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7202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著作述评2l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着作述评39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着作述评杨雨舒(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渤海史研究历来都是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渤海史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出版着作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据笔者统计,从2000年至2011年,共出版通史,专史,考古调查与研究,文集,文献资料汇编,普及读本与文学作品等60余部(册,集).本文拟对这些新着作的内容及其特点做一简要的介绍,以飨读者.一,通史.这方面的着作当首推王承礼着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全书共6

2、章30万字,从渤海民族源流,政权兴衰,唐朝与渤海关系,渤海与日本关系,渤海文化等方面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渤海国的历史,突出了两大特色:第一是文献学,考古学,民族民俗学和社会学相结合,资料翔实;第二是站在东北亚历史的高度上,重点阐述了渤海国与日本的友好交往及其历史意义,指出:渤海和日本交往,是渤海独立自主的多元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其成功的外交,渤海与日本的交通线是东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在日本和唐帝国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桥梁地位.魏国忠,朱国忱,郝庆云合着渤海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共11章53万字,是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各类渤海史学术着作中篇幅最大,内容最全,叙事最为详尽的一部,该书

3、立论有据,大胆争鸣,特别是在渤海民族构成,政权性质及其与唐朝关系,历史归属和历史地位等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学者的观点,认为:棘鞠或确切地说是粟末棘韬人是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渤海国确实接受了唐廷的册封和管辖而成为当时中国疆域之内的国中之国.郭素美着渤海国的历史与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共12章25万字,采取纪事本末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渤海国的历史与文化各个方面的100个问题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增强了可读性.张高,姜华昌,关颖合着渤海国管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共6章26万字,从渤海国历史地位,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上京龙泉府等方面进行探究,指出:渤

4、海国在中国东北边疆所起的稳定作用,使其在东北边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渤海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后,成为历史上着名的海东盛国,为中国和世界所瞩目,该书继承,扩展并深化了中国学术界关于渤海国的研究.梁玉多着渤海国编年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共15万字,采取编年史体裁,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文笔,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相关人物做了介绍,考证与论述,有助于读者按时间顺序概要掌握渤海国历史的全貌.孙乃民主编吉林通史(第一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渤海国历史部分共9章l3万字,对渤海国在吉林大地上兴起,发展乃至强盛的历史进程作了详细解读,反映出渤海国时期吉林的历史全貌,并客观评价了其在渤海国2

5、29年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渤海国时期也是古代吉林历史发展的辉煌时期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1期之一,而且今吉林大地在渤海国强盛时期仍占有重要地位.王禹浪,魏国忠合着渤海史新考(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共5章38万字,在渤海族属,国号,建国过程,封建文明,历史地理以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遗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渤海政权最初的正式国号是棘辐,东牟山就是今延吉市东南约10公里的城山子山城,等等.二,专史.这方面的成果尚不多见,主要有以下几部.尹铉哲着渤海国交通运输史研究(华龄出版社,2006年)共6章34万字,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渤海国交通运输的专着,对渤海国各个时期的陆路和水路

6、交通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渤海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到很高的水准,渤海国的陆运和海运的高度发展,为其整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杨军着渤海国民族构成与分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共5章20万字,第一次对渤海国民族构成,形成与分布以及民族源流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在渤海国统治期间,其境内的高句丽人与棘鞠诸部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渤海族,除渤海族外,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秫辐族,此外,渤海国内尚有3万户左右的秽貊族,但是,秽貊人作为渤海国内的少数民族,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上述观点引起了中外学者对该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杨雨舒,蒋戎合着唐代渤海国五京研究(香港亚洲出版社,2008年)共5章21万字,首次以渤海

7、国五座京城为中心,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宏观研究,指出:渤海国五京的形成和发展,对唐代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书还特别加强了对中京,东京,西京和南京的个案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三,考古调查与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渤海国遗址考古发掘的深入开展,几部重要的考古调查报告也相继问世.宋玉彬主编西古城20002005年度渤海国中京显德府故址田野考古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共5章约80万字,在长达5年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对西古城内外城,城内建筑布局,出土瓦件的类型学,出土铁器的金属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简要回顾了西古城城址研究的历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渤海

8、上京城19982007年度考古发掘调查报告(上,下)(文物出版社,2009年)共11章约103万字,首先回顾了对上京城的历次考古发掘调查经过,接着详细介绍了15号宫殿基址,皇城南门,郭城南北门基址,第1号街基址的发掘调查情况,分析了城墙的建筑结构,附录部分公布了对上京城出土的釉陶器,白灰,金属器金相的测试报告,探讨了出土铁器的金相学与工艺.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上下册)(文物出版社,2009年)共4章约93万字,对这座被列为1995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渤海墓葬的分布与地层关系,墓葬类型,墓葬年代与分期,墓葬性质等重要问题做了详细介绍,附

