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109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的调查内容摘要作者通过对特区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及到目前为止存贷款等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特区农村信用社是2002年国家确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单位,自200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五年来,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最近对特区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1、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特区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有郎岱、木岗、新窑、中寨、岩脚、新场及龙场等七个社,他们覆盖了特区17个乡镇、251个村、余40万人口。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后,改革社活期存

2、款利率上浮15%,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8%,贷款利率上浮69%(当时未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可上浮50%;改革社允许,再上浮19%)。特区农信联社为适应下属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特区农信联社,下辖有12个法人社、10个分社,加上本部共计23个机构,分布在特区13个乡镇(很多乡镇无农村信用社及其它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靠住在别处的农村信用社覆盖,效果不好),业务主要覆盖农村及城镇中小企业,其覆盖经营范围是全辖19个乡镇,39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为50.9万人,全辖总人口数为65万余人。2、各利率市场化改革社改革前及到目前为止存贷款等的增长情况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1、资本充足率

3、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变化。经过三年多的改革,联社资本充足率从改革前2002年末的-2.5%提高到2006年末6.45%,提高了8.95个百分点;股金余额从2002年末的378万元增到2006年末的2611万元,净增股金2233万元,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2、法人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初步形成 “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均衡约束的管理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2003年6月30日取消了信用社一级法人资格,实现了统一法人的联社一级法人管理模式,在六盘水市率先实现了统一法人的联社一级法人管理方式,内部管理得到了强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工资分配和管理

4、人员选拔中,分配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的改革都进一步深化,企业素质大大提升。3、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信贷支农能力进一步加大,支农服务功能有所增强。截至2006年末,特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63124万元,比2002年末上升48614万元,增长335.02%;市场份额为28.02%,比2002年末的14.38%上升13.6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54450万元,比2002年末上升39391万元,增长261.58%,市场份额为48.41%,比2002年末的27.56%上升20.85个百分点。4、职工收入大幅上升。在补历史旧帐而开支巨大情况下,因营业收入增加明显,2002、2003、2004、2

5、005、2006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5万元、1579万元、2167万元、3227万元、4000万元,使职工收入与业绩挂钩而增长成为可能,2006年的职工月收入,已比改革前的2002年增长两倍多。5、电子化水平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及设施明显改善,实现了业务操作微机化,存取款的全省通存通兑联社通过统一各营业场所内外布置、装修、员工着装,统一在营业场所设置便民设施,统一实施电子化、微机化等,使企业服务设施及质量明显改善,电子化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实现了全特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微机化,存取款全省通存通兑。企业形象明显提升,农村信用社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成为名声最响、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贷款。在农

6、村信用社系统,也成为六盘水市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一面旗帜,作为六盘水市农村信用社代表进入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会,多次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上介绍经验。6、高利贷受到明显抑制,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在经济过热的严重影响下,经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仍明显降低,改革前一度猖獗的年利率水平50-60%的高利贷已基本绝迹,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也由过去的一般25-35%的年利率水平降到20-30%,借贷市场也明显缩小。7、改革提高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对利率市场化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为基层人民银行在推进利率改革和在管理利率市场化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利率市场化的继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三、存在问题1、改革效果不显著由于试点社都基本上是位于无其它金融机构的边远农村地区,缺乏横向比较参照。但与辖区本系统未试点改革社比,则发展速度反而不如未试点改革社。在该地农村信用社业务份额占比,则因城区社发展远比位于边远农村地区的试点社迅速,而使试点社业务份额占比反呈下降情况。改革前的2002年末,列入改革试点的农村社存款占全农村信用社的48.13%,贷款占49.57%;到2006年末,进行试点改革的社存款占全农村信用社的45.31%,贷款占40.62%,分别下降了2.82和8.95个百分点。从农业贷款占比看,改革前的2002年末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占比是95.9%;2006年末各项贷款中,农

8、业贷款占比是75%。2006年末农业贷款占比,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下降27.94个百分点。信贷支农比例及对信贷支农重任度呈下降之势。造成改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一是利率上浮水平过低,使改革效果不显著。由于利率改革试点中,活期存款上浮15%,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8%,贷款利率上浮69%(未搞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社可上浮50%,改革社允许再上浮19%)。利率上浮水平过低,缺乏足够吸引力,使资金未因利率上浮而出现较明显的趋利流动,这从本系统未试点改革社存款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试点改革社存款增长速度。二是试点社位于过于边远落后农村地区,使改革效果不显著。试点社都是位于边远落后农村地区的社,所处环境资金非常有限,

9、能吸引资金少,外地的要流入则因交通不便等带来的成本,把上浮幅度过小增加的利益抵消,而不再有吸引力,影响了应有的资金筹集效果。 三是在资金筹集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资金供应不足的边远落后农村地区,贷款扩张能力自然受限,贷款利率改变对产业结构所起的调控作用也难以显现。四是新政策的冲消。随后不久出台的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远超出试点社所允许的范围,使试点社的优势丧失,冲消了试点社贷款利率上浮的改革优势。2、选择区域过于狭窄一是改革试点中,由于所选择试点区域都属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调,经济落后地区,使改革试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难以体现。二是改革试点中,由于所选择试点区域都

