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产业 “新常态”下的“度量衡”[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服产业 “新常态”下的“度量衡”[文档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纺服产业 “新常态”下的“度量衡”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在“2014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以“发现与再造大变革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为主题报告,从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高度,全面分析总结了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就新常态下产业竞争优势的重塑与再造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孙瑞哲最后强调,新常态下,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有“度量衡”做参考。度,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跨界融合的广度化,资源环保的深度化。量,一方面是体量,即有效依托规模优势,促进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集聚;另一方面是质量,企业要回归产品本源重质量,保持产业发展重内涵。同时,要做到三方面的平衡,
2、分别是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技术与就业的平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平衡。 缓中有快、缓中有变、缓中有难、缓中有为 新常态是经济危机后的一个痛苦转变过程,对于中国而言,就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但是,不能将新常态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于纺织行业中,新常态表现为:缓中有快、缓中有变、缓中有难、缓中有为。”孙瑞哲强调。 缓中有快,表现在:虽然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但调整和转型加快,中国结构大调整的时代已经开启。增长速度的换挡与调整,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接续,调整和转型的根本目标是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
3、等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近两年,我国呈现出重工业去产能、房地产挤泡沫、融资平台去杠杆、消费领域挤浪费等态势;产品的结构化改善加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纤维消费比例调整优化,产业组织效率稳步提高,区域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比例增加,上升速度不可阻挡。 缓中有变,表现在:一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5%,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销售市场,2014年我国网购比例可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服装业一枝独秀。二是世界产业布局新调整。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举措,如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这
4、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整,重点是对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进而影响全球产业地域布局。而成本要素方面,我们不仅跟东南亚等国家相比没有比较优势,甚至跟发达国家相比也在失去优势,国际纺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制造成本跟意大利相当,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实。三是全球贸易格局和秩序新演变。越来越多的区域性贸易谈判开始涌现,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和秩序,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中澳自由贸易区。四是国际采购格局变化。国际采购格局正在被四种因素重塑,即环境、需求、供应和技术,在这些方面中国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劣势被生产效率较高的优势所抵消,综合看,竞争力并不输于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盟
5、和南亚地区。五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当前中国劳动力供需存在“两个短缺”:1.初级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2.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供需失衡。六是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正加速“微笑曲线”走向“全程协同”的进程。传统微笑曲线中,似乎注定生产制造业处在低利润环节,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消费者体验式地参与颠覆传统生产的垂直分工体系,企业客户及各方利益可以互助式参与到价值创造、传递、实现等环节,客户得到个性化产品,定制化服务,企业获取超额利润,构建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缓中有难,表现在:挑战和压力依旧突出。从宏观方面讲,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凸显,企
6、业经营依然困难。对纺织业来说:国内棉花市场和用棉形势依然复杂,国内棉花收储的1300万吨库存依然无法消化;化纤产能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原料进口依赖度高;产业布局调整面临新形势,节能环保约束压力增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突出,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变革与创新更加紧迫。 缓中有为: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统计来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基本没有下滑,利润也保持稳定,纺织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向的,这说明中国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依然稳固。 “三大创新”重塑产业优势 怎样重塑与再造纺织产业竞争新优势?孙瑞哲给出了具体指导方案:关键在于增强和提升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以时尚导向为目标
7、的消费力、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凝聚力,并着力实现技术、模式及思维三个维度的创新。 思维创新方面,一是工业服务化。孙瑞哲分析:从2013年开始,我国部分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超过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地位转换;从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来看,制造业的概念和附加值正在不断从硬件向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无形资产转移。这充分说明,服务化已经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制造业的声场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
8、体系转变,不仅仅是指对最终产品的服务化,而是在智慧工厂基础上,工业生产的每个要素的服务化。例如,宁波慈星,这家企业倡导“产品,服务”的市场理念,正在把办事处规划成类似汽车行业的4S店,把服务理念全部囊括进去。 二是工业资本化。资本经营是企业资产充分运用的一种方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伯格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与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如何在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中找到平衡点,是行业转型升级必须考虑的方面。国内有些企业,如雅戈尔、杉杉都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诸多尝试。 三是工业绿色化。企业要引入循环思维,改变线性的工业模式
9、,以材料为切入点,视其为高价值的存货,而不是运行一次的生产要素。企业要考虑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让其成为一种新的纤维来源。 模式创新方面,企业正在从大规模批量生产走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大规模定制实际上颠覆了两个传统要素,即需求和供给。需求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驱动的经济发展和管理,供给是建立竞争优势,形成新商业生态体系,实际上对传统运营模式是一个挑战,要兼顾规模化和个性化。 模式创新需要辩证地看待几组关系:一是电商和实体店。电商迅速崛起固然有其自身优势,但也不能忽视实体店的作用,实体店在售后、服务、情感、品牌等方面不可替代,很多方面都可以重塑全新价值。二是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爆款”的出现说
10、明社会对于明星效应、时尚产品的追逐仍然存在,比如iPhone6,人人都想拥有,但并没有觉得不时尚,所以,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并不矛盾。三是扁平化与层级化。一个最聪明的管理者,最多也只能管理7个人,传统扁平化的问题是决策者一对多,简单依靠一两个优秀者推进创新,而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内部层级管理,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和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富有柔性和创造力。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网络化。2014年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正在从消费者主导型的互联网转变为企业主导型的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改造的主要路径有:一是要形成用户思维,加强服务;二是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提高创新效
11、率和生产效率;三是推进营销业务的网络化,充分利用网络提高用户群体数量,形成长期的固定市场;四是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缩减冗余成本,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用。 孙瑞哲强调:“发展企业互联网需要经历内部精细、外部互联、数据智慧三个阶段。未来纺织产业的生产模式将是,技术上实现用虚拟网络把不同的实体设备联系到一起,让工厂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虚拟网络,使产业链成为一个整体,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完成纺织生产模式的根本转变。” “技术创新同样要求生产智能化。”孙瑞哲分析,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模式,形成了终端需求、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的完整链条,完成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建设一个CPS信息
12、物理系统网络,研究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对端的集成。从中国目前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上,以棉纺织行业为例,“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手段。 “整个互联网工业中,中国纺织企业要首先实现智能化生产,行业要从化纤、印染等方面进行规划。”孙瑞哲指出。 营销数字化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其不是单纯地将数字技术融入营销过程当中,而是需要利用技术来彻底改造公司,数字化后,产品制造商开始变成零售商、经销商和媒体运营商。像优衣库和中国波司登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当然,纺织技术创新的路径多样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大的、革命性的、理念性的突破式思维;另一类是持续性的技术积累和更新。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多数企业可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引进、模仿、联合创新。从2014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奖和管理创新奖获奖企业名单看,产品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做差别化中的差别化,能够实现创新差异化;产业链集成创新是服装设计创新的新路径,产业用纺织品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孙瑞哲还勉励国内企业,要正视新常态,确立新格局,构筑新梦想,塑造新身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