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我山之石》.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118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中天《我山之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易中天《我山之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易中天《我山之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易中天《我山之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易中天《我山之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中天《我山之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中天《我山之石》.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山之石作者:易中天第1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1)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最近,你大讲先秦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救市?救什么市?股市?楼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远水不救近火嘛!再说人家又不是救火车、消防队。 不是吗?孔夫子怎么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反过来,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会出了问题,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么,孔子管了吗?管了。这就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当时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这不就是救市吗? 倒也是。不过不是救市,是救世。当然,打个引号,说是救市,也行。 其他人,

2、也都这样吧? 应该说,最早是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让世界充满爱等等,然后就有人出来支持或者反对他。先是墨家反对,后是道家反对,最后是法家反对。儒家自己这边,孟子和荀子支持。不过孟子和荀子,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也有争论。 对不起,先打断一下。你说孔子最先发表救市主张,难道老子不在前面? 恐怕有两个老子,或者至少有两个。孔子曾经问礼的那个,在孔子之前,或者同时。写道德经(老子)一书的,我想应该在孔子之后。这个问题,只要比较一下老子和论语两书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结论。简单地说,论语只是自说自话,基本上没有对立面;老子却是多处批判儒家,以儒家为靶子。批判者总是在被批判者之后,这是

3、常理。如果要深究,建议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李零先生的人往低处走,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也有说明。 这样一说,就清楚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恐怕就因为当时天下无道,社会出了问题,得有人来救,来发表救市的主张。这就有了先秦诸子。但如何救,救什么,问题出在哪,观点不同,说法不同,方案也不同。这就有了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是不是这样? 第2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2) 也是也不是。天下无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们讨论的问题,也不全是这个。不过,救市,确实是焦点。 核心就是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4、也不光是拿什么来救和怎么救的问题,还包括救不救。实际上,也有主张不救,或认为没救的。 为什么?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坏透了,烂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药。 这是什么人的观点? 孔子时代的隐士。他们是道家之前的道家,简称前道家。孔子为什么会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因为有个隐士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你们又和谁一起去改变?你们与其像孔子那样避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避世。避人,就是拒绝与那些坏人合作;避世,则是拒绝与整个社会合作。为什么拒绝与社会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救嘛! 天下无药可救,又怎么样呢? 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这又是谁的观点? 墨

5、子时代的杨朱。杨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庄子。这三个人,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这可以说是要救市,先救己,对吧? 可以这么说。而且,杨朱、老子、庄子都认为,现在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却去管别人,自己都救不了,却想救世界。结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别人,人人都来救市,势必天下大乱。他们的结论也很简单:别救。 不救怎么行呢?不救又怎么办呢? 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张救市。其实道家也不当真见死不救

6、,而是认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们那样救。在道家看来,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乱。因此,要紧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甚至什么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第3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3) 不救之救? 是的。 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当然。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急功近利 那么,先秦诸子,不就可以说是救市者;他们留下的思想,不就可以说是救市者的遗产吗? 马马虎虎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要讲清楚,先秦诸子争论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留下的遗产也极其丰富,绝不仅仅是一个救市问题。不讲清楚这一点,那些吹毛求疵故意找茬的,又要来骂我们不严谨、伪学术了。 也不必如此小心吧! 倒也不完全是怕挨骂,而是不希望我们的读者

7、太急功近利。继承思想文化遗产,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把先秦诸子和当前的金融风暴直接联系起来,也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会庸俗化。因此,如果硬要说先秦诸子留下的是救市者的遗产,我必须说清楚三点。 哪三点? 第一点,先秦诸子救不了咱们当前这个市。别以为读一下论语、老子什么的,这金融风暴就挺过去了,就化险为夷了。更别以为先秦诸子的那些语录、格言,拿过来用就能立竿见影。没有的事!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一种典型的巫术思维。你见过以前经常贴在电线杆上的那些字条没?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有那么灵的事吗? 第二点呢? 第二就是当前这场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迟早会过去。人类社会

