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148号 (5月19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增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形成贷款责任、贷款风险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信贷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清前堵后,实现贷款结构的优化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第三条 贷款责任的界定坚持尊重历史、分析成因、区别对待、尽职免职的原则。第二章 贷款责任第四条 贷款责任的分类:贷款责任分岗位清收和责任清收。第五条 责任清收贷款的认定范围:1已列入责任清收的各类存量贷款。2所有新发放
2、贷款。3对已列入岗位清收的贷款,由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岗位责任,导致风险扩大或形成不良的贷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对原岗位清收的贷款因清收措施不得力或无措施,错过清收时机,形成难以收回的贷款;借款人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报告,也未采取相应措施,形成难以收回的贷款;企业转移、变卖抵押物,责任人未采取措施依法追偿的贷款。经总行信贷管理部调查,稽核部审核,报资产处置委员会确认后,转为责任清收。4在岗位清收贷款基础上新增贷款的,不论贷款是否收回,原岗位清收贷款调整为责任贷款,实行责任清收。5实行岗位清收的正常、关注类贷款一般每年年初应制订压缩计划逐步退出,按季到位;年度压缩金额原则上不得小于年初贷款
3、余额的10%。对产权明晰,借款人经营质态较好,保障措施到位,不实行退出的客户,应从岗位贷款调整为责任贷款进行管理。调整金额为该户所有贷款(有充分理由说明不能按计划退出的除外)。第六条 岗位清收贷款的认定范围:1未列入责任清收的贷款均实行岗位清收。2由于客观原因或不可抗力的因素,贷款手续完备,责任人虽经最大努力清收,但仍新增的各类不良贷款,经信贷管理部认定、稽核部审核、资产处置委员会同意后,实行岗位清收。3对运行质态较差的岗位清收贷款,或已列入次级、可疑科目核算的岗位清收贷款确需周转的(压本收息),报经授信审查委员会同意,可继续实行岗位清收。第七条 责任清收贷款的责任划分:调查岗(清收主责任人)
4、:一是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二是承担贷后检查不及时,风险信号不报,清收不力的责任。审查岗: 主要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如申请贷款的材料是否齐全,合同要素是否完整、担保手续是否合法,是否按程序报批,各项贷款的发放是否符合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等。决策岗:应根据相关信贷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综合评估调查岗和审查岗意见后,做出贷与不贷的决定,承担决策失误责任。第八条 信贷人员变动,贷款的责任由总行稽核部、信贷管理部进行界定,按总行客户经理岗位交接管理制度规定办理交接,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第三章 责任的管理第九条 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不良贷款责任实行“一月一定”,即信贷管理部依据支行上月末新增不良贷款
5、的情况,逐笔逐户界定责任。第十条 界定后,经资产处置委员会批准,责任清收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或额度的,对客户经理或支行行长(含主持工作的副行长,下同)实行在岗清收或下岗清收,具体按以下标准执行。在岗清收1客户经理:不良贷款占比小于0.5%的,实行在岗清收(违规违纪贷款除外)。不良贷款占比在0.5(含)以上、1.5%以下(不含)的,实行在岗清收,同时自界定之日的次月起,对超过0.5以上的部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在每月工资中扣80元;同时,对这部分不良贷款由信贷管理部责成清收责任人制订清收计划,明确清收期限(清收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限期内压缩到0.6以下的,所扣款项全额返还;限期内没
6、有压缩到0.6以下的,所扣款项不再返还,用于清偿责任清收不良贷款本息。2支行行长:经界定,行长应为主责任人(含行长直接作为主责任人,下同)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余额不超过20万元的,实行在岗清收。下岗清收1客户经理:不良贷款占比大于或等于1.5,责成其限期清收(不超过3个月)。限期内仍不能压降到1.5以下的,一律下岗清收。2支行行长:经界定,行长所审批的责任贷款形成不良,占其所审批的全部责任贷款(以界定时点的余额为计算依据)比例达到1.5%的,责成其限期清收(不超过3个月)。限期内仍不能压降到1.5以下的,一律下岗清收。行长作为主责任人发放的贷款,其不良贷款余额超过20万元(不含)的, 责成其限
