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044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 上个世纪90年代,历时年多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饱受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的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以往远离金融危机的亚太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到的一次深刻而长远的冲击。无独有偶,今年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掀起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国11月份的、均创下年来单月最低涨幅,经济增长陷入低迷。为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需求,国家于近期出台了包括4万亿投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于12月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方针,以刺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逐步稳定资本市场,鼓励个人消费。中央银行相

2、应地大幅度下调了利率,为农村信用社适时推出并加快推行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极佳的市场良机。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形势下,尽快启动和刺激消费性信贷业务的发展,使之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农村信用社应对经济衰退、重振发展信心、更好地参与同业竞争产生极为重要的现实影响。 一、 农村信用社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治理通货膨胀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直至今年下半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再出现人们并不熟悉的新名词,那就是通货紧缩。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都是经济运行与货币流通失衡的集中表现,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

3、定发展,最终都将间接地反映到对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的影响上来。 (一)形势严峻,威胁稳健发展 1. 缺乏优质客户群落,优化增量举步维艰 出口形势恶化,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持续疲软,导致涉农产品滞销,产加销龙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工停产,效益持续下滑,使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形成潜在风险。受制于形势和分工所限,农村信用社传统信贷业务出现萎缩,无论是增加农户生产生活贷款还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投入,都潜伏着较大的风险。 2. 资金供应紊乱,流动涩滞 涉农产业为勉强维持正常生产,拖慢了信贷资金的回流速率,从而加大了农村信用社日常的资金供应难度。政府支出的节俭和投入减少,也对资金流入形成阻断效应。解决当前需求不足

4、的关键,在于农村信用社主动介入、尽快启动居民消费信贷,以少量、画龙点睛式的投入,加大对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信贷投入,从而拉动内需,获取发展动能。 3. 通货紧缩阻断了商业信用链条,农村信用社存量资产风险示警 涉农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偏居一隅,属于弱势群体。需求不旺,市场疲软,使农户和上下游企业销售困难,有的不能如期给付货款,从而影响到相关行业客户的正常偿债能力,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资金供需的正常衔接,使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急剧加大。 (二)消费信贷摆上桌面,事关发展格局盘整 历经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个人投资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但股市大跌,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农村信用社存款出现急速回流,表明储

5、蓄仍是居民首选的投资方式。中央银行从9月份开始,到12月23日,已经先后5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三次双率同降,尤以11月27日的降幅最大,一举达到了1.27个百分点,显见国家强力刺激内需、扩大资金供应的战略调整力度之大。当今之计,农村信用社要提高政治敏感性,顺势应变,积极转变筹资发展战略,瞄准消费信贷这一突破口,通过创新品种,加速调整战略布局,力争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占据主动。 一般来讲,降低和稀释不良贷款占比,要通过增加贷款,优化贷款存量来实现。在缺乏优质客户群落、资金投向难觅最佳区间的情况下,盲目增加信贷投入的常规做法,势必进一步恶化风险防范体系。在今年这种百年一遇、特殊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农村信

6、用社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才能既增强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又可以借势优化信贷结构,降低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稳健、良性经营。 二、 制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症结 (一)消费意愿不振,制约快速发展 无论是美国7000亿救市,还是中国砸下四万亿,最终都将通过启动消费,使经济回稳得以实现。但是认真回顾我国实行扩大内需政策以来的境况,近期前景难以乐观。消费作为最终需求,虽一直在启动经济发展中被寄予厚望,但消费贷款的发放情况却并不理想,居民对消费信贷的使用并不积极,消费启动欲振乏力。究其因,主要有三:一是传统的消费观念制约,导致居民对消费信贷反应冷淡。国人与生俱来的儒家思维

7、,形成了以俭为美德的传统消费观念,与西方的借债超前消费形成天壤之别,“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消费信贷方式还难以接受,从而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二是国家政策指向压缩了消费空间。农村信用社开办消费贷款尚属初试锋芒,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更多地圈定在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范围内。受房地产市场暴涨暴跌不稳定预期的影响,以及汽车消费费用过高的制约,这些热点难以形成全局性高潮。三是通胀压力所致,物价高企,加上机构精简、国企改革、减员增效等收入减少因素频发,迫使居民对支出精打细算,专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更不愿一手借贷,一手消费。 (二)自身努力不够,影响推介进程 1. 宣传营销力度欠缺,消费信贷曲高和寡