8、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脆弱,不会顶不住的,读不读先秦诸子都一样。读,会过去。不读,也会过去。 哪又何必要读?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尽管当前这场危机可以渡过,这场风暴也会过去,但还会有下一轮的风暴,下一轮的危机。我们人类,命中注定只能在一种悲剧性的历史进程中前行。有前进,就会有后退;有胜利,就会有失败;有成功,就会有挫折;有辉煌,就会有暗淡。危机永远存在,风暴还会再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思想准备比没有思想准备好,有思想武器比没有思想武器强。 第4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4) 我们中国的先秦诸子,就提供了这样的思想武器? 提供了。因此,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候,我主张

9、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先秦诸子。将来,世界风平浪静,重归太平,我更主张这样做。 为什么这样说?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先秦诸子留下的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应对变革的思想方法。有了这些思想方法,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比方说,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当时是拿什么来拯救自己的世界的。 应该是些很管用的办法吧?我也很想知道呢,能不能讲讲? 又急功近利了不是?别老想着有什么屡试不爽的办法,拿过来就能用。实话实说,我们现在之所以弄得问题多多,原因之一,就是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不管讲什么,都要跟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职务升迁等等挂钩,不挂钩没

10、人听。周易禅宗,先秦诸子,水浒、三国、红楼梦,都看出职场三十六计来了,还美其名曰国学。其实八竿子打不着,也未必管用。告诉你吧,那都是些披着羊皮的黄鼠狼,至多是一些术。先秦诸子留下的,可不是那样的东西。 那你说他们留下了什么? 道。他们留下的是道,用来拯救当时世界的,也是道。天下无道,则唯道可以救之。所以就连最实用主义的法家,也留下了道。当然,法家也讲术。儒、墨、道、法四家当中,法家是最喜欢讲术的。但法家是讲术也讲道。他们留下的遗产当中,最宝贵的也是那些道。实际上,先秦诸子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们的争鸣虽由救市而起,他们的思考却超越了这个话题,想得更深刻、更长远。 怎么深刻,怎么长远? 面对当时必

11、须拯救的世界,先秦诸子至少考虑了这样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社会?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制度?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文化?还有,我们到底应该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念?这就是他们的反思。也就是说,面对当时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对那四处着火的混乱局面,先秦诸子并不是急吼吼地端着一盆水就去救。他们还要想,好端端的世界,为什么会起火?火势为什么会蔓延?怎样才能真正扑灭?扑灭以后又该怎么办?国家究竟能不能长治久安?人民究竟能不能世代幸福?这才是他们真正要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才是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第5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5)

12、继承思想文化遗产,不能成王败寇 那么,先秦诸子又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 事情既然因救市而起,当然首先得弄清楚这个市为什么要救,社会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也就是为什么会起火和火势为什么会蔓延,等等。 问题出在哪里呢? 也有不同看法。道家的观点,是根本就不该有市。没有市,也就不必救市。 这个你前面说了。 以后也还要再说。 道家以外呢? 道家以外,大体上是儒家认为问题出在人心,法家认为问题出在制度,墨家认为问题既出在制度,也出在人心。 那他们的救市方案也不相同吧? 当然。儒家认为问题出在人心,因此主张安心;法家认为问题出在制度,因此主张改制;墨家认为问题既出在制度,也出在人心,因此既主张改制,也主张安心

13、。 墨家好像全面一点。 也很深刻。制度的问题在哪,人心的问题在哪,墨家都说到了点子上,很到位。但同时,先秦诸子中,最不成功的也是墨家。 墨家为什么最不成功? 因为他们的办法最不管用,也最用不得。 这就怪了,怎么会这样? 这只能以后再说,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吧!你喜欢读侦探小说吗?侦探小说里面的那些大侦探,都是这么说话的。 最成功的是谁? 法家。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就是法家设计的。 为什么法家会成功? 因为法家的办法最管用。秦王国最后能一家独大,秦始皇最后能兼并天下,靠的就是法家的主张。我们知道,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救市。谁的办法能解决问题,谁就吃香。所以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就将法家的学说钦定为国家

14、意识形态。 但是汉武帝以后,国家意识形态是儒家的学说呀! 实际上是两家共同执政。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法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这么说,儒家学说也是管用的? 不管用。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一样,也救不了市。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说诸侯,荀子著书立说,然而谁都不听他们的。为什么?不管用嘛!有趣的是,在后世,儒家的影响却是最大的。 第6节:壹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6) 当时不香后世香? 正是。 奇怪!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秘密,也只能以后再说。 道家呢?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之前,曾经一度是执政党。之后,就成为在野党,不过是合法的在野党,所以有时候也成为参政党。他们的影响,仅次于儒家。 道家的办法管用

