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6539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经济学专业 学生:鲁神帆指导教师:屈瑜君摘要: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产业资源丰富、环境良好,本文主要从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中部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发展速度同东西部比较和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贸易现状这四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偏低、中部地区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而提出了发展市场经济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农产品贸易,使农产品生产与国际接轨和完善农业法制法规,构建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关键词: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1 导

2、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今的全球化是由市场开放推动的,所以在全球化进程中贸易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谁就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了主动权。正是因为这一点,各国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在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多的份额。而农产品贸易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问题,旨在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发展及在国内市场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找寻解决的问题的可行方案。希望通过这些,能够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方案支持,为我国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扫清部分障碍。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

3、.1 国内研究动态 毛凤霞、冯宗宪(2007)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长期的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造成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的原因分为内外两方面,内因是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外因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1。谭本艳(2009)提出应该通过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资多进入我国中部地区,从而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各地区资本形成的地区差异,并进而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2。周静(2011)指出提高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措施。 3。1.2.2 国外研究动态 Kevin Z.Chen

4、(2000)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两只的时间序列来反映贸易模式的变化,对改革以来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与要素禀赋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表明虽然政策干预对自由贸易的扭曲一直存在,但随着改革以来市场日趋,农产品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越来越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特征,及出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与进口产品的土地密集特征越来越明显。宫责健一(2008)提到:中国农村产业化是个历史性的大问题,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会更有利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从而带动农村产业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提高我国中部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从微观的角度,主要是通过产品创新,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降

5、低农产品价格及树立名牌;从宏观的角度,主要是进行农业管理制度改革,调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对策。 主要研究方法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较分析法2 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2.1 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优势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土地面积共为103万平方公里和人口3亿5604万,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6.7%。 2.1.1 区位优势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全国区域关联度最强的地方,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作用,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桥梁枢纽。综合各方面情况,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基础,有条件实现中部崛起。2.1.2 资源条件 中部地区

6、南北狭长,自然地带从南到北横跨整个温带和北亚热带,但绝大部分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分,雨量充沛,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2011 年土地总面积为285.0 万km2,占全国的29.7%;耕地面积为56118.9 千hm2,占全国的43.2%,人均耕地面积0.12hm2,超过0.10hm2的全国人均水平。 中部地区的淡水面积占全国的40%以上,淡水养殖面积占55%,人均淡水拥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是各种资源中最核心的要素,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对农业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拥有量也很丰富。2.2 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劣势2.2.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各地农业分工不明显,缺乏

7、统一的农产品耕作、科学的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趋同,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小,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不能有效拓展产业链,缺乏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中部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大多以原始或粗加工的形式输送到外省或国外,农产品附加值很低,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2.2科学技术投入低,转化能力弱 中部地区农业原有基础设施起点低,水平落后。2006年,中部地区人均农业增加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2%,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只有2838元。农业科技资源长期严重短缺。产前和产后科技力量缺乏,相关技术的转化能力弱,在所有科技成果中分布在第一产业的科研成果还不到18%。2.2.3农

8、产品深加工企业缺乏有效的生产协调和出口风险控制 目前,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多较为分散,各自为政,产品趋同,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农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少难免造成恶性市场竞争,企业的成活率低下,甚至蔓延到相关联的农户利益。大多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出口风险的抵御能力弱,出口通道单一,而且被中间商层层盘剥,利润低,更严重的是各个企业问缺乏紧密的联盟,在国际市场上自相残杀,不仅减少了利润,而且常常导致反倾销的制裁6。2.3 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贸易现状2.3.1 进出口总值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2-2004年,中部地区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到349.5亿美元由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9

9、1.8%,高于同期全国增幅86%,占全国比重由2.9%增加到3%。2005年前3季度,中部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06.7亿美元,占全国同期进出口值的3.0%,其中出口值18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值的3.3%。几年的发展表明,中部地区的外贸出口额一直适度的范围内波动,但一直向上增涨。中部地区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优势,但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其他区域经济相比,对外贸易总体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9。2.3.2 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贸易壁垒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个国家贸易壁垒的品种繁多,不断创新,如食品的检验标准、国有贸易的问题、以及基因工程作物等等均构成了新的农产

10、品贸易壁垒,尤其是国外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双重影响,这对以传统农产品贸易为主的中部地区农业来说,将降低农产品的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萎缩,甚至于有些农产品不得不被迫退出市场,这是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此外,在我国入世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特定使得反倾销也易成为其他成员方限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常用手段10。3 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面临的重要问题3.1 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低3.1.1 市场进入壁垒低,交易主体分散且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中部地区农产品市场内入场的卖方大多数是为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没有签订购销契约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

