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7932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标题:中国转型:理论与方略(一)作者:null auth时间:2011-1-12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1期正文:关于“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研究”的学术报告摘要:本报告以作者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第三波转型论”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的理论与方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上正由“生存型”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城镇化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体制改革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实行人本、绿色、创新和协调八字方略。人本战略:由“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绿色战略:

2、由“环资启蒙”向“生态社会”;创新战略:由“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协调战略:寻求内外、产业、区域和城乡四个经济结构的各自均衡和总体协调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转型。应及时由单向度的经济转轨拓展为多向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五环改革”的“靶心”,特别要注意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束缚和掣肘,从而为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动力来源关键词:人本;绿色;创新;协调;体制转型今天就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转型问题,跟大家作一下交流。这个学术报告的理论支撑,是我的下列著作。一是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制度安排研究。这本书的思想.是我在1986年申请青年社会科学基

3、金课题建立人本经济学时开始提出的,经过20年探索,2008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对于未来怎么按照“人本体制论”的思想发展和转型,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一些地方所爆发的事件,像富士康事件、本田公司事件,以及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证明,按照“人本体制论”的思想来推进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个深层问题。二是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广义产权指“广领域、多权能、四联动”的产权。从广领域来说,不光是企业产权,还包括“天、地、人”的产权天上的环境产权,地下的资源产权,人间的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这是天、地、人的产权格局。这就形成一个新的产权制度创建思路、新

4、的产权理论思考,叫做广义产权论,写了10多年。2009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三是30位著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这不是我的专著,是本论文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这本书里面收进了我的两篇研究报告,一篇是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篇是从中国未来“第三波转型”看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现代史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起点的。在过去的90年当中,中国已经经历了两波历史性转型。第一波转型是社会制度转型。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在1949年转变到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1956年又转向苏俄式斯大林模式,这是社会制度转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转向新民主主义社

5、会制度,是对的,而且是创举;但后来又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转向斯大林苏俄式的传统制度,有挫折、有教训。这是中国的第一波转型,叫社会制度转型。第二波转型是经济体制转型。是从1978年开始的。1978年的12月18日作为划线的标志。这天,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个重大的历史决策。这场转型叫做经济体制转型。从历史长河来看,这一波转型还远远没有结束。当初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战略任务还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有些当初定的攻坚之战还没有攻下来。比如说,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到今天恐怕都很难说已经破题,这场攻坚久攻不下。除了垄断性行业改革以外,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等改革也没有到位。第三波

6、转型,实质是“整体或全方位发展模式转型”。我之所以用“整体”这两个字,就是试图来表达未来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当然,经济是最主要的,是基础层面的,但是不限于经济,它应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制度五个方面,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第三波转型的总体思路,我列了一个总论篇,五个分论篇,一个结论篇。一个总论:第三波转型的提出及基本走向;五个“分论篇”:经济转型、政治改革、社会重建、文明融合和天人合一;一个结论:中国大布局(包括中国的世界布局、亚洲布局、两岸布局和大陆布局)。今天和各位所讨论的,不是未来几十年,只是未来几年,就是从2011年到2015年前后,或者再往后

7、延一点,到2020年,未来的5到10年国家发展转型的理论与方略,今天把这个聚焦聚在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的问题上。今天的报告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未来几年经济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一)经济阶段的变化:由前一阶段以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为主要诉求的“生存型”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首先要把握中国正在悄悄地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一二年当中,我们国家还只是处于一个“生存性”的、或者叫“生存型”的社会阶段。那个时候,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国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因此,围绕生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抓经济增长的方略,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要抓经济、也要考核GDP等,这是大家所熟知的。经过三十

