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579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01初级金融讲义(16章)0223.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级经济师金融理论与实务精讲班讲义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时间: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如下:考试日期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名称2012年11月3日上午900-1130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下午200-430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分值、考试长度一览表专业名称考试科目题型、题量(分值)考试长度客观主观合计单选多选案例计算案例简答经济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60(60)20(40)20(40)100(140)2.5小时经济基础(初级)70(70)35(70)105(140)2.5小时目 录第一、二章 货币与流通/信用与利息 (工具)第三、

2、四章 金融体系与中介/ 金融市场 (市场体系与平台)第五、六、七章 金融主体的业务 (金融企业的业务) (金融企业的资本与负债;资产与其他业务;金融企业的会计与结算)第八章 我国金融功能企业的风险管理 (我国的市场风险及监管)第九章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支付与结算)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本章节知识结构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第五节 货币均衡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考核内容:货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1、 商品货币2、 代用货币3、 信用货币具体内容

3、如下:一、商品货币 (一)含义:又称足值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且两种用途时价值相等。货币职能: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二)类型: 1、实物货币: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缺点不易携带、存放。体积笨重难携带,质地不匀难分割,容易腐烂难储存。如:牲畜、粮食、布匹、贝壳、珠玉。 2、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高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可分性。如:金银。(三)特征: 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粮食内在价值表现在外在的使用价值上可以充饥;布匹内在价值表现在外在的使用价值上可以制衣。 2、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时,是

4、以自身所包含的实际的商品价值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所以称为,以商品的内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交换的比例。二、代用货币(一)含义:是指代表实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如:交子。备注:代用货币与商品货币中金属货币之间的关系:1、代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其背后有充足的金银货币或者等值的金、银条(块)作为保证,代用货币的持有者,有权随时到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为金属货币金银。2、所以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虽然低于其面值,但是公众持有代用货币就等于具有了是指货币的请求权。3、举例: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北宋,树皮纸做成的货币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二)特征 1、成本低、易携带、节省稀有金银、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定律。该定律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2、本身价值低于面值,但持有它等于具有实质货币的要求权。三、信用货币(一)定义: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二)信用货币的产生:1、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结果。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

6、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3、信用货币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的区别)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所以,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发行的主体是银行,发行的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定偿还能力,并强制流通。4、形式: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还有通货和银行存款。详见金融企业的资本与负债业务章节(三)特征:一种信用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性。(四)

7、发展趋势:电子货币(P4,“储值”,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银行、金融、非金融机构。)【2010真题,单选】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代用货币的是( B )。A贝壳 B交子C金币 D人民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三种形态举例。AC分别属于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而D属于信用货币,B属于代用货币。(参见教材P1、2)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考核内容:1、 货币流通的概念2、 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3、 广义的货币流通具体内容如下:一、货币流通的概念: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流通由现金流通与存款流通两种形式构成。二、 现金流通(一)几个概念1、现金流通即以纸币

8、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2、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3、我国的现金货币流通: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并经过不同渠道回到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最后流回中国人民银行,退出流通。 (二)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中央银行发行库商业银行业务库现金发行流通中的现金现金投放现金归行现金回笼1、现金发行: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2、现金投放: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即形成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的现

9、金的过程。注意现金投放的渠道现金,放出去:1) 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2) 采购支出;3、财政信贷支出;4、行政管理费支出。现金投放 渠道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现金归行 渠道采购支出财政信贷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商品销售收入 (现金归行的主要渠道)服务事业收入财政税收收入信用收入 (现金回笼的一条重要渠道)3、现金归行现金,收回来1)信用收入:吸收存款2)商品销售收入:存入银行现金归行的主要渠道。3)财政税收收入4)服务事业收入 4、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存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成为现金回笼。【真题2010,单选

10、】在我国,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B )。A现金投放 B现金发行 C现金回笼 D现金归行【例题】在我国当前实行现金管理条件下,( )是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A.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 B.采购支出C.财政信贷支出 D.行政管理费支出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 现金投放的渠道包括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采购支出、财政信贷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其中,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是现金投放的主要渠道。(参见教材P5)【例题】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 )。A.工资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C.服务事业收入; D.财政信贷收入;E.外汇收入答案

