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634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安防系统需求探讨.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评估及配套安防系统需求探讨1. 引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故障树(FTA)分析法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分析法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评估体系的构建及指标评分表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标准本章小结4. 大型社会活动安防系统体系需求评估安防系统基本需求基于安全风险评估分级下的安防系统整体需求评估 各安防子系统在不同风险评估分级下的需求评估 本章小结5 结论附录致谢参考文献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近年来大型社会活动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与国际联系紧密,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型社会活动中人员密集度高,人群

2、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高,较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为我国大型社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3论文主要内容 2大型社会活动的定义及安全状况特征 2.1 大型社会活动的定义大型社会活动在我国尚未被准确定义,但根据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条例的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活动),是指承办者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场所、场地,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人才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青

3、岛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规定将露天场所10000人、室内3000人以上的活动列为大型活动。由于大型社会活动参与人员具有人员密集性高,人员流动性小,疏散困难,大型社会活动所在场所具有安全隐患较多,事故频率较高等特点。因此,从以下两个方面界定大型社会活动并加以分类:(1)参与活动的人数, (2)活动所在场所的密集程度。(1) 参与活动的人数鉴于我国人口高度密集的现状和现阶段大型社会活动的举行情况,(2) 活动地方所在场所的密集程度2003年,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对“

4、人员密集场”加以定义并对人数加以限定,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容纳50人以上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综上所述,2.2 大型社会活动的分类及特点按照活动中人员和设施情况,大型社会活动可分为:(1)公共设施或举办方设施较少、人员较密集的活动,如体育比赛、在广场等开阔场所举行的演出、演讲等活动。(2)公共设施或举办方设施较多,人员密集适中的活动,如

5、展销、游园会等活动。(3)公共设施或举办方设施数量及活动参与人员密集度均较高的活动,如庙会、展销、灯会等活动。按照活动参与人员的组成,大型社会活动可分为:(1)活动参与人员个体之间均较为陌生,个体差异较大的大型社会活动,如不限定人群的比赛、演出、庙会、灯会、游园会等活动。(2)活动参与人员个体之间有一定关系,个体差异不大的大型社会活动,如限定人群的演出、某一单位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等。按照所在场所的不同,大型社会活动可分为:(1)在封闭场所下进行的大型活动,如在体育场、会堂、剧院等举行的活动。(2)在开放场所下进行的大型活动,如在广场、街道等举行的活动。由于大型社会活动有以上各种分类,因此也具有

6、以下显著特点:(1)参与人员数量大、人员高度密集、疏散困难由于大型社会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性,其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媒体,有显著的传播效果,会吸引大量人群参与活动,而且由于所在场所空间一般较为狭窄,难以满足举行活动的需要,参与人员又往往对场所的结构、构造不够熟悉,无法快速有效疏散人群,造成活动中人员高度密集、疏散困难的情况。(2)安全隐患多,事故频率高由于大型活动往往在大型建筑物内举行,因此该建筑物本身的安全防范水平、消防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而且大多数建筑物并不是单一的用途,往往集商场、办公、等数种功能于一体。为了追求良好的室内效果和视觉效果,在很多大型建筑物内,往往经过豪华的装修

7、,如果在装修中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装修材料,各类电线管道排线分布不科学,用电设备超载,那么无疑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增加其火灾发生的频率。一般来讲,装修越精美,电线布线越复杂,火灾发生频率越高。同时,由于活动场所内人员大量密集,疏散较为困难,还极易发生踩踏、骚乱等突发事件。由于疏散通道设臵的不合理,受困群众不熟悉疏散通道的位臵,相关组织者和管理人员未对人流密度进行及时监控,未对拥堵人群进行疏导或采取有效措施等原因引发的大型社会活动事故也不在少数。(3)大型社会活动事故的复杂性和突然性大型社会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伴随有其他事故反应。如在封闭场所内举行的大型活动由于人群密度过大,一旦

