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952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案例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中央银行案例分析金融海啸与央行货币政策在美国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通过之后,金融海啸不仅没有停止,全球股市下跌反而一浪高过一浪。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不仅给金融市场本身增加了更大的风险与危机,也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危机形势,先是澳大利亚率先下调基准利率,香港金融当局日宣布,将从月日起实际减息。尔后,昨日世界各主要国家央行同时协调降息。美联储、欧洲央行及英国、加拿大、瑞典央行都宣布降息,它们的利率分别降至、。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各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可以说,

2、这次世界几大央行协调一致,统一降息,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恶化、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国央行达成了基本共识。协调降息将对稳定全球金融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建立的开始。二是尽管这次降息的幅度不大,但由于各国央行在统一时间内行动,这说明了各国央行不仅有稳定全球金融决心,也有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工具与能力。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恶化局面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善。三是这次中国也参与全球各国央行的统一行动,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真正面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这场重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把中国视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中国央行能够

3、在欧美金融市场面临巨大困难之际,与世界各国央行统一行动,将有利于未来我们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进一步交往与协作,也是中国迈向金融大国的真正体现。 不过,这次行动的真实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现在,所有的人希望并且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形成共识,放弃各自以往的成见和小算盘,一同努力,一定会度过这次世界金融市场危机,从而避免年那样的全球经济大动荡和大衰退。 正因为上述原因,这次央行降息更多的是针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突然行动,更主要的是针对国际金融市场恶化所采取行动。当然,央行降息对中国股市无疑是一个利好,它将提高货币的流动性,有利于刺激银行里的储蓄资金流入市场。更重要的是将改变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降

4、息意味着调控政策开始松动,将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全球深陷危机、投资者信心崩溃的背景下,降息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还得观察。 这次央行降息带有明显的“全球化”色彩,是全球央行协同行动的结果。此前虽然中国经济内部确实也有降息的要求,但其迫切程度究竟如何则见仁见智。鉴于这剂“药”未见得完全针对是本国的肌体和症状,因此对国内的实体经济有多少影响还有待观察。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严重低迷时,不要轻易将其理解为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从金融海啸的源头美国来看,房地产泡沫正是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因此,防止房地产泡沫,应当仍然是中央政府密切关注的事情。此外,利息税的减免,也意味着政府

5、看到储蓄存款负利率的问题。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放缓,利息税减免也为下一次存款利息下降提供了空间。 最后,我们最好不要把这次降息理解为中国货币政策进入利率下降通道的正式标志。虽然这次各国协调行动令人看到了不少希望,但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如何,还是取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走势。 降息使中国金融真正走向世界 华尔街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不仅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威胁,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这样的危急形势,先是美国政府通过了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后有各国央行货币政策跟上。先是澳大利亚下调基准利率1%,香港特区也宣布从10月9日起实际减息1%。10月8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同时降息。

6、美联储宣布降息0.5%,至1.5%;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央行都宣布减息0.5%,利率分别降至3.75%、4.5%、2.5%、4.25%。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同时,国务院决定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也即免征利息税。 可以说,这次世界几大央行统一行动,统一降息,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它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恶化、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国央行都看到全球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的严重性及后果,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国央行

7、利用便利的通讯工具,达成共识,统一救市。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都放弃歧见,以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为重,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新秩序建立的开始。 二是,尽管这次降息的幅度不大,但是各国央行统一行动,这说明了各国央行不仅有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决心,也有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工具与能力。可以说,如果各国央行能够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一起行动,那么当前全球的金融市场恶化局面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 三是,这次中国也参与全球各国央行的统一行动。可以说,中国央行参与全球统一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国人所认为的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其实也是在稳定自己的金融市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有不少金融资产放在国外,全球金融市场恶化,中国在外国的金

8、融资产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市场尽管没有完全开放,但它早已经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同样会影响到中国金融市场不稳定,这几天中国股市的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同样是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稳定的重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中国金融市场真正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因此,在这重大的事件面前,各国央行已经把中国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分子,作为他们其中的成员。可以说,中国央行能够在欧美金融市场困难之际,与世界各国央行统一行动,是我们未来与各国央行更为深入地交往、联系的重要一步。可以说,这也是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重要的一步。 不过,这次各国央行的一致行为能够达到

9、多少效果,还有待仔细观察。我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形成共识,一起来努力,一定会渡过这次世界金融市场的危机,也不会让1929年那样的全球经济大动荡及大衰退再次出现。 当然,央行降息对中国股市无疑是一个利好,它将提高货币的流动性,有利于刺激银行里的储蓄资金流入市场,更重要的是将改变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降息意味着调控政策开始松动,将有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协同降息的憧憬下,全球市场已现止跌回稳迹象。 但是,由于这次降息更多的是全球央行的一次协同行动,因此,对国内的实体经济有多少影响还得观察。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严重低迷时,这次降息对房地产市场虽然会产生一些利好,但是并不会对房地产市场

10、产生实质影响,特别是不会改变目前政府对房地产投机炒作的遏制。从美国、欧洲出现的金融危机的根源来看,房地产泡沫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因此,防止房地产泡沫,将仍然是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事情。还有,利息税的减免,也意味着政府看到储蓄存款负利息的问题。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放缓,利息税减免也为下一次存款利息下降提供了空间。 总之,全球同时降息,意味着各央行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恶化正在采取积极的行为,至于这种行动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市场观察,但这已经表明各国央行稳定市场的明确态度。而中国央行能够参与其种,是中国金融市场真正走向世界最为重要的一步。这次降息对国内股市是一大利好,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全球深陷危机、投资者