11、:BCD解析:本题考查现金归行的渠道。 现金归行的渠道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财政税收收入、信用收入。因此,BCD是正确的。(参见教材P5)三、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货币流通分为:现金货币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一)定义:存款货币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的行为。存款货币流通前提条件各企业、单位、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二)存款货币流通渠道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商品价款收付(商品交易结算)劳务费用收付(劳务费用结算)(存款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货币资金拨缴收付(财政收支结算)信贷资金的发

12、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三)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1、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四、广义货币流通狭义的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金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银行体系广义货币投放广义货币回笼发放贷款购买证券票据贴现买入金银买入外汇收回贷款卖出证券票据兑现卖出金银卖出外汇通货增加银行存款增加通货减少银行存款减少 因此,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例题】( )是存款

13、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A现金发行和现金投放 B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C现金投放和回笼 D现金归行和现金回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广义货币流通的相关知识。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参见教材P6)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说明:经济基础与本节类似,三四五节分别讲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总述: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考核内容: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2、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3、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

14、论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具体内容如下: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一)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 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1、公式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2、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货币数量观,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即后者决定了前者。3、三因素间关系:流通速度不变待售商品总额越高,货币需求量大;正比 待售商品总额不变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求量越小。反比(二)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1、公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

15、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价格总额2、备注:赊销当期有商品需求,但当期无货币需求,减去 到期支付当期无商品需求,但当期有货币需求,加上 收支相抵额有商品流通,但无货币需求,减去(三)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1、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说明问题:银行券本身不具有价值,只能代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2、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说明问题:银行券的发行量严格控制在足值金本位需要量范围之内,一旦银行券的发行量超过足值金属本位币的客观需要,单位银行

16、券就贬值。【例题】 1、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此,则:货币需要量=800/8=100(亿元)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要量与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在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800亿元中,赊销占40亿元、到期应支付占10亿元、相互抵消占5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则货币需要量应为:(800-40+10-50)/8=90(亿元) 3、若发行100亿元银行券进入流通领域,而根据如上计算得知货币需要量是100亿元,则单位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是1,即单位银行券按其规定的含金量进行流通。如果银行券发行量过大,如超过100亿元,则使公

17、式3中的分母变大,从而单位银行券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例题】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 )。A商品质量 B商品生产技术条件C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D投机性货币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之公式含义。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因此,应选C。(参见教材P7)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一)背景: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二)公式: 费雪方程式 M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为各类商品

18、的交易数量, 1、MVPT 表示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易与货币流通的规律性平衡关系。2、P=MV/T 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P随着货币量M 的变化而变化。原因: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例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在20世纪初提出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关系的方程式,MV=PT。A.费雪 B.凯恩斯 C.斯塔福德 D.亚当斯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P8)【例题】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对各

19、字母代表叙述正确的是( )。A.M为流通中货币平均 B.V为货币流通速度C.T为交易量 D.P为各类商品价格水平E.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总量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费雪方程式。 MV=PT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平均数,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T表示交易量 。费雪方程式要求价格是加权平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因此D是错误的。注意:费雪方程式与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中字母的意义区别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一)背景: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和庇古,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观点:1、个人对货币的需求量,实质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持有自己的资产的问题。2、决

20、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3、所以,等式左侧名义货币需求等于等式右侧名义收入水平。(二)剑桥方程式: Md=Kpy Md名义货币总需求; P总收入,实际是生产总量;Y价格水平;K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货币量与名义所得的比例。(三)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对货币交易手段职能的需求,侧重商品交易量对货币需求。对货币资产职能的需求,侧重总收入y的需求。研究货币存量的角度不同重视货币流通量的分析研究货币存量与收入的比例对货币需求的分

21、析角度和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不同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一)观点:人们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取决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前两个称为消费性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M)=消费性货币需求(M1: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M2) M= M1+ M2=L1(y)+L2(r)=L(y,r)注:y、r收入、利率。 货币总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与收入成正比、利率成反比。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1、对货币需求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物价和利率来实现。 2、政府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时,可降低利率、

