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532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个人种15万亩水稻的财富传奇(2010.10.8)员工:喂,钟总。钟振芳:小王,你查一下天气预报,台风什么时候来?员工:台风,今晚登陆,具体时间我再问一下。钟振芳今晚上登陆,那我这边今天后天有暴雨是吧?员工:对。他叫钟振芳,是广东省惠州市农民。2010年8月23日这一天,他心急火燎的赶往一片稻田,那片稻田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必须在台风登陆之前抢收那里已经成熟的水稻。钟振芳:这个稻谷跟其他稻谷不同,这个是价格最高的,按照市场价这是30元1斤的大米。记者:如果台风过了再收不行吗?钟振芳:这个稻谷熟了,台风过后会倒伏,损失就很大。现在也没办法了,只能这样了。这片稻田一共300亩,这里产下的大米一

2、斤能卖到30元钱,然而7年前这里还荒草遍地,就是从这300亩荒地开始,钟振芳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在今天的惠州市,人们说起钟振芳的时候,有两个数字总让人津津乐道,一个是15万亩,另一个是80万人,也就是说,他一个人种了15万亩水稻,足够80万人食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么大的一个水稻王国就是从那300亩荒地开始的。钟振芳:这是刚刚抢收回来的稻谷,都是靠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每年抢季节的时候,他们都义无反顾的参加我们的抢收。这是钟振芳的老家,惠州市水口街道抱塘村。今天的他早已住进了楼房,开上了奔驰宝马。因忙于那15万亩水稻的事,他几乎没时间回这里来看看。从前在这里生活时,父母亲千辛万苦都填不饱他们弟

3、兄几个的肚子,那种紧巴巴的日子,钟振芳就是再忙都难以忘记。钟振芳:这就是你们家老房子,对这个就是我们家的老房子,以前在农村穷的时候,现在回忆起来苦不堪言,那时候吃没得吃都是饿肚子,最有印象的是,就把家里的尿素当糖浆,做一个麻糊吃下。妻子:1990年我们结婚的时候,他就连300元钱都没有,是我跟我妈要的,去办的那个登记手续,真的是很穷,什么都没有,然后一直住在娘家,一直在娘家住,我从来没有说,你穷得这样响当当的,我以后怎么办,没有想过,一路过来这20年来,自己觉得选择是对的,这个男人真的值得爱的。贫困的生活让钟振芳立志不再种地,发誓要离开农村。1984年开始,追随改革开放的脚步,他先后在深圳、广

4、州、长沙等城市打拼,卖过饮料,做过建材,贩过粮食。让他恼火的是,出去闯了那么多年,总是赚一笔就跟着赔一笔,到手的钱总是留不住。钟振芳:贪心,胆子也大,也是违背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好像命运老是作对,你赚了钱,老是眼巴巴看着钱溜走了。村里人风言风语,笑话他没在城里混出多大出息。然而就在这个时侯,他做了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2003年2月的一天,新岗村村委主任钟荣贵的地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个人就是钟振芳。他突然提出想承包他们村的300亩荒地。钟振芳:我说村长这块地丢荒了怎么办,给我,我来种田,他说你拿去种吧,反正丢荒了不要钱,就给你。村主任:有人承包我们的那个地,不会丢荒了。钟振芳:当时他说随便

5、你给,我说150元一亩行不行,他说行。村主任:很爽快,签名,给老板,是这样的。这就是当初钟振芳租下的300荒地,他以每亩每年150元的租金承包了10年。当时谁都不会想到,就是从这片荒地开始,他会在几年之后成就一个总面积15万亩,销售额3.5亿元的水稻王国。那么,当年一心离开农村的他,又为什么要回来租地呢?当时珠三角地区工业迅猛崛起,大量村民进厂务工,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加之农村负担较重,有的地方一度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记者:为什么会荒?村长:这些荒就是群众劳力比较少一点,青年都出去打工,那谷价比较低一点,低一点所以群众的那个人工,肥料,用了就亏本,亏本以后,那大家都丢荒了。刘局长:都愿意经商,

6、做生意,因为种粮他赚不到钱,不但赚不到钱而且还要交税,负担重,干脆就丢荒了。当时,在城市闯荡的钟振芳正因为生意不好做而苦恼,有一次他回老家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大片撂荒地,荒芜的景象让钟振芳恍然开窍:在别人不想种地的时候自己大规模种粮,不就是一个赚钱的好渠道吗?而且他敏锐的意识到,国家一定会鼓励种粮,治理荒地一定会得到支持。钟振芳:我在那时有种预感,我们国家很快会对农业,会有一个很深刻的改革,会有很大的一个变化,因为那时大量丢荒,不仅是我这个地方丢荒,那我在想。人家不种田我来种田,肯定会有出路。钟振芳果断租下荒地,满腔热情开始耕种,那么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局面呢?由于没有种田经验,再加上没钱购买农

