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629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收购使得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困难随着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粮食市场竞争加剧,政府调控粮食市场能力明显提高。如何看待我国粮食市场运行状况?粮食市场所呈现的变化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之间是什么关系?粮食市场相关主体,特别是粮食收储加工经营企业如何深化粮食市场未来走向认识而选择适宜的发展策略?一、当前粮食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当前我国粮食市场运行状况,可以出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主要是粮食市场相关主体的目标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所能运用的手段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从而对粮食市场运行状况作出不同的判断,甚至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自2004年以来,我国放开

2、了粮食收购市场,粮食市场化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粮食生产经营由农民自主决定,粮食收储加工销售环节的重要主体是合法的相关企业和农民经纪人直接面对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自由交易。在基本放开粮食市场的同时,政府加大对粮食市场调控,重点是在粮食收购市场建立托市收购预案机制,按照程序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并按照顺价销售原则对收储的粮食进行公开拍卖满足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对粮食大批量需求。从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来看,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总体稳定,粮食市场形势基本符合政府调控目标。出于国家粮食安全考虑,政府会追求粮食市场充足供给和保持粮食价格合理水平。2013年,我国粮食十连增,形成了6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进

3、口粮食大约8000万吨,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保障程度高。为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托市收购价格。实践表明,各地农民种粮普遍有利可图,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销售粮食总体比较顺利,没有出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全国性的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无论从粮食生产价格来看,还是粮食消费价格来看,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呈现出稳定上涨态势,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既比我国基本没有政府干预的蔬菜等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小,也比政府较少干预的肉禽等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小,更比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小,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对粮农和消费者十分有利。从粮食加工经营企业来看,粮食市场运

4、行呈现出“稻强米弱”、“麦强面弱”态势,特别是粮食收购市场中普通的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与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博弈,以及粮食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让很多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生存困难,企业利润微薄,甚至长期亏损。对于粮食加工经营企业面临的困境,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看法。现有粮食市场运行状况对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不利,有人认为是政府实行粮食托市收购所带来的,主张放弃托市收购,减少国家库存,给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粮食国际竞争力;有人认为现有粮食加工产能严重过剩,主张淘汰低效小规模加工产能;有人认为国际粮食市场过度波动传导到国内,粮食进口冲击国内市场,主张重新审视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传

5、导关系并出台相应政策,如按照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作为国内托市收购的“天花板”价格;有人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出现了粮食深加工需求减少,特别是玉米深加工需求减少,从而主张采取刺激政策增加粮食深加工用粮需求。针对粮食加工经营企业面临的困境,社会上所提出的各种解释和看法,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重视。这些认识理应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政策,促进粮食市场健康运行,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重要参考。但是,不可否认,上述各种观点之间也有自相矛盾的。为了更加全面、深刻认识我国粮食市场,下面着重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变化对粮食市场短期和长期影响的视角,谈点把握我国粮食市场未来走

6、势的一些看法。二、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粮食消费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到就业形势,进而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影响到食物消费增长及其结构升级。考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有助于把握粮食消费及其需求变化态势。国内外研究普遍担心中国经济经过高速增长阶段后将持续下滑。有学者认为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处于衰退中,就业困难,大量农民工会回流到农村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物价停止上涨或者下跌,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增收也面临困难境地。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仍然明显。从2011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是自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

7、,按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地介于7.4%到7.9%区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平稳性历史罕见。我国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平稳增长,与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驱动为主要动力和政府仍然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直接相关。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轮驱动,社会总需求创造经济增长。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我国出口出现了不利的形势,出口不再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国内需求既有内生增长的动力,又可以在政府调控下保持适度增长。从投资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缩小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意味着我国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还很大。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8、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9%。其中,东部地区增长17.9%,中部地区增长22.2%,西部地区增长22.8%,东北地区增长18.4%,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我国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中央政府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定向放宽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投资管制,为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后劲。地方政府投资预算约束不强,虽然可能提升债务风险,但是也具有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功效。除政府外,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也会激发民间投资热情。2013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控制范围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