15、吗? 也不怎么管用。道家根本就反对救市,岂能管用?不过当真崩盘以后,就用得上了。比如西汉初年,统治者贵黄老,尚无为,便造就了文景之治。但如果要救急,也是不管用的。 墨家呢,也是参政党吗? 墨家最惨,变成地下党了,影响也是最小的。 如此说来,墨家最差? 怎么能这样说?事实上,墨子对当时社会病症的描述最准确,诊断也最到位。而且,他的救市方案中蕴含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都非常可贵,甚至极其宝贵。他的理想,也是最美好的。相反,最成功的法家,反倒问题最多。 你这样讲,我真是听不懂。 怎么听不懂? 墨家的诊断最到位,方案却最不可行;理想最美好,影响却最小。儒家的办法同样不管用,影响却最大。道家的办法有时

16、候管用,影响却次于儒家。法家的办法最管用,也最成功,却又是问题最多的,影响也没儒家大。这都是一笔什么乱七八糟的狗肉账? 按照某些人习惯了的那种思维方式,是听不懂。许多媒体都问我,你讲先秦诸子,最喜欢哪一家,最赞成哪一家,哪一家对我们今天最有意义?我回答说,根本就不能这么问!讲先秦诸子,最忌讳的是三条,一是急功近利,二是非此即彼,三是一家独大。最成功的不一定就最正确,不管用的也不见得没影响。同样,变成地下党,也不等于没道理。继承思想文化遗产,绝不能搞成王败寇那一套。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是其是,非其非,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先弄清楚他们的思想,然后再把其中可以继承也应该继承的东西,都继承下来。 那

17、你打算从何说起? 直接的起因既然是救市,那就先说当时的社会怎么出问题了吧! 第7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1)贰 资产重组之痛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于这一点,最好看看墨子的描述。 墨子怎么说? 九个字: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国相攻,就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侵略;家相篡,就是家与家之间相互掠夺;人相贼,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总之,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国际关系也出了问题。 那时也有国际关系吗? 有啊!我们现在叫做中国的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天下就是天底下,也就是全世界。这个全世界,或者说天底下,由许多国家组成,比如齐国,比如楚国。他们都是独立或半独立国家。西周

18、的时候半独立,战国的时候全独立。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主权、军队和元首。他们的元首叫国君,也叫诸侯,所以他们的国家也叫诸侯国。所谓国相攻,就是这些诸侯国家互相侵略,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打过去,可不就是国际关系出了问题? 所谓家相篡呢? 这个问题讲起来要麻烦一点。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那个时候的家,和我们现在的家,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现在说的家,是社会学的概念,也就是家庭。那时的家,却是政治学的概念,指一种特殊的政治实体。具体地说,就是大夫的领地。 大夫的领地? 对。那时的大夫,与秦汉以后的大夫,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秦汉以后的大夫,是官员。秦汉以前的大夫,是领主。既然是领主,就有领地。大夫的领地,就

19、叫家。大夫是家这个特殊政治实体的君主,叫家君。他对家里的土地,有独立(或半独立)的产权;对家里的人民,有独立(或半独立)的治权。 你的意思是说,诸侯和大夫,都是领主,都有领地。诸侯的领地叫国,大夫的领地叫家。诸侯和大夫,也都是君主,都有臣民。诸侯是国的君主,叫国君。大夫是家的君主,叫家君。诸侯也好,大夫也好,对自己领地的土地和人民,都有独立(或半独立)的产权和治权。国与家,都是政治实体。是不是这样? 第8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2) 正是如此。 那么,国与家,或者说诸侯与大夫,又是什么关系? 君臣关系。诸侯是君,大夫是臣。国是家的上级单位,诸侯是大夫的上级领导。 一个天下,有两级政治实体? 三级

20、。因为诸侯之上还有天子,也叫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是天下土地的领主,也是天下人民的君主,叫天下共主。他是当时全世界的最高领导人。至少,在名义上是。 世界之王? 可以这么说。 这个世界之王(天子)与各国元首(诸侯),是什么关系? 也是君臣关系。天子是君,诸侯是臣。诸侯的国,至少在名义上隶属于天下,正如大夫的家隶属于诸侯的国。 这样一种关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封建。这里说的封建,是动词,封和建都是。封,就是划定范围;建,就是指定领导。具体地说,就是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领地,这就是国。每个国都指定一个世袭的君主,这就是诸侯,也就是国君。这就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诸侯得到国以后