11、系,没有形成增长利益的共同体,组织性和谈判力都比较弱,更加不能通过交易次数的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中化来实现规模经济。这种局面使农民农产品流通中承担了更大的风险。3.1.2 地方性、区域性的农产品市场较多,跨地域农产品市场少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传输范围较小,大部分属于地方性的或是区域性的。中部地区目前缺乏大型、拥有众多分支机构、营销和信息网络的跨地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是信息沟通的枢纽,由于缺乏跨地域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农产品信息大范围的交流和沟通,不利于农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供需平衡,也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 3.2 市场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偏低3.2.1 市场管理机制不够规范 (1)市场

12、行政执法管理系统的滞后性,造成市场在政策上和管理上的不统一。 (2)市场法规的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管约力。 (3)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12。3.2.2 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由于信息网络属于不同地区和部门,资源不能共享,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息的收集集面不广,大量的信息收集不上来;农产品的入网率不高,信息的传播渠道不通畅。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大多数农户不懂如何利用网上资源;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人化程度也不高,工作人员缺乏具有专门知识和具有信息统计经验13。3.3 中部地区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3.1 加工贸易发展显著不足 随着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中

13、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机会,但是到目前为止,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和发展。从整体的角度来看,2002年至2005年前3季度,中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为176.6亿美元,占同一时期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6.2%,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6个百分点。而长三角、泛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都在50%以上。3.3.2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年-2009年前3季度,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该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5.3%,占同期全国的比重高达56.3%。2009年前3季度,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为26.3%,比长三角地区低40

14、.5个百分点,比泛珠三角地区低35.3个百分点。其所占比重不仅基数低,且增长较慢。3.3.3 农产品出口与其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 2007年中部地区农业总产值达572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7.6%,同期中部地区出口农产品12.3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6%。中部地区不仅农产品出口总量小,且深加工能力不足。2011年前3季度,湖北省出口农产品2.2亿美元,前10名的主要出口商品为干香菇、活猪、淡水虾仁、天然蜂蜜、鲜鸡蛋、活性酵母、烟草、柑桔罐头、茶叶、烤烟等,共计1.7亿美元,其中,经过一定程度加工的仅淡水虾仁、活性酵母和柑桔罐头合计0.4亿美元,仅占24.4%。其他五省也基

15、本上与湖北省相似。3.3.4 外贸进出口活动过分集中在省会城市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在本省外贸进出口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2008年,中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82.2亿美元,其中,六个省会城市进出口总值合计为97.6亿美元,占中部地区进出口总值的53.6%,中部地区其他所有中小城市进出口总值只有84.6亿美元,占46.4%。4 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竞争力的措施4.1发展市场经济主体 我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市场参与者。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以来,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但农民分散到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单个农户为农村微观

16、经济组织的局面,农民以组织化进入流通领域的程度不高,要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组织,大力促进农民进入流通领域。4.1.1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国乡村劳动力数量很大,但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低,素质不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单位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运作模式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奠定基础。 14。4.1.2 培养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市场进行专业化资本重组,根据商品的特点、客观需要的流通环节是在平等互利、合理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具有现代化大型专业批发企业集团数量;鼓励非国

17、有商业企业和个体、私营商贩,改变摊位制的运作模式,努力扩大业务。有关部门还应通过股份制改革重组或现有的交易市场,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一批起点高、辐射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5。4.1.3 强化信息管理,稳定销售渠道 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需要及时掌握准确、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信息和各国的销售方式和策略。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及时跟上国际发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变化建立一个可以预测的系统。最后,它应该实现网络通信和信息集成一体化,将农业信息机构、产品需求、产品供应等信息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联网17。4.2 提高农业

18、产业化水平全面推进中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稳定性。加大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力的推动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国家投资主要是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优良品种繁育体系16。4.2.1按农产品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为了冲破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提高农产品安全和质量。做好这项工作一要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地方政府涉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户应学习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标准组织生产,以确保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