8、多年的发展,生存问题解决得如何了呢?以现在中国的贫困线为标准(国务院扶贫部门的标准是1196元),假定你是一个农民,你的年收入没有达到1196元,在中国就被定为农村贫困人口,政府就要扶贫,给予救济。由国务院扶贫办来具体操作,按照1196元这个标准衡量。根据国家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农村里边有3597万人没有脱贫。城里边各地的扶贫标准不完全一样,各个城市人数也不等(北京市有23万人),全国估计大体上有两三千万人,两项合计城乡总共有六千万人上下还没有脱贫,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按照自己的收入来说,还属于贫困户,需要政府给予帮助、给予救济。这个标准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标准。若按照国际上的标准世行在2008年

9、8月之前,全球标准是以每人每天1美元作为贫困的标准,1美元以下叫贫困户。按照这个标准,世行公布中国城和乡有1_3亿人。2008年8月之后,世界银行提高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1.25美元,这是最新的。按照这个标准,大陆有2.07亿人。这有不同的标准。上个月(2010年8月)的19日,亚行公布了一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关键指标。这个指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据: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有8亿人口,占整个中国人口的62%。这是亚行的最新报告。该指标称,中国大陆有8亿中产阶级,标准是每人每天消费额超过2美元。每人每天消费额2美元以上就叫中产阶级成员了,还不到14元人民币呢!我认为,这个标准太低了。世行的贫困线

10、是1.25美元,2美元就是中产阶级,这个中间的空间太小了。中产阶级的标准还得往上提。有的朋友说了,现在买一斤绿豆都得十几块钱,两美元不就是一斤绿豆钱吗?这样就算中产阶级了?中产阶级在美国有他自己的标准,亚行的这个标准太低了。“中国有8亿中产阶级”?按照我的研究,中国的中产阶级没有那么多,没有,绝对没有那么多。中国的贫困人口这一块,按中国的标准是6千万人,按照世行以前的标准是1亿多,按2008年以后的标准是2亿,这3个数取一个中间值,中国大约现在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但是,在整个13亿多人口当中,贫困人口应该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贫困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在我们国家,除了那些老、少

11、、边、穷或者是特殊地区少数人口以外,绝大部分已经解决了。跨越这个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以人的发展为诉求的“发展型”阶段。注意,这不是一般的“物的发展型”或者“经济发展型”,而是“人的发展型”。中国有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不知诸位如何理解?我的观点:“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在人本体制论这本书中反复阐述的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一般地说,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这个阶段,国际上叫做“中等收入经济体”(不是指中产阶级)。一个国家(经济体)是不是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国际划线是人均GDP3000美元。这里我作一个比较,大陆这一块,2009年总的GDP是4.8万亿美元,人均3678美元,这是IMF的报告(

12、IMF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统计局比这个稍微高一点,为4.9万亿美元,差不太多。我还是尽量用国际上的数:4.8万亿美元和人均3678美元。台湾2009年总的GDP是3930亿美元,人均是1.6997万美元,这是去年的数,前年即2008年超过了1.7万美元,由于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跌落下来。大体上,两岸经济格局,总量上1个大陆等于12个台湾,但是人均上1个台湾人等于4个大陆人。台湾现在叫做“高收入经济体”,这是个经济体,台湾不是国家,所以叫经济体。大陆只能算是刚刚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现在就需要研究,当一个经济体进入中等阶段(不是指中产阶级,而是指经济体)以后,它的需求有什么特点?我

13、这里列了四个性。一是多样性。温饱问题解决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需求样数增多,除了吃穿这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外,还有住的问题和行的问题等。二是升级性。不光多样,而且品位要高、档次要高。三是公平性。四是可持续性。这四个需求的特点值得北京的朋友们思考,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挑战,老百姓有新的需求。前几年吃饱了、穿暖了就可以了,现在不然,现在有新的需求,尤其是农民工的第二代,他跟他的父母、农民工第一代相比,有自己的需求特点。(二)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过去的30年,中国的工业增长很快,GDP增长也很迅猛。中国在前30年的工业化模式可以归纳成:低成本、粗放型。首先是人工成本低(劳动力成本