21、,又再次封建,把国也分成若干领地,这就是家。每个家,也都指定一个世袭的君主,这就是大夫,也就是家君。这就叫封土立家,也简称封建。 天子封建诸侯,诸侯封建大夫? 对。天子、诸侯、大夫,三级分权。这样一种制度,就叫邦国制度。 明白了。打个比方,天下是总公司,国是分公司,家是子公司,是不是这样?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可以这样比喻,当然也只是比喻了。正如总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有资金链条或者经济链条连着;天下、国、家之间,也有链条,只不过不是经济链条,是政治链条。这个链条一断,社会就会出问题。要知道,当时的天下,可是相当于全世界呀! 那链条断了吗? 断了。而且,这事在当时还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叫礼坏乐

22、崩。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第9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3) 正是。链条一断,天下大乱。天下大乱,是因为要资产重组 那么,当时的政治链条为什么会断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只能以后慢慢再说。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当时的天下、国、家,与现在的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并不完全一样。天下那个总公司是虚的,天子也只向分公司象征性地收一点管理费。国与家,却是实体,有土地,有人民,有财税,有军队,有君主。也就是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还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国的法人代表就是诸侯,往往叫某某公,比如齐桓公、晋文公。家的法人代表则是大夫,一般叫某某氏,比如宁氏(卫国)、季氏(鲁国)。但无论是国,还是家,法人都

23、是世袭的。 家族公司呀? 是。不过,国同时也是股份公司。国君是大股东,大夫是中股东或小股东。 这些中小股东(大夫)是什么人? 原则上是国君的兄弟、子侄、族人。家族公司嘛!所以,大夫也参加分公司的管理,担任副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这是大夫最后会由领主变成官员的原因之一。变成官员以后,大夫就没有股份了,同时也不再有子公司。这样的大夫,可以由外姓人担任。 这就是说,按照当时的制度,大夫既是分公司的股东和干部,又是子公司的老板和经理? 正是这样。而且,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是和他子公司的资产相一致的。换句话说,子公司的资产越多,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就越多,同时他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大夫的资产

24、和股份,竟然比国君还多,这个公司就会出大问题了。 有这种事吗? 有啊!比如孔子生活的那个鲁国,股权就掌握在三家大夫手里。季孙氏是最大的股东,差不多占了一半的股份;叔孙氏和孟孙氏,差不多各占四分之一。鲁国的国君,反倒变成了最小的股东。结果怎么样呢?季孙氏执政呗! 怎么会这样? 怎么不会!没错,分公司刚刚组建的时候,国君的股份肯定是最多的,大夫往往只能做小股东。但是你要知道,大夫的子公司,可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完全可能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也不难。好一点,自力更生;坏一点,以权谋私。毕竟,大夫同时还是分公司的高管嘛!做些手脚,有什么困难? 第10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4) 请问怎样做手脚? 两个办

25、法。一是损公肥私,鲸吞国有资产,也就是把国君的土地、人民和军队设法变成自己的。鲁国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就这么干过。二是损人利己,掠夺他人财产,也就是吃掉其他大夫的子公司。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晋国,就发生了大夫之间的战争,最后大股东由六家变成了三家。 看来,这就是墨子说的家相篡了。那么,国相攻呢? 就是分公司要做大做强。不过,诸侯不能照搬大夫的办法,因为天下这个总公司是虚的,没什么资产可以鲸吞。因此,诸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别国的土地和人民,甚至吃掉别人。 所以,国与国,家与家,就掐起来了? 对。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挤兑、兼并、争夺市场。不

26、过家相篡是国内矛盾,国相攻是国际冲突。 天子那个世界之王就不管吗? 管不了啦!被架空了。他本来就是虚的嘛! 那么谁来管呢? 超级大国。国相攻的结果,必定是产生超级大国。他们的国君,就是霸主,也就是称霸世界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等等。这就是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期,小国都灭亡了,只剩下不到十个大国,这就是战国七雄。 周天子呢? 先是沦落为小国的国君,后来也被灭了。 总公司解散,分公司做大做强,是这样吧? 也有子公司做大做强,灭了分公司的。比如三家分晋,就是三个子公司(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又把自己升格为分公司。他们后来也成为独立产权的大公司,称起王来,这就是赵、魏、韩。 哈呀,这不是

