖江三个港区。截至2007 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67个,通过能力3492 万吨、6 万TEU,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2 个,通过能力2868 吨、6 万TEU。2007 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22

16、8 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0 万TEU,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现状吞吐量均超过了港口泊位的实际通过能力。港口货物中,以煤炭、石油制品、矿建材料为主,占全部吞吐量的60%以上。与周边的南通港、扬州港相比,港在吞吐量、港口体系、集装箱等级上与扬州港接近,但各项指标均远远落后南通港。港在增长速度上异常迅猛,均超过了其他两市港口。表1-1:2007 年苏中沿江三市港口基本情况1.1.5.3 航道市域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径流量丰富,众多的河流基本上形成四通八达的内河运输网。至2007 年底,市航道总里程为2567.53km,其中等级航道里程为742.79km,所占比例为28.93%,五级以上航道里程为

17、62.1km,所占比例仅为2.42%,可见航道等级偏低,特别是五级以上航道比例很小,再加上有84.89%的碍航船闸和河流上的构筑物的存在也大大限制了水运能力的发挥。1.1.5.4 公路网目前,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有2 条,呈“十字形”布局,分别为纵向的宁靖盐高速公路和横向的宁通高速公路,使成为与上海、苏南等外部城市的快速通道。此外,在建高速公路包括江海高速段和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已经形成“两纵六横”的干线公路网络。“两纵”分别为S229 和S231,“六横”分别为S332、S233、S333、G328、S336 和S232。1.1.5.5 区域性机场境内无区域性机场。目前与扬州共建苏中机场,机

18、场位于扬州、交界处。1.1.5.6 能源及其它海陵区共有3 个水厂,第一水厂,第二水厂和第三水厂,供水能力分别为5.0 万立方米/日、15.0 万立方米/日、15.0 万立方米/日;高港区现有三座水厂,口岸水厂设计规模为7.0万立方米/日,水源为三水厂转供的长江水;刁铺水厂设计规模为3.0 万立方米/日,目前已改为增压泵站,另永安洲自来水厂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水源为三水厂转供的长江水;兴化城区现有两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为12 万立方米/日;姜堰城区现有1 座水厂,设计规模10.0万立方米/日,现状供水规模5.0 万立方米/日;泰兴城区现状建有水源厂l 座、净水厂2 座。水源厂设计取水能力

19、为20 万立方米日,净水厂供水能力为15 万立方米/日;靖江城区现有两座水厂,总供水能力为25 万立方米/日。海陵区现有污水处理厂3 座,总处理能力为25 万立方米/日;高港区现有污水处理厂2座,总处理能力为14 万立方米/日;兴化市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1 座,处理能力为6 万立方米/日;姜堰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1 座,处理能力为6 万立方米/日;泰兴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1 座,处理能力为10 万立方米/日;靖江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2 座,处理能力为14 万立方米/日。地区电网现有500kV 变电站1 座、主变1 台、主变容量为75 万kVA, 500kV 出线间隔12 个,220kV 出线间隔14

20、个;现有220kV 变电站16 座、主变25 台、主变容量为366 万kVA,单台主变容量为12 万kVA 或18 万kVA。全市煤炭全部靠外地调入,主要来源有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主要通过沿江、内河煤炭码头和宁启铁路运输进入。成品油生产企业主要是江苏陵光集团,是国家大型石油加工企业,现有原油年加工能力200 万吨。全市成品油供应企业主要是中石化下属分公司,年销售成品油约60 万吨。太阳能资源利用目前仅限于太阳能热水器,全市新建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95%以上。生物质能利用方面,至2007 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农村用沼气池2.24 万只,年产沼气648 万m3。1.2 各项规划编制

21、情况1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如“十一五”规划及“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进展。2土地利用情况与总体规划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传统制造业总量的不断扩张,工业土地批租,招商引资,是经济总量增长部分的主要来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工业用地的高速增长,体现的是典型的外延增长模式,特征是通过大量消耗土地资源来取得经济发展。目前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利用效率不高,乡镇工业小区“多、散、低、小”现象突出,大企业、大集团支撑作用不强,工业集聚度亟待提高。各个行政主体都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形成工业对城市的包围,并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浪费。土地资源存量不足市域面积约5797 平方公里,根据土地利用

22、规划要求,需保留3000 多平方公里基本农田,同时根据影像解译结果,现状约有730 平方公里自然水面,即使不考虑生态保护要求,可以提供的城乡建设用地约1900 多平方公里,扣除现状已利用的1180多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实际能提供的未来城乡建设用地最多约660 平方公里。根据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近三年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约30 平方公里,按照这一速度,现有存量用地将在2030 年前全部用完,如果考虑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要求,那么现有存量土地资源远远不可能支持现在的发展模式。土地经济效益不高在城市外延式扩张的时候,土地利用过于粗放。2000 年后,GDP 增长速度基本在15%