14、低),当然除了人工成本以外,资源成本也比较低,像土地、矿产资源成本也比较低。在这两个低里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低,尤其是农民工成本很低,对这个事情我们今天需要冷静的分析、理性的分析。给领导提供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一分为二。劳动力成本低廉,确实是我们国家前30年发展工业的一个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才使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才打到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超市里边。所以这是工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对这个劳动力低廉,不应该过分地去宣扬、去赞美。因为它的背后有很多农民工兄弟姐妹们的血汗在里面。至少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谁不想给农民工涨工资?但是出于国际竞争当时的客观情况,如果工资涨得

15、过猛的话,会使中国的产品失去竞争力,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赞美它。有些文章是以一种赞美的基调来说,你看看我们的劳动力何等廉、何等好,这是我们的一张“王牌”,而且今后还要继续保持这张“王牌”。这就很不妥当。到了今天,再往后看“十二五”期间,这样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难以维持下去,必须要改弦易张。因为,原来的低成本模式与工人“发展性权益”诉求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了,工人现在有一种发展性的权益诉求,原来的模式是低成本的模式,这一点现在产生了很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逼着我们要改。所以,下一阶段中国将处于劳动关系调整的关键期,需要调整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说穿了,就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也叫劳资关系。2

16、010年6月29日,法国的世界报有一个对全世界前半年的评估,列举了2010年上半年全世界特别引人关注的十大事件。上半年全世界发生了哪些特别引人关注的事件?中国,它写了一条,十大事件里面中国有一条最值得关注的是本田等工人的群体性事件。而我们有一些领导还不敏感,没有把这个事件作为2010年的大事件。今年上半年以来,围绕劳资关系问题,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的事件,比如富士康和本田。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一些群体性事件(据我实际考察,2010年上半年仅南方某省就有50余起)。我们传统的工业化模式遇到了工人发展性权益的挑战。人的发展性权益问题开始觉醒,呼唤着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注人的

17、发展性权益,尤其是人的发展性权益里边的劳权。中国到了劳动关系调整的时候了,应该说,到了调整的关键阶段了。我们要研究“社会管理创新”。若给领导提供参考意见的话,要指出这些新的动向,需要引起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如何建立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协调机制?如何建立工人的诉求表达机制?有工人利益与资方利益的保障机制、工人利益与资方利益的矛盾调节机制,这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啊!很多地方把这个当成了对抗性矛盾。“社会管理创新”有待于“破题”。另外,就工业经济本身来说,今后几年中国大陆(不是整个中国,只能说大陆)下一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期稍微往后延一下。前几年我的论文一般都说工业化中期,那是“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

18、,我都说大陆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是站在今天,再往后看,只说工业化中期恐怕不行了,应该说工业化的中后期。但是,跟台湾比我们两岸还不是处于一个阶段。我上月(2010年8月)到台湾,台湾已是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加建筑业只有24%),而我们大陆尚处于中后期。这意味着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会快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产业结构里面,三次产业结构里面, T业增加值比重仍然占较大的比重,这是一个大判断。尤其是在给一些地方政府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工业这一块儿恐怕还不能放松,它还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但是,这里面有新的东西,就是f:业内部的结构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动,就是内在素质的问题。中国工业的产业素质要提高,虽然比重还

19、不会太低。而这个素质的提高,用一位台湾大企业家、宏基的董事长施振荣先生的话,叫做“微笑曲线”。人平时不笑时,嘴是一字形状,一笑,嘴型就发生变化了,两个嘴角就往上翘了这边上翘的嘴角是叫“技术研发”,那边上翘的嘴角是“市场营锵”,或者叫品牌。中间是主体部分,是加工制造。这是台湾曾经走过的路,基本上工业是三大块,研发一块、制造一块和销售一块。所谓素质提高,往哪儿提高,施振荣先生这句话说得好,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来延伸。以制造业为中间,一个是向研发来延伸,更加突出设计研发,技术创新;第二就是往下端延伸,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和品牌缔造。总之,工业本身结构将发生变化。除了工业结构本身的变化以外,整个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不光是工业,这里面的亮点就是服务业将会加快发展,后面我专门讲。总之,低成本、粗放型这种工业化模式进入一个调整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