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332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探析 一、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难点和核心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难点是:1.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各方利益的分配。国有股减持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最主要的是国有股股东(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流通股股东(即股民群体)的利益关系,国有股减持方案既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合法利益,既要照顾到他们的短期利益,又要兼顾到他们的长期利益,这是国有股减持的难点之一。2.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数量。目前国有股股东套现动力比较大,如果按照国有股股东的意愿,国有股减持的数量肯定比较大,这么大的减持数量将对市场产生很大冲击,所以,在方案中要使国有股股东的减持动力缓慢释放

2、,用市场的办法控制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数量是国有股减持的难点之二。3.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对股市的震动。国有股减持的任何方案都不能以牺牲股票市场的稳定繁荣为代价,这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但是,国有股减持的任何方案都不能避免对股市产生波动,如何使方案出台时对股市的震动最小是国有股减持的难点之三。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核心是: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核心是减持价格。例如,1999年的“云天化”回购国有股注销减持案例,以每股净资产为回购价格,市场普遍认为是利好信号,导致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上强劲上升。再如,2001年的烽火通讯等四只新股按发行价捆绑减持国有股,市场普遍认为是利空,股市应声大跌,导致管理层后来

3、不得不暂停了国有股减持。所以,国有股减持价格不能是静态,而应该是动态,应该是先低后高,让市场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使得减持数量从小到大,达到一个峰值后,又能逐渐从大到小地过渡到全流通,使国有股全流通在平稳中实现。因此,国有股减持方案应该以减持价格为核心来设计。二、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设计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既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合法利益;既要避免股市产生剧烈震荡,又要便于最终平稳实现国有股全流通,彻底解决中国股市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了实现这一设计指导思想,本方案设计以国有股减持价格为核心,减持价格是先低后高的动态变化,减持价格可由下列公式计

4、算:P=P0(1+k)i式中:P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元);P0上市公司国有股每股净资产(元);k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每年加价比率;i上市公司国有股开始减持后的第i年,i=0,1,2,对于新股,P0是指股票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对于老股P0是指经过会计师审核确认的每股净资产。在上市公司国有股开始减持后,如果上市公司实施分红、送股、配股、增发,减持价格也要除权,具体除权价的计算是:1.分红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每股现金股息额2.送股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1+送股比例)3.配股(1)国有股参与配股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2)国有股不参与配股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由其他股东配股而增加的每股净资产4.

5、增发减持除权价=减持价格-由增发而增加的每股净资产经过分红、送股、配股、增发除权后,国有股减持价格公式也要进行相应改变,即变为: P=P*(1+k)j式中:P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元);P*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除权价(元);kk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每年加价比率;j上市公司国有股除权后的第j年,j=0,1,2,上市公司所减持的国有股必须由流通股股东优先认购,国有股减持时,二级市场不做除权处理,这样一方面保护了持有该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能避免该股票的剧烈波动,进而保持股市的健康发展。本方案不限制国有股股东按照减持价格出售国有股的数量,只是限制其出售的价格,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6、,依靠市场的力量,使得减持数量从小到大,达到一个峰值后,又能逐渐从大到小。因而,国有股开始减持时,是有条件的全流通,一旦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大于或等于股票的市场价格,公式立即不适用,即就在这只股票上,在那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三、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分析1.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数量不受限制,只限制其减持价格。本方案只限制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而不限制其减持数量,这是有条件的国有股全流通。首先,国有股开始减持的当年,是按每股净资产减持的,减持价格相对比较低,以后每年减持价格都在提高,国有股股东会意识到这一点,其在当年减持国有股的意愿不会很强烈,减持的动力不会很大,所以,不会对股票市场

7、造成大的冲击;其次,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主要有两个目的:1.是为了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2.是从国家不需要控股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撤出。这两个目的虽然对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一方面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有多条渠道,这方面的压力可以分流,另一方面从国家不需要控股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撤出不是紧迫的任务,在减持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也不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大的冲击:2.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应该是在每股净资产以上。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是在每股净资产以上,特别是新股还要是溢价发行以后的每股净资产以上,这似乎是国有股股东侵占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实际上不是这样。本方案之所以规定上市公司国