23、以上,其经济每增加1 个百分点,就要消耗3000 亩土地,这一利用水平仅仅是苏州地区的1/7。图4-1:土地利用影像解译3市域城乡统筹规划3.1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一、以城带乡,以乡保城:依靠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鼓励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同时强化农村作为生态本底的特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保障城镇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二、空间集聚,划定城乡:以“三集中”为基本形式,鼓励各城镇、农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明确城镇和农村的地域范围。三、分区管控,分类指导: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发展条件、不同特征地域的城、镇、村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分类指导原则。四、设施先行,区域共享:实

24、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连通,使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农村。通过在农村居民点有效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引导农村人口的集聚。五、错位发展,尊重文化:实行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化发展,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区只发展第一产业以及利用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的第三产业。突出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持农村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功能。六、城乡平等,制度保障:给予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就业机会,消除城乡在医保、社保等方面的差别,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3.2 城市化战略一、加强城镇的区域间协调,抓住长三角区域结构变动的契机,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城镇结构通过交通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与长江以南城市的对接,协调与

25、扬州、南通等周边城市的关系,确立在江苏沿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地位,提升在长三角核心区北翼的地位。二、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努力提升在市域的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在提升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以现代物流、商业服务、房地产业为重点,拓展会展、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和各类技术服务,强化在市域的核心地位。三、加强市域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建立各级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城镇的不同区位特征和自身优势,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强化各级城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统筹市域基础设施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统筹资源利用,划定不可开发范围。四、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提到城镇现代化水平。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有选择地培育一

26、批重点镇,从市、县(市)两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改善重点镇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综合效益,结合文化、区位、产业等特征,塑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3.3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模式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城镇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它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镇的空间结构模式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主要有低级均衡的空间结构模式、极核式的空间结构模式、点轴式的空间结构模式、网络化、高级均衡的空间结构模式等四种模式。低级均衡的空间结构模式产生于低级的、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区域处于相对封闭的低级均衡状态下;极

27、核式的空间结构模式产生于区域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在区域内部的地位超过了农业的发展阶段,区域处于以极核城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状态下;点轴式的空间结构模式产生于区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工业在区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阶段,区域处于多核心(中心和次级中心)、点轴式的发展状态下;网络化、高级均衡的空间结构模式产生于区域经济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地位超过工业的阶段,区域处于高级的均衡化、网络化和多中心的发展态势下。3.4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现状特征一、城镇空间分布较均匀,但空间极化趋势明显,“双核”结构开始出现现状的城镇空间分布相对较均匀,除城关镇与少数规模较大的镇之外,大部分城镇的镇域面积约60 平方公里左

28、右,镇域人口约5 万人左右。城镇空间开始由均衡的走向极化,市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双核”式的空间分布结构,如中心城区的海陵与高港、泰兴的泰兴与黄桥、兴化的昭阳与戴南、靖江的靖城与斜桥等,这种结构既与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相关,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作用的结果。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江与沿宁靖盐轴线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 市域多层次的城镇分布网络系统逐步得到构建,以海陵为中心, 形成包括高港城市组团、姜堰城市组团在内的城镇发展核心区,以及沿江城镇发展轴和沿宁靖盐城镇发展轴为骨架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沿江城镇发展轴线是市域最重要的一条城镇和产业发展轴线,随着沿江开发的深入,将会得到进一步

29、强化;沿宁靖盐城镇发展轴线是在交通引导下形成的,对于带动市域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城镇空间发展差异明显,南部地区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北部地区仍处于点轴发展阶段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联系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人为规划的引导与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域的城镇发展水平与城镇空间发展状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沿江城镇发展带初步形成,北部里下河地区城镇呈点状分布,全市形成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城镇发展类型;以江海高速为界来划分,南部地区城镇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未来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强化,将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北部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仍处于点轴发展阶段。3.5 影响市域城镇

30、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一、自然条件差异属于江淮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呈中间高、两头低走向,南边沿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25 米,中部高沙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57 米,北部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在1.55 米。市域以通扬运河为界,南半部属长江水系,为高沙土地区(俗称上河地区),北半部属淮河水系,为淤积盆地(俗称下河地区),河沟纵横交错,水网密集。市域南北之间的地基耐压力也有所不同,上河地区每平方米8-15 吨,下河地区每平方米为6-8 吨。 从建设条件来看,南部沿江地区,拥有优良的沿江岸线,江对岸是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随着过江通道的建设,南部地区将成为城镇密集发展地。北部湖荡地区,地势低洼;基础设施条件