7、机,钟振芳得请好几十人帮他耕种,剔除租金、人工费以及化肥农药的投入,一茬下来反而倒赔了将近10万。然而他并不死心,继续耕种第二茬,可是等到丰收在望的时候,一场台风又不期而至。钟振芳:上造失收,下造丰收的时候,天气变化,下雨全部长芽长那么长,那时候真是一个人蹲在那里哭了,现在回想那个心酸的事情,一想起还是有所感触。妻子:很好的粮食两天后,长成白茫茫的一片那个芽,那你说心里很痛的,那时流眼泪的时候,我这样做到底是不是错了,是我分析错误还是一种决策错误。连续两茬水稻没有收入,两个十几万元打了水漂。看到这样的结果,村民们在同情之余,自然会嘲讽他租地种稻的做法。 村民:犯傻一样租这么多地来种,农民都赚不

8、到钱,光拔草就得100多元,还有收割插秧哪里赚得到钱是吧,老是叫人工来做,哪里能行,肯定没钱赚。钟振芳:好多老百姓在笑,说这个人脑子有问题,他说钟天来养了一个傻子,我们不种他来种,那不是拿着钱扔东江吗。种了两茬水稻,结果都血本无归,那么钟振芳还敢不敢继续种,下一步会怎么走,管理三百亩地都焦头烂额的他,又是如何让一个十几万亩的水稻王国平地而起的呢?然而,面对失败,钟振芳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在2004年底又租了3000多亩荒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敢与荒地如此较劲呢?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地里干活的钟振芳得到一个信儿,说有一位局长在他的公司等他。他有点莫名奇妙。钟振芳:我还是在这里干活,

9、到底是局长有多大我也不清楚,后来他打电话说,刘局长到你公司调研,你赶快回来,我说刘局长调研有什么好调的,要调研我在这里,我的这个田还没有搞好,那我就没有去理会。刘局长:那时候我到农村搞调研,就看到一块水稻,一个是它的长相非常突出,第二个生态非常好鸟语花香,这个我就了解这个是谁哪个企业,后来一了解就那个海纳公司。直到中午,钟振芳才磨磨蹭蹭和刘仕启局长会面,然而,两个人一聊竟然聊了整整一下午。他通过刘仕启局长,知道了国家当年的一号文件,知道了种粮还有补贴,买农机还有农机补贴。一席话印证了他当初租荒地时的判断,连日来的沮丧一扫而空。父亲:农字怎么写,农,它出头,农是有出头之日,因为我们几千年文化,农

10、两个头你说好不好,有出息,还加上有出息。从那时起,他就到处追着农民要荒地,当年就租了3000多亩,2005年又扩大到了1万多亩。各种补贴让钟振芳有了底气,他陆续购买了40多台农机。钟振芳:按一台那时候就将近10万元钱一台,后面我们就拿1万多就能够把它买回来,等于就是说拿10%来就行了,就是等于我拿了1000万的购机费我拿100万就把机械就提回来了。妻子:因为农机这一块它是损耗很快的,它三五年就可以把整个中拖,你就十几万,三年内你就可以报废,你如果说没有国家的补贴,我们不可能说,购买那么多,只能够就是说,报废完之后我们再买一台。有了农机,钟振芳两天就能干原来一个月的活,特别是在人力方面,从前大忙

11、季节请人帮忙特别难,花钱不少还得说好话,如今有了机械,人工至少省三分之二。钟振芳:因为我们是用直播,大概一天时间,我就可以把这300多亩做完,而且人工多少呢,我们这里大概是要5台设备就够了,等于5个人操作就行了,那我的经济效益就提高了。耕种10000多亩水稻,钟振芳依然轻轻松松。然而,有一个问题他无法解决,那就是,水稻越种越多,却始终卖不上价钱。2005年8月,钟振芳参加了上海的一个粮油博览会。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件非常蹊跷的事,有位同行的大米居然一斤要卖5块钱,是他的5倍还多。钟振芳:那我那时候的米就是在0.8元来钱,0.9元钱不到,我说你凭什么5元钱我说吹牛,我说这是什么,我内心这样想。第二