9、农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区间的可能性极大,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不会改变我国粮食消费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态势对粮食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居民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具有趋同性。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直接消费的口粮越少,但是口粮优质化程度则相对较高。在特定阶段,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越快,食物消费

10、多元化趋势越明显,动物来源类食物替代直接粮食消费越明显,即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数量减少越明显。从1995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83元增加到24565元,名义增长了4.7倍,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增长了3倍。这一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数量由95公斤下降到79公斤,减少了18.8%;相应的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的粮食单位价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粮食支出与数量之商)由2.0元/公斤上升到5.8元/公斤,增长了116.8%;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的粮食实际单位价值(按可比价计算的粮食单位价格)增长了27.8%。展望未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数量将波动趋稳,而购买的粮食单位价格或者价

11、值趋于上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既没有呈现显著的增加态势,也没有呈现显著的减少态势,估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数量基本饱和。除2008年外,2001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量在80公斤左右波动。考虑到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按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成品粮75公斤到80公斤计算,折算成原粮人均购买大约86公斤到92公斤。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口粮消费出现加快减少态势,2012年已经下降到大约164公斤。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年均下降2%到3%之间计算,到2020年则下降到大约130公斤到140公斤之

12、间。根据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消费或者购买的食物数量一般规律,相对较高收入家庭人均购买的粮食数量理应相对较小。结合相对较高收入家庭人均粮食购买支出金额相对较高,可以推断相对较高收入家庭购买的粮食单位价值相对较高。面对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期趋势,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如何选择市场策略?如果继续以量取胜,则必然面对有限的空间。如果转变发展方式,重在提升粮食单位价值,则发展空间具有无限性。我国的一些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可能早已意识到提升粮食单位价值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可能走入误区,盲目地追求粮食的精深加工。未来是否继续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实际上,舆论对粮食精深加工持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因为粮食过度精

13、深加工会破坏粮食营养成份,虽然口感好,但在市场上可能不受注重营养价值消费者青睐。除了一些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为了提升粮食市场单位价值而过度追求口感和色泽误区外,还有可能对优质粮食索价过高,从而压抑了高档粮食市场消费需求。一些粮食加工经营企业通过超市渠道开拓高档粮食消费市场也不成功。进超市的人,可能收入水平不高。高收入的人,可能没有时间逛超市。超市高价米,往往在货架上时间过长,不能满足新鲜的要求。未来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如何提升粮食单位价值?这需要粮食加工经营企业探索解决,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如何通过创新走向成功?可能需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创新必然经常失败。提升粮食单位价值,关键是要让高收入消费者认同。

14、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粮食市场,粮食加工经营企业竞争和盈利的基本策略必须符合高收入消费者的健康理念,合理定价,创新产销组织方式和流通模式。三、CPI走势与粮食市场价格粮食市场化改革,已经让粮食市场价格基本上由供求关系决定。比较而言,粮食生产价格会受到托市政策影响,但粮食消费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和市场竞争形成。在粮食收购市场有托市政策影响而粮食消费市场竞争激烈且供给充裕的情形下,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格局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食物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最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变化基本由食品消费价格变化主导。2011年以来,还出现了粮食消费价格与食品消费价格涨幅基本一致的情形。

15、除了粮食供求关系影响粮食市场价格外,货币政策对粮食市场价格也产生影响。长期以来,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多数情形下与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态势相一致。中性作用的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全面影响比较小,既不会导致产业链中上下游产品(劳务)价格的轮番上涨,也不会导致不同产品(劳务)比价的普遍上涨。货币政策基本不改变社会总供求关系,不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名义上过度膨胀,带来资源性和初级产品稀缺程度上升而出现价格不断上涨;也不会导致社会总需求过度压抑,带来资源性和初级产品严重过剩而出现价格不断走低。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稳定的态势,2014年广义货币预期M2增长13%左右,并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这种货币供给增长率,一般

