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7585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七日目录第一章 创新制造业综述11.1 创新制造业的定义11.2 创新制造业的特点11.3 创新制造业的分类及层次21.4 创新制造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31.5 创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5第二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72.1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72.2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政策分析112.3 我国创新制造业技术发展环境分析13第三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状况163.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163.2 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状况213.3 我国创新在制造业中的发展状况223.4 国外创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253.5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的建议28第四章 我国创新制

2、造业市场供求分析304.1 我国创新制造业市场需求分析304.2 我国创新制造业市场供给分析324.3 平衡我国创新制造业供求关系对策33第五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机会与风险分析355.1 我国创新制造业机会分析355.2 我国创新制造业风险分析35第六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投资建议与结论376.2创新制造业投资建议376.2结论38附录39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8年)39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7年)41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6年)41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41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4年)41第一章 创新制造业综述1.1 创新制造业的定义创新制造业是相对有传统制造业而言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创造性的将电子信息、计算机及网络、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也称之为创新制造业。创新制造业核心在于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工具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等。1.2 创新制造业的特点创新制造业是基于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

4、起来的,但是又与传统制造业有较大的区别,创新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系统与集成。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它具有四方面特点:(1)创新制造技术的基础是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及与新技术的结合,形成新的工艺与技术。(2)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单指加工制造过程的工艺办法,而创新制造技术覆盖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使用、维修整个过程。(3)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列入,使创新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4)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界限分明,而创新制造技术的各专业、学科、技术之间的不断交叉

5、、融合,形成了综合、集成的新技术。具体表现在:(1)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包括先进常规工艺与装备、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成形工艺和材料改性等创新制造技术和工艺。(2)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广泛采用创新制造技术,特别是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变革,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加工装备、测量监控、质量保证和企业经营管理等生产全过程都渗透着高新技术,CAD、NC和柔性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其发生质的飞跃,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

6、生产模式。(3) 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与冲击下,装备工业走向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一机多能、检测集成一体化,出现机器人化机床、虚拟轴车床、高速模块化机床等新型加工机床,数控机床走向智能化、智能化加工单元。(4)制造技术不断向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给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未来的制造业将进入融柔性化、智能化、敏捷化、精益化、全球化和人性化于一体的崭新时代。1.3 创新制造业的分类及层次传统制造业中,我们根据产出的不同把制造业分为以下两大大类: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具体细分为以下一些行业:农副食品及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制造业、饮料加制造业、烟草加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含毛、皮、绒等)

7、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文化、体育体用品及工艺品、玩具、首饰制造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建筑材料及玻璃等制造业、黑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有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业、工业及农林业(含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力、动力及电气机械设备、器材、线缆制造业 、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机械制造业 、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业 、机车及其他交通运输、仓储机械、设备、设施制造业 、船舶工业 、航空、

8、航天与兵器制造业 、综合类制造业(以制造业为主,含有服务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创新制造业根据不同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的子行业或者细分行业,首先可以根据创新技术所应用的行业据分类,及在传统的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中分为创新装备制造业、创新汽车制造业、创新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船舶制造业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制造业行业中对创新阶段或者创新环节的不同将创新制造业细分为网络信息创新制造业、技术创新制造业、服务创新制造业、管理创新制造业、渠道或者销售创新制造业。而创新制造技术作为制造业创新的主要环节,同时作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

9、基础制造技术,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系统管理技术、CAD/CAM、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应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通过网络与数据库对上述两个层次的技术集成的结果,如FMS、IMS、IMS以及虚拟制造技术等。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四是系统管理技术。今天,创新制造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研发和应用,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脊梁。创新制造技术的研究开

10、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水平与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2009年全球依托于创新制造技术的贸易额达到2.8万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贸易总额超过40%。创新制造业是制造业广泛吸收和采用创新制造技术,并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为特征的新型产业。创新制造业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创新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监测和服务等全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质量精良。1.4 创新制造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工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创新中各项技术、工艺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进,生产成为更有效率,更加经济、更加清洁环保。1912年管