27、资产重组吗? 是啊,天下大乱,就因为当时的社会要资产重组啊!变革总要付出代价,问题是大小 那么,资产重组的结果又是什么? 垄断经营。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是争当老大,结果是有了春秋五霸。然后是实施兼并,结果是有了战国七雄。最后,是齐国、楚国等等也都被灭了,只剩下一家公司,这就是秦帝国,或者说秦王朝。 第11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5) 如此说来,秦的一统天下,是兼并的结果? 正是。所以我从来就不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只说他兼并天下。实际上,秦兼天下也是古人的说法,是符合事实的科学说法。 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当时也有反垄断法? 当然没有反垄断法,秦的兼并天下也是历史的必然。秦和秦始皇不来兼并,也会有

28、别的国家别的人来。而且,百代皆行秦政。秦以后,历朝历代,差不多都是垄断经营。普天之下,原则上只允许一个国家,一个元首,一个政权,一个政府。请注意,我说的是原则上,不是事实上。分裂时期和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要算是例外。其实就连某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总公司之下不再设分公司和子公司,只有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比如省、府、郡、县。总之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样一种制度,就叫帝国制度。 这样好吗? 难讲,大约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再谈论。但不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反正它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两千多年。从秦兼天下,到辛亥革命,我们民族实行的,就是这种制度。这就说明,它具有一定

29、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这么说,当时之所以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正处于变革期? 没错。我们知道,处于变革时期的社会,总难免会有一些病状。春秋战国也一样。所以,当时的社会病,也可以说是变革病。 就像青春期脸上长痘痘? 事情如果这么简单,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比长痘痘严重? 严重多了。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沉重。首先是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因为那些公司之间的兼并,主要是靠战争。谁的枪多拳头硬,谁就当老大。这就一要征兵,二要加税,三要死人。于是每年都有大批的民众,直接或间接地死于战争。这可比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严重多了。其实就连统治阶级,日子也未必都好过。 他们的日子,为什么也不好过? 因为资产重组的结果,是公司越变

30、越少。隔三岔五,就有公司破产,就有企业倒闭,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现在的公司垮了,老板只要不涉嫌经济犯罪,顶多也就是变成穷光蛋。那时企业倒闭,诸侯和大夫可是国破家亡,人头落地。 第12节:贰 资产重组之痛(6) 不是还有赢家吗? 赢家少,输家多。 那会怎么样? 有的提心吊胆,有的蠢蠢欲动,但都心狠手辣,阴险歹毒,无所不用其极。 为什么? 因为当时社会的资产重组,或者说政治实体之间的重新洗牌,包括那些超级大国的做大做强,主要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完成的。为了巧取豪夺,只能不择手段。比如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对手,送到吴国的谷种都是煮熟了的。最后倒霉的是谁?还不是吴国的老百姓!哼!幸亏勾践不卖奶粉。否则

31、我敢肯定,那里面一定有三聚氰胺,没准还会有砒霜!其实也不光是勾践。干诸如此类缺德事的,多了去了。既然大家都唯利是图,必然是各国的君主、大夫,都越来越不讲道德,也越来越不讲诚信。 能举个例子吗? 能。比如楚国,原本是与齐国联合共同抗秦的。可是公元前313年,也就是荀子诞生的那一年,楚怀王却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联秦反齐。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秦国的国相张仪私下跟他讲,只要你们跟齐国翻脸,我们秦国就给你六百里地。楚怀王想,这事合算呀,就当真与齐国断交。 结果呢? 结果等到楚国去要土地,张仪却耍赖说,我们只答应了六里,没什么六百里。楚怀王勃然大怒,发兵攻秦,却被打得落花流水。韩国和魏国听说,也发兵袭