12、天一早,钟振芳就去那个人的摊位转悠,一看吓了一跳,有很多人从他那里抢米。几十箱米不一会就被搬光了。钟振芳:一包包从他这里提走,一箱箱,我说老张,你的米送给人家了?他说什么送呀,我从广东那么远带来20箱送,再带来200箱也不够卖,我说是不是真的,就看当面给钱,就50元钱一箱,5元钱一斤。到底是一种什么米那么贵还那么好卖呢?对方的解释让他很惭愧,自己号称种粮大户,居然第一次听说有一种米叫有机大米。也就是那一次上海之行之后,人们发现,钟振芳越来越离谱了。稻田里连化肥都不用,田埂上到处是比稻子还高的荒草,田边还养着鸭子放着蜂。村民:我说奇怪,他这个草也不打草,田也不打,用人工来搞的,我说他更加没钱赚了

13、。那么,钟振芳究竟能不能赚钱,稻田里的怪事又和赚钱有什么关系?那个15万亩的水稻王国,离他究竟还有多远呢?这是2010年7月28日,记者在钟振芳稻田里看到的情景,一块地里居然集中了一位院士6位教授,来者都是颇有建树的农业专家。钟振芳:这位是韩教授,他是专门养虫的养天敌,这位是罗院士,这是机械直播,我们这里面一个机械化,一个生物防治,一个生物昆虫天敌,这几家结合就做一个农疫。他们都是钟振芳为种高质量的大米而请来的。那么,一个农村的种粮人,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专家的支持呢?罗院士:因为他的发展规模扩大以后,怎么解决水稻生产用工,他就主动来找我的主动提出来。彭教授:他需要科技来支撑,我们也需要他这样的

14、平台,这样双方都有好处了。正在稻田里忙来忙去的罗锡文院士是农机专家,在他的帮助下,钟振芳的稻田实现了水稻直播。这么一台机器,可以省下他大几十个人工。这边的韩诗畴研究员正在指导的是一项生物防虫技术,原理就是以虫治虫。韩研究员:有机稻一般都不能够用化学农药,但是其他措施一定要跟上,那么寄生性天敌,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还有其他捕食性原敌,有些养鸭治虫养青蛙,这些都是一个其它的措施。按照他教的方法,这位村民正在把害虫的天敌插在稻田里。 钟振芳停止使用化肥,还在稻田里放养了鸭子,恢复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梦寐以求的有机大米终于种出来了。彭教授:一般种植的这些水稻2元钱一斤,有机种植

15、的水稻10元一斤,甚至10元钱以上那还是供不应求,我们国家有机种植的水稻还达不到5%,但是我们居民,能够吃得起这个有机稻米的,可能超过10%。科学手段的运用让钟振芳如虎添翼。到2007年,他的稻田面积扩大到了16000亩,更重要的是,水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他的有机大米一斤能卖到10快钱,最好的能卖到100元以上。钟振芳终于在荒地里挖出了真金白银。当年,他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谁都没想到,这个曾经发誓要离开农村的人,居然在短短的几年间,通过荒地里种水稻,成了全国种粮模范,而且会受到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钟振芳:当时总理给我说,你们要好好地为国家多打粮食,为国家多做贡献,所以从这种就激发我的信心,

16、对粮食生产的执着义无反顾。就在钟振芳租荒地种水稻信心高涨的时候,由于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他突然发现,悄然间,周围已经基本上无荒地可租了。然而,到2009年,钟振芳反而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万亩,这10多万亩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一次,钟振芳租的不再是荒地,而是村民们的稻田。租金一般在每亩每年800元左右。钟振芳:农民跟我讲,我们现在收益大概也是在,一亩也是在500到600元钱的收入,那我说好,那你为什么我给800元钱的田不给你管理呢,我是等于是你的保姆呀,你的田给我管理以后,你可以把你的,腾出你的劳力,再到其他去打工,那不是更好吗。对钟振芳的做法,当地政府给

17、了很大的支持。他们夫妻两一个负责耕种,一个负责销售,收入越来越好,公司与农户皆大欢喜。中科院专家:我们认为,如果把钟振芳这样的种田为主业的民营企业扶持上去的话,我们国家就会找到一条道路,如果我们有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像钟振芳这样的农业的规模化公司,我们的粮食生产,农业生产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当然还有其他的养殖业,林业,花草业,还有其他的一些老板。从2003年的300亩荒地开始,如今,钟振芳已经是一个坐拥15万亩良田的种植大王。2009年,他生产大米8万吨,能够解决80万人口的粮食需求,全年销售额达到了3.5亿元。而租给他田地的上万名村民也实现了增收。钟振芳:农民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土地,好好利用自己的土地,让土地好像生黄金一样不断地滚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