9、录部分也对该墓地出土的铁器进行了金相学考察.上述三部考古调查报告均附有英,俄,日,朝等文字的内容提要,为各国读者提供了方便,书后也都附有大量彩色图版,使广大读者对渤海上京城,西古城这两座重要的渤海国城址以及虹鳟鱼场墓地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王辉,叶启晓,赵哲夫编着黑龙江考古文物图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的第五章渤海国时期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在黑龙江省境内发现的14座渤海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并附有主要遗址分布图.上述着作的出版,较好地弥补了渤海史研究文献资料的不足.考古研究方面,郑永振,严长录合着的渤海墓葬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全书共9章29万字,重点考察了贞孝公主墓,和龙北大

10、等墓葬,同时也对渤海墓葬的分布,类型,分21世纪中国渤海史研究新着作述评41期,埋葬习俗,特点与渊源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高句丽墓葬进行了对比,认为渤海墓葬反映出渤海文化渊源是多元的.朱国忱,朱威着渤海遗迹(文物出版社,2002年)共5章约20万字,以考古发现为基础,从城市,建筑,墓葬,出土文物等方面对渤海国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认为渤海国的遗迹,遗物及其现象作为已经成为历史的渤海文化即海东文化的载体,保留着大量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因此,渤海考古发现和研究在深入探讨其历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该书还有重点地对国内外学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和总结,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

11、供了极为有益的帮助.郑永振着高句丽渤海棘鞫墓葬的比较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共5章32万字,分析探讨了高句丽墓葬与渤海墓葬的主要特征,变迁过程,并从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壁画和出土遗物等四个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比较,主张在渤海文化中具有了高句丽,棘韬,唐的复合性文化因素,从而创造出了灿烂夺目的渤海文化.刘晓东着渤海文化研究以考古发现为视角(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共8章32万字,以其扎实的考古学功底,对渤海国在229年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渤海都城的分期,建制,形成年代,墓葬的类型与演变,佛寺建筑的形制渊源,陶器,自铸币,纪年,语言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颇具说服

12、力的观点,如认为渤海上京城主体格局的演变分为三期,即文王时期成,康时期(主要是康王时期)仁秀和彝震(主要是彝震时期),总体来说,渤海货币经济大体是实行双轨制,即物币制与铸币制并存,类似于唐朝的钱帛本位制,明显反映出与中原唐朝货币经济的一致性等,书后分别附有中文,英文和日文提要.魏存成着渤海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年)共4章37万字,对2005年底前国内公开发表的渤海考古重要资料作了全面梳理,并重点研究了都城,交通和墓葬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渤海文化,指出渤海政权正是由于其居民来源于不同民族,同时又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迅速地吸取唐中原制度和文化,因而使其遗迹,遗物表现出多元的文化因素,同时,先进的唐中

13、原文化在渤海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四,文集.随着渤海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大批论文的发表,出版文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方学凤,郑永振主编渤海史论丛(上,下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是相关的专题性文集,上卷收录了渤海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21篇;下卷内容包括渤海货币和二十四块石两大部分,收录了相关文章和资料4O余篇.刘晓东主编渤海的历史与文化(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是王承礼,刘振华主编渤海的历史与文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1年)的续编,收录了1987-2002年期间发表的渤海史研究论文45篇,内容涉及考古和历史研究两大部分.延边大学方学凤主编的论文集渤海史研究自1990年以

14、来已出版了8集,但均为朝鲜文.郑永振主编渤海史研究第九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郑永振,尹铉哲主编渤海史研究第十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以及郑永振,李东辉主编渤海史研究第十一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年)改为中文出版,三集共计收录论(译)文40篇,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王承礼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收录了渤海国研究论文23篇,代表了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就.韩树英,罗哲文主编的唐鸿胪井碑(人民出版社,2010年)作为专题论文集,共收入相关论文36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孙玉良着史林遗痕(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的渤海国历史研究部分中,收

15、录了论文14篇,其中不乏车书本一家订正一则有关唐代渤海史料的传讹,唐玄宗对渤海的决策42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1期等佳作.张碧波着唐代渤海兴起史研究自选集(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分别就渤海建国,渤海文化以及渤海国与东北亚历史环境的关联性等诸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就渤海史研究的理论建设与方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主张对渤海史的研究需要文献学与考古学的整合,需要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更需要对文献史料与考古学文化材料作综合的比较,分析与鉴别.五,文献资料汇编.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秦升阳,李乐莹合着中国学者渤海史研究文献目录(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共14万字,收录了1950-2000年