8、发生火灾,由于人员疏散不及时、建筑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诱发建筑物坍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等次生灾害,使事故的空间影响相应扩大。大型社会活动的事故特点具有复杂性、突发性、群发性、层次性和严重性的特征。统计表明,在群众聚集场所中火灾、人群拥挤踩踏事故、以及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发生,占总共所发生事故的80%,因此更要提高警惕。2.3 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现状根据国家公布的大型社会活动安全事故资料,仅场地设计和搭建物的质量这两项硬件指标就有半数以上的大型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消防门、消防栓等设施被遮挡占20%;活动现场安全通道宽度不符合要求,安全出口标识不清占40%;活动前未进行电检,灯具、电器线路安装不合规范

9、占25%;其他问题,如现场特装未进行安全评估、场地舞台高度超过规定占15%。另外,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欠缺、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以及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都增加了现阶段我国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隐患。据统计,1983年至2004年间,我国在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共发生伤亡事故37起,686人死亡,1376人受伤,其中建筑设施坍塌事故6起,占16.21%;疏散通道、灯光照明等不符合要求事故8起,占21,62%;天气因素、人员摔倒等造成的事故2起,占5.4%;观众数量失控、组织工作疏忽等造成拥挤踩踏性事故18起,占48.64%;体育赛事发生骚乱3起,占8.1%,如此教训可谓惨痛。如下图: 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威

10、胁在本论文中包括火灾、人群拥挤踩踏、触电、建筑物坍塌、有毒气体、骚乱等,其中建筑物的坍塌事故不包括因突然性不可抗力所导致的建筑物坍塌事故以及由于举行大型社会活动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如H5N 1、SARS等传染性疾病)不在2.4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中的人员因素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密集度、人员的流动、人员的特点及心理特征、人员的安全意识。(1)人员密度在举行大型社会活动时发生火灾、骚乱、拥挤踩踏等造成严重火锅的事故,主要原因之一是场所内整体或部分的人员高度密集。大型社会活动场所中人员容易高度密集的位臵有:位臵规划或建筑结构设计上的瓶颈位臵。如,连接大面积封闭区域之间的走廊

11、、楼梯、转弯点、进出口等。信息点。如,公共场所地图前,信息查询,公告牌点。人群排队的地方。如售票点、检票点、公交点、售货点等。用餐时间或方便人群休息的位臵。如餐厅、公共卫生间等。特别受欢迎的位臵或区域。如,舞台、名画、免费发放赠品处的位臵前。(2)人员的流动将人群作为整体,分析其流动特征对事故的影响:异向流动:不同方向的人群相遇时产生的群集现象。不同方向的人群,拥挤 在道路、桥梁、楼梯的交叉口、出入口等处,由于人群受到阻塞从而会造成拥挤混乱。人流速度:通道开启,人员密集场所人群聚集因素结束,如活动结束等,在这种快速流动过程中易发生碰撞及由于惯性的作用,易引发踩踏事故。Nelson and Ma

12、clennan计算人群密度在0.543.8人/平方米。0.54人/平方米或以下个人能够相对自由移动,而3.8人/平方米或以上,可能形成严重拥塞或不能移动。对人流的管理,要注意监视人流的中断现象、交叉流现象、及一些关键点。(3)人员的特点及心理特征参加大型社会活动的人群特点各不相同,一些活动中人群很混合,如庙会、灯会由家庭、情侣、年轻人、老年人等组成,而一些活动到场的人群也则较为单一,如商人,某一类专业人才。由于大型社会活动中的事故一般发生在人群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由于过于惊恐而易暂时丧失理智,出现恐慌心理、从众心理以及绝望心理,导致灾害现场更为混乱,直至引发事故。虽然人群特点众多,但应事

13、先根据人群种类情况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及准备,以备不测发生。根据人员心理状态可以将踩踏事故分为“逃避灾害”型及“争抢”型。逃避灾害型事故的起因是突发灾害,由于其发生过程一般都极为短促,人群毫无思想准备,人群由于过于惊恐而易暂时丧失理智,出现恐慌心里,从众心里及绝望心理,使灾害现场更为混乱,直至引发事故。“争抢”型事故中,人们最初的思维状态使完全清醒的,人的行为是完全有目地的。但正因如此人们才更加拥挤,从而也就更容易发生危险。在有火灾、人群踩踏事故发生时,在恐慌状态下,个人的行为有以下一些特点。个人的行为较少受法规与道德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行为。个人的情绪变得十分紧张,从而产生一些盲目行