11、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降息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投资者会有自己不同理解,因此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是,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来说,江西既不是针对房地产而来,也不会让房地产受益太多。因为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成本的高低,而是如此高的房价使得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失去了购买能力。同时,我们也不要把这次降息理解为中国货币政策进入利率下降的通道。思考题: 1、在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各国央行能发挥多大作用? 提示:央行首先应该担负责任,及时反应,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国难以独善其身,必须连手干预,发挥央行作为金融管理职能的对外代表作用,代表政府来谈判来参与全球合作。 央行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与其独立性和

12、信誉,以及反应的能力和政策的合理性。 案例 美联储20世纪以前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中央集权的恐惧。这不仅仅体现在宪法的制约与平衡上,也体现在对各州权利的保护上。对中央集权的恐惧,是造成英国人对建立中央银行报有敌意态度的厚因之一。除此之外,传统的美国人对于金融业一向持怀疑态度,而中央银行又正好是金融业的最突出代表,美国公众对中央银行的公开敌视,使得早先旨在建立一个中央银行以管辖银行体系的尝试,先后两次归于失败: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被解散,1832年,美国第二银行延长经营许可证期限的要求遭到否决。随后,因其许可证期满在1836年停业。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停业后,由于不存在能够向银行体

13、系提供准备金并使之避免银行业恐慌的最后贷款人,这便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麻烦,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全国性的银行恐慌已成为有规律的事情。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1893年和1907年,都曾爆发过银行恐慌,1907年银行恐慌造成的如此广泛的银行倒闭和存款人的大量损失,终于使美国公众相信需要有一个中央银行来防止将来再度发生恐慌了。不过,美国公众基于对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敌视态度,对建立类似英格兰银行的革一制中央银行,还是大力反对的。他们一方面担心华尔街的金融业(包括最大的公司和银行)可能操纵这样一个机构从而对整个经济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担心联邦政府利用中央银行过多干预私人银行

14、的事务。所以,在中央银行应该是一家私人银行还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由于争论激烈,只能妥协。依据美国传统。国会便把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带有制约和平衡特点的制度,写入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从而创立了拥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当初建立联邦储备系统。首先是为了防止银行恐慌并促进商业繁荣;其次才是充当政府的银行。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金融世界的中心,联邦储备系统已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世界货币结构的独立的巨大力量。20世纪20年代是联邦储备系统取得重大战功的时代。当经济出现摇摆的迹象时,就提高货币的增长率,当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扩张时,就降低货币的增长

15、率。它并没有使经济免予波动。但它的确缓和了波动。不仅如此,它是不偏不倚的,因而避免了通货膨胀。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形势的稳定,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思考题: 1.美联储产生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提示: 一是说明了中央银行的特殊性,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不可能由商业银行担任。二说明了美国对美联储设计的精巧;三是美联储的目标是币值稳定。 欧洲央行的政策协调欧洲中央银行在经历了13个月的思想斗争之后,于2002年12月5日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降低50个基点,降到2.75%,逼近欧元启动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实际上,自2001年5月以来,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呈现单调下调的轨迹,2年间主导利率下降了200个基点,从20

16、01年初的4.75%(2000年10月5日确定)下降到2002年年底的2.75%。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单向调整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下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逐渐减缓,当年实现3.5%的10年最高增长率,但进入2001年,增长骤降,2001年欧元区仅增长1.4%。本来指望2002年的经济有所恢复或至少能与上年持平,遗憾的是,根据欧盟及国际组织的预测,欧元区2002年的增长将是10年来的最低,不会超过0.9%(European Commission, 2002a IMF, 2002; OECD, 2002);欧洲中央银行的预测低点是0.6%(ECB, 2002

17、a)。鉴于这种经济持续走弱的态势,欧洲中央银行面临着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商界、工会、消费者团体乃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要求降息的压力。但是,欧洲中央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另一个压力,即欧洲央行必须保证“欧元区统一消费价格指数(HICP)的年上涨率从中期看低于2%”(ECB,2001)。而欧元区HICP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2000年年平均水平为2.3%,2001年上升到2.5%,2002年会在2.3%左右,年年超出价格目标。这就形成了两难局面: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要求降息,另一方面,物价始终(至少已满足中期的时间长度标准)在目标值之上,政策空间并不是很大。幸好欧洲联盟条约提供了回旋的余地:欧

18、洲单一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并在不损害价格稳定的前提下支持欧洲的总体经济政策。因此,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要做到左右兼顾的,关键的问题是选择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在财政政策领域,欧洲中央银行坚持强化财政纪律,坚信稳定与增长公约所明确的稳健财政立场是欧元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就业的前提条件,并希望将德国与葡萄牙的超支行为纳入超额赤字程序,同时对法国提出前期警告,其他国家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计划来改进失衡的财政状况。欧洲中央银行强烈要求欧元区执行结构改革议程,并对许多欧元区国家改革进展缓慢表示担忧。欧洲央行认为,结构改革对于欧元区的中期增长至关重要(ECB, 2002a Salgado, 2002);而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尤其重要,因为这将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欧元区的信心恢复,促进短期经济活动,并可以保证经济的无通货膨胀可持续增长,这才是价格稳定的根本。未来价格发展正取决于此,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将不得不继续左右兼顾。思考题: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欧元区是不是“最优货币区”,欧元的不稳定因素有那些?答案要点:欧元区是最优货币区,它符合生产要素高度流动性的标准。未来的不稳定因素有:各成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的能力;成员国的通胀率不一致而对共同货币政策的背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