31、较差,开发建设的成本较高,制约了城镇的发展以及城镇之间联系通道的建立。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空间布局成立地级市以来,的经济增长较快,2007 年地区生产总值1202.2 亿元, 人均GDP值为26093 元,城市化水平从l996 年的29.3%提高到2007 年的47.6%,城市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中心城区的城市人口从26 万增加到70 万,建成区面积也由22 平方公里扩展到85平方公里。在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集中和集约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沿江与腹地联动的原则,实施沿江、沿靖盐路、沿兴泰线“三沿”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

32、局,形成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这将对“三沿”地区的城镇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牵引区域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电、给水等 ,其完善程度和空间分布,对区域发展和城镇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区域性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讯是城镇与城镇外围区域相互联系的纽带, 直接影响区域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范围,进而影响城镇的发展、城镇之间的分工协作、城镇体系的关系等。根据市综合交通规划,未来将以 “1223”(一条长江黄金水道,宁启、新长两条铁路线,江阴、两座长江公路大桥,宁通、宁靖盐、江海三条高速公路)现代化大交通格局为目标,全力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种交通网络将有力的提升

33、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在这种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将成为该网络的节点。连接各节点的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城市发展轴将成为该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推动各级城镇空间由孤立的单中心连片发展向区域性协作的线性辐射和区域网络型转变,从促进城镇群体空间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四、宏观政策对城镇发展格局的重要影响宏观政策对城镇发展格局的影响,往往通过刺激或抑制城镇社会经济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扩散的方式与强度而表现出来。如2003 年沿江开发的政策,促进了沿江地区城镇的快速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加快黄桥老区和里下河经济薄弱乡镇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这一地区的城镇发展跟上全市小康

34、建设的步伐。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土地政策将对的城镇发展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国家宏观调控与从紧的土地政策背景下,区位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区位条件与发展基础较差的城镇其经济职能将进一步弱化,成为镇域的公共服务中心。市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预计2030 年全市总人口达到600 万人,城市化水平75%,形成四级城镇等级。表7-1: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方案一)表7-2: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方案二)第2章 市村(镇)发展现状2.1 基本概况2.1.1村(镇)概况截止到2008年,全市共有乡镇个数88个,其中1573个村委会,26290个村民小组。乡村总人口388.71万人,

35、常住人口为391.50万人。村镇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稳步推进城乡规模全覆盖、小城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在全省首创“村庄规划进村部”举措,得到省建设厅全面肯定。村镇规划覆盖工作有序进行,列入全省城乡规划全覆盖计划的黄桥、溱潼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娄庄、蒋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市级重点中心镇2020年版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完成,编制完成120个村庄和1400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推出村庄规划进村部行动,将村庄规划落到实处。全市计有300多个村庄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其中32个省级试点村开展重点整治,6个村成为第二批省

36、级康居示范村,总数列全省第一。姜堰市白米镇野沐村村庄整治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建设局被表彰为省村庄建设整治先进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农村桥梁470座,疏浚农村河道3700万方土。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康居示范村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1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200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2.1.2经济发展特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9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109.2

37、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08.63亿元,增长14%,其中工业增加值704.71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476.49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8:58.0:34.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260元,增长13.5%。图1图2由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至2008年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699.1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94.38亿元,可比增长99.43%,接近于翻了一番,这五年的平均生产总值为1023.87亿元;但是我们可从图2观察到,2005年市GDP增长速度较2004年降低,2006年虽然有所回升,但也

38、基本达到2004年的水平,无所超越,并且2006年以后的增长速度逐年降低。图3如图3所示,2008年市GDP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市区28.93%,其次是靖江市20.88%、泰兴市20.81%、兴化市19.26%、,最小的是姜堰市,所占比重为15.64%。不难看出,市的五个地区2008年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布较平衡,均较接近于20%,其中靖江市和泰兴市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几乎相等。图4根据图4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市人均GDP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14777元增加到2008年的30259元,并且增长速度也较平稳。五年中,市人均GDP增加了1.05倍。进出口贸易:2008年对外贸易

39、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63.42亿美元,增长60.3%。其中,出口总额48.87亿美元,增长65.3%;进口总额14.55亿美元,增长45.6%。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分别为28.6亿美元和23.1亿美元,分别增长74.6%和36.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8.5%和47.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5亿美元,增长10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8.5%。对欧盟、美国、东盟、拉美的出口分别为13亿美元、5.1亿美元、5.8亿美元和3亿美元,分别增长82.2%、41.4%、110%和89.1%;从韩国、欧盟和日本进口分别为3.3亿美元、2.7亿美元和2.2亿美元,分别

40、增长17.0%、49%和35.3%。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全市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0.5亿美元,增长19.9%。新签劳务承包合同额3.62亿美元,增长37%,完成外经实际营业额4.14亿美元,增长38.4%。财政收支:2008年,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2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08亿元,增长18.6%,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3.2%、20.6%、35.8%。财政总支出191.42亿元,增长25.0%。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0.95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