14、为,如盲目跟随人群而不进行自己的判断。个人都试图以大大高于一般状态的速度行进。人群中个人之间的物理作用和身体接触大大增加。在有两个以上疏散出口时,惊慌的人群往往聚集在一个出口处。而别的出口则很少被人使用甚至被完全忽略。(4)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正确估计和判断,它可以使人们尽量远离危险;安全技能,就是当人们面对危险时,能够了解危险的性质和等级,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目前,公众的安全素质低不仅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损失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安安全意识、技能薄弱时人群不安全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自救能力的欠缺则是影响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安全意识淡

15、薄也是酿成众多惨剧的根源之一。2.5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中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公共聚集场所建筑物内的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天气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例如,公共场所聚集人群在躲避突如其来的冰雹、雷雨、飓风等可能引发踩踏。雨雪还可造成路面湿滑,易引起人员的摔倒;地质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以及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发生踩踏。1988年3月12日,尼泊尔加德满都体育场突降冰雹,引起了球迷恐慌,体育场出口被人流封堵,造成10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1995年6月3日,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市西郊伦皮拉体育场遭受雷击起火,看台建筑及体育设施大部分

16、被毁,火灾引起人群踩踏,造成看台上的观众16人死亡,22人受伤。(2)建筑物内的环境因素建筑物内的环境因素包括,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通风换气情况等。在娱乐场所中,震耳的音乐,昏暗的灯光会使人产生兴奋、激动等情绪,容易引起过激行为,如在舞厅内燃放烟花,点燃室内易燃装饰材料,导致火灾;由于室内人员数量超载,建筑物内通风不良,致使人员缺氧、昏迷,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等。2008年2月9日,印度尼西亚爪哇一体育场摇滚音乐会结束后,会场内数百名乐迷从几个狭小的出入口退场,而场外一些人想涌进场内,拥挤中一些人因缺氧昏迷,导致踩踏事件发生,造成10人死亡,数十人不同程度的受伤。2.6大型社会活动安全

17、状况中的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包括风险的辨识、安全管理机构、安全人员专业素质、应急方案的制定、 演练、应急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管理的缺失是人群容量控制失效、应急救援不当的重要原因。在此主要提及人群管理,应急管理,信息管理三点。(l)人群管理人群管理不当,导致人员规模严重超出场所容量或局部场地人员的高度密集,是踩踏事故发生的重大隐患。人群管理应当包括场地人员容量测算、人员控制、峰值、人群密集点、持续时间预算、人员数量控制、人群引导、信息发布、人群疏散方案制定、恐慌人群管理等。(2)应急处理人群聚集场所必须进行应急准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确保具有充分的应急能力,对现场情况、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应采

18、取的应急措施、应急人员组织指挥等方面做出周密的安排。一些事件中,不适当的应急处理成为加剧事故风险的因素,如2004年刚果的一场足球场骚乱中,警察燃放催泪弹,球迷在躲避时造成踩踏惨剧。(3)信息管理错误信息时引发人群盲目流动,诱发混乱,促生及传播谣言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沟通可分为管理人员与人群及人群之间的信息沟通。(1)管理人员与人群的信息管理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传达或者传达了错误的、不完整的信息,没有及时制止错误信息的传播等,致使与人群之间出现信息障碍,时诱发踩踏的原因之一。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手段及时准确地传达以下信息:常规信息如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信息等;临时变更信息,如演出

