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108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的思考与建议专 业:农村行政管理 学 号:1043004408440 姓 名:曹爱民内容提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生存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如何解决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调查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的来源,分析制约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提出增加农民自身收入、金融支农、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以解决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键词:农民 生产发展 资金当前农业和农村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短缺资金,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

2、发展和稳定,而且影响着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有效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难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迫切需要思考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的问题。一、农民生产发展资金来源状况(一)农民自身收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的基础来源。农民自身收入有少半用于生产性支出。从新宁县农调队对10个乡镇100户农民2005年上半年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情况抽样调查来看,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元,其中用于生产性支出291元,占46%。以该县高桥镇高桥村10户农户为例,2005年上半年全村人平现金收入750元,其中人平用于生产性支出344元,占4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宁作为欠发达地区山区农业县,农民

3、人平现金收入少,能直接用现金收入投入农业生产的比重不高。(二)农村信贷是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的主体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金融信贷的需求逐渐由传统的消费性需求向生产性、经营性转变,且需求量呈现加速提高的趋势。1995年以来,新宁县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15亿元,占全县金融部门支农信贷总量的80%,有9.6万农户得到了贷款支持。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每年的生产费用有54%来自于借贷。该县高桥镇高桥村坝头组马昌国一家4口人,有耕地4亩,水田3亩,2011年上半年全家生产性支出2054元,其中贷款1390元,占67%。(三)国家投入是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在

4、欠发达地区全面实施扶贫开发。目前,国家在新宁县的扶持资金主要有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三种,主要用于产业扶持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扶贫资金为例,2005年上半年,国家投入到新宁县的扶贫资金共287万元,其中74万元用于40个贫困村的沼气建设,50万元用于贫困村公路建设,112万元用于脐橙、养牛、养羊、养猪等农副产业扶持,55万元用于600名农民工培训。国家扶贫资金的投放,增强了农村自身“造血”功能,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该县白沙镇罗干村生产的脐橙过去全靠肩挑手提,成本很高,自我县安排扶贫资金用于修建通村公路后,运输成本每百斤下降20元,由于规模化经营每百斤多卖10-15

5、元,单以上二项就为该村增加收入4万多元。二、当前制约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目前影响新宁县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紧缺的症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农民自身收入低,生产性支出有限新宁县2002年被定为省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新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37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559元、1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二、三产业收入低。据对2004年全县120户农户收入情况抽样调查,人平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4%。以该县清江乡塘背村为例,该村除了第一产业,几乎没有二、三产业,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产值占66%,牧业产值占8%,副业产值占26%。(二)信用体制滞后

6、,农民贷款难1、体制因素。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对资金的需要量大幅度增加,大、中型的种养、加工专业户,一般需投入40-50万元以上。从目前新宁县种养大户来看,自筹部分比例相对较低,一般占总投入的40-50%,资金缺口较大。缺口资金需以借贷的方式进行解决,但处在支农第一线的农信社有明确的贷款权限,分社1万元以下,中心社2万元以内。这样的信贷管理权限远远满足不了规模农业对资金的需求。2、结构因素。表现为农贷资金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农村资金流失加剧与资金需求增长的矛盾,削弱了金融支农能力。农村邮政储蓄过增长快,加速了农村资金外流。据调查,农民在信用社存款仅占40%,

7、而在邮储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高达60%。二是“农转非”掳走了大量农村资金。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资金大量上存联社,基层农村社资金大量调剂给城镇社。2004年3月末,全县基层农村信用社上存县联社资金达1.3亿元(除去法定准备金和结算备付金)。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农村信贷资金向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和产业转移,弃农逐工,弃农优商。这种状况导致信用社存款增长势头趋缓,严重影响了信用支农资金实力。二是信贷资金管理集约型与农村资金需求粗放型的矛盾,制约了金融支农力度。农村资金需求的特点是户多面广、地域分散,具有明显的广泛性。随着农村信用社经营决策和管理权逐级上收,网点撤并,致使大多数农户存款很不方便。同时,目

8、前在基层信用社凡超过1万元的贷款,必须报联社审批,有30%的农户特别是那些急需生产资金的群众因达不到信用评级标准,难以得到贷款支持。3、风险因素。由于农村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信贷风险是它的生命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农信社在发放贷款过程中,防风险成为第一要务,有的甚至出现“慎贷”、“畏贷”思想,一渡水镇安阳村村民李中兵去年开始从事珠宝加工生意,由于急需生产启动资金,去年他准备贷款10万元,但农信社以“规模太小、风险甚大”为由拒贷,致使李中兵的珠宝加工生意至今仍停留在粗加工阶段。 (三)国家投入小,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规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

