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864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XXXXX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已标注并加以注释。论文研究过程中不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如若出现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日 期: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摘 要CPI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是通货情况计量的重要标准,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

2、的一个重要依据。国家政府根据CPI指数的变动情况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然而,证券市场因国家政府和央行分别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而受到影响。本文主要是从CPI预期下,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的变动情况,以及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入手,分析股市受政策影响的变动走势。自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商品价格逐年攀升尤其是蔬菜、肉食类产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企业的生产压力逐渐加大,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因素推动着通货膨胀逐年加剧。然而,政府根据通胀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来释放或收缩市场流动性;还有税收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地方房地产政策等。股市受货币政

3、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而变得扑朔迷离,一项政策的改变都有可能令股市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本文从主导通货膨胀的CPI指数入手,简要阐述了食品价格、生产要素成本、基础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过剩、税收政策、城镇化发展进程、房地产市场是如何推动通货膨胀的以及通货膨胀特点和货币政策使用情况。叙述了自股市成立以来的CPI指数的两个连个波动阶段价格改革的大幅波动阶段和市场调节的小幅波动阶段,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工具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政策实施后对股市的几次重大影响。第三章围绕主题,从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股市、通货膨胀与股市三个角度分开研究在CPI预期之下货币政策走向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

4、。第四章提出本文结论,股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股市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在结论之后,本文就如何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稳定物价的措施以及如何改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文章最后,根据最新的CPI数据预测了2012的货币政策走向,与此同时,个人提出了股市受货币政策走向影响的大致趋势。关键字:通货膨胀、CPI、货币政策、股市Analysis of how the monetary policy impact on the stock market when CPI is expectedABSTRACTCPI index is based on relevant to life with the

5、 residents of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of the statistics of price changes price index, it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of inflation measurement standard, the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government of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changes in maki

6、ng macro policy. However, the stock market for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central Banks were developeds macro control policies and the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and affected.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PI expected, the central bank made the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

7、ary policy tools,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ck market by the policy change trend. Since occurred since the subprime crisis, Chinas commodity prices rising year by year, meat products especially vegetables, labor and other production elements on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essure increase

8、gradually,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so on a series of factors driving inflat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inflation situation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y measures: by adjusting the deposit reserv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9、 the central banks open market operations, and other ways to release or shrinking market liquidity; And tax policy, the policy and local real estate income policies, etc. The stock market by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loudy, a policy change may make the stock market d

10、isruptive change happen. This article from the leading inflation of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food price, production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cost of money supply, liquidity, tax policy,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s how to

11、 push inflation and inf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monetary policy. Describes the since the stock market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two even a wave stage-price reform fluctuations stage and market regulation of small-scope fluctuation stage, monetary policy tools-the

12、main central Banks open market operations, interest rate policy, the deposit reserve rate and monetary policy in the stock market after the major influence several times. In the third chapter around themes, from inf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stock market, inflation and the s

13、tock market in three separate research Angle CPI expected to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ck market. The fourth chapter i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lusion, the stock market by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ck market. In conclus

14、ion after, this paper on how to take accord with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o stabilize prices the measur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problems are given in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CPI data to predict the 2012 monetary policy direction, and

15、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by individual stock market monetary policy to influence the general trend. Keywords:inflation、CPI、monetary policy、stock market目 录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研究内容11.4 相关理论21.5 创新与不足3第2章 CPI指数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历史回顾42.1 观察CPI走势回顾我国通胀历史42.2 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72.3基于我国通胀历史的相关政策和股市

16、运行规律分析92.3.11990年以来中国CPI的运行特点分析92.3.2货币政策的使用以及股市的运行规律分析11第3章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123.1 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走向分析123.2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分析123.2.1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123.2.2利率政策对股市的影响133.2.3货币政策变动对股市影响的案例分析133.3当前CPI下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14第4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174.1 研究结论174.1.1股市受通货膨胀的涨跌情况分析174.1.2股市受货币政策的影响184.2 对策建议184.2.1 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对策建议

17、18 4.2.2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率的对策建议20第5章 展望22谢辞参考文献第1章绪 论1.1 研究背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中国的基本消费产品价格不断刷新,百姓的生活负担不断加重,“二八现象”不断加剧,政府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制定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存贷款利率等。这些货币政策的走向最终影响到股市的发展,使得股市变幻莫测,难以琢磨。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月份到7

18、月份呈逐步上涨走势,1月份CPI是上半年最低4.9%,7月份CPI是全年最高6.5%。2011年上半年,央行曾6次(1月到6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一次调整为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于外汇占款减少,信贷资金骤减,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年来首次),型金融机构21.00%,中小金融机构17.50%。上证指数自2011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就一路下跌,从2011年4月的3000点附近一直下降到了2012年初的2100点附近。现今,股市指数徘徊在2300点左后,将来政府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稳健的货