16、期间出版和发表的部分着作和论文.滕红岩编渤海史文献资料简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22万字,出于开展高校教学工作的需要,选编了中外文献中的渤海国基本史料和部分论文结集出版.孙倩,秦亚欧编着渤海历史研究论文提要(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近12万字,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渤海史研究论文的内容提要分成13大类分别刊出,使读者能够快速浏览和掌握渤海史研究的基本情况.曾宪丽主编渤海历史研究论文索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近l7万字,收录了16大类共1588篇渤海史研究论文题目供读者查阅.六,普及读本和文学作品.目前,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不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且也越来越为普通

17、百姓所关注.在此背景下,很多普及性的渤海史读本和文学作品便应运而生.黄斌,黄瑞,黄明超合着渤海国史话(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共36篇30万字,以丰富严谨的史料和生动优美的文学表现手法,把渤海国辉煌的历史全面,完整而客观地展现给广大读者.王林宴编着渤海王国100题(白山出版社,2009年)共20万字,针对广大观众参观渤海国上京遗址博物馆后所提出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诸多疑问,给出了恰当而深入浅出的解答.付百臣主编渤海历史知识(干部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近l7万字,在吸收当代渤海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43个专题对渤海国历史进行了客观的叙述,便于广大读者全

18、面了解渤海史知识.随着渤海国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关注渤海考古知识的普及.张庆国,魏丹,李济莹合着渤海王国史略近年考古新成就及重要遗迹(海天出版社,2001年)共11章10万字,以简练的文笔全面介绍了渤海考古新成就以及重要文物遗迹,并认为:对今后的渤海史研究只依靠现有史籍的少量记载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要靠考古发掘取得第一手资料.林攀编着失落的渤海古国(华龄出版社,2010年)共4编6万余字,篇幅虽不大,但作者以渤海国重要的文物古迹为线索,用通俗流畅的文笔,把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已失落的渤海古国的概貌展现给广大读者,并得出结论:渤海国的文明可赞可叹,渤海人的精神可敬可爱,

19、渤海人勤劳勇敢,坚毅忠贞,聪颖好学的精神就是渤海国留下来的最可宝贵的东西!渤海人是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渤海人的血液也是今天中华民族血液的来源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荣斌编绘渤海国风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采用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连环画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渤海国的历史与文化,融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给广大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王治普着渤海国通俗演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以渤海15代国王以及主要的历史人物为中心,基本上依据真实事件,加上传说和推理,叙述了渤海国229年的历史,再现了当时渤海人的卓绝奋斗和辉煌以及匆匆灭亡的历近六十年宋辽西夏金火葬研究综述与反思4

20、3程.赵文润,赵君伟合着的渤海郡王大祚荣传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叙述了渤海开国之君大祚荣的传奇故事,形象地揭开了渤海国早期神秘的面纱,勾勒了渤海与大唐的手足关系,表现了民族大统一的深刻主题.上述文学作品,成为普及渤海史知识的新形式.综观21世纪以来出版的中国渤海史研究新着作,笔者认为其足以反映出中国学术界渤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整体水平,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通史研究更加深入;二是专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考古调查与研究成果丰硕;四是更加重视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五是论文集的数量大幅增加;六是渤海历史知识的普及成为专家学者及普通百姓所关注的新热点.当然

21、,中国渤海史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国外学术界的很多重要学术着作尚未翻译成中文,限制了中国学者对国外学术观点的了解,也不利于对外学术交流的开展;又如,渤海史的一些专题,如经济,社会生活,科技等方面,还期待着新的精品力作问世,这些都将成为中国渤海史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由于笔者学识水平及资料来源所限,本文所介绍的渤海史研究新着难免存在挂一漏万,分类或取舍详略不当等瑕疵,敬请广大读者见谅!近六十年宋辽西夏金火葬研究综述与反思马强才姚永辉(杭州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36)20世纪50年代,随着各地宋辽西夏金火葬墓被不断发掘,徐苹芳等学者率先对宋元火葬展开专门研究,六七十年代,日本,美

22、国学者也屡有成果问世.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社会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发生了较大转变,这推动了学界对宋辽西夏金火葬习俗的研究,在仪式和墓葬特征,区域分布,社会经济文化与宗教信仰,国家制度与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多有斩获.据笔者统计,近6O年来,火葬墓专题考古报告就有百余篇(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报告不计其内),中外学界以火葬为主题的论文约有60余篇,现择其要者,综述如下:仪式和墓葬特征.学界对火葬仪式和墓葬特征的研究,较为偏重后者.徐苹芳宋元时代的火葬(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9期)是首篇综合文献资料和2O世纪50年代的考古成果撰写而成的宋元火葬专题论文,该文利用马可?波罗行记中关于敦煌,杭州居民火焚仪式的记录,以及当时的传统史料,笔记小说等文献,勾稽出宋辽金元时期火葬仪式的基本面貌,如使用偶像崇拜,作丧歌,焚烧纸制马,骆驼,钱币等.此外,该文还依据火葬使用者,骨灰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