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929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住房问题现状分析摘要: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生存根本,是关乎社会民生的大计。其中住房问题是老百姓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房子成为中国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充分条件。虽然经济的发展丰满了老百姓的腰包,但其在一路攀升的房价面前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房价如何会到了今天让人们“谈房色变”的境地?未来中国房价的走势又是如何?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权益?最近几年,由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迅猛,住房问题已经随着房价的上涨,变成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住房问题,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到 1978 年的近

2、30 年间,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众所共知的原因,我国居民的居住状况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反而出现恶化,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从 1949 年底的 4.5 平方米下降到 1978 年底的 3.6 平方米,使住房问题成为当时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房价的上涨除了中高等收入群体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努力来解决,一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无所适从。而中低收入群体在我国约占百分之八十,他们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存在着无房、危房、拥挤、共用等住房方面的难题,这便需要政府给与援助和保护,另外,保障公民的居住权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所以住房问题的核心实质是中低收

3、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在一个和谐社会中,人民理应享有基本的居住权利,房屋所有权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住房问题不得以解决,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由此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犯罪率上升,贫富加剧扩大等将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无从实现。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住有所居”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和各部委为提高住房保障相继出台了多项完善措施,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1【1】 1 硕士论文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电子科技大学 袁文婷,2012.06 在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中,都曾出现过土地和住

4、房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的房价快速上涨,使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因无力支付过高房价而面临住房短缺的问题。居民住房兼具商品性与社会性的双重特征,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合理分配资源,也无法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那么政府就需要基于住房的社会属性,从宏观层面采取经济和社会政策来干预住房市场,对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提供支持。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是从20世纪30年代起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政策体系,以保证中低收入群体“有房可居”的。这些国家大多通过立法手段进行保障,并成立专门的住房管理机构对公共住房的修建、出租进行管理,采取积极的住房市场调控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这些国家的住房短缺问题已经得

5、到了极大的缓解,大部分国家的住房数量已经超过了家庭总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均住房资源非常有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采用的是福利化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后,住房制度开始一系列的改革。1998年福利化分房制度彻底取消,中国住房市场进入商品化阶段。在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商品住房市场的繁荣,也造成了城镇土地资源的稀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土地化”和 住房资本市场投机化的现象严重,致使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不合理上涨,远远超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承受能力,使其面临严峻的住房短缺,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话题。【2】为了改善这一时期房地产市场的非良性发展,中央政府

6、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有关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政策出台频率明显加快,系统性更强,我国的住房保障框架逐渐形成。我国现有的住房保障制度有以下几种。一、住房公积金制度。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来源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通过要求所有在职职工及其单位各自按一定比例缴存,形成属于职工个人的专项住房消费。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通过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筹集住房专项基金,并经过长期积累,使职工购房的自我保障能力得到增强,而住房消费能力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加快房地产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实行“低存低贷”原则,由公积金的管理机构为公积金缴纳者提供低于商业贷款利率的购房融资,减

7、轻了贷款者的还贷压力。另外,公积金的部分增值收益还可以为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提供资金来源,例如进行城市廉租房的建设等,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的购房提供金融支持,现已成为我国覆盖范围最大的住房保障制度。二、经济适用房制度。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是指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在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上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为了从国家层面干预和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机制和资金流向,通过提供相关优惠政策,缓解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产物。三、廉租房制度。廉租房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举措,目前在世界上实行范围最广、

8、对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解决也最为有效。该制度以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公共住房或进行市场租金补贴的形式为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的廉租房制度首次出现于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由于我国的城镇最低收入群体通常难以负担经济适用房,因此必须通过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来保障基本住房需求。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持续走高的房价牵动着生活在其 中的年轻人的神经" 房子横亘在爱情、理想和现实之间!年轻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3】那么住房问题将得到怎样的缓解牵动着每一位中低收

9、入者的心。如何实现中国老百姓住有所居,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对当前住房问题有几点设想和假设。住房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需求,是我们的一项基本权力,许多国家已把住房权写入宪法框架。“一直以来,我国无法有效地解决公民住房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目标, 用具有随意性特征的政策手段进行调控,忽略了住房作为人权的不可剥夺性以及与其人权实现所共有的特殊规律。”【4】当今我国的住房新问题即房价非理性上涨问题已经危及到我国的公民居住权,产生相对剥夺感,不仅不利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十七大报告将住房保障写入其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

10、意的尊重。一个博弈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土地问题不是地方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问题。地方政府不该拿土地作为自己获得政绩的本,更不能拿当地GDP的增长来代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央和地方问题一向是竞争又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央通过地方来管理社会,靠地方发展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地方则要靠中央来制定战略部署,靠中央政策来保持总的发展方向。 这样,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就展开了,何种程度的集权和放权才能达到双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 问题。在土地出让上,中央有相应政策文件地,方要遵循中央规定。 而问题恰恰就在地方政府为自己谋私利时多大程度上执行了中央决定,中央很多政策在地方看来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如今住房

11、问题愈演愈烈,国家在与地方的博弈中似乎应该强势一点,针对地方的发展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的处理上,严格的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必不可少。 正如夏学銮教授所说:“在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应更有震慑力。 国家不应把什么问题都推给市场,推给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福利的投入,加强、加大集中化的力度,否则将会影响人民的忠诚向度和社会的和谐稳定。【5】经济组织为扩大自我利益,不惜使用过激手段甚至非法手段获取更大社会资源,当这些资源达到一定程度足以威胁到公众利益,或者已经威胁到政治组 织的统治时,博弈就激烈了。民众是社会基础,政治精英代表民众利益,当民生受到威胁,政治上不得不付出行动。我

12、国目前的房产市场的失范(住房问题的凸现)正是经济集团利益越轨所致,不利于社会和谐。政府作为主导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已经把“蛋糕做大”,现在是应该“蛋糕切好”的时候了。针对现在严重的阶层分化,我们必须将重点做好阶层之间的利益平衡, 尤其是指社会地位、财富声望的平衡,可以考虑以富济贫,对收入过高者可多征税收不管是物业税、个人所得税,或者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倡导社会捐赠等,而对于收入中低则采取减免税收或加强社会福利措施,让中低收入阶层体验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1】硕士论文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电子科技大学 袁文婷,2012.06【2】博士论文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郭玉坤,2006.05【3】佚名.房价虚高改变年轻人:爱情遭胁持 节衣又缩食 EB/OL.2007-08-10.【4】刘淑媛.人权视角下的适足住房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6):11-14.【5】夏学銮. 房地产的失范现象加剧社会风险EB/OL.2006-09-30.200699301159578842342.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