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产业的结构调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银行产业的结构调整.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银行产业的结构调整 背景在对总体有利的经济周期环境下,大多数工业国家银行的获利能力在90年代上半期都很稳定或者有所提高,日本是一个例外,其银行部门面临着严峻的金融问题。但是,这些良好的近况不能掩盖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从长期看,一些工业国家的收益边际最迟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所下降。同样,在非英语国家,银行的股票价格的增长速度低于股市总体指数的增长速度。更明显的是,利差净幅度大范围的缩小使得银行传统的中介业务的盈利率长期处于下降趋势。而从80年代末开始的相当大范围的“单独”资信等级的下降进一步恶化了机构的风险形象1。就银行资产和利差净幅度的收益率下降而言,美国可以说是一个局外人,其收益率有明显
2、的提高2。注1:Fitch IBCA的“单独”资信等级评估的是银行在没有当局或其所有者的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的信誉。注2:美国的利差净幅度的增长受到几个因素的支持:小额存款的利率成功地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投资重点从有价证券转移到收益更高的贷款,特别是在90年代需求回升之后;90年代初收益率曲线的陡升。这些数据都是推动银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机构合并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具体表现。在宏观经济方面,金融机构在职能、地域、价格和资产负债表方面的管制放松,加上金融服务的技术进步,大大增加了潜在产出并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同时从结构上看,因为筹措小额资金和大额资金的成本增加了,而且股东要求他们的投资得到适当
3、收益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金融资本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管理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银行必须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公共部门正在减少对单个机构的支持和紧急援助(当然,全面危机的情况除外)。这个因素表现为一些国家的“法律”等级的下降3。从宏观角度看,信用限制条件的放松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助长了信用膨胀和资产价格失调的恶性循环,是导致一连串大范围的金融动荡的原因。由此造成的危机是推动银行进行结构调整和机构合并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注3:“法律”等级不是评估一个机构的信用质量,而是反映等级评定机构对该机构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能否得到支持的评估。展望未来,推动变革的力量不太可能减弱。制度放松还没有走到尽头。在美国,银行消
4、除现有的职能界限的前景还不明朗。在日本,“大爆炸”措施的效果也才初露端倪。在欧盟,抵押信贷部门暴露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是时间问题,进一步详细审查仍然阻碍小额业务金融部门提供跨境服务的商业限制也只是时间问题。此外,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也是推动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其理由是:价格透明度的提高、外汇收入的减少、国内企业利用本国货币而形成优势的消除、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金融派生工具市场范围的重新定义。到目前为止,保险业的管制放松落后于银行业,这将在不久的将来对金融业的其它部门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太可能会慢下来。具体地说,发送新渠道和支付新渠道的开发所带来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对小额
5、业务金融部门的影象不应被低估;各种形式的电子银行就是一个例子。随着软件公司和计算机网络供应商的加入,金融服务业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总而言之,金融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可能会继续推动金融部门的长期增长超过平均水平。私人养老金需求的增加使得资产管理服务的前景一片光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是,银行把握新机会的一个前提就是实现成本高效率,并把资金重新配置在盈利高的业务中,同时还要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避免承担过高的风险。结构调整的特征人们普遍认为金融业中许多部门的资金能力过剩,这在逻辑上是有道理的。但是,凭行业经验办事、观察不仔细和测量不细致使得这个现象变得更为复杂。在理论上,衡量资金能力过剩的最好的综合方
6、法是测算自由资本金周期性调整后的收益与其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差额(有关公司金融的文章中常常称之为“自有资本的成本”)。这个方法使用于单个机构或某个特定的金融部门。但是,由于可获得数据很少,而且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很低,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实际,而且很难反映总体水平,特别是在跨国的情况下。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都主要依赖一些间接指标,如资金能力的压力。人们普遍认同了结构调整的几个特征。金融机构的数量会减少,单个规模会扩大,从而导致资本集中。这可以促进小额业务银行和大额业务银行的剩余资金能力的减少,帮助平衡加大了的竞争压力,并使机构的规模扩大到可以支付基础设施、生产和销售所必需的开支。对大额业
7、务金融部门,如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成本应该进一步降低。分支机构应该收缩,并转而提供净产值更高的服务。至少在中期,金融部门的雇员会减少,而雇员的职业技能会更高。由于银行试图节省昂贵的资本,并试图满足对资本市场相关服务的需求,如提供证券包销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所以,银行收入中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很可能会增加4。但是,这些发展趋势的速度和极限还不清楚。注4:虽然非利息收入在相对增加,但美国证券业的数据表明,该产业的边际收益没有相应提高,甚至可能有所下降。总的趋势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数目会减少,资本集中现象会加强,人事费用会降低,而分支机构会收缩。同时,有证据表明,各个国家和市