22、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家投资、增加结业和产出,实现政府货币政策目标。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特点 1、基本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非常重视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2、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一是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二是把货币看作受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二)函数式 MdPP1dpdt=f(y, w;rm, rb, re, ;u) 上式:左边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右边表示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按其性质又可分为三组:1、 y, w代表收入:y表示实际的恒久性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它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

23、比例,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2、P1dpdtrm,rb, re, 和 机会成本变量,可以衡量持有货币的潜在收益(或损失): 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P1dpdt 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亦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如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 3、u代表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和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函数。(三)总结: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包括:收入、各种机会成本变量(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预期的物价变动

24、率、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客观技术和制度等。【例题】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L2代表( )货币需求。A投机性 B预防性 C交易性 D恒久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在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L1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L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因此应选A。D选项应是弗里德曼函数式中y的含义。(参见教材P10)【真题2010,单选】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变量y是指( B )。A名义收入 B恒久性收入 C预期收入 D当期收入【真题2010,单选】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 C )。A商品质量;B商品

25、生产技术条件;C.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D.投机性货币需求【真题2010,单选】 费雪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A )。A MV=PT;BMd=Kpy;CMd=L1(Y)+L2(i);D=f(y,w;rm,rb,re,;)解析:B 剑桥方程式;C 凯恩斯 ;D 弗里德曼记忆方法:名字与公式。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考核内容:1、货币供给的概念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一)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由此形成货币供应量,也叫货币流通量,流通中的货币,货币存量。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

26、务总量,包括存款等在内的广义货币。(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的依据是流动性不同。 M0=通货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个人储蓄+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广义货币即M2、 M3 ,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

27、内的货币形式。【例题】我国央行首要调控的货币是( )。A.M1、M2和 M3 B.M1和M2C.M0和M1 D.M3答案:C解析: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参见教材P12)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银行信贷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银行信贷包括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创造货币供应量。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不直接向社会提供

28、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信贷能力,影响货币供给的。(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3)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9、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即国收银减、国支银增);财政收入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划拨给央行后,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增加,央行的信贷收入和信贷资金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央行的信贷支出和信贷资金可用数额减少,因为划拨给了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增加。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

30、量的影响不同财政收支现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平衡供需相等无影响盈余货币需求不足,经济萧条需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赤字货币供应过剩,经济过热弥补-财政方法(不变)、信用方法(增加)【例题】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中央银行( ),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放宽再贴现的条件C卖出有价证券 D减少外汇储备E增加黄金储备答案:ACD第五节 货币均衡考核内容:1、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2、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具体内容如下:货币供求的适应程度,将供求分为货币均衡和货币失衡,失衡表现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

31、体相等,在结构上比较合理。 MsMd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是动态的平衡。3、货币均衡还是结构上平衡。(二)货币均衡的标志:1、物价水平变动率物价稳定,货币供求平衡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速度稳定,供求平衡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者相符,货币供求平衡。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 1、含义: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直接原因),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表现形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表现形式),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

32、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就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1)国家财政原因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国民经济发展各部类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3)国际收支原因1、减少国内商品供给量国际收支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外资流入 2、外汇储备增加投放本币 通胀货币供应量增加 (4)银行信贷原因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胀。3、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按

33、表现形态分按程度分按预期分按西方学说分开放型:(公开)物价自浮货币供应量大,完全通过物价表现抑制型:(隐蔽)不直接完全物价表现,V慢使物价长期迂回升胀爬行式:(温和式)发展速度较缓,短期不易察觉(1位数字)跑马式:(奔腾式)明显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2位数字)恶性:(极度)非预期预期需求拉上型(超额需求)成本推动型:工资成本、利润等成本的推动供求混合型:拉中有推、推中有拉结构型:资源缺乏流动性、短期需求转移、工资价格缺弹性【例题】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求失衡 B.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求量C.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D.货币供应量和客观需求量相等答案:C解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

34、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参见教材P18)(二)通货紧缩1、通货紧缩的概念: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按通缩的程度不同分:轻度通缩、中度通缩、严重通缩。2、通缩的原因(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2)经济周期的变化。(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4)结构失调;(5)国际市场冲击【例题】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将引起(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C.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 D.企业在商

