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078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题 目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班 级 会计071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选题背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经济水平也显著提高,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但传统收益报表也随之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不能提供更全面、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二是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三是无法更真实、完全地报告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四是滥用稳健原则和报表勾稽关系混乱。为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近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界陆续涌现了使用全面收益

2、报告的热潮,国家对全面收益报告的关注度逐年加大。随着国家企业经济日趋活跃,对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问题的监督得到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行全面收益报告有了客观的需求。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推行。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2006)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表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也表明传统收益表的“受托责任观”正逐步向全

3、面收益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转变,公允价值也开始适度推广,凸现了我国推广全面收益报告的会计环境正在不断成熟。但是,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比较体系的会计准则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作为一项新的内容,仍有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研究。 (二)选题意义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实践历史很短,经验积累并不丰富。目前,人们对全面收益报告理论较少有系统专门的研究。而且全面收益报告作为一种较新兴的事物,政府还有我国会计理论界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需要进一步讨论。对于国外已较为成熟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我们不能盲目应用,而应该在结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前提下,合理借鉴和引进,从而建立为

4、广大会计人士所能接受的全面收益报告方式。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分析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理论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会计收益即净收益部分,而且包括其他全面收益。也就是说全面收益不仅计量构成其主要来源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损益及其已经实现的持产损益,而且也计量传统会计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已确认而未实现的损益。2、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相关规范的演变过程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

5、中推行。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属于受托责任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更倾向于可靠性,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也为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1)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体现了全面收益的特点;(2)会计理念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体现了全面收益的主要特点;(3)引入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为全面收益的内容划分和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基础;(4)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利润的变革体现了全面收益观;(5)要求企业增加一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体现我国企业收益信息的披露开始趋向于全面收益理论。3、剖

6、析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有效减少管理层利润操纵,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公允价值的确立十分困难,从而可能使会计信息进一步失真;(2)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净利润仍是企业获得各种相关资格的基本考核指标;(3)其他许多没有进入利润表的未实现损益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探讨提高全面收益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对策提高全面收益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对策主要有:(1)制定相应的报告准则;(2)改革应与监管同时进行;(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

7、素质;(4)披露项目应细化。(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第二,探讨提高全面收益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对策。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阅读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此研究方法,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同时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2、归纳研究法国际上对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推行全面收益报告还未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从已有的全面收益报告研究中一点点地分析并最终归

8、纳出全面收益报告原有的特性及技术方法思路。(二)技术路线文献研究法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全面收益的概念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相关规范的演变过归纳研究法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提高全面收益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对策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05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1.02.2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2011.05.232011.06.03

9、毕业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孙燕芳.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1):33-352 高旸从新准则的颁布看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意义J.会计之友,2007,(23):78-793 晚常青. 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问题研究会计之友J,2008,(5):95-964 杨晓玉,周丹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运用J.会计之友,2008,(29):35-375 宋艳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全面收益观浅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4):71-726 武迎春.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理念:基于全面收益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3)

10、:33-347 金未全面收益报告再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42-468 高微. 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10,(11):34-379 张凌燕. 推进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6):49-5010 刘怀山企业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J.企业经济,2008,(3):168-17011 吴建华.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45-4612 林秀松. 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若干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2):173-17513 周令杰.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

11、国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8-5014 周萍.论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J.财会通讯,2008,(2):61-6315 王群宇.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8,(2):103-10416 许保国.试论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05-10917 贺宏.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业绩报告模式改进J.会计之友,2010,(1):11-1318 杨吉生,何明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5):51-5419 周仁俊,李慧娟.论新会计环境下全面收益报告J.当代经济,2006,(12)

12、:130-13120 刘君.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设想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6):20-2121 张国永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选择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9,(15):62-6322 李荣强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5,(5):35-3623 Dennis Chambers, Thomas JLinsmeier,Catherine Shakespeare and Theodore SougiannisAn Evaluation of SFAS No130 Comprehensive Income Disclosures.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7,12(4):P557-59324 Santanu Mitra and Mahmud HossainValue-relevance of Pension Transition Adjustment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Components in the Adoption Year of SFAS No.158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9,33(3):P279-3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