19、币政策,广大的投资者怎样根据制定的货币政策来揣摩股市的大致走向。本文根据CPI的预期下制定的货币政策来对股市进行分析,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1.2 研究意义我国证券市场已经经历20多年的风雨波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证监会消息,我国股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亿多,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如今,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新产品的相继试行,丰富了广大投资者的选择,我国股票市场已经日趋于成熟。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虽然不及西方国家的漫长,体系也不够完善,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资本市场逐渐向国外市场开放,俨然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份大蛋糕。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

20、许多问题,对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的投资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对投资分析过程过于单一,难以承受股市动荡波动带来的冲击。虽然我国的经济相对稳定,但是制定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动荡走向难以预测且常与经济发展相背离。所以,研究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走向不仅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依据,而且在当前的经济背景,货币政策走向对股市的影响分析的研究,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参考,为其提供建议。1.3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对过往的通货膨胀进行梳理,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CPI的变动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从而对股市方面作为。主要分析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走向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对股市的影响及股市的表现。居民生活

21、物价指数CPI是反应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在第二章描述了推动2011年CPI指数高启的几个重要因素:食品价格明显上涨,要素成本上升,基础货币的超量供给,流动性过剩,税收对通货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房地产市场投资锐减。接着叙述了通货膨胀的特点:通货膨胀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当前通货膨胀为非平衡性通货膨胀等。第三章分析了CPI预期下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并且通过实例说明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是怎样影响股市的。第四章得出研究结论:股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正面和反面因素,股市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接着提出符合我国国

22、情的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政策建议以及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率的政策建议。1.4相关理论1 凯恩斯学派凯恩斯理论认为:债券的价格与利率呈反向运动,假设人们预测未来利率将下降,那么对应的债券价格将上涨,因为人们将会减少货币然后买入债券,进而赚取投机利润,此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反之亦然。因此,由于投机目的而持有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利率是连接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桥梁。2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收入,它最终将影响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因此,基于此思想,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货币资产组合模型,该理论认为,作为资产的一种,货币与其他形式资产一起组成投资者的

23、投资组合。货币供给的突然变化将会打破投资组合的平衡,此时投资者将会在货币与其他形式资产(例如股票、短期债券、长期债券等等)之间进行相互替代与选择,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改变了投资者货币与其他形式资产的持有量。但投资者的决策相较于货币供给的变化来说有一定时间的滞后性,因此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股票收益。3有效市场理论20世纪初,经济学家法码提出有效市场理论,他指出,如果在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总是市场上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的充分反映,那么称该市场为“有效的”,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它表明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按照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不同,有效市场分为弱势有效、

24、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三种。在有效市场理论之中,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在资本价格中完全反应,所以货币政策对股市造成影响必须是在当前信息之外能够改变投资者预期的动作。所以,如果是已经被预期到的信息,依然不能对股市造成影响。另外,法码还提出了“真实经济活动假设”,代表了货币供给的变动造成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运行预期的变动,从而反映到股价上的变动。其作用为:货币供应量增加预期未来货币需求增加预期未来真实经济增加预期未来企业现金流增加股价上涨1.5创新与不足 创新点:从证券市场成立时开始阐述当时的通货情况以及引起通胀的主要因数和实施的货币政策,股市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状况。 不足之处:由于撰写者知识的欠缺,对部分

25、分析不够到位,对本文总体知识框架掌握不够详细。第2章CPI指数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历史回顾2.1 观察CPI走势回顾我国通胀历史从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了解到:2011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高居不下,在7月份达到全年高位。回顾2011中国的经济,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中国经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9.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从2011年1月份同比上涨4.9%至去年7月CPI同比上涨6.5%,然后回落到12月份的4.1%。相比2010年CPI指数来看,2011年CPI指数整个跨幅较小,但是整个2011年CPI数据处在高位,

26、多数农产品价格暴涨,百姓深切担忧恶性通胀的局面下,面对物价快速变动,去年下半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节需求,控制供给的措施。所以,必须找到推动CPI指数上涨的因数,才能寻找到抑制方法和财政政策。图2-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跌幅度(月度同比)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那么,是什么推动CPI高涨呢? CPI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是反应民生的一项重要数据。第一, 食品价格显著上涨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7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6.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1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

27、上涨21.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4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1.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6.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表2.2 2011年12月以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12月2011年环比涨跌幅(%)同比涨跌幅(%)涨跌幅(%)居民消费价格0.34.15.4其中:城市0.34.15.3农村0.34.15.8其中:食品1.29.111.8非食品-0.11.