16、意味着货币政策中性效应越来越明显,即由货币供给所导致的物价上涨或者下跌,或者说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局部地区受灾出现粮食减产,在中性货币供给政策条件下,粮食价格上涨预期也很难全面形成。2014年稳健货币政策,表明货币供给因素对粮食价格总体影响可能比较小。四、城镇化与粮食消费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加速明显。近年来,年末全国人口同比增长率大约0.5%,其中城镇人口同比增长率约3%,而农村人口同比下降2%。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201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

17、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估计城镇人口规模将由2013年7.3亿人增加到2020年9亿人。更为重要的是,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更加明显,城镇人均口粮数量基本饱和,而口粮单位价值上升仍有潜力。在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中,非口粮消费比例上升,在外用餐比例上升。目前,城镇居民居家购买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居家购买的粮食支出已经降到8%以下,而家中购买肉蛋奶支出比重大约25%左右。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居民居家购买的肉蛋奶支出金额越多,与购买粮食的支出比率也越高。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国人口缓慢增长,城镇化推进,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可能减少,但是间接消费所需要的饲料

18、粮可能不断增加。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7.3亿,按照家庭人均购买成品粮换算成原粮,估计城镇居民家中人均消费口粮大约6800万吨。按照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大约0.5%,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估计大约14亿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大约65%计算我国城镇人口大约9亿计算,城镇居民家庭购买成品粮大约6800万吨到7200万吨,折算成原粮大约为7800万吨到8300万吨。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时间价值的上升,在外用餐机会总体上趋于增加,随之带来居民在外用餐直接消费口粮也趋于增加。2005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城镇居民在外用餐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在20%到22%之间。假定19

19、9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中购买粮食数量减少是由于食物消费多样化(特别是动物源性食物消费增加)和在外用餐机会增加所导致的,估计2005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直接消费的口粮大约在20公斤到23公斤之间(2008年除外),换算成原粮大约在23公斤到27公斤之间。按照2013年城镇人口7.3亿计算,估计城镇居民在外用餐直接消费的成品口粮大约在1500万吨到1700万吨之间,换算成原粮大约在1700万吨到2000万吨之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的机会还将增加,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口粮将继续增加。2020年,城镇居民在外用餐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估计在22%到25%之间,在外用

20、餐直接消费的口粮估计在23公斤到25公斤之间,换算成原粮大约在27公斤到30公斤之间。按照9亿城镇人口计算,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口粮(成品粮)总量大约2000万吨到2300万吨之间,换算成原粮大约2400万吨到2600万吨之间。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大约6.3亿人,按照人均口粮160公斤计算,直接消费口粮大约1亿吨。到2020年,按照全国总人口14亿和城镇人口9亿计算,农村人口大约5亿,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大约6500万吨到7000万吨之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大约1.9亿吨。受到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口

21、粮消费量估计将下降到1.8亿吨以下水平。从长期来看,当粮食价格波动可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显著地缺乏价格弹性。粮食价格对粮食消费影响基本上可以不考虑。但是,粮食生产价格对粮食生产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综合来看,我国肉蛋奶水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的饲料粮总量,估计由2013年的大约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4亿吨以上水平。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城乡人口结构、青壮年所占比重下降及其老年化社会对粮食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中,非粮消费对粮食消费的替代都对口粮消费产生影响。动物源类食物和油脂消费对口粮消费的替代、蔬菜水果消费对粮食消费的替代、在外用餐对家中消费的替代;加工食物对原粮直接消费的替代,等等,都可能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减少。从1990年到2013年,全国年末人口数年均增长0.8%,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3.2%,后者增速是前者的4倍。2013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亿,在年末总人口中比重上升到9.7%。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人口老龄化对粮食市场及其食物消费结构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上赢(中国)集团转自网易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