19、。二要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扩大品牌效应,市场开发,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促进商品销售有着重大作用。三要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控制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禁生产和经营、使用违禁的药物。对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严格认证制度,不容许生产不达标;四要加强绿色生产技术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班,发宣传单、写板报等多种形式,普及标准化知识。4.2.2 实现农业机械化,培育“拳头”产品面对农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做法,首先是要降低农产品成本,在价格上占领优势。成本较高,中国农产品与农业机械化操作的缺乏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要深化农业结构的调整,这需要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20、。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这将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配套跟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旱作农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面临着来严峻的挑战,产品质量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培育“拳头”产品,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名牌产品,扩大市场份额。4.2.3依靠高新科技和规模经营,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 影响农产品单位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应用和生产规模应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0%左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40%,而发达国

21、家二者均高出我们一倍。我国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投入产出比,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大幅度扩大农业经济效益,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国家财政要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投资体制,解决在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建立。4.2.4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部省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本低、交通优势的强烈辐射,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贸易结构,引进更多的加工贸易生产经营企业,专注于中部地区劳动

22、力转移,促进发展。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由初加工、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的科技研究,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步伐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换代和更新19。4.3 促进中部地区农产品贸易,使农产品生产与国际接轨4.3.1加强对中部地区外贸运行的宏观监测,提高出口效益 中部地区既要寻求外贸发展规模的扩大,又要提高谋求对外贸易的质量,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有关部门不仅要注重进出口规模的变化,而且还要对进出口价格变化趋势、出口对GDP、税收和就业、企业竞争力指数等进行预警监测,引导企业掌握和处理好对外贸易关系,通过引进高、精、尖生产设备和技术,

23、在本区域打造一批发展后劲足、贡献率大、竞争力强的出口增长点20。4.3.2加强区内、区外合作,搭建和谐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竞争场所不仅仅在国际舞台上,并且在国内也会面临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竞争。必须对我国现行的内贸和外贸流通管理体制分割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并力争把地方特色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4.4 完善农业法制法规,构建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体系4.4.1面对反倾销对策、加强农业保护政策在农业保护这一块的政策欠缺经验,应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先进经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农产品产业的组成为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应

24、该在制定财政、计划、信贷、扶贫、保险、科技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一是政府要利用自身信息优势,来认真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及时为企业、农户提供准确信息及预测;二是政府要通过谈判争取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协议,消除或减少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三是建立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4.4.2 体制创新提升竞争力 我国中部地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业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和建设。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和建设: (1)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发展,特别是产业化模式,由“公司+农户”向“公司+基地”转变,将农业生

25、产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2)加强建设农产品出口企业,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为了保证农产品出口在许多领域的长期发展,必须重视农产品出口质量,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管理水平。并努力解决不符合现有的农业生产和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3)加强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工作,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应制定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制度,实施农产品出口指南项目,以帮助企业拓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和服务机制,更新工作,尤其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职能转变和信息引导及服务机

26、制,积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来弥补市场缺陷22。主要参考资料1毛凤霞、冯宗宪.新贸易格局下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06):45-49.2谭本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中部地区资本形成的效应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09,26-35.3周静.物联网对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14-18.4袁璋.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及调整优化方向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53-60.5白树强.适应环境 熟悉规则J.市场报,2001,(01):7-20. 6张庭征.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0

27、1):206-210.7周靖.中部地区农业创新发展策略探讨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2006,164-165.8蒋寒迪、雷霆.中东部地区科学发展战略的比较J.中国经贸,2010,(14):75-89.9杨彬彬.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报, 2007,(03):99-105.10李双元,王征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5,(12):76-80.11唐亚东.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2008,36-4012吴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2007,(01):48-54.13王兆阳.我国农产品国际竞

28、争力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宏观经济研究,2001,(05):10-14.14陈德银.论农产品核心能力及其构建J.中国农村经济,2000,(09):27-31.15梁三金.中部地区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报,2012,(01):11-29.16高睿.基于优势理论的中部地区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8,25-29.17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2-168.18张文忠、杨萌凯.中国产业竞争力再造J.科学出版社,2011,(08):56-68.19苗强.我国农产品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29、(14):45-48.20张峭.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国际竞争力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2):260-265.21白宏.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23-32.22侯晓红.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广西粮食经济,2002,(02):11-14.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economics major: lu shenfan guidance teacher: Qu YujunAbstract: The central re

30、g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is rich in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is good,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develop advantage and inferior position, the output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the

31、middle region of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peed same thing ministry and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se four aspects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low level of organization, market management,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level is low

32、, mid area trade development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o develop the main body of market economy, rais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promote mid area to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legal system, constructing the government to support agriculture and the protection of policy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Chinas central reg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 central reg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mpetitiven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