41、结构不断优化,对医疗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分别增长46.7%、33.1%和25.6%。2.1.3资源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全市境内有石油、二氧化碳、氦气、地热、矿泉水、煤、泥碳、砖瓦用粘土等矿产资源。油、气、地热开发价值高、潜力大。石油主要分布在姜堰兴化、两市,经华东石油局和江苏石油勘探局30多年的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发现淤溪、储家楼、边城、俞垛、周庄、茅山、刘陆等断块油田,中国石油勘探局在兴化境内开展新一轮石油详查和钻探工作2008年全市石油产量约45 万吨。兴化市陈堡地区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约1800万吨,年产石油能力达到40万吨。黄桥地区二氧化碳气田面积52.2平方

42、公里,气田埋深1800米-2650米,探明可控面积二氧化碳地质储量261.48亿立方米,可采储量6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纯度99%以上。姜堰溱湖、兴化戴南、靖江马洲岛经科学勘察,成功钻探出热水。矿泉水资源,全市境内5处地下水通过原省地矿厅进行矿泉水鉴定评价,命名为含锶、溴、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含锶、偏硅酸饮用水,品味独特,对人体保健有益,资源储量丰富,水质较好。靖江孤山煤矿地质储量800万吨,产煤层位为上古生界二叠系龙潭组,煤质好,因地下水量大,开采成本高,暂未开发。市域长江内有适宜建筑用的江砂和砖瓦粘土资源,江砂资源有待于科学开采和利用。旅游资源:2008年。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行业

43、管理、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进一步繁荣。凤城河风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泰山公园和靖江市人民公园、姜堰市人民公园分别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泰兴凤灵集团、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省级验收。新成立旅游社14家(其中国际旅游社1家),新批3星级饭店1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92.07亿元,增长22.18%。跟踪分析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邀请东南大学旅游系教授、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负责人储久志,以及市发改委、规划局、建设局、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认真组织中期规划评估和修编工作。20092012年旅游发展行动

44、计划纲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印发实施。旅游项目建设迅速推进。望海楼景区、桃园景区、老街、学政试院相继开放并接待游客;梅兰芳纪念馆改建工程顺利完成并正式开馆,同时举办中国梅兰芳艺术节;姜堰溱湖风景区、华侨城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兴化垛田风景区正式开放,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式启动;靖江江心洲、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加快。全年争取省级旅游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专项资金410万元,姜堰市湖南村成为全省5个村镇旅游规划试点单位,获10万元规划资金支持,姜堰市溱湖风景区获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项目开发补助费80万元。水资源:2008年,全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

45、大,城区河道水质比上年相比略有好转。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比上年有所改善,交通噪声部分路段出现超标现象。2008年,市区、靖江、泰兴、姜堰、兴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保持稳定。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比上年有所下降,优于类水的断面为66%。全市水质类别达类水质的断面为11.3%,达类水质的断面为54.8%;达类水质的断面为14.5%,类及劣类水质的断面为19.3%。2008年全市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78.6%,达到不低于64%的年度目标值。市区13条主要河流水质比上年略有好转。岸线资源:全市总共长江岸线96.3公里,截至2008年12月底,

46、已开发利用长江岸线48.6公里,占全市岸线资源的50.4%。除去河口、闸口和以利用岸线外,可开发利用岸线42.5公里,占全市岸线资源的44.1%,其中一级岸线25.16公里、二级岸线5.24公里、三级岸线11.22公里,比规划实施前减少32.2公里。根据岸线的功能划分,工业仓储、港口码头、规划控制岸线70.56公里,已开发利用43.28公里,可开发利用22.45公里,占全市岸线资源的23.3%;生活旅游、生态保护岸线25.74公里,已开发利用5.3公里,为未开发利用20.04公里,占全市岸线资源的20.8%。土地:各地通过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清理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等措施,努力提高土地集约

47、利用水平。靖江经济开发区严控投资总量、投资强度、产出税收3个指标,土地投资强度显著提高,每亩土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2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达到50万元以上。经济开发区组织项目用地情况清查,共清理3宗闲置土地,盘活土地16.9公顷。泰兴经济开发区清理盘活土地近13.3公顷。生态建设:各地在开发中严格执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入区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靖泰界河环境整治工程基本竣工。泰兴开发区翻建、新建部分公共下水管网,彻底封堵所有暗排、偷排口及渗漏点,在各企业厂区外专门设置监管取样井,对22家主要排污企业安排与环保部门联网的COD在线监控权,开发区内企业全部实施污水、冷却水、雨水“三水分流”工程。靖江开发区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0万吨,区内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100%;泰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投入运营;永安洲工业园污水管网建成。沿江生态园建设步伐加快。靖江市启动滨江生态园建设,房屋拆迁全部完成。2.1.4土地利用情况2008年,市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2.75%,水域面积占27.25%,市区面积444.18平方公里。农用地中农作物播种面积53.59万公顷。其中: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