8、一项新业务是否被消费者所了解、认同和接受,关键在于能否推出适合当代社会潮流和大众口味的宣传和营销手段。部分农村信用社不见事或见事迟,依然抱持官商作风,不能由过去的坐门等客转变为主动寻找优质客户,由过去的信贷人员营销转变为全员营销,由过去的“做产品”转变为“做客户”,由过去的单一考核贷款余额转变为业务数据、客户数量和质量的综合考核。从而也就难以做大做强消费贷款业务,错失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大好局面。 1. 失于片面的问责机制,影响了员工积极性 农村信用社强调零风险无可非议,但操作中的政策指向妨碍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权限所限,部分基层社对优质的营销项目无权作出相应奖励,但是强调贷款

9、清收责任却是唯恐过犹不及,所制定的责任追究制度始终没有回归到理性、科学的层面,员工付出与所得不相称。如农村信用社推出的贷款责任终身制,本意是提高一线信贷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把关,将风险防范战线前移。但由于一味片面地以结果倒推责任,致使不少员工心存疑虑,畏首畏尾,感到与其背负责任,不如不放款,自然缺乏主动营销的内在动力。久而久之,基层社对消费贷款营销缺乏热情,尽在情理之中,最终结局不外是恐贷、慎贷甚至不贷。 2. 现行信贷管理体制限制了业务空间 省联社成立以后,部分市县级办事处(联社)缺乏与时俱进的政治敏感性,经营策略偏重于抢夺大公司、占领大城市、渗透大行业,追求高利润,变相模仿商业银行做法,上收

10、权力,抽走资金,基层社有责无权,几乎成了“储蓄所”,缺乏应有的贷款营销自主权,客观上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快速推广。 (三)风险因素阻碍进程 1. 政策调整的风险 今年上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还是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涨幅过高,实行的是财政、货币适度从紧政策,农村信用社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压缩前期盲目扩张造成的信贷沉淀。如今形势逆转,国家着手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将无可避免地导致农村信用社进退维谷,既无力清收旧贷,又要确保新增投放,最终导致不良资产规模和占比双增。 西方成熟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利率缺口管理、浮动利率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规避利率风险。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利率尚处

11、于管制阶段,仍由国家控制,农村信用社无法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增加对高风险客户贷款的风险贴水,从而难以有效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贷款存续期间,每一次的利率变动,都可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一定的风险。以今年下半年以来的5次利率调整来算,银行资产收益已经缩水6%。由于消费贷款在我国实行低利率政策,相对于较高的吸储成本,更有入不敷出之虞。农村信用社抵御各种风险方面天生不足,加之改革期间多轮转换领导机构,导致后天失调。因此,利率等政策性调整的风险成为始终悬在农村信用社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央行下半年的持续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居民的降价预期,使消费信贷与楼市一样,处于待字闺中、乏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12、而已经使用消费贷款的消费者,受按揭利率需待次年元月1日才兑现的规定制约,不愿多掏冤枉钱,纷纷拆东补西,提前还款再贷。大批优质客源的急剧消失,造成了在利好情况下,消费信贷不升反降这一反常现象的发生。 2. 自身体制性风险 经营风险。受国情所限,我国的消费信贷仍以住房和汽车按揭为主,辐射面有限,大数法则效应难现,持续呈现高经营风险、高资金成本、高人力消耗的特征,严重背离了经济价值规律,很难促成规模效益。可供选择的手段只有被动、连续地扩大投放规模,有悖于审慎经营的要求。 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内部责任界定和贷款发放上,重放轻管问题突出。审查客户的实际情况只停留在资料上,发放后也缺乏完备的管理措施,针

13、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致使有些贷款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画地为牢,有关职能部门相互坚壁清野,缺乏整体的联动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多头借款或透支,造成操作风险。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一般是直接或间接提取现金,农村信用社无法跟踪监控,导致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汇市等,扩大了潜在损失。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抵押物的价值重估,面临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拍卖市场不发达,抵押物变现能力差,造成的抵押物处置风险;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不可抗力造成抵押物灭失,导致的抵押物不可抗力风险。 道德风险。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导致挪用和骗贷时有发生。农村信用社有心

14、无力、鞭长莫及。其次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的道德风险。一方面是违规操作,难以跳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或者投放无还款来源的贷款,或者导致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更有甚者,是业内员工个人原因,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2007年轰动全国的邯郸农行5500万元库款被盗案,生动地说明了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的极端重要性。所谓事在人为,一旦当事者思想道德出了问题,风险将不期而至。 3. 指令性风险 为扩大内需,扭转经济颓势,政府部门开始极力动员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消费贷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现象。有的上级对基层下达硬性指标,甚至降低标准和担保条件,向高风险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这些做法,将不可

15、避免地造成新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的良性发育。 (四)消费者保障机制落后 我国进入经济转轨期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很大满足,住房、汽车应有尽有,消费倾向下降。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由于预期收入不容乐观,预期支出增大,以致都市的“负翁”人群在逐步扩大。从宏观环境看,金融海啸引发的新一波企业倒闭潮汹涌而来,加之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医疗和教育改革等接踵而至,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刚刚起步,且只纳入部份城市居民,广大的农民群众还无缘进入。国家投入的社会保障资金较少,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机制的开展程度不一,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