32、击楚国,想趁机捞一把。哈!怀王是见利忘义,张仪是坑蒙拐骗,韩、魏则是趁火打劫,都不讲道德和道义,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统统黑了心,难怪人相贼了。 这正是又一个沉重的代价-从春秋到战国,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信誉,没有信任,没有信念,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前景,也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大家都觉得,怎么这样混乱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这就需要有人来救市? 是。先秦诸子就是这样的人。或者说,他们自以为是这样的人。 那么,先秦诸子打算怎样救市呢? 这正是我们下次要讨论的。 第13节:叁 急病撞着慢郎中(1)叁 急病撞着慢郎中孔子是第一个救市者,也是第一个失败者 现在可以讨论诸子

33、的救市方案了吧? 可以。我们知道,救市的起因,是资产重组。因此,救市的争论,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而且儒、墨、道、法,各有方案,也各有主张。大体上说,孔子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重组,尤其是反对子公司大过分公司,分公司强于总公司。他有个学生,叫冉有,后来当了鲁国季孙氏大夫家的宰,也就是季孙氏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前面说过,孔子在世的时候,季孙氏已经是鲁国最大的家族。他们的资产和股份,远远超过了鲁国的国君。但是冉有上任后,还要帮着季孙氏扩大经营规模,聚敛财富。于是孔子愤怒地宣布,冉有这家伙不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揍他! 那么孔子主张怎么办? 退回到资产重组之前计划经济的模式,保持三级分权的格局。

34、具体地说,就是回到西周。实在不行,打个折扣,东周也对付。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确实不切实际,所以是不管用的。 所以大家都反对他? 不,只有法家因此反对。墨家和道家的办法,也是不切实际的。 墨子如何主张? 墨子也反对重组。在他看来,正因为大家都搞资产重组,这才弄得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但墨子同时又主张国企改革,主要是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所有的干部和员工,都应该能上能下,而且按劳取酬。用墨子的话说,就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这些主张,我们以后还要再说(请参看墨子的国企改革)。 墨子是改革派,孔子是保守派? 不,孔子和墨子都是改革派,也都对现状不满。不同的是,孔子的主张,是改革现在

35、,回到从前,顶多对原来的制度做些微调;墨子则主张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革,甚至彻底改革。但资产重组,则是不必的,也是不对的。 道家呢? 道家也对现状不满,而且更不满,早就不满。在他们看来,不但资产重组不对,之前那个三级分权的制度也不对。最好的模式,是普天之下只有个体户和小公司,各自独立经营,自给自足,彼此不发生关系,不竞争更不兼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小国寡民,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14节:叁 急病撞着慢郎中(2) 法家呢? 只有法家是赞成资产重组的,而且主张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垄断经营。 所以只有法家成功了? 是。 儒家、墨家、道家的办法都不管用? 都不管用,但都有道理。

36、孔子有什么道理? 问题既然出在资产重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重组。对症下药嘛! 大家愿意吗? 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那些被兼并的小公司,被架空的大老板,大约是愿意的。可惜他们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都是资产重组中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当然不愿意。比如鲁国那鲸吞了国有资产的三家大夫,就不听孔子的。孔子没有办法,只好跑到别国去推销自己的主张,同样到处碰钉子。不信你去读史记的孔子世家,当时的人怎么形容他?累累若丧家之狗。所以孔子这一生,在政治上是很失败的。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救市者,同时也是第一个失败者。 孔子知道他的办法行不通吗? 应该知道,因为就连他的学生都知道。前面讲过,曾经有不少隐士对孔子的救

37、市不以为然,子路怎么回应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学生都明白的,先生能不明白?其实这事地球人都知道。比如有个看城门的小吏,就曾经对子路说,你们老师,不就是明明知道做不到,却偏偏还要去做的那个人吗?可见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差不多已是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他老人家自己能不知道? 既然知其不可,那又何必为之? 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是责任使然,二是希望尚存,三是必须坚持。这第三条最重要。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只有按照他那一套去做,才救得了市,也才真正是救市或者救世。所以,不管行不行得通,都得坚持。礼坏乐崩,就是礼也无法维持秩序,乐也不能保证和谐 此话怎讲? 好讲得很。请问,孔子他们为什么要救市?世道太