11、理学大师熊皮特在其管理学巨著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起“创新”,他把“创新”的本意是指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它并不等同于技术发明,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有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三个过程。但是技术创新在制造业得到蓬勃发展并且有区别于传统制造业概念的提出是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现代管理理论开始在制造业中逐步应用,并且基于以上一些技术的创新技术、发明专利等也不断涌现,替代性产品、生产方式、创新设备、生产工艺是使得传统制造业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更加节能环保,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例如CAM/CAD技术的出现是的企业的加工精度大幅

12、提升,单位产出率与传统的加工技术不可同日而语。同时新的管理理论对制造业的传统的生产组织进行重构,是的生产组织更加有效率、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区域扁平化,例如诞生于IBM的5S管理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使得企业管理更加系统、流程更加有序、管理模块化,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新的应用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各个环节都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网络技术的对生产环节的改造是的很多产品的生产线缩短,异地协同作业成为可能,B2C网络营销使得渠道体系更加垂直。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世界创新制造业走在世界前列,其制造业的产值也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前三位虽然从中国在制造业中逐步超越了德国,但是从严格意

13、义上来来说,创新制造业仍然未能超越得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应用远不及德国。,在上世界70年代到90年代上述三国针对各自国家出下制造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技术落后、市场份额下降、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从创新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美国在为了重振霸主雄风和确保国际竞争优势,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制造业发展的计划。先后于1990年、1993年和1997年分别实施了“先进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下一代制造行动框架”。并与2004年通过了2004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4年制造技术竞争能力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日本为解决其9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不前,德国为解决其90年代后出现的世界

14、制造市场份额的下降的困局,也把目光定位在创新制造业上,出台了生产2000的 战略规划。以其三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无一不把创新作为突破制造业瓶颈的钥匙。在这种背景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越来越快,产品和设备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著名的”摩尔定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一趋势。创新制造业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及国家发展的程度不一致,主要是其影响创新制造业的因素和动因不一致,主要有一些因素:1、地区或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从目前的实证分析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其创新制造业越发达,在产业中所占比重越大,例如瑞士,该国在高端和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持久不衰,创新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政

15、府的宏观政策取向。一国政府在制造行业内的对自主创新和引进成熟技术的取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创新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如果政府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对外引进为辅的行业政策,那么该国的创新制造业将得到较大发展,反之则反。3、投资政策的方向。所有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经过不断的尝试,这一过程必须有足够的研发资金支持,因此在企业R&D资金投入的丰度也有很大的影响。4、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发达程度。所有的应用性技术的创新无一不是源自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成果,而基础性科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国家机构承担,这一群体的发达程度也决定了创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5、创新性工具学科或者行业的发达程度。制造

16、业创新主要传统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先进的仿真技术、控制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因此这些技术和理论的发达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创新制造业的发达程度。1.5 创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创新方兴未艾,结合各种新的创新举措,创新制造业发展呈以下一些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是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向制造技术的注入与融合,促进其不断发展。2、现代设计技术将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产品设计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CAD、CAE、DFX、优化设计、智能设计、反求工程、绿色设计等3、材料成形向精密、低耗、清洁方向发展。材料成形技术将使毛坯从接近零件形状

17、,向直接制成工件精密成形或称净成形的方向发展。运用改性技术,将获得各种特殊性能要求的表面(涂)层,同时减少能耗并消除污染。加工技术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4、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制造,以及生态工厂的循环式制造技术等。5、虚拟制造将获得广泛应用。虚拟制造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试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而缩短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成本。6、制造业的管理创新也逐步也逐步向人性化,个性化发展,协同作业将成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组织机构也日趋扁平化。第二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环

18、境分析2.1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坚持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通过形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与发展策略,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在经济、文化、政治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过去的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这是“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中国在解放生产力上的显著成效就是使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短短三、四年就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从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这是

19、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且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这一阶段中国城市经济也活跃起来,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到隔几年就迈上一个台阶的加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从一九九二年至二二年,这是实现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的十年,中国共产党有系统地确立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中国在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内需,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同时使国家计划管理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第四阶段:

