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131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浅议科学准确地进行贷款分类不仅是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更是农村信用社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风险的前提。只有严格进行贷款分类,才能真实的反映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才能充分提足拨备,从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水平。如果贷款分类发生偏离,就会影响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掩盖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贷款的风险状况。根据省联社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情况来看,被查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下面就农村信用社贷款偏离度存在的原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贷款分类偏离度的含义贷款分类偏离度是指商业银行在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时存在形态划分结果与实际形态相差异的程度。包括不良贷款总体分类的偏离程度和五

2、级分类中各类形态的偏离程度。其计算公式:相对偏离度(检查确认的不良贷款比例/被查机构自己认定的不良贷款比例1)100;绝对偏离度检查确认的不良贷款比例被查机构自己认定的不良贷款比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偏离度为检查认定不良率与账面不良率之间的差,在进行计算时采用绝对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二、贷款分类偏离度存在的原因贷款分类偏离度直白地说就是分类不正确造成的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在“分”上,而不是管理上,贷款五级分类其实就是人脑主观思维的一个过程,由于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识别、判断能力的不同,势必会造成对同一事物的认定结果不同。另外,在目前仅有绝对的五级分类定义,

3、没有绝对的分类标准的情况下,贷款分类在合理的范围内存在偏离度也是必然的事情。根据全省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情况来看,本人认为产生分类偏离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五级分类标准模糊,准确度具有偏差。五级分类主要以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分类标准强调贷款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可能发生的损失程度划分为五级,在贷款的五级分类中虽然对每个类别的贷款都下了定义,并阐述了基本特征,但在实际操作中对贷款分类难以准确判断,特别是相近类别之间更难以把握,确定的分类标准比较模糊,而且弹性较大。(二)财务信息不对称,主观随意性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除严格按照定义操作外,主要依据“四大分析工具”即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4、担保分析、非财务分析。在具体的贷款分类中获取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相对比较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财务信息更是难以获知,为此农村信用社主要依据非财务分析,凭借款人的还款记录、管理者素质和经验进行分析,主观判断成分较多,科学性、严谨性不足。很显明的例子就是在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不连续、数据不真实的情况下进行风险分类。(三)操作不规范,分类方法不严谨。农村信用社在进行五级分类时根据借款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就拿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五级分类来说,一般情况下根据信用等级、担保状况、逾期时间采用矩阵分类法,但是对于借新还旧贷款应该按照矩阵分类法的特别规定,从风险的角度进行分类。山东省农村信用社

5、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特别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借新还旧贷款至少应划分为次级类:借款主体不合规;担保主体不合规或担保不充足;贷款手续不合规;本金逾期或欠息;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贷款”。一些农村信用社在进行风险分类时未严格按照特别规定将逾期或欠息未超过90天的借新还旧贷款划分为次级,造成风险分类偏离。(四)信贷手续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一般情况下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是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但是按照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对于贷款分类偏离度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贷款没有进行评级授信;有的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有的贷款会计报表

6、不齐全。当存在以上情况的贷款逾期或欠息未超过90天时,按照矩阵分类法一般划分为关注类,但是按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的特别规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贷款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就应该划分为次级类,因此也会造成风险分类偏离。(五)市场风险不可控,分类原则把握不准。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市场预期发生改变,致使某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到期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本息,在月底或季度底贷款逾期超过90天,按照矩阵分类法贷款分类瞬间发生改变,但贷款人根据借款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按照“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因素只做重要参考因素”的风险性原则,划为关注类,审计部门根据谨慎性

7、原则结合矩阵分类法划分为次级类,分类原则把握不准,结果形成偏差。如:企业多采用承兑汇票结算,现金流动不足;囤积存货,等待价格上涨等原因造成的资金不足,不能按时偿还本息。(六)迫于考核压力,人为因素造成偏离。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在考核办法中,不良贷款率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在本身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在贷款分类的结果上做了适当调整,造成分类管理不到位、分类标准执行不严格、分类调整不及时、分类结果人为调整等现象出现,造成贷款分类偏离。三、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的措施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风险分类是信贷管理的一种积极手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农村信用社实行风险分类管理是为了树立审慎经营

8、、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风险分类真实、动态、全面的反映信贷质量,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2.加强培训,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部门人员、信贷专管员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根据贷款风险分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现场检查指导,及时反馈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风险分类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使其业务水平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分类方法更加完善,风险工作更加取得实效。3.加强管理,统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风险分类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制定科学、简单易

9、懂的分类操作流程,提高在风险分类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密切关注资金流向,严格落实“三查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4.完善分类标准,修订模糊概念。针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的特殊性、贷款用途的多样性、借款法人结构的健全性,在风险分类的操作中,简化分类操作程序,细化分类标准,提高可操作性,修订“原则上”、“一般划入”等模糊概念,强调矩阵分类法的参考性或执行性,降低操作弹性,提高工作质量。5.强化贷款偏离度考核,提高风险管理者意识。进一步完善原有考核指标,加强贷款分类偏离度的监测考核,对风险分类工作不重视、分类结果不真实的要严格问责,将贷款分类偏离度的检查结果纳入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范畴,对贷款偏离度过大的农村信用社予以风险提示和后续监管措施,对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风险监管纪律或行政处置,严厉惩罚任何蓄意造假的行为,从而降低风险分类偏离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