8、场的机构合并与合理化进程发展不均衡。这不仅是因为发展的最初环境不同,还因为所遇到的阻力大小不同。北欧国家银行业的机构合并进程最快,并在某些方面走得最远。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银行业危机。欧洲大陆和日本的结构调整进程落后于英语国家。出现这种不均衡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银行降低人事费用的能力不同。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和储蓄互助银行数目减少的最多,但在减少雇员方面,只有在发生过危机的国家才有进展,如美国和北欧国家。此外,在这个产业的结构调整还常常伴随着资金涌入竞争早已激烈的部门。虽然现在进行的结构调整是必要的且是值得的,但它还是有风险的。由于竞争加剧,而且成本结构僵硬,这
9、可能会促使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这种情况在每个产业都会出现,但在金融业尤为明显,特别是银行业,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与其它产业相比,由于盈利性不会立即降低,所以银行业不能自我纠正过剩的资金能力。相反,盈利性会暂时提高,恶化经济周期。具体地说,信用膨胀会暂时刺激经济活动,抬高资产价格,从而反过来给金融市场带来有利影响。向新兴市场国家过度放款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资金能力过剩的现象可能会因此而变得不太明显。第二,政府的干预会进一步削弱制度。为限制金融动荡的影响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保护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在一些国家,大范围的公有制使银行业可以不完全暴露在竞争压力的影响之下,而可能加大了私营部门面临
10、的竞争压力。换言之,银行业正面临着一个“exit”问题。自我纠正机制的缺乏,再加上“exit”问题,银行业可能因此陷入永久性资金能力过剩的漩涡,即使在没有技术进步压力的情况下也有资金过剩。这可能会因此增加金融紧张发生的可能性。 目前进行的银行业结构调整有两大特点:横扫整个产业的兼并与收购浪潮和很高的股东预期。当前的兼并与收购浪潮是机构合并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像以前的兼并潮一样,此次的浪潮也受到了繁荣的股市的支持。在某些方面,此次兼并潮比前几次更有前途。其本质是防御性的,资金节俭和成本削减是其首要任务。例如,小额业务部门的市场内部兼并可以使成本结构合理化(例如,合并职能重叠的分支机构),从
11、而获益。除了在原先高度分裂的市场,各公司管理层对职能扩张和地域扩张,特别是跨境扩张,越来越不满。在一些国家,资信等级评定机构和收购公司的股东对兼并做出了比以往更积极的支持态度。然而,还是应该小心行事。总地来看,研究表明,由于组织结构问题被低估,而且收购公司付出的价格高出被收购公司的价值,所以大多数兼并是令人失望的。此外,各资信等级评定机构的评估也不尽相同。除了对防御性较弱的合并,特别是跨行业合并表示怀疑之外,评定机构对在成本削减阻力较大的国家(如欧洲大陆和美国)进行的兼并持不太乐观的态度。着也可以从合并宣布之后股票价格的反应反映出来。毋庸置疑,公司管理层近几年越来越注重股东的利益,这对结构调整
12、产生了积极影响。事实上,巴塞尔资本协定(Basel Capital Accord)的目标之一就是将公司管理权由管理层转交给股东,以防止公司盲目追求增长和规模而不顾盈利率和风险。但是,一些国际银行中负责风险管理的人员提出了一个合理的问题:目前股东提出的要求是否是过分的,是否对风险不够警觉?空前繁荣的股票市场的诱人前景、储蓄制度化和更为主动的资产管理技巧被认为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如果是真的,这会诱使公司承担过多的风险,并降低资本标准的效力。主要政策问题今后几年的政策挑战将是促进金融业有秩序的结构调整。这就是说,监控单个机构同时又能改善防御系统风险的安全措施的市场机制需要得到加强和完善。下文集中讨
13、论两组政策问题。第一组是得到广泛认同的政策措施,但根据这些政策措施,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导致了结构调整发展不均衡。第二组是在结构调整中新兴起来的金融产业的格局所提出的一些未解决了的问题。以下是受到广泛认同的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对市场力量更为敏感的所有制结构。私有化是重要环节。减少劳动力调整的阻力。促进劳动力分流与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是首要任务。减少资本调整的阻力。尽管兼并和收购浪潮的历史结果有好有坏,但人们普遍认为公司应该根据严格的经济标准重新配置资本。另一个方法就是反对兼并,但这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妨碍跨境交易的制度障碍和其它不透明的障碍应当受到仔细审查。具体地说,过度强调保护
14、现有的国内利益很可能会牵制结构合理化的进程。反对资本集中本身也有类似的效果。相反,一个符合结构调整需要的政策措施就是加强市场监控机制,这主要是为了使兼并和收购更多地顾及收购方股东的利益,而不是被收购机构的利益。增加信息公布,特别是有关机构风险形象的信息。除了加强对信贷双方的监控之外,这可能是纠正股东对股票收益率的过分要求的最好方法。通过限制政府通过各种形式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政府担保,来限制道德风险。采用符合以上原则的方法来处理金融困境。这不仅要让市场参与者承担起合同违约的损失,还要通过采取解决问题病根的措施来加强间接投资的结构调整的基础。消除剩余资金能力,从而使盈利性回升是至关重要的。新兴金融产
15、业的格局的两大特征降低了政府限制道德风险的能力。对这些刚刚出现的特征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措施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第一个特征是银行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兼并和收购浪潮的推进,交易越来越大,到达了空前的水平。这就出现了“规模太大不能失败”的问题,并恶化了国际上由于信贷机构的规模差距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第二个特征就是银行与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种联系传统上不在中央银行的保护伞之下。在这两种情况下,除非不扩大安全网的规模,否则产业格局将受到当局实际上的津贴和间接担保。同样,资金能力剩余现象可能会更严重。列出政府支持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是很简单的,但实行起来却很
16、难。但是,实施这些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还关系到工业部门的前景。正如本文所说的,这些措施包括在日益困难的环境下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