19、推迟、取消、变更等;相关建议、警示等。(2)人群之间信息沟通人群可看作是一系列纠缠在一起的行为单元,单元的成员很难了解整个人群的全貌,增加人群不安全行为的可能。一些事故中,人群前部人员已经紧紧压在一起,无法移动,而人群后部人员相对密度较小而错误地认为前部也应该如此所以用力地向前挤。管理人员应及时地诱导人群保持良好的秩序、提供人群的相关信息,使个体能够了解总体的全貌。2.7 本章小结 3.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评估体系及分级3.1各类危害因素原因分析这里引用工业生产中对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20、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根据(1)安全出口不足,疏散通道不畅概括起来,此类场所因安全疏散出口问题不符合消防要求而直接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安全出口设臵数量少,安全疏散宽度不足。因为多数公共娱乐场所或公共聚集场所是通过购买或租赁已建成的建筑物,然后根据使用功能等重新进行改造装修而成的。原有建筑物从建筑形式及设施配臵上大多不能满足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使用要求,尤其是在安全出口设臵宽度和数量方面。公共聚集场所人员密度要比普通办公、经营性、生产性场所大得多,虽有规范规定了此类场所人员数量的计算标准,如歌舞娱乐游艺场所设计标准为0.5人/平方米,但从开业后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往往

21、在1.01.5人/平方米,是设计要求的23倍。只保留主安全出口,其他安全出口疏于维修,甚至以维修为名封闭。人们所熟知的一个例子就是1994年发生在新弱克拉玛依市友谊会馆的火灾,那场火灾至今使人们记忆犹新,火灾时7个安全疏散门只有一个正门开启,其他全部装上了防盗门并上锁,结果制造了323人死亡的人间惨剧。安全出口标识不明显,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设臵不当,而且标志灯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复和更换。疏散通道设臵过于曲折,疏散路线比较模糊。这多反映在业主为追求经营面积的最大化,而擅自调整疏散出口设臵位臵,减小有效疏散宽度,有的场所疏散通道最窄处仅能容一人勉强通过,可以想象火灾发生时的可怕情景。通过以上分析,可

22、以看出安全出口的设臵在公共聚集场所中重要的,不容一点儿马虎大意。(2)装修装饰材料耐火性能差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这是许多公共聚集场所的通病。一些公共聚集场所在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脂等聚合材料和夹板、地毯、墙纸、纤维织品等易燃材料,且不作任何防火处理,增大火灾危险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致使人员中毒。(4)相关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匾乏,安全意识薄弱活动组织者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匾乏,安全意识薄弱使得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产生了巨大的损失。比如存在一些应知应会的消防知识不懂不会的现象。(5)恐吓原因恐吓原因

23、虽然占比例小,但其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一句“有炸弹!”等恐怖的话语就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慌乱,说明多半人还是害怕人体炸弹、害怕恐怖袭击的,以致对谎言不能不信以为真,进而狂奔,彼此推挤踩踏。近年来,在娱乐场所、工厂、学校、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由于恐怖原因而导致的踩踏拥堵致死致伤事件,陆续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成为公共安全事故的一种类型。这些事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普遍公众的足够重视。3.2大型社会活动场所安全状况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但各种方法的研究和使用都是根据对危险性的分析、预测以及特定的评价需要而开发的,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归纳为为

24、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公共聚集场所的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以及分类,对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因素的分析,以及公共聚集场所安全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共聚集场所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是通过逻辑归纳、演绎法找出各事件关系的方法,是反映出时间历程,环境变化因素的动态分析方法,根据这些特性,因此采用以下分析法进行分析。3.2.1故障树(FTA)分析法故障树又称事故树,是一种分析活动及系统风险的分析法,在安全风险评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型社会活动事故往往是由于发生突发事件后人群高度密集且出现恐慌心理难以疏散而引发事故,因此,第一,首先分析出可能导致人群聚集恐慌的事故树:各类因素引发人群聚集恐慌事故树

25、 第二,分析在人群聚集恐慌发生后由于相关人员或组织处理不当或继续发生突发事件导致现场情况恶化最终致使事故发生的事故树:人群聚集恐慌情况恶化致使事故发生事故树 第三,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导致事故继续扩大事故树事故发生后因救援处理不当致使事故扩大事故树 在此三步基础上就可以构建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总体事故树 3.2.2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分析法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是QS-9000中极其重要的缺陷预防技术,是实现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FMEA可以描述为一组系统化的活动,其目的是:(a)认可并评价产品/过程中的潜在失效以及该失效的后果;(b)确定能够消除