20、第四阶段从二二年至二八年,这最近六年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年,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国有经济重大项目、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中国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正义,进入到一个以更高自觉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更加协调推进。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总量上,从2003年开始,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已连续5年达到10%以上。2006年,经济总量

21、超过了2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收入在超过了1000美元后不久,又达到了2000美元;财政收入新增部分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生活和收入水平也不断上升,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告别2009年,进入2010年,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经济在一

22、次走在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前列,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长2.2%;早稻

23、3327万吨,增长5.3%;秋粮37420万吨,下降0.6%。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509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6.4亿头,增长5.7%;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5%。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

24、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9.7%、12.1%和15.5%。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

25、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9%,中部地区增长36.0%,西部地区增长35.0%。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增长16

26、.1%,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998亿元,增长16.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

27、5.5%,汽车类增长32.3%。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商品零售价

28、格下降1.2%。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6%,经营净收入增长5.2%,财产性收入增长

29、11.6%,转移性收入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2%,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2.2%,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0%,财产性收入增长12.9%,转移性收入增长23.1%。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0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

30、(M0)38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国内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1、在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存在大量落后产能,能耗高、污染重、不经济等不符合节能型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2、经济结构中新经济,创新型经济的比重不够,大量的地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与少数高科技、高技术的行业并存,中间的创新型应用技术形成的产业未形成规模,在经济总量占比不足。3、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依然在拉大

31、。虽然国家先后推出西部大开发等、沿长江经济带等鼓励政策,但是犹豫产业分布的差异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仍然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和珠三角地区。4、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式不合理。我国经济结构拉动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特别是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过大,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明显偏小。5、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有待调整,提高第三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解决我国人口众多所造成的就业问题。其次提高第一产业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总之,我国经济总体环境令人欢欣鼓舞,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结构也趋于合理,且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改善中国经济整体结构

32、和总量结构。2.2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政策分析我国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而第一产业中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重超过80%,因此制定合适的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我国政府对制造业特别是重点制造业行业特别重视,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制订了具体的行业政策。首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战略口号,提出了著名的中国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通过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性的将先进科技技术应用到生产产业中特别是制造业中,形成创新制造业,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其次

33、,在我国多个五年计划中均把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提高到战略的层面,在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重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根据数字化

34、、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开发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支持,依托重点工程,完善技术标准,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高效清洁发电与输变电等领域研制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引导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竞争力强的企业。提升汽

35、车工业水平。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船用装备配套能力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在环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等区域建设造船基地,引导其他地区造船企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加快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

36、生产制造、物流库存和市场营销变革。提高机电装备信息化水平,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敏捷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整合研究实验体系,建设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实施重大科学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37、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重大科研专项计划,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新药创制

38、、新型材料列为我国下一阶段的重点专项计划,而这些专项计划中超过80%是创新制造业相关项目。而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在2009年4月份分别制定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分别为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石化业、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业、纺织业、轻工业、电子信息业、物流行业,振兴行业基本都是来自于制造业的细分行业。第三、我国政府对制造行业的创新型技术,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上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银行贷款上享受国家优惠利率,同时专利技术的抵押贷款政策也正在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两免三减半”的政策已经实行了一段时期了。另外国家对高新技术方面的技术引进关税、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退税方

39、面都有相当大的优惠政策。政府采购也采取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采购的政策倾斜。从我国的相关政策来看,国家对制造业的创新的重视程度无论从制度上还是机制上都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并且都有明确的规划,可以断言我国的制造行业的创新即我国的创新制造业将依托一个宽松的环境步入蓬勃发展的阶段。2.3 我国创新制造业技术发展环境分析创新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创新型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制造业应用的创新技术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CAD/CAM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管理理论。这些技术都是在近五十年内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这些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其发展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的