28、92.6其中:消费品0.54.96.2服务项目-0.22.03.5分类别食品1.29.111.8烟酒及用品0.33.92.8衣着0.43.8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02.5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12.83.4交通和通信-0.10.3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30.10.4居住-0.22.15.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第二, 要素成本上升1,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要素价格的提升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中最典型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体制上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诸多“隐性成本”的显性化,都会表现

29、为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而且随着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基本建立,部分地区实施农民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但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通货膨胀将更加严重。2,资源价格和环境成本的快速上升。我国目前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属于粗放型增长,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污染了环境,并且还带来了盲目投资的高增长。我国部分生产要素的价格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由政府管制造成价格扭曲的情况还普

30、遍存在,特别是对资源、环境等物质要素没有完全按照其稀缺程度进行定价,人为地压低了其价格。并且这种价格的扭曲,甚至使我国出现了不公平的跨地区转移支付,潜藏着价格扭曲的巨大经济风险。此外,由于监管力度不够,我国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还比较低,很多企业产生的污染都排到企业外部由社会承担。对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定价过低是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这些定价的扭曲将会得到逐步纠正,其结果必然推高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成本。第三, 基础货币的超量供给通货膨胀的表象是物价普遍上涨,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的结果。

31、从深层次上看,我国本轮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是由楼市和股市两大资产价格上涨,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第四,流动性过剩 广大居民觉得储蓄难以保值增值,可能纷纷流出银行体系,使得社会流动性过剩。过度的流动性涌向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等基础性产品时对价格快速、大范围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进一步增强价格水平将继续上涨的社会预期。第五, 税收对通货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显然进入了超高速增长的轨道,全年的财政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到三倍。众所周知,在中国目前的税制中,直接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占

32、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目前中国税收的主要构成是间接税,包括企业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以及进口商品的关税等等。按照教科书上的教义,除非一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弹性无穷大,对这种商品或劳务的增税只会由生产厂商自己来负担从而不推高其销售价格外,只要一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弹性不是无穷大,不管这些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间接税的增加最终是由生产者来负担还是消费者来负担,最后都是要计入商品和劳务的最终价格而推动其价格上涨的。第六,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怪圈,经济增长依赖土地,土地因经济增长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而价格的狂涨又吃掉了经济增长所产

33、生的财富价值。从自身内在因素来讲,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才是本轮通胀水平趋势性上涨的根本原因。从粮食供给层面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挤占了大量粮食生产资源,导致粮食增产面临较大的困难。1.挤占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2.转移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3.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推动粮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农民种地不赚钱,挫伤了生产积极性。第七, 房地产市场投资锐减自从2010年以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打压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受到影响。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1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

34、7.9%(扣除价格因数实际增长20.0%),增速比前三个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0.2%,分别回落5.0和2.6个百分点。本用来投资房地产的大量资金流向了其他产品,导致其他产品供小于求,推动物价上扬。2.2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1通货膨胀, 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结构性通货膨胀, 本是指生产要素要求在工资和价格等方面保持一致, 导致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现在也用来描述价格变化过程中的结构性差异。其一, 三大价格指数涨幅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 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中间产品价格涨幅, 而后者又高于最终产品价

35、格涨幅。其二, 农村价格幅度上涨高于城市价格上涨幅度。2.当前通货膨胀是非平衡型通货膨胀非平衡型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非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上涨高于非食品价格上涨, 非食品价格上涨有限。其二, 食品价格上涨, 又主要集中于猪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肉禽蛋等价格的上涨上。在食品的CPI 指标体系中, 总共包含粮食、肉禽及其制品等16 类。食品的这些类别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价格的上涨相互影响、相互传递, 没有明显的高低大小区别。但是, 总的来说, 猪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及其加工制品价格上

36、涨幅度要高于其他食品价格涨幅。3.当前通货膨胀基本上是温和的, 但是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货膨胀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导致国内货币贬值, 但是在国际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与通常意义上的货币贬值的区别在于, 前者导致一国的货币价值下降, 而后者是指国与国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货膨胀导致国内货币贬值, 但是国际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5. 当前通货膨胀属于预期型通货膨胀, 但是不可预期的因素逐渐增大; 此外, 城镇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快速下降6.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信

37、念高度不一致由于CPI 指标体系的原因, 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实际感受和信念与发布的数值出入较大。首先,食品权重过高有可能高估了通货膨胀。目前我国食品在CPI 中的权重过高, 若把烟酒加入食品项, 食品的权重为37 %左右。而在美国的CPI 统计中, 食品所占的权重仅为13.9 %。其次, 房地产权重过低有可能低估了通货膨胀。通过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特点,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货币政策: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8、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2010年全年CPI指数一路上扬,到了12月份CPI指数高达4.9%。股市也有所反应,2011年第一季度,上证指数持续走高,到了2011年4月14日达到全年高位3067.46点。2011年1月14日到6月20日,央行持续上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到达21.5%。央行控制了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信贷资金大量萎缩,这时上证指数一路走低,到了12月28日开出全年最低2134.02点。 利率: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75%提高到3%;