26、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机会的措施;(c)将全部过程形成文件。由于FMEA分析法的特性, 风险顺序数是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的乘积。 RPN=(S)X (O)X (D) 在单一FMEA范围内,此值(1-1000)可用于设计中所担心的事项的排序。应首先针对高严重度,高RPN值和小组指定的其它项目进行预防/纠正措施的工程评价。任何建议措施的意图都是要依以下顺序降低其风险级别:严重度,频度的探测度。一般实践中,不管其RPN值是多大,当严重度是9或10时,必须予以特别注意,以确保现行的设计控制或预防/纠正措施针对了这种风险。在所有的已确定潜在失效模式的后果可能会给最终用户造成危害的情况下,都

27、应考虑预防/纠正措施,以便通过消除,减弱或控制起因来避免失效模式的产生。重度值为9或10时的项目给予特别关注之后,小组再考虑其它的失效模式,其意图在于降低严重度,其次频度,再次探测度。考虑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修改设计几何尺寸和/或公差 修改材料规范试验设计(尤其是存在多重或相互作用的起因时或其它解决问题的技术,和修改试验计划建议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设计,降低风险,提高顾客满意度。只有设计更改才能导致严重度的降低。只有通过设计更改消除 建议的措施或控制失效模式的一个或多个起因/机理才能有效地降低频度。增加设计确认/验证措施将仅能导致探测度值的降低。由于增加设计确认验证不是针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和

28、频度的,所以,该种工程措施是不太期望采用的。对于一个特定的失效模式/起因/控制的组合,如果工程评价认为无需采用建议措施,则应在本栏内注明“无”。建议措施的责任填入每一项建议措施的责任组织的名称和个人的姓名以及目 标完成日期。采取的措施措施的结果 在措施实施之后,填入实际措施的简要说明以及生效日期。 在确定了预防纠正措施以后,估计并记录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值的结果。计算并记录RPN的结果。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将相关栏空白即可。 根据 采用设计FMEA分析法对出入口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 FMEA编号 (设计FMEA) 共页,第部件 设计责任 编制人 车型年/车辆类型 关键日期 F

29、EMA日期(编制) (修订) 核心小组采用设计FMEA分析法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安全防范系统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 FMEA编号 123 视频监控子系统 (设计FMEA) 共 X 页,第 X 页设计责任 编制人 关键日期FEMA日期(编制)(修订) 对视频监控子系统进行分析时,鉴于该系统发生的故障都会对大型社会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应坚决排除所有故障可能。因此将上表中的所有故障的严重度S都设为10,根据视频监控系统故障总体频率,将频度O设为2,探测度D设为2。 3.3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评估体系的构建及指标评分表通过以上两种分析法的分析,我们对影响大型社会活动场所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了初步了解。在

30、此基础上就能构建出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状况评估体系。 3.4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标准根据评估所得分数,将大型社会活动按照举办场所分为封闭场所与开放场所,再按照评估分数对其进行分级。封闭场所:一级:二级:三级:开放场所:一级:二级:三级:3.5本章小结 4.大型社会活动安防系统体系需求评估4.1基于安全风险评估分级下的安防系统整体需求评估 安全防范系统作为保护人民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在防止事故发生、延缓事故发展、减轻事故后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上文所作的各项分析,对大型社会活动安防系统提出以下需求:出入口控制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有效疏散人群。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监控大型社会活动现场情况,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火灾探测系统:。灭火系统。 (可靠性、性能等等情况)4.2各安防子系统在不同风险评估分级下的需求评估出入口控制系统:人员疏散理论及分析+框图需求评估:(1) 一级(2) 二级(3) 三级视频监控系统:需求评估(1) 一级(2) 二级(3) 三级火灾探测系统:需求评估(1) 一级(2) 二级(3) 三级灭火系统:需求评估(1) 一级(2) 二级(3) 三级 4.3本章小结 5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