9、生活条件,如改善水利条件,修建乡村道路,用于支撑贫困人口发展种植、养植等项目,用于贫困地区广播、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用于贷款贴息等。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扶贫开发的项目不一样。就我县而言,由于县财政贫穷,扶贫专项配套资金少,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手段落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资金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等问题,以致贫困人口的受益效果不明显,难以适应扶贫开发统筹规划的要求。三、破解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瓶颈的对策和建议(一)增加农民自身收入是基础针对我县农民自身收入低的原因,我们要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上探索新的思路,以有效的途径,促进农民自身收入的提高。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近几年我县

10、农业结构虽有成效,有许多“亮点”,但调整面不广、不普遍、规模不大。因此要加快调整步伐,依靠结构的推动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要用市场经济观念和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桔橙、竹木、草食动物、中药材、烟草五大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木桶理论”中那块最短的木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自身收入的提高,这条路子很宽,大有潜力可挖,要采取“扶优、扶强、扶大”政策,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培育一批骨干加工龙头企业群体;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

11、处于关键环节,要大力实施“强龙头、带基地、壮产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构建互利互惠,共兴共荣的关系,抓好利益分配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真正把农产品基地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把农民作为龙头企业的“工人”,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问题,为农民排除后顾之忧。三是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就业门路。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导,更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高点。发展农村工业,一方面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依托城镇工业辐射与影响,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另一方面依托本地物产、技术等优势兴办家庭、集体民营企业,以

12、加速农村工业化来增加农民自身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服务业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农村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旅游、休闲、餐饮等服务将依托区域经济、小城镇建设、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而更加繁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四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劳务领域。回乡投资创业已成为我县近几年来促进农民自身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不断激励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融入到外务工回故乡建家乡的良性轨道上来,使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二)金融支农是途径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需求,我县金融部门要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

13、”的市场定位,从服务农业为目标,从方便农民为手段,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农户的生产需求。努力形成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竞争、共同支持“三农”的局面。一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议地方政府对信用社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比照国有商业银行的做法消化一部分不良贷款,以解决农村信用社历史遗留的和因承担政府行为所形成的不良资产问题,进一步增强其支农能力。有选择地批准信用社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和再贴现业务。要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完善服务手段,通过加快电子化建设解决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建立全国或省、地(县)信用社资金清算中心;支持引导信用社开展业务创新,以提高信用社服务“三农”的

14、融资水平。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的传统优势,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信贷资金的大规模需求。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缓解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的局面。其次,要改进信贷管理体制和抵押担保方式,增加农户贷款品种;要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性,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户除存贷款业务以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让农民真正得到金融服务的实惠。三是构建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散支农贷款风险。要依照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农业贷款也实行财政贴息

15、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逐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要通过制度和财力扶持,培育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组织,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农村担保基金,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并完善农户联保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要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由政府部门出资组建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高科技农业项目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的跟进。四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村资金回流体系。各金融部门要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入力度,延长贷款期限,扩大贷款用途,满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动支农贷款的利率应不浮或少浮,以减轻农民负担。改革邮政储蓄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等额的原则,

16、将邮政储蓄机构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以适当的形式返回农村金融市场,以减少农村资金分流,当前可通过人行增加对农信社的再贷款返流一部分;拓展资金投入渠道,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引导闲散资金的投入。(三)招商引资是出路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农业。但就农业抓农业,农民绝不能快速增收致富,农业也抓不上去。因此,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走招商引资之路。一是以项目招商。农村经济发展要有大项目,增加农民收入要有好项目,要以工业化理论发展农业产业,依托农民现有脐橙、楠竹、水资源、药材等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

17、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建立政府参照发展工业的模式,对农业项目也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抓到底。二是以土地招商。要积极推行“抛荒地或粗放经营地承包”、“大户或场园主租赁、承包户或各村组之间互换丘块”、“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土地核价入股”等四种有效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并成立相应的四种招商引资体系。以土地为“媒”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从而达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四)政策扶持是保障我县财政十分困难,本级财政资金投入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计划局、扶贫办要多争取项目与资金,农综办要多开发投入,财政局要多渠道筹措农业资金。同时,要加大项目资金管理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实施以奖代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要足额保证发展农业的工作经费,对农业产业化投入资金,要制定健全专项资金监管制度,严禁挪作他用,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捆绑整合,统一使用,并通过建立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促进农业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新宁县2005年统计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