8、有股减持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以上,不仅是遵照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事(该办法于2004年2月1日起执行)而且也符合经济学原理。虽然国有股是1元1股,而流通股是溢价发行,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能上市的国有企业都是赢利比较好,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在创立过程中,国家承担了创业风险,流通股股东之所以要溢价购买,实际上是支付机会成本。即使是一些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老股,由于过去长期同股不同权,国有股丧失了流通权利,承担了不能流通的风险,作为补偿,国有股减持价格也应该在每股净资产以上。3.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是在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每年增加,增加的比率为k.国有股减

9、持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最主要的是国有股股东(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流通股股东(即股民群体)的博弈关系,博弈双方都有两种行为选择:国有股股东的行为是“减持”或“不减持”,流通股股东的行为是“支持”或“反对”,博弈各方的支付函数由他们对其收益或损失的预期决定。如果全部都是按每股净资产减持国有股,流通股股东的行为肯定是支持,国有股股东的行为可能是不减持或者是少减持,这样达不到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如果是按市场价减持国有股,国有股股东的行为肯定是减持,流通股股东的行为肯定是反对,股票市场就会下跌,国有股减持就会夭折,同样达不到国有股减持的目的。但是,本方案引进了国有股减持价格增加比率k,也就是改

10、变博弈双方的支付函数,也就使静态博弈变为动态博弈,使静态的纳什均衡变为动态的纳什均衡。国有股减持开始时,减持价格是每股净资产,流通股东的行为肯定是支持,虽然,国有股股东减持热情不高,但是,受到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的压力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减持动力的影响,国有股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减持,随着减持价格逐年提高,减持数量逐年增大,到达一定减持价位后,减持数量达到最大,然后又逐年减少,这是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压力已经下降,同时国有股股东预期还有更高的减持价格,并且有些股票国家还需要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可以减持的股票数量也大为减少,实际上到真正意义的全流通时,市场压力已经不大了。有了国有股减持价格增加比率k,对股票

11、市场的稳定有很大好处。虽然国有股减持开始的时候是以每股净资产减持的,流通股股东热情欢迎。但是,随着国有股减持逐年展开,减持价格也逐年提高,流通股股东的热情也会逐年下降,这就使得流通股股东也有一个理性预期,对二级市场的股票炒作就是一个限制,象亿安科技那样的炒作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国有股减持就像一个稳定器,使得中国股市平稳发展。国有股减持价格增加比率k的大小对国有股全流通进程的长短以及股票市场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k太大了,国有股全流通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是,市场稳定难以保障。我们认为k为10%比较合适,如果k为10%,十五年后减持价格是每股净资产的4.17倍,二十年后减持价格是每股净资产的6.73倍

12、,也就是说十五年到二十年后国有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4.能使上市公司国有股从减持到全流通平稳过渡,避免股市的剧烈波动。本方案应用了期货投资理论中利用基差套利的原理。在期货投资中,如果期货价格大于或小于现货价格,它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基差,期货投资者就可以期货做空买入现货或者期货做多卖出现货进行套利,因为随着期货交割期的临近,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将趋向统一。本方案国有股开始减持当年,i=0,即减持价格就是每股净资产,以后每年增加,这种变化是比较缓慢的,有利于流通股股东的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利用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得上市公司国有股从开始减持平稳过渡到全流通,避免股市的剧烈波。动。过去解决内

13、部职工股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方案并不规定减持年限,而是规定一旦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价格大于或等于股票的市场价格,公式立即不适用,即就在这只股票上,在那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这本身就是对不同的股票进行不同处理。例如,有些戴ST或PT的亏损股票,国有股减持就可能在该股票上提前实现全流通,这不仅在股票市场上倡导理性投资,而且也为亏损股的资产重组提供了市场运作平台。有些学者提出对不同公司采取不同方案,我们认为这种做法理论上可能行得通,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性,因为那样,就会引发各种“寻租”,反而不能实现股票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总之,本方案以减持价格为核心,国有股以每股净资产开始减持,以

14、后每年增加减持价格,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调节国有股减持数量,使其逐渐从小到大,达到一定减持价位时,减持数量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使其逐渐从大到小,最终平稳实现国有股全流通。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