7、期清收(不超过3个月)。限期内仍不能压降到20万元以下的,一律下岗清收。若行长在调离后发生上述情况的,则调回原地实行下岗清收。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不论是否逾期、金额大小,一律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下岗清收,并由其承担贷款最终损失的赔偿责任。超权限发放贷款的;发放冒名贷款、一户多贷、甲贷乙用贷款的;因收取利息而发放贷款的;违反规定擅自发放跨区、跨片贷款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担保、抵押无效,造成贷款难以收回的;因工作不到位,造成贷款的诉讼时效、执行时效丧失,形成损失的;因和借款人合伙经营而发放贷款的;实行一岗审批,逃避其他岗位监督发放贷款的;接受借款人的贿赂,提供虚假情况套取贷款的;其
8、他违规违纪贷款。发生上述违规违纪行为,经查实行长应承担责任的,免去其行长职务。第十二条 对经总行确认的责任贷款实行责任终身制。责任贷款形成损失的,按调查岗(清收责任人)、审查岗、决策岗顺序相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分解比例分别是:调查岗(清收责任人)承担60%(其中主调查人承担40%,从调查人承担20%),审查岗承担10%,决策岗承担30%。在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已经按照总行贷款“三查”制度以及总行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尽职的,可以免责。未尽职的,根据各岗位过失责任的大小,由总行信贷管理部、稽核部核查,报总行资产处置委员会审议,确定各岗位应承担的责任数额。对已经尽职的岗位
9、人员,不按上述比例承担责任,其责任由形成该笔贷款风险的主要岗位承担。报总行审批的贷款,总行各审查、审批人员承担贷款风险相应的责任,由总行行长办公会根据本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贷款损失的确认依据是:责任人下岗后两年内仍未能落实到位;借款人(担保人)已破产终结贷款仍未能收回;拍卖借款人(担保人)资产后仍未能收回;法院已终审裁定贷款仍未能收回;其他经确认贷款确实无法收回等。第十三条 总行建立客户经理风险责任保证金制度。总行在客户经理当年业务量考核款中提取20%作为该客户经理的风险责任保证金,由人力资源部按客户经理建立个人账户,专户存储。客户经理退休、退养或不再从事客户经理岗时,经界定
10、无违规违纪贷款、无责任清收的不良贷款的,全额返还其保证金,否则用保证金偿还不良贷款本息。第四章 下岗清收人员的管理第十四条 权限限制。责任人自接到下岗清收通知时,其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授权即自行取消,但总行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五条 薪酬。下岗人员下岗期间只享受最低保障工资。第十六条 下岗人员必须服从所在支行统一安排,按时上下班。所在支行每月至少向总行人力资源部、信贷管理部书面报告一次,报告其不良贷款清收进度,采取的方法、措施,下一步清收计划等。下岗人员下岗期间无故不上班又不请假的,按旷工处理。第十七条 下岗清收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在规定期限内收回责任清收贷款的,由责任人申请,所在支行同意,经信
11、贷管理部审查确认,报资产处置委员会研究同意后恢复上岗,重新安排工作。两年内没有压降到位的,经总行研究决定,给予其解除劳动合同处理。第五章 责任贷款的管理第十八条 实行下岗清收的责任人,下岗后,该支行应明确其他客户经理接收其原经办的全部贷款。1原经办的岗位贷款经信贷管理部、稽核部逐笔认定后,全部移交给后任客户经理,继续实行岗位清收。2对实行责任清收的贷款,支行应明确接收人对此贷款实行岗位清收(责任清收职责仍由原责任人承担),实行双线管理。第十九条 各支行应及时按责任人登记清收考核台账,真实反映各信贷人员责任贷款情况。如发现弄虚作假,擅自将责任清收贷款转为岗位清收贷款的,将严肃追究支行行长和经办人
12、员的责任。第二十条 各支行每月向信贷管理部报送责任贷款考核表。信贷管理部对各责任人形成不良的贷款进行审核,认定其是否符合下岗条件。第六章 岗位贷款的管理第二十一条 对所有岗位清收贷款,各支行应据实抄列清单上报总行,经信贷管理部核对后,建立监控台账。第二十二条 各支行要加大对岗位清收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总行每年年初制定退出计划,分解到月逐步退出。第二十三条 对确实难以收回的岗位清收贷款,要依法确保不丧失诉讼(或执行)时效。对已符合呆账认定条件,保诉讼时效已无实际意义的贷款,支行必须在贷款诉讼时效到期前书面报总行,经总行批准后方可放弃诉讼清收。第二十四条 对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贷款,在呆账核销时,支行应注明核销的理由,包括形成损失的原因、清收情况、对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第七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下岗清收的通知由信贷管理部下发给相关支行和责任人本人,并抄送人力资源部作为薪酬调整的依据。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总行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