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6395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资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融资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融资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融资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资投资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吴俊(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南昌330013)摘要: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水平低等内部原因,又有金融机构“惜贷”、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整、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外部原因,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其自身的融资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应改善信用状况、完善财务制度、降低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政府应改善和发展资本市场,疏通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渠道,从宏观上改善其融资环境,从而达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目的

2、。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的贡献极为不相匹配的是,在整个金融资源的配置中,中小企业所占甚微,不能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金融资源支持。2008年以前,受金融危机与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劳务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加工出口的中小企业利润进一步下滑,我国各地区的中小企业破产数量急剧增加,千万工人被解雇,如此循环下去将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严重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披露: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

3、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生产的商品占全社会销售额的482%,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已占到75%。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很多中小企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纵向分布的下游,没有一种掌控自我发展的能力,缺乏品牌,缺乏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整个生产链条在发生波动,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命运。而资金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就相当于人体流动的血液,缺乏资金流动的企业将无以为继。企业的融资活动是资本运动的基础,在金融危机困扰我国企业的今天,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资金来源受限中小企业

4、难以承担比较大型的项目工程,即使是较小的项目也难免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这使得企业失去了许多优秀项目的投资机会,让企业的发展成为纸上谈兵。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社科院2009年发布的一份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指出,在信贷规模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仍然总体偏小,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其实非常大。有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2009年959万亿元的信贷中分到了34万亿元,占比35%;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反映,70%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投向政府融资平台。2010年开年以来,银监会就多次发出声音向市场传达监管部门将紧缩信贷的政策意图。各家银行也纷纷响应,收紧银根,严格控制贷款的规模和流

5、向,这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高的门槛和难度。从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2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458万亿元的新增规模明显回落,而大量的贷款主要是为了配合中央刺激经济的举措,投向了政府支持项目、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在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依赖银行放款的背景下,贷款增速大幅下降可能会加剧中小企业融资等难题,由于广大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如果信贷增量的大幅下挫,对处于复杂期间的中小企业将有失血之危。2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首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论文)及财会信息存在问题。中

6、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但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其管理者也大多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和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同时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使得银行无法从其账务处理上辨别出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这些都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审查的难度,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银行最终将会是更为谨慎的放贷或者干脆不对中小企业放贷。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抗风险能力低、缺乏可持续的担保能力以及过高的经营风险。而且,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息不透明。

7、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诚信教育论文)意识差,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其违约率、损失率相对其他企业客户要高得多,这不但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也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真实信息。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企业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能力,商业银行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考虑,为了保护贷款的安全性,维持自身经营,势必会减少甚至停止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贷款。22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理念和原则银行的信贷经营存在“成本控制风险”,因而从节约成本和监督

8、费用的经济性角度出发,银行往往愿意贷款给大企业,降低单位交易成本,而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多、变化快、信息透明度差,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其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尤其是信誉调查相当的困难。而且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高,很多尚处于初创阶段,退出市场概率较高,尤其高技术企业的成功率只有15%左右,这对于银行来讲承担的风险较大,因此,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都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而中小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23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信用担保体制的设计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交易转变为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信用交

9、易,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中国实际操作的效果并不好,其中主要原因是担保公司实力不强,自身的操作不规范等。财政注资的担保公司担保资金有限,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民营资本成立的担保公司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普遍质量不高。而且中国的再担保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没有形成风险分散和损失分担、补偿的制度,担保资金风险分散转移的能力很弱。24银行业金融体系结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信贷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但国有商业性银行基本都瞄准大型企业,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信贷能力很有限。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虽然央行建议各商业银行增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但是国有商业银行

10、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仍然更偏重于大型企业,而中小银行放贷能力又有限,因此中小企业仍然很难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得信贷资金。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一些成长性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一些中小企业依附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获得资金,但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上市成本太大等原因不能直接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而且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影响下,我国股市大幅下挫,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25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管理力度还不够在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

11、展状况和趋势下,要想使中小企业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资助中小企业创业、实行税收优惠等,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问题,而且政府的很多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和链接,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例如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信用法律制度来完善社会信用,缺乏全社会统一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法律制度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职能方面的重叠带来的交叉管理,口径不一的现象,众多管理机构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各部门机构之间相互争夺权力、推卸103责任,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失序,不利于中小企

12、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并未建立统一的从上而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中央和地方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设置不同,导致政府的经济政策实施不到位,从而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应该改变现行的按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的高层协调机制,设立全国性的统一监管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对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监管,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基本成功经验。3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2009年,各地方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方针政策,经济增速较快下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经济回升趋势日益明显,新一轮经济复苏已经拉开了序幕,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力量。紧密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特点和迫切需要,努力构建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等多方互动的长效机制,大力培育、健全和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加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促进我国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平稳较快发展。更多内容: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