35、业银行的存款减少 E.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答案】AC【例题】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分为(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奔腾式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E预期型通货膨胀【答案】ABC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本章节知识结构第一节 信用第二节 利息和利息率第三节 存款利息的计算第四节 贷款利息的计算第五节 其他利息的计算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 信 用考核内容:1、信用2、信用的主要形式3、信用的作用4、社会信用体系5、征信具体内容如下:一、信用的概念(一)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信用特点:有借有还,到期归还,偿还带有利息;信用实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6、,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私有制、剩余产品的出现与贫富分化是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2、商品货币关系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三)借贷资本及特点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2、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3、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G。4、借贷资本最富拜物教的性质:物生出,掩盖人与人关系。二、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含义: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2、形式:赊销商品、预付货款 3、信用主体:债权人,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 4、特点:债权债务人都是企业经营者、

37、贷出的资本是商品;资本、规模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5、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受企业能提供的资本数量限制。 (2)商业信用的供求有严格的方向性。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短期借贷)。 (二)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之一。 1、含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2、信用主体: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是信用中介。吸收存款时,银行是存款人的债务人;发放贷款时,银行是借款人的债权人。3、特点(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以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为媒介。 (三)国家信用 1、含义: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筹集资

38、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形式:公债、国库券 3、信用主体债权人:购买国家债券的企业、居民;债务人:国家(政府) 4、作用 (1)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方法有增税、挤占银行信贷、借债,其中借债最可行) (3)筹集巨额资金 (4)调节经济 (四)消费信用 1、含义: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提供的对象可以商品、货币、劳务等对象。 2、形式: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贷款 3、信用主体:债权人:工商企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消费者 (五)租赁信用 1、含义:租赁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出租设备或工具而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信用主体:债权人:

39、租赁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有权)债务人:承租人(使用权)3、形式(记忆选择题)(1)金融租赁(财务租赁):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即:承租人选设备,出租人购买,承租人使用并交租金。(2)经营租赁(服务租赁):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是一种由出租人提供维修、保养、管理服务、可撤销的、不完全支付的短期租赁形式。(3)杠杆租赁:投资和信贷相结合。即:出租人自筹2040资金,其余向银行借入,然后将购买的设备租给承租人,出租人以出租的设备和租金作担保向银行取得借款。 (六)国际信用 1、含义: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2、形式(1)国际商业信用: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提供的信用。包括

40、延期付款、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等形式。(2)国际银行信用:进出口银行为进出口双方提供的信用。形式是出口信贷(卖方信贷和卖方信贷)。(3)国际间政府信用(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例题】一个企业把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商品的使用权发生了转移,形成的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一般存在形式是( )。A商品形式 B信用形式C信托形式 D租赁形式答案:B解析:一个企业把商品赊销给另一个企业时,商品资本贷出了,使用权发生了转移,由于商品的货款没有支付,形成了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这是商业信用的特点之一。(参见教材P22)【例题】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商业贷款 B.抵押贷款 C.赊销商

41、品 D.预付货款 E.商业企业存款答案:CD解析: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基本形式是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参见教材P22)【例题】提供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信用形式是( )。A金融租赁 B杠杆租赁 C. 经营租赁 D财务租赁答案:C解析:经营租赁又称服务租赁,是一种以提供租赁设备或工具短期使用权的租赁形式。(参见教材P23)三、信用的作用(一)信用在生产中的作用 1、信用是社会资本再分配的形式,促进利润的平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2、信用加速资本的积累和转化,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银行信用和债券发行) 3、信用促进资本的集中,推动股份经济制度的发展,提高

42、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二)信用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1、信用工具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2、信用加快了资本形态变化,提高了商品交换的速度,减少了商品交换中资本的占用,降低了商品保管费用和流通费用。(三)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 1、调剂消费 2、推迟消费 3、扩大消费(四)信用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五)信用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条件 1、信用是商品经济过度扩张的重要条件。 2、信用是加重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的条件。 3、信用为许多投机行为提供了条件。【例题】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主要是( )。 A.调剂消费 B.促进利润平均化 C.刺激消费 D.加速资本积累 E.推迟消费答案:ACE解析:信用在消费中的作用包括调剂消费、推迟消费和扩大消费。(参见教材P25)四、社会信用体系(一)社会信用体系定义:是与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