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6594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摘 要 北大荒粮食集团是大型国有粮食购销龙头企业。目前,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粮食产业产量与效益矛盾突出、粮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粮食产业管理机制缺失等问题。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北大荒粮食集团应坚持粮食产业安全政策,完善粮食产业发展政策,提升粮食产业加工政策,建设粮食产业人才政策。 关键词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B 北大荒粮食集团是大型国有粮食购销龙头企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国家、地方储备粮食收储和原粮贸易业务。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将发展战略由贸易储备型企业向实业转型,以杂粮经营作

2、为集团从贸易向实业迈进的基础。杂粮营养成分丰富,开发杂粮产品,树立杂粮品牌,研究杂粮产品的市场推广,一方面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平衡膳食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打造差异化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以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发展现状,详细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完善其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包括粮食生产现状、粮食流通现状、粮食加工现状和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现状。其中粮食生产现状又称粮食产品生产,粮食流通和加工现状又称为粮食产品转换,粮食市场体系

3、建设由称为市场营销。 (一)北大荒粮食生产现状 据北大荒内部资源统计,2014年北大荒粮食总产量达到442.46亿斤,粮食商品量达到4117亿斤,商品率达到95.01%,两者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5.01%和41.08%。 (二)北大荒粮食流通现状 1.粮食流通领域基础设施现状。在“十二五”期间,北大荒粮食集团新增578万m2水泥地坪,可流转粮食512万吨;新增199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同比增长49%;新建52座粮食烘干设施,增加311万吨粮食年烘干能力,增强了行业的产业竞争能力。 2.粮食加工业现状。北大荒粮食集团共有719家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共有资产总额高达189.9亿元,加工能力2278万

4、吨,“十二五”五年间,粮油加工能力年增长11%;平均增加值38.89%,随着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已形成水稻产业加工带、大豆产业加工带和麦类产业加工带及其加工集聚区,分布于齐齐哈尔、红兴隆、绥化、宝泉岭、牡丹江、建三江、北安、九三等管理局。 (三)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北大荒集团的粮食进入市场主要是以原粮和成品粮两种方式。一是原粮市场的体系建设现状。北大荒集团主要与陕西、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粮食主销区的粮食购销企业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每年签订的粮食购销合同在200亿斤以上。二是成品粮市场的体系建设现状。北大荒集团在两广、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已建成三级代理分销网络,

5、设立零售网点23000多处。 二、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产业产量与效益矛盾突出 目前,北大荒粮食集团没有有效解决粮食产量与效益之间的矛盾,这样导致在粮食生产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粮食产量与其效益和品质的矛盾恶化。北大荒粮食集团的粮食生产没有站在国家的大角度,没有从宏观上保持并适当增长一定规模的产量,没有维护好国家的粮食安全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北大荒粮食集团没有从客观上保证粮食的品质不断优化提升,而是不断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违背了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粮战略基地”所应当具备的功能和效益。 (二)粮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从计划经济成立并成长的北大

6、荒粮食集团又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逐步完成了单一的粮食生产组织向市场经济组织的转变,经过这样的转变,使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北大荒粮食集团的粮食烘干能力严重缺乏。目前北大荒的粮食烘干能力远远供不上粮食的生产量,另外粮食烘干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较弱;二是北大荒粮食集团的粮食仓储能力严重缺乏。粮食仓库不但较小,而且仓库陈旧,空调设施不全,安全措施没有可靠保障;三是北大荒粮食集团的粮食运输渠道严重短缺。北大荒的粮食运输主要靠铁路,但是目前粮食的铁路运输极其缺乏,即使有少量铁路运输,但其运力不足,并且运价也较高。 (三)粮食产业管理机制缺失 目前北大荒

7、粮食集团粮食产业管理机制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管理方面,机制严重缺失。北大荒粮食集团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其体制和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在北大荒粮食集团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粮食产业的产业层次还是低端水平,其组织管理水平和战略管理水平还很低;二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管理机制严重缺失。北大荒粮食集团的人才管理和建设还很低端,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其人才队伍建设、调用和配套的激励政策还没有完善;三是在市场营销方面,管理机制严重缺失。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营销的手段、策略和人才还非常短缺,严重影响北大荒粮食集团的粮食生产。 三、促进

8、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北大荒粮食产业安全政策 安全政策作为北大荒粮食产业发展的首要政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大荒粮食集团应当坚持走“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方向,在“北大荒之路”上应当确保“三大安全”政策。一是粮食安全政策。北大荒集团应当不断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商品粮,逐步建立我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基地,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二是食品安全政策。不断建立和完善北大荒粮食集团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不断为出口粮食产品服务,逐步建立我国最大的绿色安全食品产业基地。三是生态安全政策。不断拓宽粮食绿色生态空间,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湿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等,维护

9、绿色生态平衡。要坚持北大荒粮食产业的“三大安全”政策,就必须全面服从于国家战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使粮食、食品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二)完善北大荒粮食产业发展政策 粮食产业作为北大荒粮食集团的主导产业,应当不断完善粮食产业的产业政策,不断推进粮食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协调政策。在发展粮食产业的同时不要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要有效处理好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不断创造良好环境,为北大荒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植和保护政策。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不断扶植粮食产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

10、上游基础产业政策。粮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需要上游基础产业提供前置性安排,防止受基础产业制约;四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引导政策。根据北大荒粮食集团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引导政策扶植。 (三)提升北大荒粮食产业加工政策 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的加工产业对整个粮食产业链的发展作用重大,北大荒集团应当立足市场资源,借鉴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全面提升北大荒粮食产业的加工政策。一是全面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北大荒粮食产业法人治理结构,集中整合生产要素资源,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不断加强粮食产业市场营销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北大荒粮食集团资源的优势,充分利

11、用管理能力和手段,努力构筑高端加工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不断创新,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深化和延伸北大荒粮食产业加工的产业链条。不断以高端产业为目标,构筑粮食加工产业链条。 (四)建设北大荒粮食产业人才政策 粮食产业发展需要靠优秀人才支撑,但是目前北大荒粮食集团熟知市场经济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经验的人才急缺,没有形成支撑北大荒粮食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针对北大荒粮食集团粮食产业人才发展的现实状况,应当建设北大荒粮食产业人才政策。一是大力培养战略性层次的人才。战略性层次人才作用非常巨大,不仅可以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实现粮食产业的持续增长。战略层次人才可以有效执行组织的战略,这也要求战略层

12、次人才应当尊重知识,北大荒粮食集团应当尊重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培养战略层次人才的有效机制,不断激励人才斗志。二是大力培养策略性层次的人才。策略性人才针对的是中层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战略的执行力。三是大力培养基层层次的人才。重点做好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参 考 文 献 1孟强.北大荒集团粮食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0) 2王岩.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营销现状J.农场经济管理,2014(10) 3金建.向大农业和高端产业转变北大荒集团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J.农场经济管理,2014(8) 4战双城.北大荒集团:规范管理创粮企航母J.黑龙江粮食,2013(9) 5丁声俊.中国粮食大省“由大转强”正当时基于黑龙江省粮食产业的调查和思考J.农业展望,2013(6) 6胡鞍钢.北大荒之路(1947-2047):从落伍者到领先者J.农场经济管理,2010(10) 责任编辑:王凤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