3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81%提高到6.06%;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作相应调整。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3%提高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6.06%提高到6.3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2月9日和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后,随后几天,上证指数有小幅上涨行情。 公开市场业务: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签署金额为250亿元人民币/50亿新西兰元的双

40、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央行续签中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扩大至3600亿元人民币/64万亿韩元,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或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图2.3 2011年上证指数资料来源:和讯网二,财政政策:国债:8月,国务院批准境内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共500亿元,其中境内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250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250亿元。11月,四省(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和深圳市政府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发

41、行债券71亿元、69亿元、67亿元和22亿元。从中了解到政府当局惯用货币政策使用工具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发行国债。只有通过了解过去通货情况下,政府使用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把握股市动态行情的走向。2.3基于我国通胀历史的相关政策和股市运行规律分析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正式成立营业,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规范化发展。通过了解认识自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以来的20余年间的通货膨胀情况以及实施相关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对广大投资者认识货币政策影响股市的规律,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投资时机和实施投资策略。2.

42、3.11990年以来中国CPI的运行特点分析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CPI的变动大致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1991,这个阶段的CPI涨幅程度很平稳,没有超过5%,表明此时的价格波动较小,比较稳定。第二个阶段是19921996年,在这个阶段CPI剧烈波动,涨幅大起大落,非常的不稳定,期间的最大涨幅甚至达到了24.1%。第三个阶段是19972006年,这个阶段通过宏观调整,CPI的涨幅程度都控制在了5%以内,尤其在19982003这段时期CPI的波动都没有超过1.5%,表明这段期间为市场调节的最小幅波动阶段。第四个阶段是20072008年,这个阶段CPI波动均在5%以上

43、,而且涨幅有上升的趋势。图2.4 19902008年中国的CPI的涨幅周期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1)、价格改革的大幅波动阶段(19901996年)1990-1991 年,国家针对前期价格改革领域出现的问题,为稳定物价,遏制通货膨胀,对价格改革思路进行调整, 实施了“管、调、放”相结合的价格政策,对新调价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对农副产品定价进行严格管理;对部分放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实行调价申报,分别上涨3.1% 和3.4%。通过两年的价格改革过渡1992 年我国价格改革开始从“调放”结合模式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阶段,重点“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的价格调控模式。国家出台了价格改革一系列

44、措施,进一步放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产品价格权限;地方各级政府调整了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与价格变动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流通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思维还没完全改变,再加上盲目投资、竞相攀比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多年积累的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高信贷投放的深层次矛盾开始释放,CPI 涨幅长时间高企,1994 年涨幅达到24.10%。针对价格改革出现的通货膨胀新问题,1996 年出台了一系列完善价格改革、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CPI 涨幅回落到8.30%,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也表明大规模的价格改革措施基本顺利完成。(2).市场调节

45、小幅波动阶段(1997-2008 年)一是价格紧缩期,自1997 年之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国内需求低迷,再加上粮食价格持续下滑,CPI 涨幅回落至2.80%,其后六年CPI 持续在低位徘徊,年均涨幅仅为0.30 %。二是价格平稳运行期,从2003年开始,随着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价格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的不断理顺,市场调控价格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迈入高增长、低通胀经济增长期2004-2006 年五年间杭州市CPI 年均上涨2.4%,而同期GDP 升幅达到了11.6%。三是价格波动期。20072008 年开始,由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

46、联系的进一步紧密,受国际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回归,人力费用上升以致推高产品成本,致使中国的CPI在2008年涨幅达到5.9%,为近十年来新高。2.32货币政策的使用以及股市的运行规律分析(1)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2002年的6.24井喷行情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立刻由投放资金的逆回购转成回笼资金的正回购,长达半年,总计回笼资金2430亿元,其间行情一路下挫。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2007年初,我国股市异常火爆,中国人民银行灵活掌握正回购操作期限和规模,逐步加大以特别国债为工具的正回购操作力度,全年共开展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

47、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6124.04点之后股指一路向下。(2)利率政策从1996年至2002年,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上交所股市对这一利好做出了积极反应,步入持续上升的态势;1996年8月23日,央行实施第二次降息,企业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1. 71个百分点,幅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屡创新高,并在当年年底冲上804的高点。1998年3月25日和7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虽然力度没前三次大,但对准备金利率做出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分别为2.34和1.71个百分点。1998年12月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内三次降息的间隔之短,在我国银行利率调整史上也实属罕见。但降息当日,上交所股指从前番降息时的1316点下跌到1260点。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交所股指也于消息宣布后开市首日应声而涨。(3)存款准备金率自2006年7月5日一来,央行2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6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由7.5%上升至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