10、基本上无其它的金融机构(7个社中,只有一个社服务区域有农行一营业所),使改革试点对金融机构影响情况难以体现,其经验失去进一步指导利率改革借鉴意义。3、管理僵化,使改革试点与不改革一样成事实上的固定利率制,影响改革效果4、改革和随后的其它改革交织,影响了改革效果及效果的客观评价一是试点改革不久,主管改革的人行就开始了银监分设改革。结果,一方面主管改革的人行忙于自身分家,无暇顾及此利率试点改革;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的货币信贷和农合,原属人行一家,在银监分设后分属两家,其互相配合不仅不如原属一家时,而且都还需一个适应期,管理落空,使得试点改革自不免要虎头蛇尾,效果大打折扣了。二是试点改革与以成立省联社

11、为特色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交织,影响了改革效果及效果的客观评价。以成立省联社为特色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首先就是从新分出成立的银监划走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能,使新分出的银监管理农村信用社的部门,继续无暇顾及利率试点改革工作。其次,成立省联社后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以省联社扮演商业银行总行角色的改革,以扮演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策略为特色的改革,以花较大代价迅猛扩张并抢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后退出市场为特色的改革。结果,一方面是利率试点改革被这些改革冲淡,重要性下降,不再被重视,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抓此工作的力度大大降低,影响改革效果;另一方面,以花较大代价迅猛扩张并抢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后退出

12、市场等行为,使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信贷支农重要性明显下降,本该因利率试点改革带来的信贷支农增大被弱化,本该因利率试点改革带来的利润明显增长被不惜代价迅猛扩张所冲消。农村信用社2002、2003、2004、2005、2006年度,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5万元、1579万元、2167万元、3227万元、4000万元。但在营业收入如此上升情况下,由于补历史欠帐和新成立省联社为求统一、迅猛扩张及树形象、与政策要求对赢亏进行人为操作等,使新增开支巨大,造成营业收入大增情况下,盈利没有明显改善,甚至于下降,影响了改革效果的正确评价。农村信用社2002年实现盈利

13、111万元,2003年亏损717万元,2004年实现盈利120万元,2005年实现盈利100万元,2006年实现盈利180万元。三是与人民银行的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上浮幅度的改革交织。试点改革不久,人民银行的扩大农村信用社贷款上浮幅度改革就开始了。而且,其贷款允许上浮的幅度,又远大于试点改革得到的贷款上浮幅度,使得试点改革社因此也只能执行新的贷款上浮幅度,使试点改革在贷款方面失去价值,仅剩存款一个方面而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5、试点改革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在效果不显著情况下,试点改革单位可以通过申请扩大试点区域及扩大上浮范围的方式增强效果的。但是,一方面,由于试点改革不久,就发生了成立省联

14、社改革所带来的改革单位负责人大变动情况,原单位负责人全部调出,使试点改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换负责人带来的被搁置问题,试点改革在试点改革单位因此陷于停顿。另一方面,对试点改革负管理责任的单位,人行更因银监分设和成立省联社改革,而与农村信用社距离越来越远,管理落空,试点改革单位在管理上失去监督制约,使试点改革单位工作积极性低问题也就难于克服。四、建议1、扩大试点改革区域把试点改革过于限制在资金稀少缺乏金融机构基本是独家经营的区域,无论从吸引资金以增强资金实力,还是观察因此带来的对金融机构竞争的影响,目的都难于达到。从调查情况看,一方面,扩大试点改革区域势在必行,否则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扩大

15、试点改革区域也切实可行。为使改革稳妥起见,应采取逐步扩大试点改革区域措施,来扩大试点改革区域,以获得良好的改革效果。试点改革区域扩大,可先扩大到接近城区的农村信用社;再扩大到城边直至城中心的农村信用社。在目前这种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县域经济情况下,就是对其它金融机构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反响也不大。2、加大改革力度,扩大上浮或下浮范围加大改革力度,扩大上浮或下浮范围,不搞过于谨慎改革。既可使改革效果真正显著,也能获得有价值的管理经验。扩大上浮或下浮范围,将现允许的活期存款利率上浮15%,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8%,统一提高到25-30%。并将人行各级的审批权扩大,以避免过去的管理死板形同固定

16、利率的情况再次出现。即实行,存款利率上浮超出30%,而在50%以内的,由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所在地的人行县支行审批,并报其上级中支备案;超出50%而在70%以内的,由所在地的中支审批,并报其上级的省会中支或分行备案;超出70%的,由省会中支或分行审批的新方式。贷款利率则执行现行已基本是全面放假的统一规定。3、授权试点改革单位一定幅度,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节为增大试点改革灵活性,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改革。应允许实行改革的农村信用社有一定的利率上浮或下浮自主决定权,以合理及时调节利率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改革。可允许实行改革的农村信用社,在存款利率上浮方面,可在30%以内有按实际情况随时自

17、主决定上浮或下浮水平的决定权;4、选择合适时机,力避干扰为使试点改革真正发挥作用,在新的改革实施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而避开各种政策推出比较多的时期,以保证改革不受其它工作的影响而正常进行,也使其效果的评价易于进行。5、加强对试点改革的管理针对试点改革单位工作积极性低问题,应加强对试点改革的管理工作。人行管理利率改革信贷部门应通过利率检查管理、将试点改革情况与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挂钩,以及与负责监管的银监、负责直接管理的省农村信用社等单位联合进行管理等方式,加强对试点改革的管理工作。负责监管的银监,则应将试点改革情况列为监管重点内容进行管理。作为其直接领导负责直接管理的省农村信用社,应将试点改革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中来进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