40、新兴技术发展的环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创新技术开发的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企业为辅。这一特点是我国社会体制所决定的,在公有制体制下,所有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都是我国科研的主要承担单位,其科研经费也由国家财政大包大揽,改革开发后这一体制也沿袭下来,其次由于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周期长、风险大,与国外有丰富的资本市场对科研创新进行输血的机制不一样,我国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动力进行科技创新,企业在长期内没有成为创新的原动力。2、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必须是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土壤中得到茁长成长,与国外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虽然在近期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41、,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的执行细则以及责任追诉难以的很好的保护,另外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企业间技术侵权的时间屡有发生。3、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性科学研究脱节。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性技术的诞生都是来源于基础性科学研究,而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性科学研究中,应用性科学更接近与实际应用,更能够与经济效益挂钩,因此在经济社会中没有很好的配套倾斜政策,创新科技的研发主体更倾向于进行应用性创新技术的开发,而基础行科学研究无人问津,然而基础性科学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形成本末倒置的状态。4、我国创新环境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我国很多科研机构在同一体制下,利益冲突不明显,可以进行广泛的合作,形成科研联盟,

42、如在我国已经大范围形成气候的产学研联盟的形式,采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组织模式,针对项目明确分工。5、我国科研创新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与国家相关的财政拨款,其形式为财政预算、科研基金、政府专项等形式,企业的R&D专项研发基金主要是由企业利润拨备,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R&D的资金量仅仅占营业收入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R&D的比例。6、我国的政府对科研创新越来越重视,我国近年来的“五年计划“中越来越体现出来,政府的资金支持每年以超过10%的增速增长,同时在近年来的各项科研规划中也摆脱了以往只停留在空洞的文件上,进入了具有实操性质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科研项目和领域规划阶段。总之,我国科技创新的土壤在日

43、益肥沃,企业科技创新的自主性也日益增强,基础性科技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科技研究在新的科学规划发展中在国家机构和企业中分工明确;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体制优势,通过各种制度来弥补暂时的缺陷,大力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第三章 我国创新制造业发展状况3.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沿着既定目标发展,目前已经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国家已经由一个农业大国向一个工业化国家过度,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工业总产值依然是居于首位。工业总产值中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超过90%,2008年我国制造业占我国GDP的40.1%,这一比重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据联合国工

44、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在1993年、1995年、1998年、2000年、2004年分别为3.5%、5%。6.3%、7%、6.9%,而在2006年比例更是达到14%,制造业增加值为10956亿美元,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大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传统制造业的分类来看,按照产品的分类制造业分为主要分为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以上两个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比重约为3:7的占比分布。一、加工制造业:加工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不同,其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与生活相关的消费类产品。加工制

45、造业主要是生产生活相关的消费品,其特点是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其基本的竞争方式是成本价格的竞争。以这种竞争方式发展,当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异,就会导致没有利润。这正是现阶段中国加工制造业的现状。如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现尽管占有的市场越来越大,但企业利润越来越微薄。在加工制造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就就将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这一阶段对生产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通过创新形成差异化产品,形成企业的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加工制造业还远远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在该行业内的金字塔尖的少数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竞争力,获得远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利

46、润。而大多数企业在通过尽可能的压缩生产成本,在终端通过价格战站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二、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按照装备功能和重要性,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 重大的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作“母机”,主要包括数控机床(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等;2. 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

47、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3. 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医疗卫生、环保等)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1)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2)大型火电、水电、核电成套设备,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3)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成套设备;(4)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5)民用飞机、高速铁路、地铁及城市轨道车、汽车、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6)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7)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和盾构、大型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重要成套设备;(8)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现

48、代设施农业成套设备;(9)大型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10)先进大型的军事装备;(11)通信、航管及航空航天装备;(12)先进的印刷设备等等。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并且相当大的规模和实力,例如机床、挖掘机等很多产品的产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的水平,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质量也逐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在装备制造业上鼓励自主创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值翻番,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提升,也使得企业利润率逐步上升;也涌现了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如三联重工、株洲电力机车、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装备制造也中的重点子行业近年来的高速成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其中通用设备符合增长率达到37%。 从上图来看重点装备制造业的利润水平也逐年增长,其中专用设备的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专业设备行业该行业的特点有关,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相对较少,且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为主,因此该行业企业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