16、,他们则更倾向于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实际消费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时常发生,在消费信贷中也不乏其例。如柜台服务不周,不向消费者详细说明贷款条件,对业务纠纷的粗暴处理等。 (五)发展布局畸形 行业分布不平衡。消费信贷的资金流向主要是在房地产和汽车两大领域,均属高风险行业。央行调查显示: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金融机构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最终承受者。这也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一发不可收的根本原因,理应引起国内银行业者的高度警觉。 地域分布不平衡。消费信贷投放地域局限于县级以

17、上城市及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消费信贷的介入,消费信贷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很有限。 阶层分布不平衡。消费信贷在投放过程中,因受申请贷款条件限制,目前仅限于有资产的中高收入人群,大多数国民没有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难以申请到消费信贷,造成消费信贷资金“嫌贫爱富”,向少数人积聚,影响消费信贷的社会意义。 市场占比不平衡。商业银行起步早,进度快,已经抢得了先机,农村信用社见事迟,行动慢,配套政策欠缺,推广举措不利,很难再分得一杯羹。 (六)宏观环境差强人意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全规范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但落后的管理模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陈旧的思

18、维方式、操作模式一时无法根除,行政干预比比皆是,导致法制建设和法制观念滞后,完全市场经济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合作金融组织,所受影响更甚于商业银行。国内还没有出台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是面向法人,很少有针对消费者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使得农村信用社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出现问题往往无所适从。加之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金额小、笔数多,农村信用社维权成本较高,也是影响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七)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 消费信贷是一种信用关系,我国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严格有效的个人信用

19、制度和消费能力评价体系,缺少对个人信用的约束与监控,农村信用社很难对个人借款前后的风险和个人偿还能力进行有效判断和科学预期。迫不得已,农村信用社为保障安全,降低风险,往往规定细致繁琐的信贷手续和担保要求,不仅增加了信贷管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质量和发展速度,也隐藏了借款风险。不同的单位开办同类业务,因为信息不共享,往往是另起炉灶,各自为战,重复评估和采信。一方面无法真实、全面了解国民个人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也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八)担保和保险未解后顾之忧 农村信用社办理消费贷款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房产物业抵押、有价证券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三种。目前的情况是:有条件以房产物业

20、作为贷款担保的仅为少数,且房产抵押需要由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评估、抵押登记,办理的过程比较麻烦,而且费用偏高。依据担保法,学校和机关是不能做担保的,原则上又不允许私人企业做担保,而有能力提供担保的企业大多不情愿,致使贷款人常常无法如愿。而简便易行、国外早有先例的以所购大宗消费品抵押担保的方法,在国内仍行不通。例如,若用所购汽车作为抵押物,由于国家尚未建立汽车抵押登记和产权证制度,一直难以推开。即使办理了汽车抵押登记手续,也避免不了转让、重复抵押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风险。在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开办的履约保证保险成为农村信用社控制消费贷款风险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农村信用社办理的汽车

21、消费贷款中,许多地方的保险公司根本没有此类业务。 三、 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建议 消费信贷的出现、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和近10年积累准备,居民的消费已经开始进入“住”和“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在市场竞争的历练中,农村信用社初步掌握了市场生存法则,金融创新既是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利器,也将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金融便利。如何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服务社会、服务客户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笔者认为应尽快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加居民收入,强化宣传引导 未来两年内,实际消费可能继续受居民收入增势

22、减缓和职工下岗待业的影响持续走低。在收入政策上,国家要采取有利措施,提高公务员工资、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金标准,加快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刺激消费的合理增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消费贷款营销、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从滞后型消费转变为适当超前型消费,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费信用水平。 (二)提升认知,重新定位 消费信贷不单纯是银行业的一项具体业务,更是当前国内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的形势下,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既是市场经济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的必然产物,也是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创新服务,理应列入各级政府部门

23、的考核范畴,强力推动。自省联社以下,应将消费信贷的快速启动和推广,当作新形势下开拓疆域、瓜分市场、补强弱项的重头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放权,放手发展。 (三)完善信用评分体系,避免信息不对称 加快制定消费信贷法在内的有关消费者贷款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系统。建议具体由所属单位人事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利用个人档案和组织考察,对个人进行信用评级,提供相应信用担保。农村信用社提供手续费给提供担保的同级财政部门,建立信用担保损失准备。所属单位也要负信用担保损失责任,从义务和利益的关系上,建立农村信用社、财政、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信用框架,由此作为居民信用评估体系的突破点。 (四)进一步降