38、乱嘛!乱是什么意思?没有秩序嘛!为什么没有秩序?原来的秩序被打乱了嘛!怎么打乱的?资产重组嘛!怎样才不乱?回到从前嘛! 第15节:叁 急病撞着慢郎中(3) 西周或者东周有序吗? 有啊!天下是总公司,国是分公司,家是子公司。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士有职务,岂非秩序井然? 士是什么? 士是天子、诸侯、大夫之下的第四等贵族。前面说过,天子封建诸侯,于是诸侯有了分公司;诸侯封建大夫,于是大夫有了子公司。但是往下就不能再分了。于是大夫的兄弟、子侄、族人,就成为子公司的中层或基层干部。这就是士。这些干部也分两种。一种是管理干部,比如冉有(还有子路)当过的宰;一种是技术干部,比如文士和武士。这些职

39、务,早期也都是世袭的(后来变成任命),叫世职。他们的报酬则叫食田,也就是大夫将某块土地的田租和赋税,发给士做薪水。如果这块土地永远归某个士,就叫赏田,相当于技术股。士的下面,是庶人。庶人就不是贵族了,是平民。 明白了。天子是大老板,诸侯是中老板,大夫是小老板,士是白领,庶人是员工? 大约如此。 他们不平等吧? 不平等。天子地位最高,权力也最大。按照规定,当时天下各国的国界和疆域,都由天子划定;首任国君,也由天子指定(以后世袭)。天子还有权对不听话的国家进行修理,向发生战争的地区派遣维和部队。 有点像联合国。 比联合国权力大多了。天子之下,诸侯与大夫也不平等。诸侯地位高、权力大、资产多,是君;大

40、夫地位低、权力小、资产少,是臣。同样,大夫与士,也不平等。诸侯之于国,大夫之于家,都既有产权又有治权,士就没有这些。 如此不平等,那又怎么维持呢? 靠两个手段,一个叫礼,一个叫乐。礼的作用,主要是明确等级,维持秩序。这些等级,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鲜明的可识别标志。比如平民(庶人)不可以戴帽子(冠),只能戴头巾(帻);士可以戴帽子(加冠),但不能加冕。天子、诸侯、大夫,既可以加冠,又可以加冕,都冠冕堂皇。但他们冕前面的琉(珠串)不一样多,天子十二琉,诸侯九琉,上大夫七琉,下大夫五琉。士没有冕,当然也没有琉。诸如此类的名堂还有很多,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有规定。一旦违反,就是非礼。 第16节:叁 急

41、病撞着慢郎中(4) 谁记得住呀? 所以要有专门人才负责管理。孔子代表的儒,就是这样一些礼学家。不过这些规定虽然烦琐,归根结底却只有两条,一是级别,二是规格。高级别的使用了低规格的礼仪,是丢份;低级别的享受了高规格的待遇,是僭越。这都是孔子不能容忍的。比如鲁国的大夫季孙氏,使用了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也就是八八六十四人表演的歌舞,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季孙氏应该怎样才对? 四佾。也就是三十二个人,或者十六个人,排成四行。如果是诸侯,就六行,每行八人或六人;如果是士,就只能两行,每行八人或两人。反正必须讲级别,讲规格。 讲级别,讲规格,爽吗? 有人爽,有人不爽;少数人爽,

42、多数人不爽。所以还要有乐。 乐是什么? 乐有两个意思,一是音乐,二是快乐,加起来就是音乐般的快乐。它的作用是调节、平衡。讲级别,讲规格,不是不爽吗?那就请你想想音乐。在一部音乐作品中,所有的乐音,哆咪发嗦啦嘻,一样高吗?一样长吗?一样强吗?不一样。还有音色,也不一样。一样,就不是音乐了。可是这些音高、音长、音强、音色都不一样的乐音,放在一起,却又很好听,也很让人愉快。为什么呢?和谐嘛!和谐,是大家都向往的。既然要和谐,那你就不能把所有的乐音,都弄得一模一样。 这是谁的理论和主张? 周公。他的一大发明,就是用礼来维持秩序,用乐来保证和谐。具体地说,就是礼维护等级,制定规格;乐调节情绪,平衡心理。这就叫做乐统同,礼辨异。这样一种制度,就叫礼乐制度。 所谓礼坏乐崩,就是礼也无法维持秩序,乐也不能保证和谐了吧? 正是。所以孔子的救市方案,就是克己复礼。孔子的苦口婆心,只能是对牛弹琴 什么叫克己复礼? 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克制自己,回归周礼,另一种是亲自实践,履行周礼,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