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7368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促进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公路经营企业高速公路公路法公路发展企业融资公司融资经营期限主力军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目标公路上市公司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主力军,公路上市公司融资代表了公路经营企业融资的方向。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公路法明确规定:高速公路的经营期限最高不超过3O年。公路上市公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会使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受到损害。应用到经济领域,可持续发展可理解为企业通过不断的

2、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和劳务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保持持续经营与发展的较强能力公路上市公司是我国深化公路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公路可持续发展以及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总结国内外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实践,对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一路一公司”模式即一个企业只经营一条高速公路,根据特许经营协议,在经营期限到期后该公路经营企业自动解散,公路经营权由国家无偿收回。这种公司经营项目单一、规模不大,是公路上市公司最初发展模式。不可否认,这种“一路一公司”的经营方式在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

3、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弊端逐渐明显。其分散经营限制了规模效益的实现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公路收费权期限的限制,这种经营方式成为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引申化经营”。这是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经营方式。公路上市公司在经营一条或几条高速公路的同时,可向政府申请承揽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政府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公路的养护、绿化与管理交给经营业绩较好的公路上市公司,以延长其特许经营年限。还可以通过行业方面的滚动投资,再投资建设公路和投资收购已建成的收费还贷公路收费权,以推动公路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与发展。目前我国的公路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实施了滚动投资。 3

4、、“多元化经营”。公路上市公司不仅仅局限于收费经营业务,而是实施多角化经营策略。具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可以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资源及信息优势,积极涉足相关领域或物流业、汽车运输业等其他具有高成长性的领域,形成收费收入稳定性与其他投资高收益性的优势互补;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多元化,主营业务发生变化,投资项目涉及高科技、证券、房地产,公用设施等各种行业,参与其利润平均化。这部分公路上市公司已失去其原有的含义,转变成一般意义的经营企业了。 以上三种趋势是公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二、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公路上市公司将公路发展的融资渠道

5、由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将公路的建设、管理由计划行为变为市场行为,将固化的公路产权转变为流动的股权,实现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和作用十分深远。 首先,公路上市公司打破国家统包建设的模式,鼓励地方积极性,在实现基础设施行业公有制形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长一段时问以来,国家计划建设高速公路的资金与各地方对高速公路需求来说一直处于较突出的矛盾之中,两者极不平衡。特别是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更为强烈的需求和积极性。设立公路上市公司,最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与成长的法人实体,发挥地方投资积极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种矛盾,加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其次,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

6、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筹集建设资金,以政策为导向,激活社会、居民的储蓄资金与闲散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作为一种产业,高速公路设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内含较好的经济效益。将公路建设事业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筹集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福利。 再次,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各方面投资者的利益。公路上市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地方政府投资主体或其他投资主体在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的的同时充分考虑盈利,实现投资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一方面可以培育更多、更大的投资主体,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各方面

7、投资主体的有效途径。银行作为债权人和“自负盈亏”的法人,在发放贷款时必然考虑风险。公司化运作的公路上市公司理顺了借贷机制,使得贷款资金更有保障。国家或国有法人的参股使国家对高速公路资产和实物形态管理转化为货币形态的管理,盘活了国有资产,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台理配置 最后,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和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采用公路上市公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融资是解决公路建设庞大资金来源缺口的重要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公路上市公司利用国内外市场的闲置资本,建设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高速公路网,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上市融资的最

8、终目的。 三、公路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目前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稳定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公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更不例外。依照我国公路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分三步进行: 1、在现阶段,“政企合一”的经营体制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背景,对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不能全盘否认。但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其弊端愈加显现。现行的公路上市公司应当完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公路,政企分开,实行规范意义的公路特许经营制度。 在这一阶段,公路上市公司应当与政府完全

9、脱钩,公路特许经营制度不单是种特许行为,而是政府或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特许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路经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建设和经营规定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公路的一种公路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的特许经营制度将是国家对公路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国家不需要依靠行政干预,控股或参股来规范公路上市公司的行为,科学、严谨、完善的特许经营协议能够保证企业在此框架下实施收费经营活动。国家持股比例的减少将增大外商或民营集团的股权,为公路建设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也有利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为公路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新活力。 2、通过组建区域性特许经营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10、。当前“一路一公司”的经营模式,使得收费站点过多,重复修建收费站,增设管理人员和设备,增大了公路经营管理成本,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具体设想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高速公路规划基本成网的情况下,将该地区公路网的建设、经营与沿线的综合开发特许给某公路上市公司。该公司联合若干家只经营单一公路或单一业务的公司依法组建由其控股的公路特许经营集团。该集团在其经营区域内统一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撤消重复多余的公路收费站点,裁减人员,提高整个公路网的运营效率然后凭借集团的资信,广泛筹集资金,利用公路产权流通和转让市场,实现公路建设资金增值和滚动发展的格局,提高公路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这样做的优势主要有三

11、:(1)可以集中有限的设备、人员和资金,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2)有利于分散建造与经营公路的风险,促使经营稳定和投资效益的稳定增长;(3)由于集团公司承担的是公路网而不是某一特定公路的建造与经营任务,并履行沿线综合开发利用的职能,它将随着公路收费经营事业的发展而持续性发展。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路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在条件成熟时,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基本成型的条件下,可考虑组织全国性公路投资公司。区域性经营公司与以一两条公路为依托的单个公路上市公司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同时又受服务地域限制,形成条块分割,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各地区所建

12、的高速公路渐渐成网,有必要组建一家以交通部为背景的“中国公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初期通过收购区域性经营公司的公路经营权,投资在建项目积累经营业绩,运行一段时间后可在国内外上市,将投资领域扩大到物流和公路运输,并进而发展成为一家大型公路建设投资控股公司,类似日本的道路公团。当然这只是一种初步构想,距离实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