24、低利率水平,刺激消费 居民的消费信贷受利率水平的直接影响,消费信贷必须是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形成。目前经过多次降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995年的10.98%降为今年12月23日的2.25%,一年期贷款利率由12.06%降为目前的5.31%。据预测,目前的利率水平,还有75-90个基点的调整空间。业内人士认为,为了刺激消费,推广消费信贷,应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支持居民适度超前消费。 (五)及时高效地处置违约状况 加强消费信贷征信管理,依法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建立健全不良资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新增不良资产,加大依法收贷和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力度,消除风险隐患。

25、充实完善担保、保险法律法规,建立由国家意志主导的、消费信贷后果处置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六)面对现实,稳步快进 没有质量的发展不但是无效的,而且是致命的,发展越快,危害越大。在法制、法规尚未健全的市场经济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观和风险管理理念,不能急功近利,犯冒进主义,为抢占消费信贷的市场份额而忽视风险。在具体操作中,农村信用社应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练内功,上水平。 1. 加强培训,组建专家型客户经理队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农村信用社应对客户经理进行系统培训,特别是理财知识与营销技巧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理财能力,使之成为了解国家金融政策、掌握国际

26、上通行的理财方法与趋势、熟知各种金融产品及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理财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专家型人才。 2. 特色营销,培育市场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品牌营销将成为农村信用社塑造企业形象、带动金融产品销售的最有力手段。要注重凸显农村信用社的特色,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具有市场前景和特点各异的“有差别产品”,适应不同的消费者,把消费信贷发展成为各具特色、最大限度适应消费需求的金融品牌,使之成为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扣消费时尚,增加新的金融品种。在大中城市,要适时开办诸如子女教育贷款、婚嫁贷款、购买耐用消费品贷款以及电脑、钢琴、空调等大件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对城镇文化娱乐、旅游、教育

27、、体育等消费,也可考虑信贷支持。借国家实行家电下乡、给予补贴的大好时机,对乡村居民,要及时开办农用车等农机具和电视机、洗衣机的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大力发展银行卡的个人消费信贷,有条件的居民可以开办个人支票帐户存款。 3. 成立个人消费信贷中心,促进持续快速发展 应根据居民分布、机构设置、各类经销商的布局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情况,统筹设立个人消费信贷中心,对个人信贷业务实施流程再造,实现集约化经营、一条龙服务,创新服务品牌。 消贷中心的业务开展,要充分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体现“以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为龙头,以服务个人为主要对象,以银联卡为载体,以培育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为目标”的特征,

28、为客户提供从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到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及中间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中心的成立至少要体现以下优势:(1)专门经营。将繁琐的消贷办理手续从支行其他业务中剥离出来,专人负责统一规范办理程序。(2)风险屏蔽。统一规范的办理流程,将保证消贷手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规范的贷后管理,对逾期贷款的及时处理,将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避免重贷轻管。(3)优质服务。尽量简化手续,对住房、汽车贷款等必须办理抵押物评估、合同公证、保险等事项的,应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集中办公,统一办理,提供一条龙服务。 4. 重点开发风险低、潜力大的客户群体 一般而言,可供选择的客户对象包括三大类。一是在读大学生。具备

29、较高文化素质,成为较富裕阶层的可能性高。二是从事电信、电力、外贸、金融、计算机、教育、医药等优势行业,有稳定的、较高收入的人员。三是国家公务员、全国性大公司或外企高管及营销人员,预期收入高,失业风险较低。以上群体,如能抢先与之建立经济联系,提供金融服务,有可能获得终身高端客户。 5. 实行灵活多样的定价机制和担保方式,尽快上位 由于消费信贷一般为长期贷款,利率变化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收益。利率下调,消费者会提前还贷,再以低利率举借新债,导致农村信用社受损,并对其重新安排资金造成困难。为此,农村信用社应收取高于预定利率的罚息,弥补信贷资产损失。在操作方式上,可从消费信贷总量、地区投入比例、消费贷款品种与期限、授信额度、利率政策及担保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订立灵活多样的发放标准。对住房、汽车等较大额度的消费贷款,应采用以所购消费品为抵押的按揭贷款方式,确保既安全,又简便。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对象,积极协调由消费品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旅游服务企业提供消费信贷的担保或再担保。 6.改革银行授权机制,放宽基层经营权限 按照权利义务相当的原则,将部分放贷权限下放基层。利用综合考评,将优质客户开发奖励与失职责任追究同步监测,消弭二者的不均等带来的政策歧视和待遇不公。让基层社既得益于营销能力提高带来的红利,又能承担必要的过程责任,从而防患于未然,推动消费信贷实现健康前提下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